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释:1.大指次指:食指。 2.两骨间:第一、二掌骨之间。 3.两筋:拇长、短伸肌腱过腕关节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 “ 肩周炎 ” ,是肩关节周围 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一般认为肩部 受凉,慢性劳损与本病的形成有关。常见于 中年以后。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疼痛, 运动受限为主症。 中医文献中称之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 肩痹、冻结肩等。
Advertisement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足 阳 明 胃 经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 ST 阳面 阳经向下降 下肢阳面 从头走足 下肢外侧前缘.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手太阴经脉循行图示 中焦 络大肠 沿胃口 上膈 属肺 出腋下 上肢内侧前沿 列缺 鱼 鱼际 大拇指桡侧端(少商) 食指内侧(商阳) 该经脉循行所联络的脏腑器官 : 肺 、大肠、胃、 膈、咽喉、气道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吸、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
1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3 )踹: 指腓肠肌。 ( 3 )踹: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第二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 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口、下齿、鼻,属大肠,络肺。 络脉别于偏历。 经别入柱骨,循喉咙。 经筋结于肩前,绕肩胛,挟脊,上额角,散络头部。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常 用 经 外 奇 穴.
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yin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冈上肌腱炎.
靳三针疗法.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宋海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医教研室
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and Acupoints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要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不但应注意纠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还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常做自我保健按摩,可缓解颈部疲劳,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滑囊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任脉 主讲人 :熊 俊 Lecturer:Jun Xiong Ren meridian 《经络腧穴学》本科教学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常用穴位选修课(二).
46、 痹 证.
肩关节周围炎 针推学院 针灸治疗教研室.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起穴:中府→上肢内侧前缘→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缺。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云门(LU2)
足少阳胆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第五章 经络.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症(头痛,漏肩风) 针灸教研室.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十二经脉 十、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t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十方泰和经络治疗初级班讲义 5. 手少阴心经 第四讲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项目九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PC.
漏 肩 风.
手厥阴 Hand Jueyin.
肩痹(肩周炎).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七、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释:1.交巅:巅,头顶正中最高点。 2.耳上角:耳的上部。 3.肩膊:指肩胛区。 4.挟脊:挟行脊柱两旁。
第五章 经络学说 Theory of The Meridians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十巧手 常练十巧手,轻松又健康.
輕鬆又健康的十巧手.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头角:额角。 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部。 3.毛际:指耻骨部阴毛部。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临床杂谈 About Clinical Practice
X-射线荧光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释:1.大指次指:食指。 2.两骨间:第一、二掌骨之间。 3.两筋:拇长、短伸肌腱过腕关节处。 4.髃骨:肩胛岗之肩峰突。 5.柱骨:泛指颈椎。 6.柱骨之会上:指大椎穴。 7.缺盆:锁骨上窝。

1.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可图示如下: 食指之端--第一、二掌骨间--阳溪--行上肢外侧前面--上肩-背(大椎)---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上颈贯颊--入下齿--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挟鼻孔(迎香) 2.联络脏腑器官:大肠、肺、膈、口、鼻、下齿等。

董某 女 37岁 1972年初诊 右大肠经 汗孔角化症 病期27年,环形堤状隆起之角化性皮损,沿大肠经呈带状分布,从1、2指至肩峰。 手阳明经络现象 董某 女 37岁 1972年初诊 右大肠经 汗孔角化症 病期27年,环形堤状隆起之角化性皮损,沿大肠经呈带状分布,从1、2指至肩峰。

张某女 5岁 1972年初诊 左大肠经 神经性皮炎 病期一个月,苔癣化皮损沿大肠经呈带状分布,从左手1-2指至肩部。 左大肠经 神经性皮炎 病期一个月,苔癣化皮损沿大肠经呈带状分布,从左手1-2指至肩部。

(二)主要病候 1.经络病候: 上臂疼痛,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咽喉疼痛,颈强痛,牙痛,鼻衄,鼻渊。 2.脏腑病候: 腹痛,腹胀,泄泻,肠鸣。 《灵枢 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 (三)主治概要

(四)本经腧穴(20穴) 1.商阳 SHANGYANG(LI1)井穴 二间 ERJIAN(LI2)荥穴 三间 SANJIAN(LI3)输穴 合谷 HEGU(LI4)原穴 阳溪 YANGXI(LI5)经穴 〔定位〕

〔主治〕共性: (1)泻阳明热 (2)通络止痛 (3)调理胃肠 特点: 商阳:醒脑开窍 合谷:(1)有较强的泻热作用 (2)醒脑开窍 四关穴:两合谷、两太冲。

(3)治头面五官病 《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 (4)催产、下死胎(古籍记载) 补合谷、泻三阴交堕胎。 《神应经》(明 陈会):孕妇不宜针。 阳溪:疏风散热 〔配伍〕 〔操作〕

2.偏历 PIANLI(LI6)络穴 温溜 WENLIU(LI7)郄穴 下廉 XIALIAN(LI8) 上廉 SHANGLIAN(LI9) 手三里 SHOUSANLI(LI10) 曲池 QUCHI(LI11)合穴 〔定位〕

〔主治〕 共性:(1)泻阳明热 (2)通络止痛 特点: 偏历:本经络穴。手阳明络脉入耳,合于宗脉。 温溜:治疗疔疮。 手三里:长于治疗腰痛(急性腰扭伤) 曲池:(1)祛风泻热 长于治疗皮肤病。 (2)通络止痛作用强。 用于一切上肢疾患。

(4)别名--鬼臣 (5)行气化瘀 (6)现代研究 〔配伍〕 〔操作〕 (3)长于治疗大肠腑病。本经合穴。 (4)别名--鬼臣 (5)行气化瘀 (6)现代研究 〔配伍〕 〔操作〕

3.肘髎 ZHOULIAO(LI12) 手五里 SHOUWULI(LI13) 臂臑 BINAO(LI14) 肩髃 JIANYU(LI15) 巨骨 JUGU(LI16) 〔定位〕 〔主治〕

(1)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2)理气散结 特点: 臂臑:清热明目 肩髃:长于治疗肩部疾患。 肩三针:肩髃、肩贞、肩前。 〔配伍〕 〔操作〕 共性: (1)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2)理气散结 特点: 臂臑:清热明目 肩髃:长于治疗肩部疾患。 肩三针:肩髃、肩贞、肩前。 〔配伍〕 〔操作〕

4.天鼎 TIANDING(LI17) 扶突 FUTU(LI18) 〔定位〕 〔主治〕 共性:清咽利喉,理气化痰 特点: 扶突:宣肺理气 〔配伍〕 〔操作〕

5.口禾髎 KOUHELIAO(LI19) 迎香 YINGXIANG(LI20) 〔定位〕

                    

〔主治〕 共性:疏风通络,清热开窍 特点: 迎香:现代应用,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 〔操作〕 〔配伍〕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