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 课程标准与实施方案解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韩颖 hanying@zjedu.org
提 纲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结构 与 我省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与 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前言 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教学安排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教学设备和设施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考核和评估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新课程在课程理念上的转变 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变化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 新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上的变化 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变化 更具选择性和发展功能的全新课程结构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 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 新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上的变化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以观念和理解力建构为本的现代教学观 新课程在教学评价上的转变 旨在促进发展的教与学的评价
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STS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实施要求 化学课程特点 学科基础课程——共同必修的要求 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STS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实施要求 化学学科特点 重要的 基础科学 与社会生活 有密切联系
课程结构性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 课程结构与我省课程设置 1 模块 2 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设置目的是什么? 3 顺序 第一部分 课程结构与我省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性问题研究 1 模块 2 课时 3 顺序 4 要求 ……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设置目的是什么?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设置思路是什么? 高中化学各选修模块之间是什么关系? 有前后基础关系吗? 水平高低有差别吗? 可以相互替代吗? … …
现行高中三年4册教材 化学(选修) 第三册(78) 化学(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123) 化学(必修) 第二册(70) 化学(必修)第一册(70)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化学 化学2 化学1
课程标准 认识化学科学 实验化学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课程标准 化学与健康 生活中的材料 化学与环境保护 专题1——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 专题3——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课程标准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化学与材料制造和应用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专题1——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 专题2——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 专题3——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 专题4——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 专题5——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 专题6——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
课程标准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专题1——提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专题4——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专题5——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
课程标准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课程标准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专题3——常见的烃 专题4——烃的衍生物 专题3——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课程标准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探究 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专题5 电化学问题的研究 专题6 物质的定量分析 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课题1——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 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课题3——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4——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题3——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
取向的多样化 层次的多样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的价值 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平衡的突破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益 打破“大一统”、“拉平均”、“单纯删减降”的传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式,建立多样化、多层次、选择性的发展性范式 解决课程教材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的突破点 逼迫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改变 促进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社会文化的新生
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制定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 ——积极、稳妥、创新、务实 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验因子 实验因子1 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实验因子2 多样化教材实验 实验因子3 学生的个性化选科 实验因子4 模块化教材的使用 实验因子5 学校课程建设 实验因子6 … … 积极课改不动摇 教学秩序不能乱 学生负担不能重 逐步介入实验因子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学分构成 必修学分:6分 (4+2) 选修学分:每个选修模块2分 课程标准要求:理工方向至少选修1个,2学分 浙江省:理工方向至少选修2个,4学分 模块选择 必修:必修模块 2个,选修模块1个 (浙江有文、理选择性;文科选择性) 选修:选修模块6个 (浙江理工方向选2个: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 课时安排 必修:一个学期上一个模块,周课时2节 选修:根据专业方向和学分需要安排 浙江:高一2课时,高二理科3课时(不含任选课),高三根据学分需要安排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课时安排与学分安排 学年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至高三选修Ⅰ 性质 必修 内容 必修1 必修2 课时 2 学分 选修ⅠA 选修ⅠB 选修ⅠC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课时安排与学分安排(一) 学年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至高三 性质 必修 选修ⅠA 选修ⅠB 选修ⅠC 内容 必修1 必修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在两模块中选一模块)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其它化学选修模块 课时 2 学分 0-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课时安排与学分安排(二) 学年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 高二至高三 性质 必修 选修ⅠA 选修ⅠB 选修ⅠC 内容 必修1 必修2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2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 实验化学 总 复 习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选物质结构与性质 课时 2 3 4 学分 0-4
