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 胃炎 其它 天铁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内容 要求掌握的内容: 胃溃疡 胃炎 要求了解的内容: 胃粘膜脱垂 胃扭转 胃外压性改变 胃先天性疾病
胃溃疡 临床表现 比较长期的上腹部疼痛,常在饮食具有反复性、周期性和节律性。 失调、过度疲劳、季节变化后发作。 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灼痛。 多数在进食后疼痛缓解。还常有恶心、呕吐、嗳气、腹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体格检查常有上腹压痛 .
病理胃溃疡是常见的胃肠道疾患,以慢性单发者常见,少数病例有恶性倾向。 溃疡常发生于胃体小弯和胃窦,是胃壁溃烂形成的缺损。 溃疡先从粘膜层开始,逐渐殃及粘膜下层、肌层,以至浆膜层。 直径5-20mm,深5-10mm,口部周围炎性水肿
胃溃疡的直接征象 龛影:小弯多见,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平整,轴位表现钡斑 龛影口部周围粘膜水肿带: 1.粘膜线—为龛影口部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2.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如一个项圈 3.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 粘膜皱襞纠集:均匀性、到达溃疡边缘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胃溃疡的间接征象 胃大弯侧指状痉挛切迹(胃环形肌收缩,在溃疡对侧形成凹陷) 胃小弯侧缩短(慢性溃疡瘢痕收缩使小弯缩短,幽门与贲门靠近,形成蜗牛胃) 胃角切迹增宽 幽门管狭窄性梗阻,胃内滞留液。 胃蠕动增强或减弱 合并胃窦炎
特殊表现 穿透性溃疡 穿孔性溃疡 胼胝性溃疡 多发溃疡 复合性溃疡 溃疡癌变
穿 孔 性 溃 疡
胃炎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病因病理慢性胃炎为一种常见于成人的消化道疾病。病因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机能障碍、营养不良、全身健康状况和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在显微镜下可见粘膜层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这些变化轻微时,肉眼观察可以看不出来,达一定程度时,大体检查表现为粘膜层皱襞增粗、变高、迂曲。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 一般常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餐后饱胀,上腹钝痛或不适。 可有反复出血。
影像学表现 粘膜皱襞的宽度加宽,广泛增粗及迂曲。 小弯侧粘膜皱襞排列走向失去与小弯侧平行之走向,呈迂曲交叉状,胃窦部小弯侧的轮廓呈锯齿状切迹,胃蠕动增强。 钡气双重造影检查可见胃小区扩大,直径超过3mm,形态呈多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 确诊应以胃镜及组织学检查为准。
胃炎的详细分类 根据参考病理、影响表现、病因可有如 下分类及诊断名称: 萎缩增生性胃炎(属慢性胃炎) 化生性胃炎(属慢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属慢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属慢性胃炎) 腐蚀性胃炎(属急性或慢性胃炎)
化生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理分类 萎缩性胃炎:涉及黏膜全层,腺体数目减少,肠上皮化生,黏膜肌肥厚。化生为主者可成为化生性胃炎。 肥厚性胃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肥厚,腺管发生破坏,修复导致纤维增生及囊性变。 浅表性(糜烂性)胃炎:病变仅限于粘膜表面,主要为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层脱落行成糜烂。
放射学表现 黏膜相:黏膜皱襞肥厚、粗大、紊乱,伴有痉挛收缩。 双对比相:胃小区消失、胃壁变薄(萎缩性胃炎) 双对比相:胃小区过度增大(炎性小区) 双对比相:椭圆形透亮灶中心有一钡点(糜烂性胃炎)
胃窦炎Antritis 病因病理 胃窦炎是一种原因不太清楚而局限于胃窦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病理 胃窦炎是一种原因不太清楚而局限于胃窦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胃窦粘膜层因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变厚。
