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 张伟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申子瑜 我国采供血服务的情势分析. 2 3 我国采供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 采供血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采供血服务工作思路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项目危急值是否必要 是否同意目 前危急值 修订后危急值 WBC ≤ 1.5×10 9 /L 或 ≥30.0×10 9 /L ×× 取消 NEU# (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 ≤0.5×10 9 /L √ 新增 48 小时首次 HGB≤ 60 g/L √√ 48 小时首次 PLT≤ 50×10 9 /L ≥400×10.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第16章 静脉输血法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遵输血规范 保用血安全 上海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 上海长海医院输血科 钱宝华.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科.
输血科(血库)规范化管理 无锡市中心血站 夏卫.
血液成份应用及输血安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 王雪明.
2015年新进人员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科:邓超干 电话: 短号: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临床用血注意事项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许建娟.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内江师范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流程简图 一、申请入党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 三、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 四、预备党员的接收
临床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给血方案 常州市中心血站 许飞
疑难血型鉴定与输血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蒋天伦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 全军血液监督中心 中国重庆.
交叉配血常见错误的分析 深圳市罗医院检验科、输血科 邓起干.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第四章 输 血 (Blood transfusion)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学习目的 熟悉血液成分的应用 了解内外科的输血指征 通过这章学习,我们要了解国内、外成分输血现状,熟悉血液成分的应用,了解内外科的输血指征。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输血科(血库)人员 应知应会问答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输血科 2014年1月.
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执行董事批准/总经办审核/用人部门/人事处签署意见
数据采集软件 使用介绍 2011年11月.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公务员管理子系统建设步骤 1、组建由局长直接领导的体制,制定公务员管理、工资管理、其他业务用户的管理权限,以及各业务间的协作流程。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临床大量输血指导方案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输血科 邓超干.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2015年护理工作总结 汇报人: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贯彻和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细化临床用血管理措施 确保用血工作安全 白连军 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临床输血的关键环节和过程 控制管理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 田兆嵩.
血液输注与护理 师清莲.
第十六章 输 血 牡丹江医学院 麻醉重症医学系.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培训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罗湖医院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科:邓超干 电话: 短号: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讲师:burning.
S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六 兽药的管理.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 研究科室:XXX 主要研究者: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六盘水师范学院固定资产报废程序 资产使用部门 1、提出报废申请,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报表 技术鉴定
王树水 主任医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副主任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经历
周成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与工作经历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试卷质量评价要素分析 按照安徽农业大学本科试卷评价表: 一、试卷(命题)质量(40分) 二、卷面质量(10分) 三、试卷评阅(40分)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 张伟民

前言 建立输血科(血库)是医院保存、检测、处理、发放血液及血制品的有效保证,其中心任务是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运用输血手段及成分的缺失状态,促进病人的康复。它参与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计划,保障临床合理用血的供应,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对临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对临床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给予必要的指导。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 (一)输血机构的等级与作用 1、输血研究所 为专门从事输血研究的机构,可以是独立经济核算的法人单位,也可以作为输血机构内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血液制品生产的研制中心。 2、血液中心 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采供血的业务、教学和科研中心,负责直辖市、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市的采供血工作,是我国血站系统的最高形式。 3、中心血站 是设区的市级血站,负责所在市的采供血工作,设有较完善的行政、业务管理体系和必备的采供血、成分分离和输血研究设施,对辖区内的基层血站及医院血库有业务指导责任。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 4、输血科 根据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号“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总则第四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协同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确定年输血品种和数量,分析研究和处理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二)输血科配备标准 1、人员 输血科(血库)的规模可根据医院床位数或医院年用血量及救治患者对象来决定。一般人员与床位之比为1:100~150。 2、人员技术职称 都应该是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三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主任医(技)师;二级医院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技)师以上人员;其他各级医院输血科(血库)至少配备一名医学专业人员。 3、科室设置 医院输血科(血库)应设置在邻近用血较多的手术室或病区。房屋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干燥,大小至少应具备充足的工作空间。一般应分为贮血室、配血室、值班室及清洁室等。 4、设备 一般有4~60C 贮血冰箱,-300C低温冰箱,显微镜,台式离心机,370C和560C水浴箱、各种规格的离心机、显微镜及实验室常规配置等。 -