建立学业考试(会考)制度(设想) 项目 高中化学实验考查 高中化学学业考试 综合测试 时间 高一学年第二学期末 高二学年第一学期末 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末 类型 考查 考试 内容 范围 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共同修习的《化学1》、《化学2》规定的必做实验内容 本省高中化学课程修习表(表1、表2)中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 选修ⅠB模块的教学内容(选考、共2个模块)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教学建议 内容的增删——知识的教育价值 内容的呈现——生活化的切入 内容的组织——打破原有以元素周期表为 理论的编排体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教学建议 内容的增删——知识的教育价值 内容的呈现——生活化的切入 内容的组织——打破原有以元素周期表为 理论的编排体系 … …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 学生发展需要 学科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 结构化 STS 课题化 核心知识内容 过程方法内容 STS取向内容 入门启蒙 共同发展 个性化提高
科学探究 物质的结构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相互作用 科学史、重大社会问题 知识、技能 科学探究 物质的结构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相互作用 科学史、重大社会问题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化学科学 物质结构基础 常见无机物 化学反应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与技能 认识化学科学 物质结构基础 常见无机物 化学反应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知识与技能 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必修《化学1》和《化学2》内容选择 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 从定性到定量 从描述到推理 从原理到应用 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质的量; 物质的分类; 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元素、核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限度 …… 常见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其重要应用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甲烷、乙烯、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 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价值; 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 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 从定性到定量 从描述到推理 从原理到应用 假说、模型、实验类比、分类、比较
必修模块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选择与组织的基本思路 新课程选择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综合考虑了学科、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与环境中元素化合物的存在、作用和影响,以及必修化学课程的功能定位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等,最终选择和确定了4种金属元素和4种非金属元素,以及他们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作为课程内容。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内容标准指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学习要求: 首先是结合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的实际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 另外,要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和丰富直观的实验现象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
必修模块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氯、溴、碘 硅 硫、氮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镁 铝、铁、铜
专题2、专题3:工业制法→物质性质→STS联系 专题4:社会问题→物质性质→生产生活中应用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苏教版《化学1》 专题2、专题3:工业制法→物质性质→STS联系 专题4:社会问题→物质性质→生产生活中应用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编写思路 工业生产 性质探究 社会应用 电解 食盐水 氯化钠 海水 提镁 氯气 性质 侯氏 制碱 钠的 镁的 碳酸钠 制卤素 溴、碘性质 生产和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工业制备 性质探究 社会应用 电解 制备铝 铁的 冶炼 铜的 精炼 铝 氧化铝 氢氧化铝 硅的 制备 铁 铁和亚铁离子 铜 硅 二氧化硅 硅酸盐 生产和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化学1专题4核心知识 本专题切入点:空气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元素化合物知识 背景 元素 具体物质 硫、氮与可持续发展 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浓硫酸、硫酸盐 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铵盐、硝酸 硫、氮 本专题切入点:空气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显著的变化 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 不再“跑族”;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概念原理知识的处理 在必修化学1中的“认识化学科学”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中渗透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知识”、“物质的分类、胶体”、“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酸、碱、盐的电离”等基本概念。 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主要是在必修化学2中)设置了两大概念原理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具体包括: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原电池等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
物质结构 初中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核外电子的能级排布(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选修课程
物质结构相关知识的层级发展 初中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见过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族、周期)、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递变规律 必修课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区)、元素性质(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选修课程
