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 济源市沁园中学 赵志伟
一、关于复习课的上法(分九项) 复习课的类型一般包括:章节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等。在教学过程中,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复习课要着眼“双基”,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基础知识到位;二是基本方法到位;三是能力培养到位。
(一)必须充分了解中考命题趋势 新课程立足“过程”,强调“能力”,培养“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那些纯粹考概念的题、考计算速度和技巧等靠展示记忆和熟练程度的题将进一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体现综合运用能力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试题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1、增强“情境化” 2、关注过程性 3、体现开放性与探索性 4、注重应用性
(二)必须充分熟悉“课程标准”,把握好 复习方向和内容 (二)必须充分熟悉“课程标准”,把握好 复习方向和内容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从知识体系上比较,主要体现在下列变化: (1)减少了氢气的制法及还原性; (2)淡化了酸碱盐部分中有关反应规律的认识 (3)减少了离子鉴别如Cl-、SO42-的检验; (4)增加了能源、金属、环境(水、空气、土壤)、化学与生活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的教学内容。
明确不考的内容: (1)单纯的概念辨析题; (2)电离方程式; (3)多步连续反应的复杂计算; (4)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跟第三种物质,在同一容 器内同时发生反应的计算; (5)同一溶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溶液混合的较复杂计算; (6)有关晶体析出的较复杂计算; (7)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8)过量计算; (9)讨论式计算
(三)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安排四轮复习:3月至4月中旬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教材,抓章节过关;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进行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以形成知识体系;5月底至6月中旬进行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提高能力,最后一定让学生回归课本。
“七大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要求: 1、以核心知识为载体 2、以习题训练为手段 3、以学法指导为主线 4、使用学案,积累复习资料 5、课后认真反思
(五)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 。以“四要”原则引领复习课—— (四)合理使用复习资料: 第一轮章节复习以教材为主辅以《中招快递》; 第二轮专题复习辅以《说明与检测》; 第三轮系统模拟复习辅以精选往届中招题和模拟题; 第四轮回归课本,让知识成系统,有主线,闭目能详。 (五)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 。以“四要”原则引领复习课—— 心中要有目标,眼中要有学生; 提问要有技巧,上课要有新意。
(1)在有CO2生成的化学反应中, 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各有哪些? (2)下列四种有CO2生成的反应中A、C+O2 = CO2 B、CaCO3 = CaO+CO2↑C、C+2CuO = 2Cu+CO2↑ D、 CaCO3+2HCl=CaCl2+CO2↑+H2O 只有D适宜于实验室制取CO2,而A、B、C不适宜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3)通过鉴别CO和CO2的七种方法来复习其所有物理化学性质。 点燃 高温 高温
(六)指导正确复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讲练结合,精练、巧练 2、适当延伸“初中化学的知识增长点” 3、重视课本但不死抠课本;对化学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但不死记硬背;要学会浓缩知识,按《考试说明》结合《中招试题》对各知识点进行分类、梳理,使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课本由“厚”变“薄”,避免“支离破碎”。
例如:在复习氢氧化钙知识点时可这样设计: (1)制取方法:氧化钙和水反应(食品包装袋中的干 燥剂) (2)应用范围: ①腐蚀性: A、干燥剂需注明不得食用 B、常用消毒剂 C、冬天在树干上涂石灰浆 ②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A、检验CO2和除去气体中的CO2 B、保存鲜鸡蛋 C、作建筑材料 D、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
③与酸反应: A、改良酸性土壤 B、处理废酸水 ④ 与碳酸钠反应 : A、制少量的氢氧化钠 B、制松花蛋的原料 C、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和除氢氧化钠 中的杂质碳酸钠
(七)精选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题型一般应突出以下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 例1.由于高温煅烧不彻底,工业品生石灰中常常还混有一定量的石灰石。某生石灰厂门口的一则广告: “出售高质量生石灰—绝无仅有—价格本地区最低,欢迎购买,本厂的生石灰采用先进工艺制造,CaO含量高于95%。” 某同学对该厂的产品取样进行了检验。取250g样品投入足量稀盐酸中,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22g。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是一则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广告。