(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 输血科(血库)的各级各类人员除了像其他业务科室一样承担科内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必须做到各负其责。 1、行政主任(副)职责 (1)负责解决输血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 (2)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和维修情况,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资料积累和保管工作。

2、主任(副主任)技师职责 (1)负责本科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安装和调试工作,定期检查和指导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解决本科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并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 (2)负责疑难或特殊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免疫诊断、疑难检验项目的检查及室内、室间质控。开展成分输血,参加临床有关的会诊和治疗工作。

3、主管技师职责 (1)开展科研工作,并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做好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指导下级技术和进修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撰写学术论文。 (2)协助科主任制定该科室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计划,并监督实施。 (3)了解国内外动向,结合本科情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 (4)认真执行并督促检查本科室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制备工艺、质量检测标准和工作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提请上级审查批准。

4、技师职责 (1)负责所用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做好专业资料的积累、保管以及登记和统计工作。 (2)根据科室情况,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指导和培养技士及进修人员,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3)负责血液质量检查和储备工作,参加发血、实验检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成分制备。 (4)参加科室值班。

5、技士职责 (1)负责输血前的准备和必做项目的实验检测工作。 (2)负责血型鉴定和发血工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储血冰箱的管理、血液的储备、血液质量的鉴定。 (4)负责药品、器材及其它物品的保管工作。 (5)参加科室值班。

6、技工职责 (1)上班前工作室卫生准备就绪,使工作室保持空气新鲜。 (2)工作间地面每日要清扫、擦洗两次,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卫生清扫工作。

7、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各类血型的鉴定和Rh等稀有血型的鉴定及血型抗体的筛选工作。 (2)在进行血型鉴定和各类特异抗体鉴定时,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3)血清学检查时,血清抗体的检测,均应按标准和规程进行。

7、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4)工作中要做到:标本不污染、操作熟练、试剂标准、器皿清洁、判断准确。 (5)负责各类标本检验、检查和鉴定的登记工作。内容包括:标本号、姓名、单位、地址、特异性抗体、血型、日期、诊断和签名等,并应长期保存。协助做好Rh等血型的建档工作,为建立稀有血型者队伍提供依据。 (6)遵守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完成科主任分配的其他工作。

8、配发血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各科室临床用血的配血和发放工作。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执行“双查双签”制度,严格按“配血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3)遇到疑难问题,请血型室人员共同解决,并上报科主任,未搞清原因的血液不得发出。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任何一项不符均不能发血。

8、配发血工作人员职责 (5)严格执行“血液领发制度”,发血者与取血者应逐项查对无误,双方签字后方可发血。 (6)临床出现输血反应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协助科室治疗抢救。 (7)负责输血反应信息的记录、登记、汇总和分析工作。 (8)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记录及清洁和保管工作,如发现故障及时上报科主任找维修部修理。

9、质控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业务技术的全面质量检查监督。 (2)质控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3)负责对血液及成分、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监督。

9、质控工作人员职责 (4)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检、标签、外包装、入库、出库和有关资料等质量检查和监督。 (5)负责对仪器、设备、衡器、量具质量的检查和监督。 (6)质量中有违反操作规程和严重问题要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7)按质量检验规定检测试剂、血液、器材等,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各种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1)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签后,提前2日送交输血科(血库)。 (2)储血冰箱每月消毒一次。每日检查冰箱温度,同时观察血液质量。应严格按照不同保养液要求的期限保存血液,发现质量可疑时,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储存血液报废时,应报医务科批准。

1、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3)配血及发血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出的血液、血浆、血液成分等,临床科室应及时输用,输血科不再收回。 (4)各科室必须由医护人员取血。取血时,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输血时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待查清无误后再作处理。配血标本由输血科在40C±20C条件下保存两周,以备查对。 (5)设立值班员,负责值班时间内的供血和安全工作。

