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南 通. 南通概述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 “ 据江 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 ,隔江 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 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 “ 北上 海 ” 。 南通也是中国首批对 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 ,被称为 “ 中国近代第一城 ” 。 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 济辐射扇面,素有.
Advertisements

1 天天 5 蔬果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 延杰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陳婷貽. 2 蔬果彩虹 579 蔬果彩虹 歲以內兒童,每天 攝取五份新鮮蔬菜水 果,其中應有三份蔬 菜兩份水果 蔬菜份數水果份數總份數 兒童 325 女性 437 男性 549.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考务培训 兰州文理学院教务处 2014 年 12 月. 考务培训 21 日请监考人员上午 8:00 (下午 2:30 )到综合楼 205 教室集合,查看 监考安排,由考务负责人进行考务 培训。
語言與文化通識報告 - 台日年菜差異 - 指導老師 : 葉蓁蓁 小組 : 日本微旅行 組員 :4a21b032 吳采玲 4a21b037 沈立揚 4a 洪雅芳 4a 陳楚貽 4a 王巧稜.
均衡推进,确保质量 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广州市培正中学
黑木耳.
投資權證13問 交易所宣導資料(104) 1.以大盤指數為標的之權證,和大盤指數的連動性,為什麼比和期交所期指的連動性差?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解读我党发展史 思索安惠美好明天 主讲人:王辰武.
第5课 长江和黄河.
銓敘部研究規劃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座談會
瓦罐湯 “瓦缸煨汤”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它采用一种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将瓦罐内的汤煨熟。
1.數學的難題 如下圖所示,你知道表格中的問號應填入什麼數字嗎?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2 标准正交基 §3 同构 §4 正交变换 §5 子空间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2 标准正交基 §7 向量到子空间的 距离─最小二乘法 §3 同构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2012年度 学生工作表彰大会.
105年基北區高中職適性入學宣導 教育會考後相關作業說明
真题模拟 主讲:凌宇 时间:6月9日.
树立信心,沉着应战,吹响中考冲锋号 ——谈语文学科的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执着 因为我们是戴中教师所以我们更加努力
第二节 金融资产的计量 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确定 三、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四、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请大家欣赏龙岩, 新罗区 上杭,武平, 连城,长汀, 永定,漳平 小吃和特产.
第41课 公民的财产权 .
游 泳 理 论 课 位育中学 高蓉.
行政公文 纪 要 讲授人: 安学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代扣項目說明 簡報.
1.某公司需购一台设备,有两个方案,假定公司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有关数据如下: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光山一中 屈应霞.
英 德 美 法 标志 1689年 《权利法案》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1787年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内阁、首相 皇帝、宰相 总统 立法权 议会 国会 权力中心 皇帝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军事封建 皇帝权重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第五章 二次型.
抚宁县第五中学 教学暨新课改推进工作会.
《中医基础理论》 考试题型特点和答题指导.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席永 副教授 2015 年 6 月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总结 本科试卷 毕业论文(设计) 合格课程 专项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专项建设的工作内容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情况
企业所得税几项热点难点 业务问题讲析 湛江市地税局税政科 钟胜强.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主讲人:张丽娜 教科院03教育.
房地产开发企业 土地增值税清算 (基础篇).
班級老師:潘盈仁 班級:休閒三甲 學號:4A0B0124 學生:柯又瑄
告状 一位叫杨鲁的孩子,告他父亲杨庆的状。他极其认真地向父亲所在的工厂党委书记指控,说父亲不让儿子“游戏人间”,每天“画地为牢”,要儿子“咬文嚼字”,稍不满意,还要“入室操戈”。他声称父亲打他总是“重于泰山”,不象母亲打他“轻如鸿毛”。并且表示“庆父不死,鲁难不已”。
學校社工師服務與家訪技巧 三峽區駐區學校社工師 陳若喬.
2014年玉溪市统测质量分析 及高考语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二编* 流转税 流转税概述 第三章 增值税 第四章 消费税 第五章 营业税 第六章 关税.
钢铁工业产能置换与相关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辛 仁 周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2节 分析综合.
中餐烹調丙級技術士考照 介紹 劉曉宜老師.
古文明中的直角三角形.
忆一忆 1.什么叫财政? 2.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税、利、债、费 3.其中,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是什么? 税收.
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绿色斑点等
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主题 古代大一统(隋前).
遭遇险情有对策.
生物七下复习.
經費結報注意事項 會 計 室 報告人:黃憶藍.
课堂回顾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及处理 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处理: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第16课时 放飞理想 立志成才 考 纲 内 容 要 点 探 究 考 点 解 读.
2015年度汇算清缴政策培训会 宁波市江东地方税务局 税政法规科 二〇一六年三月.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一) 實施計畫與規準討論
第五章-學習目標 瞭解組織人員任用與遷調的內涵 熟悉人員遷調的類型及實施方式 瞭解何謂消極面人員縮減計畫 瞭解何謂積極面人員縮減計畫.
会计学原理 模块二 会计凭证 复式记账法与会计凭证的在企业的应用
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第五章 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第一节 筹集资金的核算 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第四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世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政治常识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第4课时 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
《2015考试说明》新增考点:“江苏省地级市名称”简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知识结构图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 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精神力量和力量之源 创造力和凝聚力 力量 表现:历经沧桑,顽强 生命力,无穷魅力 (特性) 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源远流长 共同 熔铸 汉字 见证 (共性) 史书典籍 基本特征 含义 中华文化 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 作用 精神力量和力量之源 成为 熔铸 力量 独特性:文艺、科技 博大精深 区域性 集中 体现 民族性 革命 集中体现 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中 中华民族精神 核心:爱国主义 新时期的主题 丰富发展 基本内涵 建设 贯 穿 四个方面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改革 地位和作用:“三精一魂” 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共同价值追求 要 求 必要性 培育和宏扬民族精神 途径