例2(2分)右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近几年河南中考标签题频出: 如2011年第17题: 例2(2分)右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取10mL该硫酸可配制成9.8%的硫酸 g。 (2)取适量该硫酸与锌反应可生成S02气体: Zn+2H2SO4 (浓)=ZnSO4+SO2↑+2H2O。反应一段时间后, 还可能生成另一种气体,请解释其原因。 硫酸:500mL 化学式:H2SO4 密 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例3、下图是某种钙片的商品标签。刘延同学其碳酸钙含量标注是否属实,他取4片钙片研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用去盐酸40g,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7.8g(假定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 碳的质量;(2)通过计 算判断钙片中的碳酸钙 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例、近些年,我国煤矿矿难时有发生,记得山西洪洞煤矿发生严重瓦斯爆炸事故时,真的是死伤惨重! (1)调查发现,煤炭在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后,坑道内一氧化碳气体含量可达10%以上。洪洞煤矿长期违规使用机动三轮车运煤,井下没有安装瓦斯监控设施,且通风系统紊乱,请你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 (2)矿难发生后,矿主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私自组织人员下井抢救,又导致15名矿工遇难,请分析二次矿难原因,并说明正确救护措施应该是什么?
3、双基与科学探究相结合 此类试题充分反映了化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化学观(元素观、微粒观和能量观),课程改革后,中考化学试题所选材料大多源于当代化学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但题目设问仍然考查教材基础知识,难度并不大。
(1)知识与技能题(蕴含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4、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题(蕴含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例1.实验室有两瓶药品,一瓶是碳酸钠,一瓶是氯化钠,因为标签失落难以分辨,小华设计了下面四种鉴别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药品尝尝,有咸味的是氯化钠 B、将两种药品分别放入水中,溶解的是氯化钠,不溶解的是碳酸钠 C、将两白色固体分别加热,有气体放出的是碳酸钠 D、取两种药品少量,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钠
例2、厨房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同学们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做化学实验,对化学进行探究。下列实验不能利用厨房中的物品来完成的是( )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制取无壳鸡蛋 C.鉴别食盐和纯碱 D.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例3、近日,某市防疫部门在进行食品卫生检查中发现,部分不法商贩在贮存、保鲜食品时使用了福尔马林,其主要成分是甲醛(化学式为CH2O),它对人体有害,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甲醛分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 C、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l:2:1 D、甲醛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2)“过程方法”题 例1.小兰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或氧气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请回答:(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 例2.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酸性物质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把试管换成培养皿)进行实验。 请回答:(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 (2)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用语言叙述或图示均可) 通入CO2 干燥试管 干燥蓝色 石蕊试纸 注入水 (Ⅰ) (Ⅱ) (Ⅲ) 变红色 不变色
例3.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两个假设,并设计一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 例3.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两个假设,并设计一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 预测序号 实验步骤和方法 现象和结论 预测1:可能来源于 预测2:可能来源于