2、供血制度 (1)输血科应按《采供血许可证》规定范围供血。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对规定范围外的医疗单位供应。紧急情况下,先供应,同时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2)供给临床使用的血液,必须是按照国家规定《献血员健康检查标准》检测合格的血液。 (3)向临床供血时必须依据临床科室的申请和患者的病情,提供患者所须的血液及成分血。

2、供血制度 (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临床规范用血。 (5)遵循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积极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严防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6)交叉配血和发血,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做到双查双签后,方可发出。

3、配血管理制度 (1)配血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工作时不闲谈,非本科工作人员谢绝入内。 (2)配血前认真检查输血申请单上的日期、血型、申请数量及对血液的要求,并根据贮血情况、疾病等酌情交叉配血。 (3)依贮血日期的先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 (4)做好血型鉴定、配血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 (5)对有输血反应者必须进行抗体筛选鉴定。 (6)做好各项登记工作,交叉配血等书写字迹一定要清楚、整齐、无误。 (7)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0C±20C冰箱保留7天。

4、输血管理制度 (3)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清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后,方可输血。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于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 (2)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梅毒抗体(RPR)、艾滋病抗体(HIV)和谷丙转氨酶(ALT)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3)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清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后,方可输血。 (4)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本一起提前呈交输血科。

4、输血管理制度 (5)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提前申请,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2-3天,全血及红细胞悬液<2000ml提前2天,2000ml以上者提前3天,>3000ml者应提前4天。 (6)勤工人员和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 (7)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4、输血管理制度 (8)输血时,必须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输血科查找原因,待查清原因后再作处理。 (9)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室温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单位负责。 (10)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反应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11)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5、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输血科医师 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它相关检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5)输血科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治疗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 (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处理后(必要时应及时)一周后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

6、标本管理制度 (1)配血标本送到输血科后,要有专人接受标本,并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 (2)初检和复检标本送到实验室后,要有专人接收手续,并要检查留样试管、标签、编号、血型是否齐全,检查合格双方签字,做好登记,注意标本份数、来源和日期等。 (3)检查血标本留样足量,并观察是否有溶血、乳糜血,如有此现象应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

6、标本管理制度 (4)受血者配血标本和全血复检标本,试验后要放冰箱4-60C 保留一定时间(一般为二周),以便病人用血后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血清标本应放在-200C以下温度保存半年以上,以备患者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疾病的追查。 (5)实验后废弃的血标本,必须在焚烧炉焚烧,以免污染环境。 (6)阳性结果注意保密,阳性标本应严格管理,消毒后处理,所用试验器材,用后焚烧或消毒。

7、标本接收制度 (1)初检和复检标本送到实验室后,要有转入交接和登记手续。 (2)检查留样试管、标签、标号、姓名、血型是否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检查合格,双方签字,做好登记,注明标本份数、来源、日期等。 (3)检查血标本留样量是否有3-4ml,并观察是否溶血、乳糜血,如有此现象应再留标本并做记录。 (4)将血标本试管放37C水浴中10分钟,以利血清的析出。 (5)孵育后的标本,经离心后以次分发进行各项检测。

(1)血液报废时须由经办人员登记、签名后报科主任核准。 8、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1)血液报废时须由经办人员登记、签名后报科主任核准。 (2)血液报废标准: ①眼观有溶血、大凝块、血袋破裂、管口热合不严密或启过封、血液颜色呈紫玫瑰色或高锰酸钾色、红细胞呈稀泥状者;

8、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②血液过期、变质或培养有细菌生长; ③血液启封后或离开输血科在3小时以上; ④经复检后不合格的血液; ⑤确认是输血反应而退回的血液; ⑥患者因故未用完而退回输血科的血液。 (3)废弃血的处理方法,见医院感染消毒管理常规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9、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1)一般差错 血型鉴定错误,漏报、错报、误报检测结果。 (2)严重差错 (1)一般差错 血型鉴定错误,漏报、错报、误报检测结果。 (2)严重差错 ①错发血液并已给患者输入,未发生严重反应者。 ②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已将污染血液输入患者体内但未引起严重反应者。 (3)事故 ①错发血液已输入患者体内发生严重反应,并导致患者脏器功能损害或死亡者。 ②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已输入患者体内导致患者脏器功能损害或死亡者。