考点一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二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考点一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①表现: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 类别 汉字 史书典籍 地位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 所仅有 作用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①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①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 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博大精深(从内涵上看)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 (1)侧重点不同:①源远流长(从发展历程看)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②博大精深(从内涵上看)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2)二者表现不同:①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 历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②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地位: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2)包容性的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表现: ①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②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③包容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 (4)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因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样,在文化交流中既可以“求同存异”又可以“兼收并蓄”。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在文化交流中,既可以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又可以“取长补短”,丰富充实自身文化,还可以加强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积极成分。 (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我国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①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我们尊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在文化交流中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积极成分。

(2013北京卷)41.( 27 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城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 3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 7 分) 41.【答案】(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定位】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思维点拔】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另外,在涉及两岸同胞为什么有强大的文化认同感时,可以结合第四课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第六课中华文化的力量、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精神等来理解。

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文化? 1、是什么,有何特点? 2、中华文化的作用? 3、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思 维 展 拓 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1)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的独特标志,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在民族成长和壮大中始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的衰落。 (2)从文化的历史使命看: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近代出现了没落。要想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的振兴,必须振兴文化,实现文化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自身与现实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未来的不接力量之源,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传承 特 别 示 提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传承  全面辩证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发展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1)中华文化是由我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 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见全品) 1、区别: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有多样性、继承性的特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里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极强的包容性;区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具有独特具体的地域性特征、民族性特征;民族文化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金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发展的总和,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2、联系(文化与中华文化)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看,中国文明属于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共同组成世界文明;基于现实的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中华文化包括具体的齐鲁文化、楚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从文化外部看是“一体”,以汉文化为主导;自文化内部看,则呈现出区域性特征,构成中华文化的“多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文化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研究中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前者包括后者,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误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注意:不是文字,而是汉字。 误区 2: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注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着多 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误区 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因而对中华文化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注意:(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的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

误区 4: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误区 5: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误区 6: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误区 7: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误区 8: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误区 9: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误区 10:地理环境决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误区 11: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趋于同一。

◎ 真题体验 ◎ 1、 [2014·天津卷]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2、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19-20题。《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 真题体验 ◎ 4.(2013 年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A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③错。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④错。故选 A。

5.(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 320 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美丽,也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故①②正确。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解析]A 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 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美丽,也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故①②正确。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说明 ③,排除。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6.(2012 年安徽卷)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D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①说法 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② 说法也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 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③④说法正确。故选 D。

◎ 考题预测 ◎ 1.(广东广州2014 届高三 1 月调研)2013 年11月,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文化”等视觉元素。会徽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 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D

[解析]D 关键信息“最能体现岭南特色”体现了文化的 地域性和独特性,D 项符合题意。A 项错误,汉字是传承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B、D 两项与题意不相符合。