例4.小红再帮妈妈宰鱼时,对鱼鳔的气体是什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鳔内的气体成份为: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为氮气和二氧化碳。为了验证这一结果,她进行了如下试验: (1)测定鱼鳔内气体的体积:①用细线将已知体积的铜块和鱼鳔绑在一起,缓慢放入并完全浸没在盛有已知体积水的大量筒中,然后读取液面上升的体积刻度,由此计算出鱼鳔内气体体积; ②将鱼鳔浸没在水槽内的水中并将其刺破,使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由此测定气体体积。 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法中误差较大的是 ,理由是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鱼鳔气体成份。请你帮助小红设计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题 例1、我们已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些化学反应对人类是有利的,我们要促使这些反应的发生,并充分利用它们为人类造福;有些化学反应对人类是有害的,我们要尽量避免它的发生,并控制它;有更多的反应在一定的条件或环境中发生对人类有利,而在另外的条件或环境中发生就对人类有害。请你就上述三种情况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要求:三个方程式中所涉及物质各不相同),并说明你判断“利”或“害”的理由。 (1)对人类有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理由 ; (2)对人类有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理由 ; (3)有时有利,有时有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利”和“害”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例2.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曾做过下列实验: Cu + Hg(NO3)2 == Hg + Cu(NO3)2 Cu + 2AgNO3 == 2Ag + Cu(NO3)2 回收上述实验中所生成的银和汞,即可避免浪费又可防止污染。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回收(不必画图,用简短的语言叙述即可): (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来自于实验室的污染”,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如何? ②化学实验室中有哪些废弃物(包括废渣、废液)应该回收?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3)受上述实验的启发,请你设计一个回收实验室中废弃药品的实验:
(八)重视实验复习: 例、晨光同学用几种化学试剂和仪器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所用的试剂有石灰石、浓烧碱溶液、稀盐酸,仪器有试管、单孔胶塞、导管、可乐瓶、注射器等。 第一步:用可乐瓶收集满一种气体,制取该气体所需的仪器为: ,所需的药品为: 。 第二步:向可乐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后瓶子变瘪了,这种试剂是 。 第三步:再向瓶内注射一种试剂,振荡后瓶子又鼓起来了,所用的试剂是 。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九)注重渗透化学中的STS内容 所谓STS,是英文中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Technology,和Society)的缩写。这一教育理论的基本特点是: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强调教学内容要现代化、社会化,注重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中考对STS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 认识化学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熟悉基本日常化学知识,如水的净化、海水的淡化、水的硬度及硬水软化,食品的腐败原因及保鲜方法,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洗涤剂、食品添加剂、胃药、食物、香料、资源(可再生及不可再生)、环境污染(空气:空气质量日报、温室效应、厄尔尼诺、臭氧空洞、光化学污染、酸雨;水:赤潮及水华、富营养化;土壤:土壤酸化、荒漠化)、各种燃气、干电池、常用酸和碱、灭火器材、清洁剂、塑料制品、汽油、化学药物等等。
二、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一)试卷讲评课的特点——准、 评、练 二、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一)试卷讲评课的特点——准、 评、练 (二)改革传统讲评模式 1、及时批阅试卷, 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2、试卷上加评语,引导学生题外思索 3、采用讨论式讲评,给学生以消化吸收的时间 4、通过再检测巩固讲评效果
(三)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环节 1、自我订正 2、试卷简析 3、分组讨论 4、集中反馈 5、难点讲评 6、变式训练 7、相互找错 8、巩固再测
(四)试卷讲评课”十忌” 一忌拖三拉四, 二忌准备不足,三忌平均用力 ,四忌不讲方法 ,五忌单讲独评 ,六忌目无学生 ,七忌一言堂 , 八忌冷漠无情 , 九忌批评挖苦 ,十忌增加负担 。
三、考前闭目能详的知识要点 1、熟记必考方程式; 2、NaOH变质原理、鉴别方法: 加稀盐酸加碱Ca(OH)2或Ba(OH)2 加盐CaCl2或BaCl2; 3、Ca(OH)2的6种作用; 4、2个反应装置(是否加热)、3个收集装置(排水、向上下)如何选?有什么考虑因素?; 5、质量守恒定律的7种题型; 6、除杂(切勿有新杂质出现)
7、CO2、CO的7种鉴别方法; 8、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并举出实例; 9、有关金属的置换反应: 金属和酸和盐(必可溶)反应 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A、中间金两边盐B、中间盐两边金 盐液中加金属,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HCl,最后让判断滤渣中有什么固体,溶液中有什么溶质等。 10、实验题的6大步骤:发现问题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操作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必须相互吻合)
2013中考动向预测 1、以上考前要点必须熟练掌握; 2、酸碱盐部分难度有可能增大; 3、重视数据分析题,给一个表格,列出数据变化,让学生分析找到已知量; 4、金属模块估计增加分值; 5、时刻关注世界及国内时政,日本大雪、伊朗石油等问题,大雪和水资源净化有关、与酸碱盐知识也能联系,石油是紧缺资源,与当今节能减排紧密相关。
祝各位2013年 中考再创佳绩! Tel:0391-6910025 13598519985 Email: zhaozhiwei74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