9、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4)报告及处理办法 ①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设置登记人员,负责差错事故登记,每月在月报表内认真填写。 ②凡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均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主动报告登记人员。凡属严重差错,科室应于24小时内报告医务科或护理部。 ③差错发生后,科主任及相关人员应主动与临床科室协作,迅速处理,防止差错发展为事故;并注意查找原因。事故发生后,科主任及相关人员应主动与临床协作,迅速处理,竭尽努力减少事故所导致的危害。

9、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④当发生差错事故时,当事人应于差错事故发生后三天内提交书面分析材料,说明事件经过、差错、事故的处理与结果,分析原因及教训。科室主任应于一周内组织科室人员分析原因,找出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暂不能定性的医疗护理问题应填写《医疗护理问题报告表》,两周内报主管领导,并拿出处理意见。 ⑤差错、事故定性后,依据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9、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2)严重差错 ①错发血液并已给患者输入,未发生严重反应者。 ②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已将污染血液输入患者体内但未引起严重反应者。

9、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3)事故 ①错发血液已输入患者体内发生严重反应,并导致患者脏器功能损害或死亡者。 ②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已输入患者体内导致患者脏器功能损害或死亡者。

二、血液及成分血的质量管理 (一)血液及成分质量标准 所有的血液及成份血的HBsAg、抗HCV、抗HIV、梅毒血清学试验均阴性,ALT符合标准;无菌生长;标签要填写完整、清楚、准确。并各自还要符合不同的质量标准。

1、血液检测的质量标准 (1)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和RhD血型。 (2)全血比重(硫酸铜法) 男≥1.052(Hb≥125g/L);女≥1.050(Hb≥115g/L)。 (3)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改良J-G法)<17.1umol/L。

2、血浆,全血的质量标准 (1)外观:应无溶血、变色、汽泡及凝块。 (2)血容量:误差不大于标准量±10%。 (3)ABO血型,应与标签所标示一致。

3、红细胞悬液或浓缩红细胞质量标准 (1)外观:应无溶血、变色、汽泡及凝块。 (2)血容量:误差不大于标准量±10%。 (3)ABO血型,应与标签所标示一致。

4、白细胞的红细胞质量标准 (1)红细胞回收率应≥70%。 (2)白细胞清除率应≥70%。

5、洗涤红细胞质量标准 (1)标签:应填写完整、清楚准确。 (2)红细胞回收率应≥70%。 (3)白细胞清除率应≥80%。 (4)蛋白清除率应≥99%。

6、单采(或浓缩)血小板质量标准 (1)血小板计数:应≥(1.5~3.0)×1011/袋。 (2)红细胞混入量:应≤2.0×1010/袋。 (3)白细胞混入量:应≤2.0×106/袋。 (4)保存:一般当天使用,保存条件220 C振荡,用保存袋可保存3~5天。

7、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标准 (1)外观:无混浊,无乳糜,无熔血,无纤维蛋白析出。 (2)容量:应符合标准量±10%。 (3)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应≤530mg/L。 (3)蛋白含量:应≥48g/L (4)保存期:-200 C以下为一年。

8、浓缩白细胞质量标准 (1)容量:用称重法测定30~40g/单位(200ml全血制备)。 (2)白细胞≥10×10/单位。 (3)粒细胞比率≥50%。

9、冷沉淀质量标准 (1)容量:25±5ml/单位(200ml全血制备)。 (2)纤维蛋白原:≥150mg/单位。 (3)保存期:一-200 C以下冰箱为一年。

(二)储存系统与运输要求 1、储存设备监测 2、运送 (1)各种保存血液及成分血的冰箱或冰柜的温度必需每4小时记录一次。 (2)温度失控报警器必须设定一个温度失控范围,并时时处于开启状态。 (3)温度失控报警器在箱内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必须能被激活并发出明显的警报信号。 2、运送 全血及红细胞制品运送温度为1~100C,冰冻类制品运送温度应≤-180C,粒细胞及血小板浓缩物运送温度为20~240C。