C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中华文化比欧洲文化优秀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欧洲文化源自于中华文化 2.(2014 年广东湛江一模)18 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中华文化比欧洲文化优秀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欧洲文化源自于中华文化 C [解析]C B 项说法错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 D 项明显错误。A 项与题意无关。

3.(广东汕头 2013 届高三期末统一测试)吉祥物是一种文化符号。无论时代和生活如何变迁,中国人对吉祥物的热情不减、期望不减,对生活的祝福不变。这表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D “无论时代和生活如何变迁……对生活的祝福 不变”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 项符合题意。A、B、 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D

4.(山东烟台 2014 届高三一模)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具有时代与民族特色的、具有古风古貌与本土特质的古村落、古建筑,因不合理开发而遭到破坏甚至消失。专家指出,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在城镇化过程中,要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一直说下去”,我们应该( ) ①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②吸收古建筑的文化精华,突出地方特色 ③既保留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要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④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古建筑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A [解析]A 材料强调不要为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使古建 筑的文化价值丧失,④错误,排除有④的选项,故选 A。

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近 期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 5.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 100 多万年的生产和生 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近 期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 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 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 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 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 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 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 (1)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华文化的特点的理解,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包容性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学生对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 [解析]本题以中华饮食文化为背景。第(1)问考查学生对中 华文化的特点的理解,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包容性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学生对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 文化的理解,可以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尊 重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分析回答。

和发展起来的,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饮食文化具 有区域性、多样化和多角度等特点,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答案](1)①中华饮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饮食文化具 有区域性、多样化和多角度等特点,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 特有的包容性。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继承 传统,推陈出新,不断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尊重 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 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山东2014)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考点二 我们的民族精神 网络构建

【高考考点】 考点二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考点二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基本内涵、核心与特征(是什么?) 1、含义: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含义 形成 作用 团结统一 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形成团结统一的精神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含义 形成 作用 爱好和平 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的精神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含义 形成 作用 勤劳勇敢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点拨】 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典故、诗词、格言。 (1)团结统一: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爱好和平: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勤劳勇敢: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惟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 (4)自强不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5)爱国主义: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表现: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特别提示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中华民族精神也具有稳定性、继承性、包容性等特征。 特征 内涵 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时代性 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先进性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作用) 记一记背一背 集中表现 中华民族精神 根 魂 植根于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作用) 记一记背一背 抓关键词 (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团结统一 爱国主义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勤劳勇敢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核心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团结统一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核心 爱国主义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勤劳勇敢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 (1)地位: (2)作用: (3)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 (2)作用: 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特征: 是具体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 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 华民族之魂。 ② 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 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有利于铸造中 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必要性: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整合拓展】全面理解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1、文化的实质与作用: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对经济政治发展起推动作用。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4、文化与人的关系:民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丰富、增强、促进。。。。 5、文化的传承: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6、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单元总结提升 【解读】   一对关系: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个维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与措施。   四个结合:明确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五个意义:立足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环境净化、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考查民族精神的意义。

1.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力量之源。 (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加强文化建设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2)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至关重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有赖于中华民族精神强有力的支撑。 3.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青少年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  (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是赞成还是反对”“文化生活”“阐明理由”等题眼信息,回答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本问具有开放性,可灵活选择赞成或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赞成。理由: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理由:文化具有多样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受到世界认可;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拾掇、黏稠,癞蛤蟆、荦荦大端 … … 这些词你能写时几个?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令人忧心,汉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拯救汉字危机” 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时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l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汉字听写大会受到高度关注? ( 6 分)

[解析] 36.(1)汉字听写大会受关注首先是因为 汉字本身的地位和意义决定的。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其次汉字听写大会” ,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优势。再次大会 “拯救汉字危机” ,可以促进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答案] 36.(1)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③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4.(山东青岛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 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 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12分)

[答案] 34.(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范汉字书写,对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汉字听写大会” 等汉字类节目,有利于营造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良好氛围,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3分)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央视等大众传媒,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2分)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推动汉字规范书写,有利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33.(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26分) 材料一  央视“春晚” 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 ,被誉为“国家工程” ,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 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 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 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 中的“偾” 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 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 不能用“每片” 修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12分)

[答案] 33.(1)(12分)①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灿烂的瑰宝,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分) ②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在春晚的平台上规范汉字的使用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4分)③汉字的规范使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