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Advertisements

产品类型:功能性保健食品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纽崔莱薄荷香蒜片. 蒜素的生理作用 (一)增强免疫 1 )作用于 T 细胞: 大蒜素溶液可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 陈正炎教授. 绪 论 ( Introduction )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 是研究生物体 内化学分子及其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 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 --- 生命的化学.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一). 第一关:测基础 判正误 第二关:练规范 强素质 第一关:测基础 判正误 1. 病毒是一种生物,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 ( ) 2.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 3. 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 ) 4. 蓝藻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模拟四生物试题讲评 最高分 牛婷婷 赵春军贾瑞军 最高分 重点 军检 普通 不过线 一、试卷的整体评价与分析 1 、考情分析.
肾功能不全.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合理选择饮食 平衡膳食禁止偏食和暴食。 2. 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①主食和副食搭配;②干食和稀食搭配; ③粗粮和细粮搭配 ④荤菜和蔬菜搭配;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Na K Ca 矿 物 质 07食检 丁丽杰.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肾功能不全 Wang siying.
第十一章 红细胞酶缺乏症 医学技术系 侯振江.
第 十 七 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授课教师:王逢会.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专题二 新陈代谢 植物新陈代谢 动物新陈代谢 微生物新陈代谢.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第九章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 2017年3月14日星期二.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二章 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 (2学时,共4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青霉素.
考题再现: 思考: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如图所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能够支持这一假说的有力证据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2016生物高考应考策略 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庄啸林.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生物氧化.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陈幼明.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氧化还原体系 ——供氢体与递氢体 化学专业2010级化学三班王金 学号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间的联系
食品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迟明梅.
第七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 原料、来源 1、脂肪合成原料 脂肪酸和甘油。 生物体能利用糖类或简单碳原物质转化为脂肪酸。
焦點5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肝 性 脑 病.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Chapter 2 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s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萧蓓蕾.
氨 基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第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 与螺杆菌属.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成才之路 ·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三生物后期复习教学攻略 任小文
蛋 白 质 的 分 子 组 成 The Molecular Component of Protein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第9章 脂代谢.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生物复习课 新陈代谢与酶.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张惠丹.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 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 3、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6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血浆中的成分 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如Na+、K+、Ca2+、Mg2+、Cl-、HCO3-、HPO42-,作用是维持渗透压、缓冲pH、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糖类和脂类等。 非蛋白氮(non protein nitrogen, NPN):血浆中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酸、肌酸酐、胆红素和氨等。

本章讲述内容: 血浆蛋白 血细胞的代谢

Plasma Proteins are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the Metabolism in vivo 第一节 血浆蛋白是维持体内代谢的重要物质 Plasma Proteins are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the Metabolism in vivo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血浆蛋白的分类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A   清蛋白 1 2   B 清蛋白 1 2  

血浆蛋白质分类2(生理功能) 种 类 血 浆 蛋 白 1.载体蛋白 2.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3.凝血和纤溶蛋白 4.酶 5.蛋白酶抑制剂 6.激素 7.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 IgG ,IgM ,IgA ,IgD ,IgE 和补体C1-9 等 凝血因子Ⅶ、Ⅷ、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 1抗胰蛋白酶、 2巨球蛋白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 C-反应蛋白、 2酸性糖蛋白等

二 血浆蛋白的性质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2. 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蛋白体上。 二 血浆蛋白的性质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2. 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蛋白体上。 3. 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 4.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polymorphism)。 5. 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半衰期。 6. 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它们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APP)。

三、血浆蛋白的功能 (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维持血浆正常的pH (三)运输作用 (四)免疫作用 (五)催化作用 (六)营养作用 (七)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八)血浆蛋白质异常与临床疾病 血浆蛋白质在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中有重要功能,血浆蛋白质异常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 风湿病 肝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血浆蛋白电泳图谱

第二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特点是维持血液生物功能的基础 第二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特点是维持血液生物功能的基础 Metabolism of Blood Cells is the Base of Blood Biological Functions

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它是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而成的红系细胞。 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改变。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代谢能力 有核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分裂增殖能力 + - DNA 合 成 +* RNA 合 成 蛋白质 合 成 血红素合成 脂类合成 三羧缩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注:“+”,“-”分别表示该途径有或无;*晚幼红细胞为“-”。