化学1和化学2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新的处理不了解和不适应 1)元素化合物知识按元素,不按族进行介绍。 2)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由单一的物质中心学 习模式转为两种学习模式兼有。 3)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散与集中编排相结合、整合编排教材和进行教学,同一内容素材发挥多重教育教学功能和价值。
对于概念原理知识内容的新的处理不了解、不适应 必修课程涉及的概念原理都还要螺旋上升,不要一步到位 忽视核心概念的认识功能和价值,事实为本的知识教学要转化为观念和理解力建构为本的知识教学 选修教材出来之后,一定要注意上下前后左右 关注概念教学中“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的处理特点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第一学期)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基本要求 ①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②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发展要求 从氧化镁的形成推知其它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原因。 说 明 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同位素知识我省学生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已学习掌握。 ②对夸克等不宜作过多纠缠,只要有不断发展的概念即可。 ③对离子键、共价键等不必深化,《化学2》还要研究。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 (1)注意与初中自然学科相关知识的衔接,要把握好教学难度,确保学生的可接受性。 (2)举例要适当、典型,不宜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反应实例。 (3)整个专题的教学设计要围绕“物质”中心,从物质的分类、变化到物质的处理(分离、提纯及检验)再到物质内在结构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整体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4)可引导学生结合生产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研究物质、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实验教学建议 ①教师可以再适当补充一些溶液和胶体作光照对比实验,以便使学生归纳出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对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的问题不作讨论。 ②溶液导电性实验,可用并联装置,五种溶液同时进行,以便学生作对比观察。 ③从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实验,课本只要求学生设计方案,相应的学生实验在《实验化学》模块中课题3安排,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验条件,决定是否将该实验提前在本专题教学中进行。 ④学生物质分离(如蒸馏、萃取、分液等)的操作技能可在《实验化学》模块中再加以训练。
研究模块结构下的化学教学 分步到位 用足资源 前后衔接 情境设计 探究教学 多方借鉴
中学化学三个阶段的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 高中必修课程模块 高中选修课程模块 科学探究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性质相关知识的层级发展 初中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了解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列举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初中课程 氮、硫、氯、硅、钠、铁、铝、铜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感性认识);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加聚反应)及应用 必修课程 按照官能团体系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 选修课程
不同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目标 学习阶段 学习要求 初中 从得氧、失氧判断氧化和还原 必修专题一 能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专题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简单分析(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后续专题 补充实验,巩固加深;电化学
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层级发展 初中课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能量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感性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定性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感性认识) 必修课程 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理性分析)、化学与热能的转化(定量计算)、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理性分析) 选修课程
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 化学1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初中科学中与本单元相关知识 酸、碱的概念及通性 明矾的组成,复盐的概念(阅读) 金属的用途和性质(包括金属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金属与酸、氧气反应,金属间置换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湿法炼铜的原理(阅读),还原法冶炼铁、铜的原理(包括用 C、CO、H2还原氧化铜, CO还原氧化铁等) 金属材料及合金的性质,金属的锈蚀(钢铁生锈)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新型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
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 将在后续模块继续涉及的知识 必修2 元素周期律 铝、硅的性质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电解铝,铜的电解精练 元素周期律 铝、硅的性质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电解铝,铜的电解精练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电路板的制作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电解法制铝,铜的电解精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盐类水解
选修——化学与生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明矾净水 金属材料 铝、铁、铜的性能,合金,金属防腐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光导纤维的制造和应用 选修——化学与技术 镁和铝的冶炼 铝的冶炼 腐蚀加工技术 电路板的制作 改变材料的组成 合金 硅酸盐材料和特种陶瓷 提高材料的纯度 硅的提纯
初中已学相关实验知识及技能 化学1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化学1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初中已学相关实验知识及技能 第三册§1-6: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高锰酸钾溶液、碘酒,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第三册§1-7: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第三册§1-8:晶体的形成(蒸发溶剂、结晶),结晶水合物 第三册§1-8:水的净化(沉淀法,明矾、活性炭等作为凝聚剂),过滤操作,粗盐的精制 第三册实验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化学1专题1 化学与生活-专题一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活中的饮用水(明矾的净水作用、平衡移动原理、硬水的危害、臭氧消毒);水质评价与污水处理 化学与技术-专题一第一单元: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硬水软化、海水淡化) 实验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课题3: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初中已学 《专题一》 第一单元 后续模块 物质分类的方法(纯净物、混和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无机物和有机物) 