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 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 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 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呈反复发作 的慢性过程。本病发病多见于20-40岁.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一、环境因素 二、遗传因素 三、免疫因素 四、感染因素 五、精神因素
感染性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但至今未找到某种特异的微生物原与UC的关系:1.副结核分枝杆菌及麻疹病毒2.正常菌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是本病的基础, 自身免疫损伤是致病的关键,精神、感染、过敏等因素可能为发病的诱因.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UC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由于多种因素诱发机体对肠道共生菌的异常免疫,最终导致黏膜损伤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分布. 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全结肠-回肠末段(倒灌性回肠炎)
(活动期) --粘膜弥漫性炎症,表面水肿、充血、灶 性出血。 --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润。 --肠腺隐窝底部聚集大量中性粒细 胞,形成隐窝脓肿。 --隐窝脓肿融合破溃-粘膜溃疡。
--病变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并发结肠 穿孔、瘘管形成少见。 (慢性) --结肠炎症反复发作-肉芽组织增生- 炎性息肉。 --溃疡愈合、瘢痕形成,使结肠变形缩 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狭窄 --少数患者结肠癌变。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一)腹泻 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 重要表现,轻者每日排便2-4次, 重者10次以上,甚至大量便血。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一)腹泻 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 重要表现,轻者每日排便2-4次, 重者10次以上,甚至大量便血。
(二)腹痛 腹痛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轻 至中度疼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 解的规律。 (二)腹痛 腹痛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轻 至中度疼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 解的规律。
轻中型患者--左下腹压痛。 重型和爆发型--腹部明显 压痛和鼓肠。 (三)体征 轻中型患者--左下腹压痛。 重型和爆发型--腹部明显 压痛和鼓肠。
二、全身症状 中重型患者-发热。 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衰弱、消瘦、贫 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 二、全身症状 中重型患者-发热。 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衰弱、消瘦、贫 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
三、肠外表现包括: 外周关节炎 结节性红斑 坏疽性脓皮病 巩膜外层炎 前葡萄膜炎 口腔复发性溃疡 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四、临床分型 (一)根据病程经过分型 1 初发型 指无即往史的首次发作; 2 慢性复发型 最多见,发作期 与缓解期交替; 3 慢性持续型 4 急性暴发型
(二)根据病情程度分型 1、轻型 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 无,无发热、脉快,无贫血,血沉正常。 2、中型 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 3、重型 腹泻每日7次以上,有明显粘液 脓血便,体温>37.7℃,脉搏>90次/ 分,Hb≤75g/L,血沉>30mm/h,血 清白蛋白<30g/L
(三)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溃疡性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全结肠炎 (四)根据病期可分为 活动期和缓解期 (三)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溃疡性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全结肠炎 (四)根据病期可分为 活动期和缓解期
并发症 一、中毒性结肠扩张 (多发生于暴发型及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血白细胞升高。 诱因 有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药物。
二、直肠结肠癌变 国外报道有5%-10%发生癌变,国内报道发生率较低,多见于全结肠炎和病程漫长者。 三、其他并发症 肠大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 血Hb 轻型病例正常或轻度下降, 中重型病例有轻或中度下降。 WBC 在活动期可增高 ESR 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 CRP 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 严重病例有血清白蛋白下降,电解质平衡 紊乱,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二、粪便检查 常规有粘液脓血便。 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 病原学检查(至少连续3次) 包括: 1、常规致病菌培养; 2、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 3、粪便集卵孵化以排除血吸虫病。
自身抗体 外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意义. 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意义
三、结肠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肠粘模变化,取活组织作病理,了解病变范围。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结肠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肠粘模变化,取活组织作病理,了解病变范围。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内镜下所见特征性病变有: 1、粘膜有多发溃疡 2、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3、假息肉(炎性息肉)形成 4、粘膜活检组织学见炎症性反应
四、X线钡剂灌肠检查 所见X线征主要有: 1、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小龛影及多个小的充盈缺损 2、粘膜粗乱或有细颗粒改变 3、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呈铅管状
诊断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粘液血便和 腹痛。 -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 吸虫病,肠结核,克罗恩病等疾病的基础之上 -结肠镜检查特征性改变中至少1项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 -X线钡剂灌肠检查征象中 至少1项,可以 诊断本病。 -如临床症状不典型而肠镜或钡剂灌肠表现 典型可诊断
- 有典型临床表现或典型既往史而结肠镜及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应列为疑诊病例,并随访. -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病程、病情程度、 病变范围及疾病分期。
鉴别诊断 (一)Crohn病 Crohn病又称肉芽肿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局限性肠炎。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肠外损害
(二)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以后。临床上有进行性消瘦及贫血。直肠癌经直肠指诊常可触到肿块,结肠镜检查可鉴别诊断。 (二)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以后。临床上有进行性消瘦及贫血。直肠癌经直肠指诊常可触到肿块,结肠镜检查可鉴别诊断。
三、慢性细菌性痢疾; 四、阿米巴肠炎; 五、血吸虫病; 六、肠易激综合征; 七、抗菌素相关性肠炎; 八、缺血性肠炎; 九、结肠息肉病。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活动期患者应充分休息,流质饮食。 重症患者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重者应输血。 低蛋白血症者输入血清白蛋白。 病情严重应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对腹痛患者使用抗胆碱药应慎重,因有诱发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二、药物治疗 (一)氨基水杨酸制剂 适用于轻中型患者及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的病人 二、药物治疗 (一)氨基水杨酸制剂 适用于轻中型患者及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的病人.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首选药物,在结肠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前者是有效成分。用药方法:4g/d,分4次口服,用药3-4周病情缓解后可减量使用3-4周,然后改为维持量2g/d,分次口服,维持1-2年。
副作用有两类 一类与剂量相关: 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等,餐后 服药可减轻消化道副作用。 另一类副作用属于过敏: 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服药期间必须定期 复查血象,一旦出现此类副作用应停药。
直接口服5-ASA由于在小肠近段已大部分被吸收,不能达到结肠有效药物浓度。近年已研制成5-ASA的特殊制剂,如采用高分子材料膜包裹5-ASA微粒制成的缓释片或控释片使能达到结肠发挥药效,此类制剂有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柳氮。优点是副作用明显减少,缺点是价格昂贵。
(二)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型活动期患者及暴发型患者。 强地松40mg/d口服, 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d, 或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 7-14天后改为强地松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注意减量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反跳。
(三)灌肠治疗 0. 2%黄连素100ml 地塞米松5mg 锡类散0 (三)灌肠治疗 0.2%黄连素100ml 地塞米松5mg 锡类散0.5g 庆大霉素4万u 保留灌肠1次/日 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2-3次, 疗程1-3个月。
(四)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例。 剂量为硫唑嘌呤2mg/(kg·d) 或巰嘌呤1 (四)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例。 剂量为硫唑嘌呤2mg/(kg·d) 或巰嘌呤1.5mg/(kg·d)。 该类药显效时间需3-6个月,维持用药1-2年。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发生率约为4%。
三、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并发大出血、肠 穿孔、中毒性结 肠扩张。 择期手术指征:并发结肠癌变。 三、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并发大出血、肠 穿孔、中毒性结 肠扩张。 择期手术指征:并发结肠癌变。
预后 本病呈慢性经过,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少 部分患者一次发作后即停止。 病情严重、年龄超过60岁者预后不良。 病程漫长者癌变危险性增加,应注意随访。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