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開始:與共產主義對抗—圍堵政策、聯合國、北約組織成立和韓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第二節 冷戰時期的世界. 冷戰初期的世界 ( 一 ) 冷戰時代的來臨 1. 形成背景: 二次大戰後期,蘇聯共黨勢力大肆擴張 2. 美國的因應措施 A. 協助歐洲經濟復甦-馬歇爾計劃 (1947) B. 採圍堵政策: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1950 年,簡稱 NATO (軍事同盟組織)圍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關於大潤發 About RT-Mart 我們的歷史 Our History 我們的願景 Our Vision 我們的團隊 Our Team
高中歷史 第四冊 4-1.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第三篇 從對立到多元世界 第二章 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新局與挑戰.
. 0 如何做個稱職的司儀 授證訣竅與注意事項 講師 :鄭 碧 娥.
第一次柏林危機之背景分析.
花蓮縣稻香國民小學兩公約宣導簡報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二、蘇聯共產政權的發展 三、經濟大恐慌 四、歐洲極權政治的興起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
冷戰的發展 歐洲 亞洲 後史太林時代 中美蘇關係緩和 冷戰結束 以後.
第 3 章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蘇聯共產政權的成立 經濟大恐慌 軍國主義的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聯合國的成立.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美國.
第三篇 地緣政治與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 第一章:地緣政治對台灣的影響 第三篇第一章 地緣政治對台灣的影響.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 緒 論 從兩次波斯灣戰爭到伊拉克內戰 緒 論 波斯灣地區已成火藥庫 恐怖組織大肆擴張 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與運用 回教世界反美反西方情緒 迅速擴散.
全民國防教育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防部.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 第六~八章
第二篇 第二章 地緣政治與美國的崛起 第二篇第二章 地緣政治與美國的崛起.
歐盟東擴市場分析 主講者:張 雅 嬋 日期:93年10月25日 立陶宛 匈牙利 克羅埃西亞 拉脫維亞 玻是尼亞 波蘭 阿爾巴尼亞 羅馬尼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 所作出的努力:超級大國的對抗與關係緩和 觀塘官立中學 李慧冰老師
柬埔寨 U 王詩惠.
Macedonia 馬其頓 東歐經濟發展 國商三A 游欣茹 A 指導教授:曾秀梅 老師.
影片製作流程 構思劇本 影片主題 觀看對象 腳本安排 呈現方式 ….
OECD教育訓練.
Nat king Cole: Fascination (迷戀)
Nat king Cole: Fascination (迷戀)
吳羽婷 森林系.
LA FASCINACIÓN DE LA NOCHE
第6章 匯率制度.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Nat king Cole: Fascination (迷戀)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報告人:財經三B,丁玲玲 學號: E 指導老師:曾秀梅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苗栗縣后庄國民中小學兩公約宣導簡報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分題一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第 2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冷戰緩和 ( 年)
Nat king Cole: Fascination (迷戀)
美華藝術協會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学院学生学者联谊会 哥倫比亞大學亞太發展協會 協辦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 世界秩序的重整
歐盟簡介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ropean Union) 1993年11月1日,歐盟正式誕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If you don‘t like your job, just be glad that … 如果不喜歡你的工作 那你該感到高興至少你…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The World‘s Happiest Cities 世界上前十名最快樂的城市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全球領導發展團隊 講師: 年指派理事 G L T 地 區 領 導 人 江達隆 博士.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If you don‘t like your job, just be glad that … 如果不喜歡你的工作 那你該感到高興至少你…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Nat king Cole: Fascination (迷戀)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  Zone Chairperson Training
P106.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世界童子軍運動的宗旨: 培養健全的公民 四大目標: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學術交流─2011新加坡萊佛士書院課程交流.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I Will Arise and Go 我要起身並去 Luke 15:1-3, 路加福音 15:1-3, 11-3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冷戰開始:與共產主義對抗—圍堵政策、聯合國、北約組織成立和韓戰 張國城 2008年11月10日

冷戰開始:與共產主義對抗—圍堵政策、聯合國、北約組織成立和韓戰 圍堵政策的出現 聯合國成立與美蘇的對立 蘇聯威脅歐洲—北約組織成立 韓戰爆發—圍堵政策首次上場 美國在這一階段對世界的影響

圍堵政策 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蘇聯共產主義和擴張心態是美國和美國的盟邦主要的敵人。 蘇聯擊敗德國和日本後,認為共產主義的優勢是無庸置疑的。 由於遭到德國攻擊損失慘重,蘇聯認為需要有緩衝地帶以避免再次遭到侵略,因此決定擴展勢力範圍,東歐、外蒙和中國就成了主要對象。 英法德在二戰後都已衰弱,讓蘇聯的權力空間大為增加。 蘇聯從東向西反攻,一路占領了東歐許多國家,對扶植當地共產黨奪取政權形成了有利條件,讓共產主義的版圖大為擴充。

圍堵政策的開始 1946年3月5日,當時英國在野黨領袖邱吉爾,於美國密蘇里州發表演說表示「自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亞得里亞海」,已經落下一副「鐵幕」,揭開美蘇對抗的序幕。 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指出:「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必須在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中作一選擇,美國的政策必然是支持自由人民起而反抗境內少數武裝團體或國外壓力的征服活動」。