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灭火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置换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酸碱盐的概念,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图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酸碱盐等)及转化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一些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有机物的概念,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必修1专题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分析、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初中已学 《专题一》 第二单元 后续模块 分子、原子及其属性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 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 原子核、原子结构、同位素、离子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的构成、核素、同位素 必修2专题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以观念和理解力建构为本的现代教学观 新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上的变化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以观念和理解力建构为本的现代教学观 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划分以“课程模块——主题——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形式来呈现的,共有25 个一级主题,相当于25 个知识单元; 在135 个二级主题中,则详细说明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在每一个二级主题的教学要求上,又给出了可共采用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共计161项。
化学1 建议的学习活动方式: 化学实验 设计制作 调查研究 查阅资料 讨论交流 活动方式 活动示例 化学1 建议的学习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 活动示例 化学实验 ①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 果。 ② 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 性质差异。 ③ 实验: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设计制作 ①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制作一期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一期专题报告会。 ②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③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 ④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调查研究 ①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 ②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的情况。 查阅资料 ①查阅资料: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②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 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讨论交流 ①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②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 ③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实验化学中的实验探究要求 2. 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 1. 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2. 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 3. 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 4. 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实践活动] 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例如; 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 通过对现实的研究,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
化学与生活模块建议的学习活动方式 实验探究: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 调查或实验:食品中的膨化剂。 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 调查当地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讨论:如何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的污染
对于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活动的使用 交流研讨普遍开展,活动探究比原来增加 对于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活动的使用 交流研讨普遍开展,活动探究比原来增加 条件问题 形式问题 管理问题 场地问题 两极分化问题 所谓基础问题
[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 [科学史话] 数据资料、小常识等 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 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内容。可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数据资料、小常识等 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
教材中的教学方法要求和体现 教材 人教版 山东版 江苏版 栏目名称 思考与交流 交流、研讨 交流与讨论 学与问 联想、质疑 你知道吗? 教材 人教版 山东版 江苏版 栏目名称 思考与交流 交流、研讨 交流与讨论 学与问 联想、质疑 你知道吗? 科学探究、实验 活动、探究 活动与探究 归纳与整理 概括、整合 整理与归纳 回顾与总结 科学视野 化学前沿 拓展视野 科学史话 历史回眸 化学史话
化学1专题2教材栏目 你知道吗(1) 调查与研究(2) 交流与讨论(2) 活动与探究(4) 观察与思考(5) 信息提示(2) 你知道吗(1) 调查与研究(2) 交流与讨论(2) 活动与探究(4) 观察与思考(5) 信息提示(2) 问题解决(2) 化学史话(1) 拓展视野(4) 练习与实践(2)
氯气的制法: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制法: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氯气的性质: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钠的制法: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电解氯化钠方法制取金属钠。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介绍了碳酸钠与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并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在“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候氏制碱法” 镁的提取: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重要化学反应;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介绍了镁的重要性质如镁与二氧化碳反应、氮气反应的有关性质。
教材中的图表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网络型 实物型 结构型 图表的类型 线型图 饼型图 柱型图 表格