(三)血液及成分血的使用适应证 1、适应证 (1)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Hb)<8.5g/dl、血容量丢失>20%、体外循环手术预计Hb<8.0g/dl、Hb<10g/dl的放疗或需手术者。 (2)全血:进行性巨量失血。 (3)血小板:成分大量输血超过10个单位、血小板数<5万/ul伴活动性出血或需手术者。

(三)血液及成分血的使用适应证 (4)新鲜冰冻血浆:书面报告PT或APTT异常伴出血或需外科手术者、特定凝血因子缺乏伴出血或需手术者、输血量大于15个单位、抗纤溶治疗伴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重小于15公斤的体外循环手术者、蛋白S和蛋白C缺乏,服用L-天冬酰氨酶前纤维蛋白原缺乏者。 (5)冷沉淀物:凝血因子缺乏,如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三)血液及成分血的使用适应证 (7)照射的血制品:所有小于2岁的病人、所有儿科肿瘤病人、所有骨髓移植病人。 (8)白细胞血制品:所有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病人、所有儿科肿瘤病人、所有骨髓移植病人、慢性溶血病人。

(三)血液及成分血的使用适应证 全血: 必须和受体完全一致。 红细胞: 必须和受体的血浆相合。 粒细胞浓缩物: 必须和受体的血浆相合。 全血: 必须和受体完全一致。 红细胞: 必须和受体的血浆相合。 粒细胞浓缩物: 必须和受体的血浆相合。 新鲜冰冻血浆: 必须和受体的红细胞相合。 血小板浓缩物: 所有血型都可以接受,优 先选择和受体的红细胞相合。

(三)血液及成分血的使用适应证 3、成分血使用率标准 (1)成分输血率:三级甲等医院>70%,三级乙丙等医院>65%,二级甲等>50%医院,二级乙等医院>45%。 (2)红细胞使用率:三级甲等医院>50%,三级乙丙等医院>45%,二级甲等>40%医院,二级乙等医院>35%。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1、准备 (1)冷沉淀物和新鲜冰冻血浆在370C的水浴箱中融化后即可使用,也可放入1~60C冰箱保存,但不超24小时。 (2)全血和红细胞制品可直接使用,如需加温则加温器应控制在380C,血制品温度都不得超过380C。 (3)血小板和粒细胞一般在采集后6小时内使用。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2、检查 在发出血液前,应检查血袋是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血液外观是否正常。如发现血袋破损、封口不严有渗漏、血液中有大量凝块、血浆和红细胞交界面不清或出现膜状物、血浆出现溶血混浊变色、袋中气泡增多或血袋肿胀等各种不正常现象,一律不得发出使用。有疑问的血液应做细菌培养和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3、标签和资料核对 血液及成分标签上必需含有种类和数量、储存温度、失效日期、血型、献血员资料、病人资料。并核对输血单上的资料和血袋上的资料,完全无误后方可发出。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4、退回和重新发放 血液及成分离开输血科(血库)后,必须立即输注,决不允许长时间放在室温或放入其它无严格温度监测的冰箱内。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以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不得在输血科(血库)以外的部门储存。血液及其成分离开输血科(血库)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因故未使用的血液及制品,应在30分钟之内退回。血液及成分重新发放必须获得下列信息,血袋无破损及封口未被打开,在保存和运送过程中始终处于要求的温度保存范围,已对该血液及成分重新发放作登记,以确保在日后使用过程中作追踪监测。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5、血液发放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供血质量,在向临床发放贮存血液时,应做好核对检查工作及温度的监控。 5、血液发放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供血质量,在向临床发放贮存血液时,应做好核对检查工作及温度的监控。 (1)核对病人姓名、科别(及病区)、床号、编号有无差错;核对供血者(献血员)姓名、血型、血量、编号有无差错;核对标签填写有无不一致之处,有无脱签预兆,贮存时间是否符合病人治疗需要;检查血液包装是否完好,血液外观有无异常变化。以上各项检查均需与取血人共同进行,全部合乎要求方能发出。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2)贮存血液的外观有以下改变之一者,不得发给临床输血: ①血浆层变成暗灰色或黄褐色(多为细菌污染后产生色素所致)。 ②血浆层呈现日渐加重的异常混浊,或出现大小不等颗粒状、絮状、丝状物,或形成胶冻状(常为细菌产生的血冻凝固酶所致)。 ③血浆层出现进行性增多的汽泡(多为细菌污染产汽所致)。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④红细胞层变成暗紫色或玫瑰色,呈稀泥状或形成大量凝块(多为细菌繁殖生长所致。亦可因采血不顺利或抗凝效果不好所引起)。 ⑤红细胞层表面出现绒球状物(可为细菌菌团或真菌菌丝)。 ⑥红细胞层溶血造成与血浆层分界不清(可为细菌作用所致,也可因冰箱温度过低使贮血冻结,溶化后溶血)。 ⑦对包装有破损或疑有细菌污染的血液,外观虽没有异常改变,也不能发出。应经细菌培养或有关鉴定后,再决定能否输用。