圍堵政策的意義 喬治‧肯楠(George F. Kennan)依據「邊緣地帶」論提出「圍堵政策」(Containment Policy),主張美國應聯合海洋民主國家在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構築圍堵大陸共產勢力外侵的戰線,自此海洋民主資本主義勢力與歐亞大陸共產極權勢力沿著「邊緣地帶」對峙的戰略形勢,成為支配二次大戰後世界局勢發展的主軸。 原始的圍堵政策並非以武力為基礎,而是希望透過歐洲經濟復甦,遏止蘇聯的西進。惟實施的結果,漸演變成以美國為首的自由陣營,以武力圍堵蘇聯的擴張。

美國對圍堵政策的影響 首先提出圍堵政策。 以軍事力量支援那些在蘇聯擴張前線上的國家抵抗共產主義。 以外交力量和許多國家結為同盟,阻止蘇聯共產主義擴張。 以經濟力量援助許多國家,穩固當地政府,避免被共產主義取代。 以原子彈威脅蘇聯不能輕舉妄動。

聯合國成立 建立聯合國的想法是在1943年由戰時同盟國在莫斯科和德黑蘭的會議中明確聲明的。美國建議使用「聯合國」的名稱,並在1942年1月1日在《聯合國宣言》中正式使用。在二戰中,盟國使用「聯合國」代指它們的盟友。 從1944年8月到10月,美英法蘇中的代表在華盛頓敦巴頓橡樹園達成了協議。這些和稍後的談話勾勒了這個組織的輪廓、會員資格、維持國際和平和安全的方式以及國際經濟和社會合作。這些提議在全球的國家政府和公民間都進行了討論。

聯合國成立 1945年4月25日,在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除了政府組織外,一系列的非政府組織,包括國際獅子會(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都被邀請來參與《聯合國憲章》的起草。兩個月後的6月26日,50個國家代表出席簽署了《聯合國憲章》。沒有出席的波蘭,因為她是最初的簽字國,加上她後,最初簽署國一共有51個。1945年10月24日,當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員國(中國、法國、蘇聯、英國和美國)以及其它46個簽字國的大多數成員國批准了《聯合國憲章》後,聯合國作為實體組織正式成立。 美國參議院於1945年7月28日,以89對2票通過確認《聯合國憲章》。在1945年12月,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要求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

蘇聯威脅歐洲—歐洲局勢的變化 馬歇爾計畫 杜魯門主義 東歐陸續成立共產政權 柏林危機(1947年) 伊朗危機 德國復國 北約組織成立

馬歇爾計畫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在哈佛大學發表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應如何援助歐洲各國經濟復興之演說時所提出的經濟援助計畫,他指出:「美國須儘可能幫助這個世界回復正常且健康的經濟環境。當經濟缺乏健康時,就不能有政治的安定與確實的和平。我們的政策不是為反對任何國家或任何主義,而是反對飢餓、貧窮、失望和擾亂。」他並聲明,這種復興歐洲的計畫,須由歐洲國家主動提出,美國的任務為協助制訂計畫,並量力支持其實施。 同年7月12日歐洲16個國家於巴黎舉行歐洲經濟合作會議,商訂1947年~51年之歐洲復興計畫(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該計畫取得美國的同意後,16國成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以配合處理美國的經援,因此,往後的此類型經援計畫即通稱為馬歇爾計畫。 美國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和實物援助給歐洲國家。

杜魯門主義 美國欲圍堵蘇聯在地中海的勢力擴張。史達林在戰後曾威脅土耳其政府,允許蘇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建立海軍基地,以便蘇聯艦隊得自由進出地中海; 史達林煽動希臘共產黨的叛亂,挑起希臘的內戰。原本支持希臘政府軍的英國,因戰後勢力大衰無法繼續維持其制衡者的角色,乃在1947年向美國求援,期能阻擋共產主義以希臘為基地,繼續向西歐的擴張。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47年向國會要求撥款經援土耳其與希臘,並派遣軍事顧問前往訓練當地的武裝力量。他說,支持自由人民抗拒外來企圖奴役他們的運動是美國的必要政策。

北約組織(NATO)成立 1949年4月,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准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西德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正式加入該組織。 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開的北約高峰會議,達成了第二波的東擴決定,2004年正式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等七國。 北約組織是一個軍事同盟。(各締約國同意對於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北大西洋公約 第五條)

蘇聯的反應—成立華約組織 華沙公約組織(簡稱華約組織或華約,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是為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成立的政治軍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加入北約後,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簽署了《華沙公約》,全稱《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該條約由原蘇聯領導人赫鲁雪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華約組織。 華約組織也是一個軍事同盟。(如果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進攻,每一締約國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的權利,個別地或通過同其他締約國的協議,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華沙條約 第四條 第一款)。

蘇聯威脅亞洲—亞洲局勢的變化 1945年,日本投降,蘇聯派軍進入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扶植金日成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1949年,中國大陸淪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年,北韓決定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派軍進攻南韓,聯合國組成聯軍在美國領導下出兵保衛南韓。

韓戰爆發—圍堵政策首次上場 美國出動了大量的兵力協助南韓抵抗侵略。 美國重新介入亞太事務,協防台灣。 美國和南韓、台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駐軍兩國以對抗共產主義侵略。 美國和蘇聯關係徹底決裂。

美國在這一階段對世界的影響 美國的民主自由與蘇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之爭代替過去的權力政治,成為世界格局的主軸。 以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阻止了共產主義擴張。 開始在和平時期也大量在他國駐軍並承擔同盟義務。 美國從此以世界警察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