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Bobath技术 康复教研室:安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郭 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郭 健 ` Brunnstrom 的简介 signe Brunnstrom 是瑞典物理治疗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 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 一直到 70 年代。 1970 年他出版 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中详.
Advertisements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脑血管意外后的康复 冯尚武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关节脱位.
关节运动检查 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常用特殊检查.
小儿脑瘫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第八章 协调功能评定.
偏 瘫 的 康 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高晓平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二节 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脑瘫儿童的各种反射 1、  脊髓水平反射: 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挺伸反射、交叉伸展反射、躯干侧弯反射、手握持反射、足底握持反射、踏台反射、自动步行、磁石反射。 2、  脑干水平反射: 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
第十四章 人体各部分损伤 第三节 肩关节 损伤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运动 急性损伤 工作 日常活动 先天性.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小儿脑瘫的基本知识1 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 张晓霞.
脑性瘫痪康复评定 2014年6月28日.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运动是行为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劳动中,人体所处的各种姿势以及所进行的多种形式的躯体运动,都以骨骼肌的活动为基础。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舒缩活动,不同肌群之间的相互配合,均有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 王彤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 王彤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项目 一 关节活动度测量 康复教研室.
乳 腺 癌.
运动疗法.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
脑性瘫痪的康复.
脑性瘫痪的 Bobath 疗法 (三) -促通.
脑瘫儿神经发育及早期鉴别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顺德妇儿医院 中 日 友 好 顺 德 脑 瘫 中 心.
第一节 手外伤的评定技术.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脑卒中的康复.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Nervous control for movement
德国 RECK MOTOmed介绍 连云港天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 马丙祥
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 北京博爱医院 儿童康复科 吴卫红.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临床疾病概要(第2版).
高危儿早期神经发育筛查 湖南省湘西州妇幼保健院 汪天晴.
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四章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脑 性 瘫 痪 景谷县妇幼保健院 马琳.
浙江省脑瘫儿童评估与训练培训 汇报课 葛丹丹.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工业机器人知识要点解析 (ABB机器人) 主讲人:王老师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图案欣赏 图案欣赏.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全伺服 柔性版印刷机 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  运动控制事业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列类型 2、列类型之数值类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六章 Bobath技术 康复教研室:安乐

内容概要 第一节:理论基础 第二节:基本技术 第三节:临床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Bobath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几种反射抑制性模式(RIP)、影响张力性姿势(TIP)、人体关键点控制的方法及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的方法 2.熟悉Bobath技术的训练原则;熟悉正常姿势反射;熟悉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基本方法;熟悉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的基本方法 3.了解其他类型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基本方法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又称神经发育疗法(NDT);是由英国 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 在实践中共同探讨创立的治疗技术,适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第一节: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训练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原始反射释放 异常的姿势 运动模式

脑干对姿势反射的控制 状态反射 概 念 分 类 颈紧张性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 是指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紧张性的改变。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状态反射常受高级中枢的抑制,不易表现出来。 颈紧张性反射 分 类 迷路紧张反射

颈紧张性反射 概 念 颈部扭曲时,颈部关节韧带或肌受刺激时对四肢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分类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拉弓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指头部向前屈曲时,则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展;头部后仰(颈伸展)时则上肢呈伸展相、下肢屈曲模式。 非对称紧张性颈反射是指当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头转向侧上下肢伸展(伸肌紧张反射性加强),另一侧上下肢屈曲(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张力增高)。形式拉弓,又称拉弓反射。

2.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是内耳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即仰卧位时全身伸肌紧张,俯卧位时四肢屈肌紧张。

3.阳性支持反射 四肢着地就会挺着不动(伸肌紧张)。刺激足跖部皮肢及牵拉骨间肌就可引起该种反应。 脑瘫、偏瘫患者常出现此反应。

4.抓握反射 通过压迫刺激手掌或手指腹侧,引起手指屈曲内收活动,称为抓握反射。脑瘫、偏瘫患者可出现该反射。

翻正反射 概 念 正常动物可保持站立姿势,若将其推倒则可翻正过来,这种反射称为翻正反射。正常人也可出现。 静力反射 分 类 静力-动力反射

静力反射 迷路翻正反射 颈翻正反射 躯干翻正反射

Bobath技术特点 主张利用反射性抑制和通过控制关键点,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诱发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促进正常模式的形成 。

