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 你 ——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六个注意点
品诗题 古人作诗, 于题目不轻下一字。
品诗题 人 物 情 事 《蜀相》 《西施》 《春夜喜雨》 《咏白海棠》 《题竹石牧牛》 《书愤》 《哀王孙》 《夜归》 《移居》 《夜归》 《移居》 《丹阳送韦参军》 人 物 情 事
征人怨 柳中庸 品诗题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 柳中庸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景色荒凉, 怨转战跋涉遥远辛苦。
品诗题 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全国卷1 )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坡前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野次:郊野。 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知作者 颂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颂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
诗歌的个人风格例举 知作者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李商隐 陆游 李清照 豪迈飘逸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李商隐 陆游 李清照 豪迈飘逸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诗画一体 雄健高昂 悲壮苍凉 朦胧隐晦 豪放爱国 缠绵婉约
知作者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赏析。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 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的是词人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 “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 “故应难看梅花”写了词人晚年漂泊天涯,不忍心再看梅花委地飘零。
联诗注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析意象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胡应麟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胡应麟
析意象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 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 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 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鸣, 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 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 意境初解识诗章。
析意象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杜鹃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析意象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探诗眼 “诗眼”即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蕴的警策或精炼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炼、最传神的字(句)。 着一字而境界大开。
探诗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红杏枝头春意闹 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
探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交情 诗歌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 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明明白白“我”的心 品诗题 知作者 联诗注 析意象 探诗眼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赏析。(2005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登崖州城作 海畔尖山似剑芒, 李德裕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郡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小试牛刀 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赏析。(2005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郡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 读书切忌在慌张,涵咏功夫兴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