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伤,也不要心急。 抑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然而现在却常常是阴沉。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是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幼年时就目睹了农奴的悲惨命运。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毕业 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在柏林大学 ,他醉心于黑格尔哲学。他早年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深,他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响下,发表了反农奴制的《猎人笔记》,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 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 、《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皮却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之后 又一个“多余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 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
用婴儿的哭声做题目 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哭声的? 2)这是什么样的哭声? 3)听到哭声,我有哪些反应?
一九九八年洪水肆虐的日子里,一个名叫江珊的小女孩,为了能够等到别人来救自己,死死抱住一棵大树达十九个小时,这远远超出了人体力的极限。 据说,人体头盖骨是世界上最致密坚硬的东西,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把它剖开。后来,在里面植入一粒种子,奇迹发生了,种子发芽了,并冲开头盖骨长了出来。种子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 一个叫刘甜甜的女孩,在她的花季年龄突然遭受不幸,一伙强盗把她家洗劫一空,还残忍的杀害了她妈妈,刘甜甜也因被刺中了中枢神经而全身瘫痪。但刘甜甜不仅坚强的活了下来,还用牙咬着筷子制作flash,在中国电脑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刘甜甜目前已成为大学的函授学员。 一九九八年洪水肆虐的日子里,一个名叫江珊的小女孩,为了能够等到别人来救自己,死死抱住一棵大树达十九个小时,这远远超出了人体力的极限。
我真的要去远行了,带着我的梦,我的希望,去寻找那自由王国。 原本有许多话要说,但现在似乎已无意义了。 我也留恋我爱过的一切,但要坚强地将“人”做下去,仅靠这些爱是远远不够的。 此时,我好害怕孤独呀!我将孤零零地,只身一人乘上小船,漂泊到那个苍白然而纯洁的世界,只有我的梦和幻想陪伴我,我也许仍感孤独,但我终自由了,解脱了。 我没有什么可遗憾,人生最美好的我都已经有过了。尽管也有未实现的愿望,但毕竟已希望过了。 ——宁小燕给朋友的遗书
1905年12月4日,陈天华在东京参加了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的斗争,11日写绝命书,决心以死来激励国人“共讲爱国”。12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时年三十岁。次年5月29日公葬于岳麓山,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董存瑞 黄继光
生命不仅仅要有长度,还要有宽度 ,更要有深度!
屠格涅夫《门槛》 我看见一座巨大的建筑。 正面墙上是一道敞开的狭门,门里——阴森黑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立着一个姑娘——一个俄罗斯的姑娘。 那望不透的黑暗散发出寒气,随着冰冷的气流,从建筑的深处传出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 ——奥,你呀,你想跨过这门槛,你可知道,是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你? ——知道,——姑娘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蔑、监牢、疾病,还有死亡本身? ——知道。 ——完全的隔绝,孤独? ——知道……我准备好了。我能忍受一切痛苦,一切打击。 ——不仅来自敌人——而且来自亲人,来自朋友? ——对……即使来自他们。 ——好。你准备去牺牲? ——对。
——去做无名的牺牲?你会死掉——而没有人……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尊崇地纪念着的是谁!…… ——我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惜。我不需要声名。 ——你准备去犯罪? 姑娘垂下了她的头…… ——我也准备去犯罪。 那声音没有立即再重新提问。 ——你可知道,——它终于又说话了, ——你可能放弃你现在的信仰,你可能认为你是受了骗,是白白毁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我也知道。反正我想要进去。 ——进来吧! ——姑娘跨过了门槛——于是一幅重重的帘子在她身后落下。 ——傻瓜!——有人从后面咬牙切齿地骂过来。 ——圣人!——从某个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