临床表现 病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 常见的症状为疼痛,疼痛部位在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的性质为隐痛、胀痛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常呈周期性发作。 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少数可有出血。
影像学表现 1:双对比法 粘膜纹增粗、紊乱,可宽达1cm左右 增粗的黏膜皱襞交错、迂曲、盘绕,胃窦粘膜纹多呈横行 胃壁轮廓呈规则的锯齿状,锯齿的边缘较光滑 炎性息肉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影
影像学表现 2:双对比法 黏膜皱襞活动度增加,可诱发胃黏膜脱垂。 胃窦激惹、痉挛、收缩:表现为幽门前区经常处于半收缩状态,不能象正常那样在蠕动波将到达时如囊状,但能缩小至胃腔呈线状。 肌层肥厚时,胃窦可出现环形或向心性狭窄:形态比较固定,一般可收缩至极细,但不能舒张,与正常段呈逐渐过渡或分界比较清楚。 狭窄段可显示粘膜纹,多数呈纵行。
玉 米 穗 征
胃粘膜巨大肥厚症 病因病理 胃粘膜巨大肥厚症亦称巨大肥厚性胃炎,是一种罕见的疾患, 其特点是胃粘膜呈局限性或广泛性肥厚、粗大、迂曲,病因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厌食、呕血和黑便。 胃酸变化无一定规律性。低蛋白血症。
影像学表现 粘膜皱襞巨大、肥厚、扭曲、走行紊乱、交叉,严重者酷似多发性息肉。 广泛病变可累及全胃,以大弯侧显著。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局限型应与蕈伞型鉴别: (1)局限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胃轮廓光滑,胃内息肉状充盈缺损,胃壁柔软,蠕动正常。 (2)蕈伞型胃癌为胃腔内充盈缺损,病变区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粘膜皱襞破坏消失而非为巨大、肥厚、扭曲、交叉,甚至呈息肉样变。 广泛型应与为淋巴瘤鉴别: (l)广泛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粘膜皱襞形态可变,胃壁柔软,蠕动正常。 (2)胃淋巴瘤的粘膜皱襞虽与广泛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相仿,但粘膜皱襞形态固定不变。 与慢性胃炎鉴别: 两者的不同之处为广泛性胃粘膜巨大肥厚症的粘膜皱襞比慢性胃炎者更加肥厚、粗大、扭曲、交叉,严重者呈息肉样改变。
胃粘膜脱垂 病因病理 胃粘膜向胃外移出,居于胃外,称为胃粘膜脱垂。最常见胃粘膜脱垂入十二脂肠。 原因有(1)由于发育或常见的胃窦炎引起的胃粘膜增生,变长的粘膜易向十二指肠脱垂。(2)幽门前区功能障碍,粘膜皱襞可被挤向十二指肠。 临床表现 多数为上腹不适或呈间歇性上腹痛,可随体位改变而减轻。
影像学表现 十二指肠球外形保持不变,仅在球基底呈凹陷切迹,或呈蕈伞状充盈缺损。 脱垂的胃粘膜皱襞呈聚拢状、分叶状,经扩张的幽门移入十二指肠基底部。 移入的胃粘膜皱襞退回胃内时,十二指肠球基底部恢复正常形态,呈等腰三角形。
鉴别诊断 需与胃幽门区带蒂息肉脱入十二指肠球内鉴别。 两者的鉴别在于息肉脱入造成的充盈缺损有固定的形态,不随扪诊改变,回复后幽门区仍可见固定形态的息肉阴影。
胃扭转 临床 胃扭转在临床比较少见,胃扭转是指胃大小弯在相互位置关系上发生变化。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急性胃扭转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主,常有严重恶心而无呕吐;慢性胃扭转临床多无典型症状,常靠X线胃钡餐检查确诊。
分型 按扭转性质:急性和慢性胃扭转 按扭转轴向:器官轴型、网膜轴型和混合型 按扭转范围:完全性和部分性 按扭转原因:特发性(原因不明)和继发性(解剖因素和病理因素)
影像表现 胃扭转的典型X线表现:上腹部见双液面,胃大小弯换位和粘膜皱襞交叉(器官轴型)或腹段食管延长与扭转胃交叉,胃窦、十二指肠球顶倒置(网膜轴型)。 器官轴型:胃大弯沿其纵轴由前方或后方向上翻转,致大弯位于小弯上方者 网膜轴型:胃绕小网膜、肠系膜根部沿前壁或后壁翻转,幽门区和胃体下部翻至胃体左上方者 混合型:胃大小弯上下转换,胃体下方翻向左上方。
先天性幽门肌肥大 病因:先天性幽门全层肥厚增生 症状:生后呕吐,从2-3周开始,逐渐加重,89~99%右上腹可触及1×2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可 有喷射状呕吐。
先天性幽门肌肥大 放射学表现 幽门管狭窄,延长达30~50mm,宽度仅2~4mm,呈线条状,单轨征、双轨征、多轨征等。 肥大的幽门肌压迫球底基底部形成“蘑菇征”,压迫胃窦幽门前区,形成“肩征”。 鸟喙征:胃窦幽门前区压迫的边缘形态。
胃内隔膜 病理:隔膜多位于幽门前1.5~2.0cm处,也可发生两个,另一个在十二指肠,隔膜中央多有孔,孔径一般3~10mm,隔膜厚度2~3mm. 放射学表现: 1.胃大小正常 2.距幽门1~2cm处可见狭窄区,钡剂可通过,然后出现正常的幽门及十二指肠 3.如果有两个隔膜,十二指肠上部又出现扩张,呈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