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除法本質 林思澄
乘法 最單純的意義就是指將相同的數加起來的捷徑。其運 算結果稱為積。 除法 數學中,尤其是基本計算中,除法可以看成是乘法的 逆運算。有時也可以解釋成重複的減法。 如果A×B=C,而且 B 不等於零,那麼A=C÷B。上面 等式中,A叫做商數,B 叫做除數,C叫做被除數。 若果除式的商數(A)必須是整數,而除數(B)和被除 數(C)並非因數關係的話,會出現相差的數值,稱為 餘數(D)。C÷B=A…D,這也意味著C=A×B+D
乘法數學結構 (一)乘法就像是加法,是一對整數的形成到一個特定數 字叫做乘積的運算。 8x8=64
(二)了解“倍”的現象與概念 藉由日常生活中的倍數現象, 一台腳踏車有2個輪子、 一個人有2條腿…等, 導入"倍"的概念,讓學生有乘法的基本初步概念。
(三)認識『幾個幾』進而引入「幾的幾倍」的語言轉換 例如: 一匹馬有4隻腳, 三匹馬有幾隻腳? 學生能知道 "三個4" 是4的三倍。
(四)乘法與連加的關係: 學生藉著等量連加的情境,取得"倍"的概念。 例如: 三個4相加4+4+4=12 ; 三匹馬有4×3=12隻腳 。
除法數學結構 (一)除法最早的運用在於將東西平均分配,便是現在所 謂的等分。
(二)除法通常可分為等分除問題和包含除問題兩大類。 1、等分除(平分): (1)即是異名數相除,或是說解決單位量未知的問題。 例: 把8顆球(總量)分給大大、小小、胖胖和肥肥四 個人(單位數),每人可到多少顆(單位量)? (2)學生以「÷」表示和計算平分結果。 例: 8顆球分給四人,每人得 8 ÷ 4 = 2 (顆)
2、包含除(分裝): (1) 即是同名數相除,或是說解決單位數未知的問題。 例: 把 12顆蘋果每 6顆一盒,可分成幾盒? (2)學生以「÷」表示和計算「包含」問題。 例: 把 12顆蘋果,每 6顆一盒,可分成 12 ÷ 6 = 2 (包)
(三)連減與除的關係。 除法與減法相關,因為整數的除法可視為一連串的減 法,而每個減數都是相同的。 例如:12÷4= (三)連減與除的關係。 除法與減法相關,因為整數的除法可視為一連串的減 法,而每個減數都是相同的。 例如:12÷4=?, 能視為12-4=8,8-4=4,4-4=0, 因為有三個減數的關係,因此,12÷4=? 這個想法過 程引導出一個問題:「幾個4等於12?」
其他 (一)除法與乘法的相互關係。 所謂乘法與除法之間的相互關係應該有兩層意義: 1、除法原理:所謂258÷30, 其實就是解258=30×(商數)+(餘數)的問題,也就是 「被除數等於除數乘以商數加餘數」,通常要求餘數 小於30。 2、乘除互逆:除法與乘法互為彼此的逆運算,一個數 先乘以18再除以18等於沒算,先除以18再乘以18也 一樣。
(二)對於整數的乘除運算都可以視為「單位量轉換」的 活動。 以「一個籃子裝有5顆球,3籃共有幾顆球?」為例, 問題中球的總量本來是「1籃」為單位(不是以1顆為 單位)來描述,共有三籃單位(每籃單位有5顆球),現 在要以「1顆」球為單位重新描述總量,問共有幾顆 球。 也就是說,要學生將原來以「籃」為單位的量,轉換 為以「顆」為單位的量,是一種單位量轉換的活動。 列式為下,而三個數字稱為乘數、被乘數與積。 5(顆球)× 3(籃)= 15(共有15顆球) 乘數 × 被乘數 = 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