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像花儿一样绽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开学了!开学了! 世纪中文学校 6 年级. 议程 分发课本和练习册(写上姓名,班 级, 联系信息) 课堂要求 六年级教程要求 学期评分标准 学中文技巧 回家作业 自我介绍.
轩辕路小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上册 涿鹿县轩辕路小学 董晓星 轩辕路小学.
第一章 基本理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小四高级华文课程 简要说明会
课标前言部分和三下教材 “识字写字”与口语交际解读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课程泛雅 2017/3/15.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和外语实验校初中外语 教学改革实验的历程及启示
教学资源系统简介 主讲人:张耀炎.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之阶段目标.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人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说教材说课标 宜兴埠第三小学 丁玥.
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萧惊鸿 Hsiao, Ching Hung 纽约州立大学Oswego校区 现代语言文学系
5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 主 编:尹少淳 授课教师:黄卫霞.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象形手势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运用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blackboard,desk,chair,schoolbag,between,beside; 2、学生能听懂会说下列句子结构: Danny is between the desk and the chair. Jenny is beside Kim.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 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谢素珍.
整合教材 落实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教材.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甘肃省天祝县第一中学 (Tianzhu No. 1 Middle School of Gan Su) 陈明淑 安志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智慧像花儿一样绽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特级教师于漪说:“观念的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的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语文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课程标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就是解读教科书,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解决教材疑点、难点,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研究教学方法。做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自己。是变读本为教本。

解读教材就是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 、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是指语言文字,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 学习语文是让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听说读写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实现人际交往,培养合作精神。人类任何领域的学习,离不开语文,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交际。因此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 ,因此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对语文学科的完整性千万不能阉割。”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

“语文素养”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 情趣等。 ——巢宗祺

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 1、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化。 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等。 3、丰富的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P8) 4、发展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

1、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化。 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点 1、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化。 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等。 3、丰富的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P8) 4、发展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 5、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位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 6、提升思维水平。语文课程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7、养成良好的个性。个性是个人面貌的独特侧面,包括: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如自信、自主、创意等;良好的语文品质,如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8、完善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语文素养的内涵 1、语文素养是一种语文教育结果的表现形态。 2、语文素养呈现语文水平的生成性的动态结构。 3、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 4、语文素养生成的主要途径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5、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可以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调整当前和今后语文教育的观念和策略。 Purple cloud utility room@C reation 2002.11

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从内容上看,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而语文素养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前者重在功用性,后者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

(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大策略: 1、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 2、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4、增进现代的人文精神。 5、形成完美的精神世界。

文化视野 对民族语的情感态度 文学欣赏力 语文知识 语文 能力

如图所示,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处于核心的地位。在听、说、读、写中提高语文能力,丰富语言积累,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 3、语文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

1、时代性。语文课程应适应时代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2、社会性。语文课程向社会生活开放,密切联系现代实际,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3、全程性。语文课程的开放是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时空、课程类型、课程评价的开放等等。 4、实效性。“开放—增效”即语文课程的开放要更多地关注它的实际效果,把开放的形式与效果的优化结合起来思考。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式)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这三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时存在,互为补充。课文学习,要进人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更多地需要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

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活动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 活动功能 学生有了参与表现的机会。 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 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沟通、交流、对话平台。 学生能动脑、动口、进行实践。 化静为动,有情趣,学生乐学。

无论生存还是发展,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的通行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一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 三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任何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 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保障) ●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合; ●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 需求; ●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什么是课程资源?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源、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满足于学生学习掌握课内知识,更主要是通过课内的学习而能引发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延伸到社会,延伸到显示生活,让学生去实践和创造。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做到课堂向课前延伸和向课后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向大自然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如语文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不单是删减、整合,还有一个延伸。所谓延伸,就是阅读既要入于书中,而又能出于书外,使有字之书(课文)和无字之书(生活)结合起来。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能成为师生反复研读和记诵的不容置疑的圣经,更不能成为启迪智慧的万能钥匙。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当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即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适应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人无全才,人外有人,因材施教,人人成材。所以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研究学生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等进行差异性教学。

教材处理就是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采取什么样的呈现方式”的问题。所以,教材处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某种开发,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难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如就语文教师备课来说,教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筛选提炼、围绕教学目标,挖掘它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的因素,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转换,让原有的面向一般读者的课文转化为符合学习者年龄特征,为他们所能接受的认知对象,把原来只适合个体阅读的课文转化为适合于课堂教学、适合于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和教育交往的凭借物。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源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是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融入到人生的教科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向课外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既立足于教材,有不局限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策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保障)。 Purple cloud utility room@C reation 2002.11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质。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教学目标时,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还提出一定要注意三个维度的“交融、整合”,以“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评价时必须重视目标的整体性。

(一)“知识与能力”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应主要掌握字、词、句、段、篇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应该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以及与语文素养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