图表的功能 利用科学家肖像、头图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必修2 P44 太阳能的转化) 利用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微观物质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必修1 P26 原子结构模型 ) 利用图表的符号、数据等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必修2 P9 元素周期表 ) 利用图形、曲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思维的有序性(必修2 P29 化学反应速率) 利用图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微量元素 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微量元素 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差异,常见合金的组成;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生活中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性能; 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及原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等。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摄入营养物质有助于人体健康; 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观念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摄入营养物质有助于人体健康; 生活材料离不开化学,合理选用材料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合金改善了金属的性能,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防止金属腐蚀的意义重大; 运用化学方法能减少污染,治理环境 ……
化学2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化学2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⒈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⒉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⒊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①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②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③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 ④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 ⑤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 ⑥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⑦查阅资料: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有机物性质、来源及其重要应用 在化学2中的编制思路 内容: 甲烷、乙烯、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 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 关系: 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有机物与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合理建构内容体系——化学2 第3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编写思路 合理建构内容体系——化学2 第3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编写思路 从化石 燃料获 得有机物 来自食品 的有机物 人工合成 的有机物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烷烃 石油炼制 乙烯(乙炔) 烯烃 煤的综合利用 苯 苯的衍生物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烷烃 石油炼制 乙烯(乙炔) 烯烃 煤的综合利用 苯 苯的衍生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合物 酒精饮料 乙醇 (乙醛) 食醋 乙酸 酯化反应 葡萄糖(检验) 蔗糖 淀粉(水解) 纤维素 (水解) 酯 油酯(皂化反应) 蛋白质(盐析、变性、水解) 氨基酸 (结构)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从乙烯到乙酸乙酯合成路线设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绿色化学思想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甲烷 烷烃 烯烃 芳香烃 醇 酸 酯 多官能团衍生物 高分子 认识有机化合物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材料 乙烯 苯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 乙酸 酯和油脂 糖类 蛋白质 塑料、橡胶、纤维
核心概念理论知识 三套教材共有的内容 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 山东科技版 人教版 苏教版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及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 气体摩尔体积 胶体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丁达尔效应 电泳,聚沉 电解质、电离与离子反应 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 从电离角度对酸碱盐下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剂与还原剂
三套必修化学1中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分布情况
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处理
化学1专题3各版本教材比较 (核心知识的处理) 元素 具体物质 共有的内容 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 苏教版 山东版 人教版 铝 与酸、碱反应 铝热反应,钝化 与氧气反应,铝热反应 与氧气反应 氧化铝 与酸、碱反应、两性氧化物 电解氧化铝 氢氧化铝 与酸、碱反应、两性氢氧化物 净水作用 吸附色素,净水作用,加热分解 铁 铁、 二价铁、 三价铁 铁的还原性、铁离子检验、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 钢铁腐蚀 铁盐的净水作用 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颜色、状态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的反应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的反应,氢氧化铁的分解
元素 具体物质 共有的内容 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 苏教版 山东版 人教版 铜 金属铜及其化合物 铜的物理性质,铜合金简介 铜的矿物成分,铜的冶炼 铜锈的生成,与氧气、硫的反应,氧化铜高温分解,无水硫酸铜失水 硅 硅单质 物理性质 与氯气反应 与氧气反应 二氧化硅 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与碳反应 与氢氟酸、碳、碳酸盐反应 与氢氟酸反应 硅酸 弱酸性,溶解性;硅胶 硅酸盐 玻璃,水泥,陶瓷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三套必修教材中关于硫、氮元素及化合物内容的处理
不同版本教材对实验室制法的处理 苏教版《化学1》(p.40)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室装置在“化学史话”栏目中出现。三版增加了“交流与讨论”栏目讨论氯气制备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 新课程人教版《化学1》实验室制氨气有具体的实验要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却没有要求。 新课程鲁科版《化学1》在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少量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但没有具体实验要求。 原初中《自然》中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 现初中《科学》中在MnO2中滴加双氧水制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只要求反应原理,没有具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要求。
对新课程认识上的问题例举 1。将新课程神化,不能辨证发展性地看待文本与现实的落差 (典型表现是面对实验区产生巨大失望感,因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将新课程泛化,不想努力改变。 (典型表现不进行任何改变就可以实施的课程和教材才是可行的、好的) 3。将新课程虚无化,出现经验断带、头脑和心理空白,原有经验无法迁移。 (典型表现是教了多年的老师不知自己该怎么教了) 4。表面上认同新课程,实质上抗拒新课程 (典型的表现是将自己的责任摘开+只想困难不想对策,不承认有成功的经验)
现阶段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底线) 确保三年中所有课程模块都开齐 活动探究和实验至少应比本学校原来的开设率高 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坚持开展 在认真研究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理性选择使用教材资源,多种方式利用教材资源。 学的多些、讲的精些、考的少些,整体性的合理控制深广度 在不断前进中求稳妥,关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