(四)血液及成分血的发放 (3)如果血液必须向外单位运送时,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若路途较远或外界气温过高,要使用冷藏装置。温度要控制在1-80C ,最高不得超过100C。多量血液运送使用冷藏箱,少量血液运送使用冰壶即可。血液运达目的地后,要尽快存入冰箱。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需保存于2-60C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5)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三、临床输血的技术管理 (一)、输血的准备 1、输血志愿书 临床医生在给病人输注血液及成分血前,必须与病人及其家属签定输血志愿书。输血志愿书要求说明以下内容:血液来源、所做的检测试验、输血后可能转播的疾病和并发症、以及当前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后的危险性等。要求让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权衡利弊,征得同意后,才能实施输血治疗。

(一)、输血的准备 2、输血前检测试验 (1)试验要求 血清和血浆都可用于血交叉试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3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 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前5ml标本。 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并完全符合,否则应重抽标本。对所有用过的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必须在1-6C冰箱至少保存7天,所有试验都必须保证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且记录和资料都必须至少保存5年。

(一)、输血的准备 (2)血型检测 要求完成病人ABO正反定型,献血员血型ABO正定型必要时做Rh血型。 (3)血交叉试验 ①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②配血时要逐项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一)、输血的准备 ③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与ABO血型同型输注。 ④凡遇有下列情况时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要求完成盐水交叉试验和检测不完全抗体的交叉试验(酶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除紧急输血和自身输血外,所有输入红细胞的其它制品均要求做血交叉试验。 (4)其他试验 另外必须开展的试验有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全套试验。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当病人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应持输血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三)、血液及成分输注前的处理 1、需加温的血液,应在具备有温度显示和失控报警系统的加温器中进行,但血袋或送血管道的温度不得超过380C 2、除了生理盐水能加入到血液中之外,其他溶液和药物不得和血液混合使用。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1、全血和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体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必须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必须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的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4、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必须按以下温度和期限保存。 (1)全血、浓缩红细胞(CRC)和红细胞悬液(CRCs):保存温度为4±20C;保存期为30天内。 (2)白细胞红细胞(LPRC):保存温度为4±20C;保存期为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3)洗涤红细胞(WRC):保存温度为4±20C,24小时内输注。 (4)冰冻红细胞(FTRC):保存温度为4±20C,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5)手工分离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1):保存温度为22±20C(轻振荡);保存期普通袋为24小时。 (6)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保存温度为22±20C,24小时内输注。 (7)新鲜液体血浆(FLP):保存温度为4±20C,24小时内输注。 (8)新鲜冰冻血浆(FFP):保存温度为-220C以下;保存期为一年。 (9)普通冰冻血浆(FP):保存温度为-220C以下;保存期为四年。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五)输血操作规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从输血科取来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振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抽取血袋中的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四)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 7、当有输血反应时,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9、输血的质量控制要点 输血科(库)工作人员一般不参与输血工作。但为了病人安全,应协助医护人员控制输血质量。现将医护人员在输血中应重视的问题简要叙述如下。

9、输血的质量控制要点 (1)充分做好输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①输血的适应征、输血的温度与速度,都必须在输血前做出决定。 ②输血用具应在输血前要准备好,而且符合无菌、无热原要求。输血器要装有符合标准的过滤器。 ③输血前,在床边再核对一次配血单和贮血,内容同血液发放。