反射性抑制 控制关键点 促进姿势反射 感觉刺激 一、基本概念 反射性抑制 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来抑制痉挛 。包括反射性抑制模式(RIP)和影响张力性姿势 (TIP) 控制关键点 是指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 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治疗师对这些特定部位 进行手法操作,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 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 促进姿势反射 通过某些特定活动来引导形成功能活动的姿势,并 学习体验这些功能活动的运动姿势以达到治疗目的。 感觉刺激 利用各种感觉抑制异常运动或促进正常运动包括兴 奋性刺激和抑制性刺激

强调学习运 动的感觉 强调学习基 本的运动模式 按照运动的 发育顺序制定 训练计划 将患者作为整 体进行治疗 二、训练原则 强调学习运 动的感觉 强调学习基 本的运动模式 按照运动的 发育顺序制定 训练计划 将患者作为整 体进行治疗 正常的运动发育是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及远的顺序: 仰卧位 翻身 肘支撑卧位 坐位 手膝跪位 双膝跪位 立位 行走

第二节:基本技术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RIP) 二.影响张力性姿势(TIP) 三.关键点的控制 四.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五.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 是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 常采用以下方式: 躯干抗痉挛模式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肩的抗痉挛模式 手的抗痉挛模式

躯干抗痉挛模式 作用: 偏瘫患者患侧躯干肌紧张,牵拉患侧躯干肌将缓解异常的肌张力而矫正患者的姿势。 操作要点: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作用: 对抗上肢屈曲痉挛模式,对抗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操作要点: 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患侧下肢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肩的抗痉挛模式 作用: 缓解肩胛周围肌肉痉挛的目的。 操作要点: 肩的抗痉挛模式,肩部向前、向上方伸展

手的抗痉挛模式 作用: 在下肢训练时,防止联合反应出现。 操作要点: Bobath握手:两手十指交叉相握,双手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 手的抗痉挛模式: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处于负重位。

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的检测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活动。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二.影响张力性姿势 是利用反射性机 制改善异常的肌 张力。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三.关键点的控制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控制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远端关键点的控制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①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②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③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 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法 躯干旋转, 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伸展位占优势 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曲占优势 站位时成后仰姿势,全身伸展模式 站位时成前倾姿势,全身屈曲模式

远端关键点的控制 控制拇指可缓解手部的痉挛 踝关节处于背屈及外展位,能缓解下肢伸肌痉挛

四.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促进翻正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促进平衡反应

五.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关节负重 位置反应 保持反应 拍打

关节负重 作用: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操作要点: 由治疗师一边施加手法压迫,一边配合抵抗或单独的使用关节负重,以对躯干、四肢进行自动调整运动为目的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力,是肢体的重量刺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反应 操作要点: 如坐位时,帮助上肢水平位举起,然后治疗师突然撒手,使上肢悬空。

保持反应 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操作要点: 扶住俯卧位患者下颌部帮助其抬头并维持姿势,再慢慢减少支持,让患者自身用力抬头。也可在各种身体姿势下做上下肢位置变化。

拍打 利用刺激固有感受器、体表感受器来提高肌紧张的方法 操作要点: 对四肢、躯干规则或不规则地用拍击手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 二.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一.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软瘫型 混合型

痉挛型 治疗原则 运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运动模式进行治疗,并利用关键点的控制促进动作过程的掌握。

治疗措施 通过姿势或体位抑止痉挛 在功能活动中控制痉挛 体验运动的正常感觉

手足徐动型 治疗原则 做小范围有控制的活动;提供固定的机会;鼓励中线活动,包括手和头的控制;提供负重(站、坐)的机会

治疗措施 四肢或躯干负重 给予合适的支撑 鼓励中线位活动

共济失调型 治疗原则 通过负重及给关节施压控制姿势张力。鼓励患儿保持姿势及从一种姿势变换成另一种姿势,尽量促使患儿以身体为轴心旋转。促进平衡和自我保护反应能力。

治疗措施 促进上肢负重: 患儿四肢着地,治疗师抬起两腿,双臂负重,进行手推车式行走,促使上肢抗重力伸展。不要以身体为轴心转动。 在功能活动中练习平衡反应: 穿衣、脱衣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坐位到站位,抬起一条腿,将双臂举过头顶等。

软瘫型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活动。 治疗原则 努力促进持续性共同收缩;促进患儿对抗重力的能力;用多种姿势让四肢负重;利用发声和笑声促进张力增高;保持姿势,给患儿反应的时间;让患儿有运动感觉体验。

治疗措施 关节施压及适度的刺激,促使张力增强,目标是使患儿挺直头和躯干。让患儿的身体与地面垂直,上下跳跃,然后站立,两手从患儿的肩颈处开始,轻轻往下拍打

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患儿同时伴有几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治疗的指导原则是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尤其要注意患儿是如何代偿运动功能不足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