(一)糖代谢 血循环中的红细胞每天大约从血浆摄取30g葡萄糖,其中90%~95%经糖酵解通路和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进行代谢,5%~1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1. 糖酵解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红细胞中存在催化糖酵解所需要的所有的酶和中间代谢物,糖酵解的基本反应和其他组织相同。 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每摩尔葡萄糖经酵解生成2mol乳酸的过程中,产生2mol ATP,通过这一途径可使红细胞内ATP的浓度维持在1.85×103mol/L水平。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葡萄糖 1, 3-BPG 2, 3-BPG 3-磷酸甘油酸 乳酸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3-磷酸甘 油酸激酶 2, 3-BPG 2, 3-BPG 磷酸酶 3-磷酸甘油酸 乳酸

正常情况下,2,3-BPG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负反馈作用大于对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抑制作用,所以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仅占糖酵解的15%~50%,但是由于2,3-BPG磷酸酶的活性较低,2,3-BPG的生成大于分解,造成红细胞内2,3-BPG升高。 红细胞内2,3-BPG虽然也能供能,但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

2. 磷酸戊糖途径 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过程与其他细胞相同,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3. 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1)ATP的功能 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Na+-K+-ATPase)的正常运转; 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Ca2+-ATPase)的正常运转;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行交换; 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的生物合成; 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过程。

(2)2, 3-BPG的功能 2, 3-BPG是调节血红蛋白(Hb)运氧的重要因素,可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

(3)NADH和NADPH的功能 对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红细胞中的NADPH能维持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使红细胞免遭外源性和内源性氧化剂的损害。

谷胱甘肽的氧化与还原及其有关代谢: 葡萄糖6-磷酸 6-磷酸葡萄糖酸 NADP+ NADP++H+ 2GSH GSSG H2O2 2H2O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二)脂代谢 成熟红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存在于细胞膜。 成熟红细胞已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但膜脂的不断更新却是红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红细胞通过主动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地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

(三)血红蛋白的合成与调节 血红蛋白的组成: 珠蛋白,血红素(heme) 血红蛋白的合成包括: 血红素的合成 珠蛋白的合成 血红蛋白的合成

1.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 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 合成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合成部位: 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均在线粒体内进行,而中间阶段在胞浆内进行。

+ 血红素合成过程: ① -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的合成: HSCoA + CO2 哟由 (磷酸吡哆醛) + 哟由

反应部位在线粒体内;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ALA合酶(ALA synthase),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此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红素的反馈调节。 ALA生成后从线粒体进入胞液。

胆色素原(prophobilinogen,PBG)的生成: ALA脱水酶 2H2O 在ALA脱水酶(ALA dehydrase)催化下,二分子 ALA 脱水缩合生成一分子PBG。

③ 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 4x 胆色素原 线状四吡咯 尿卟啉原Ⅲ 粪卟啉原Ⅲ 反应部位:胞液 反应生成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尿卟啉原Ⅰ 同合酶 4x 胆色素原 线状四吡咯 尿卟啉原Ⅲ 同合酶 尿卟啉原Ⅲ 脱羧酶 尿卟啉原Ⅲ 粪卟啉原Ⅲ 反应部位:胞液 反应生成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④ 血红素的生成: 粪卟啉原Ⅲ 氧化脱羧酶 原卟啉原Ⅸ 粪卟啉原Ⅲ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 亚铁螯合酶 血红素 原卟啉Ⅸ 反应部位:线粒体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

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① ALA合酶: 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受血红素反馈抑制; 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 某些固醇类激素可诱导其生成。

② 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 可被血红素 、重金属等抑制,亚铁螯合酶还需要还原剂(如谷胱甘肽)。 ③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与膜受体结合,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以及血红素和Hb的合成,促使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

2. 血红蛋白的合成: 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 血红蛋白。 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红素调控。

二、白细胞代谢 糖代谢:以糖酵解为主,提供能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经氧化酶的电子体系使O2 还原产生超氧阴离子、H2O2、OH•等自由基,起杀菌作用。 脂代谢: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血栓素、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活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