9、输血的质量控制要点 (2)输血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①血液不能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②为使血流通畅,输血前要轻轻旋转血袋,将血液混匀。 ③按无菌操作常规做局部消毒和静脉穿刺。 ④输血管内不能含汽泡,输血器各接头处不能漏气。 ⑤采用密闭式输血,速度要适当。 ⑥除等渗盐水外,其它液体(含治疗用药)不能混合输用。 ⑦当输血管不慎脱落时,必须立即采取防污染措施,并及时以无菌手续更换新输血器。

9、输血的质量控制要点 (3)在连续输用非同一供血者的血液时,虽然配血相合,也不能混合输用。这一点也适用输注血浆。 (4)输血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输血完毕后,血袋内的余血应将原包装保留一天并防止污染,以备必要时复查。

(五)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可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五)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2、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五)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3、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的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五)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4、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四、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原则 (一)紧急用血原则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等待做完血交叉试验的时间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和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的紧急情况下,可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须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紧急发血必需遵循下列原则:

(一)紧急用血原则 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O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是Rh血型时,则首选D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 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ABO血型检测,可给ABO血型相合的血制品。 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

(一)紧急用血原则 4、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输血科(血库)医生。 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如有原因表明输血加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一)紧急用血原则 (二)大量输血原则 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 (二)大量输血原则 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 1、经输血科(血库)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可适当简化。 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五、质量控制管理 (二)室内质量控制 1、试剂的质量保证 (1)试剂应按规定的温度保存,一般含有抗体的血清和不加防腐剂的材料可冰冻保存,但一般建议最好用普通冰箱保存。 (2)抗血清和试剂细胞(除谱细胞)必须在每天使用前与相应的细胞和血清做阴、阳性对照,以检测其活性。 (3)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果的应加入IgG致敏的红细胞,以检测抗人球蛋白试剂的活性。

五、质量控制管理 2、设备的质量保证 (1)必须保证所用的所有温度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定期校正。 (2)需要温度控制的设备如水浴箱、干浴箱、孵箱等必须每天记录温度,确保在控制的温度范围内。 (3)存放血液及成分的普通冰箱和冷冻冰箱必须每4小时记录一次温度。

五、质量控制管理 (4)血液加温器必须有一个温度计和温度报警器,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80C 内。 (5)血清学试验专用离心机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转速,成分分离用的离心机也必须在每次修理后校正其转速和温度。

五、质量控制管理 3、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连续的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确立报告能否发出。旨在检测、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五、质量控制管理 (1)“即刻法”质控方法 有些检验项目不是每天都要进行检验,如果要用同一批质控血清常规检测20次以后,再画质控图进行质控,难度较大。采用“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只需连续测3次,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质控。具体方法参见郑怀竟主编的《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一书。 (2)x质控图的质控方法 在计算机上计算各检测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一般以x±2S为警告限,以制作x±3S为失控限,做质控框架图。具体方法在很多医学教科书上都有阐述,此不赘述。

五、质量控制管理 4、质量评估和改进计划。 (1)建立书面的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计划,并规定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建立指示质量和完成范围的程序。 (3)建立标致的质量操作手册,应包含所执行技术程序的法规政策和指导。 (4)建立质量控制分析体系及纠正措施。

六、临床输血的信息管理 (一)临床输血信息收集的重要性: 1、可以反映医院临床输血技术及学术水平,以及成分血的百分率; 2、可为研究发展医学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3、可以及时发现血液质量状况,并向供血单位反馈。

六、临床输血的信息管理 (二)信息收集的方法: 1、卡片跟踪法 对每袋发出的血液或成分附一张小卡片,待临床用血完毕后,将患者反应的主要情况填写入卡片,返回输血科(血库),最后统计上报或反馈给血站。 2、表格统计法 由输血科(血库)按规定要求制作输血反应调查登记表,每个患者输血前后均由经治医生详细填写登记,然后返回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 3、计算机网络法 由输血科(血库)将全院输血治疗患者的反应收集输入计算机,按用血科室编制软件统一管理,上报医院领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