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运用;他们的知识也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学会;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放在同一个维度,这就启示我们,评价的内容应该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不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细地分解出太多的知识点、能力点,不要人为地硬把知识和能力分开。 Purple cloud utility room@C reation 2002.11

(二)、“过程与方法” 这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是过程(经过)与结果(成果)的统一,是外化和内化的统一。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过程(语言的活动与交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就难以使语文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人受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而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有利于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相应行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价值观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人的意识和行为,也反过来影响人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在语文学习中,价值观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健全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观,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处理人与之间的关系的价值观,要尊重他人,善于沟通; 处理自我的价值观,要自信自强,自我发展; 处理人与文化的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遗产,提升现代文化的品位 Purple cloud utility room@C reation 2002.11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即语文学习智力;“过程与方法” 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即语文学习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保证,即语文学习动力。知识与能力是可以习得的,过程与方法是可以实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可以养成的。 .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5、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位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 6、提升思维水平。语文课程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7、养成良好的个性。个性是个人面貌的独特侧面,包括: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如自信、自主、创意等;良好的语文品质,如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8、完善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目标比较解读

情感态度 识字写字量 识字能力 写字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识字写字量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个会写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识字能力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写字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摩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阅读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兴趣习惯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阅读方法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阅 读 积 累 5.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0.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目标 情感态度 内容与形式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1.对写话有兴趣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内容与形式 1.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 地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与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为解决与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重构目标:多元融合、螺旋上升 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 在教学中要落实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还要想着总目标,关注相邻年级的目标,体现目标训练螺旋上升,提高语文能力。 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感悟”的基本界说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学建议的第四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建议第五条中对阅读的建议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评价建议的总建议

刷新理念:回归个体,走向对话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启 示: (1)阅读教学指向每一个阅读的学生个体 教法不当,以“讲”代读 学法不当,以“练”代读 (2)阅读教学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阅读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阅读教学要体现对话的过程及对话的实效 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自我对话

调整策略:泛观博取 熟读精思 泛观博取(广泛观读,多方汲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调整策略:泛观博取 熟读精思 泛观博取(广泛观读,多方汲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熟读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如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语类》)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精思(《朱子语类》)

(三)直面世界: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重在动态中发展学生的及时性和现场性口语能力——这是“交际”一词所包含的特定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创设特定的情景 2.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应对的能力(应对能力的培养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5.要采用发展性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有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学习的专题 *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 *与人合作,共同探究,拓宽或深入问题,用适当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实践活动

我们在评价时,要彻底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 现象,一定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实践和体 验,重视他们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使评价能够对教 学过程有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 中掌握方法。

教学的评价 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这里的“倾听”并不仅仅指听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并及时作出回应,公正、热情、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加以评价。评价要倾注一个“情”字,体现一个“导”字,把握一个“度”字,讲究一个“趣”字。评价要注意克服“庸俗的恭维”、“廉价的鼓励”、“无聊的赞歌”。

教海拾贝

△ 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陶行知) 一、怎样看教育 △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蔡元培) △ 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陶行知) △ 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黄全愈)

二、怎样看教材 △ 教材不是圣经,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教材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本。大凡有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 △ 教材离学生生活越近,发挥的作用越好。 △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 教材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

三、 怎样看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只教学生读书,书是无法教好的;作为一名学生,只会读书,不会思考,书也就无法读好。 △ 教学是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 △ 课程是生活,是经验。 △ 教学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一种对话。 △ 教学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过程。 △ 开放性教学才能培养开放性人才。

四、怎样看学生 △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 欲做成功的教师先做成功的学习者。 △ 放开手,学生可能会走得更好。 △ 不管什么人,命运之神都赋予了他一种他人所没有的优秀才能,这种才能有人靠学习来发挥,有人靠聪明来发挥,有人靠英勇来发挥,有人靠温柔来发挥,毫无才能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 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 愈是不可爱的孩子,愈是需要爱的孩子。 △ 在我们研究的全世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体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出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 新课程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需要。

五、怎样看自己 △在教学观念方法上,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有时只有有勇气否定自己才可能超越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 别人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习惯别人的指导,依赖别人的指导,恰恰容易迷失了自己。 △ 每一个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好像埋在地下的金矿,只要你用辛勤的劳动去挖掘,它就一定会现出无尽的宝藏。

生命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 ——雅斯贝尔斯 “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卢梭 教育凸现生命的灵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生命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 ——雅斯贝尔斯 “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卢梭 (

风雨中的美丽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为了孩子们 我们忘掉疲倦,奋力前行 几度风中,几度雨中, 教改的路上 我们痴心不改,风雨兼程 踏着坎坷,趟过泥泞 我们一起走向希望的黎明 道声辛苦,说声珍重 风雨中的美丽 定将化作你我心中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