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莉 研究员 博士后 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张 莉 研究员 博士后 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主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外贸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 中国外贸面临的国际政经形势 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基本特点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特点一:进出口低速增长 2013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额3.06万亿美元,增长7.7%。其中出口1.61万亿美元,增长8%;进口1.45万亿美元,增长7.3%。外贸顺差16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 %。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特点二:加工贸易增速放慢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8%和0.7%。一般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52.8%;而加工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则降至32.3%。
2011-2012年中国一般贸易 和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特点三:与新兴市场贸易优于传统市场 欧盟和日本分别为我国第一和第四大贸易伙伴,1-9月,中美双边贸易增长6.7%;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11.6%;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增长25.6%。对欧盟、日本贸易出现好转迹象,中欧双边贸易下降0.8%,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5%;中日双边贸易下降7.9%,其中第三季度同比下降5.3%,降幅收窄。与新兴市场则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2012年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及占比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特点四:出口结构继续优化 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229.9亿美元,增长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804.9亿美元,增长13.3%。同期,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380.5亿美元,增长10.4%,高出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2.4个百分点。
2011-2012年我国重点商品出口增速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特点五:中西部增长加快 前三季度,东部地区进出口总值25820.9亿美元,增长7.1%,占进出口总值的84.4%。从出口方面来看,前三季度,河南、江西、湖北和新疆等中西部省区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9.3%、18.3%、17.9%和14.7%,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2012年中国东中西部进出口情况 地区 进出口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额比重(%) 进出口 出口 2011年 全国 38667.6 20489.4 6.2 7.9 100.0 东部11省市 33745.6 17592.1 4.3 5.0 88.8 85.9 中部8省市 2558.2 1409.8 14.5 21.8 6.1 6.8 西部12省市 2363.6 1487.4 28.5 37.8 5.1 7.3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特点六:民营企业成为新增长点 民营企业对出口增量的贡献率为85.4%,拉动出口增量6.1个百分点;对进口增量的贡献为78.6%,拉动进口增量4.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上年同期的27.6%上升至31.6%,提高4个百分点。
中国外贸低速增长格局的三大主因 ●原因一:外需减弱 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陷入增长困境,扩大再生产及消费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中国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减少,欧美日传统市场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为42.1%,对三大市场出口的不振成为我国外贸呈现低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外贸低速增长格局的三大主因 ●原因二:成本上升 国内成本上升导致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50%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2012年,我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家数同比下降13%左右,外资增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3%,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4.5%,加工贸易对进出口的贡献持续减少。
中国外贸低速增长格局的三大主因 ●原因三:进口制约 我国进口存在结构性制约。尽管我国采取了积极的扩大进口战略,但2012年以来,进口一直呈现低迷态势,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内部需求不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正处提高科技研发和创新水平的关键时期,但目前美欧日皆对我国设立了出口管制,导致我国有着大量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难以得到满足。 。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低速稳定型增长比高速波动型增长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稳定增长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正确规划投资和生产,避免经营风险,而波动型增长则不利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从而影响企业投资和布局。 偏差 - 左 右 延滞 + 右 左 调整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外贸发展的突出问题 ●问题一:外贸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二大方面,一是区域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即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体规模的90%以上;二是贸易伙伴发展的不平衡,即进出口的来源地及目的地过于集中。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及俄罗斯。与此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4%。
我国外贸发展的突出问题 ●问题二:出口产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低 我国机电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后劲的支柱产品,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
我国外贸发展的突出问题 ●问题三: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 在出口增速回落的同时,主要出口行业利润率增长趋缓,订单数下降、亏损额增加、资金周转困难,这一情况在东部沿海地区尤为突出,部分外贸企业已被迫关闭或外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国际议价能力差,出现大面积破产倒闭现象。
我国外贸发展的突出问题 ●问题四:企业成本上升使比较优势逐渐降低 从资源看,除煤炭、铅、锌等少部分矿物资源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外,其他大部分矿物资源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劳动力成本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总量的低增长时期,劳动力供给面逐步趋窄,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呈稳步上升态势,虽然我国制造业薪金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处于低位,但比例较上世纪末提高了6~1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维持了多年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改变。
三、中国外贸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特点 ●自然法则主导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 发达国家经济基本呈现负增长或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则表现为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格局相应呈现出新的变化。美欧的经济总量分别从2009年的25%和28%下降到2012年的21.7%和25.2%;而中国及金砖国家的全球份额则由14%上升到20%以上。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迅速提高,据初步估算,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由2001年的27%增加至2012年的38%。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50%。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特点 ●发展理念制约发达国家经济调整方向 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所存在的根本问题。目前,发达国家一些学者已开始对追求利益最大化、高福利社会、透支消费、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发展理念进行反思,但从2012年美联储推出QE3和QE4来看,即实施第三和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来看,现行经济政策及主流的经济发展理念仍未发生改变,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只能是“饮鸩止渴”,其结果很可能加剧美元的全球流动和泛滥,引致石油等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新一轮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特点 ●资源短缺引发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欧债危机暴露出欧洲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市场失控、福利水平失真、一体化建设失序等深层次问题,但另有一个引发问题的根本症结点却很少被提及,即全球资源的紧张与短缺问题。资源的短缺包括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及粮食资源短缺等。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资源危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并使得国际竞争更趋激烈。首先,大国间的竞争;其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再次,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特点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贸易争端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经济政策。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除原有的反倾销反补贴这一传统手段外,也增添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如加强进口许可管理,国家安全审查、放任本币贬值、逼迫顺差国汇率升值等等,一些发达国家还进一步通过贸易救济措施,强化对绿色、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保护,致使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如欧美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的贸易保护案,年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约合1300亿人民币)。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特点 ●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当前,新的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变化虽已在酝酿,但暂时仍没有突破迹象,尤其是引领世界经济振兴的新增长点仍未出现,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培育,全球经济仍处于寻求新的转型和稳定增长过程中。从目前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仍未形成,世界经济还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新的危机因素还有可能爆发,世界经济仍处于寻底过程中。
四、中国外贸的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延续复苏态势 多双边经贸合作仍是主流 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继续增强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外需增长动力依然不足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 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014年全球经济可能略好于上一年,将提振出口需求。国内投资、生产、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将带动进口增速逐步回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帮助企业缓解当前困难,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优势。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4年中国 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全年进出口增速预计保持8%左右。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 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 贸易大国地位持续巩固 贸易平衡将趋于合理 国际竞争新优势初步成形
2014年我国外贸政策取向: 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
(一)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 ★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要加快转变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传统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外贸增长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不断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对外贸易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 二是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有机结合,把扩大进口的政策注入到国内产业升级和战略产业发展之中。 三是要通过提升外贸产品质量、市场开拓能力等多方面来巩固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重塑国家产业形象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模式创新
(三)加快产业布局调整 ★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是进一步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地向中高端制造业,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要促使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信息技术 新能源 高端制造 新材料 新医药 节能环保 生物育种 国家重点扶持七大产业
(四)构建海外支撑体系 鼓励多种形式海外投资 一是支持贸易促进机构在海外主要市场布点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二是加快海外经营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批成熟的有海外经营能力的营销队伍 鼓励多种形式海外投资 三是继续推行海外投资的便利化,海关、税务管理方面要有便捷措施 四是巩固和发展与当地市场的合作关系,形成海外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