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Advertisements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课前准备: 阅读历史课本第34-38页.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李久柱.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引 白银高新区国税局 纳税服务科 2016年5月.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第七章 春秋国家制度的嬗变 教学要点:“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春秋时期的经济生活;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的学术文化。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温故知新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邑.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内 容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操作 ● 项目会计核算中注意事项 ● 社会组织年检报告的填列 ● 社会组织评估中财务资产指标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初探逻辑推理 提高思维水平 ——《逻辑和语文学习》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列王紀下8章 啟示錄12章 書念婦人 婦人 死裡復活的兒子 被提的男孩子 七年饑荒 三年半大災難 非利士地 曠野 歸還房屋田地
佛教既是外來宗教, 為何盛行於中國?.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地有情 分享者:徐燦麗老師、 蘇娟玉老師 日期:2005年12月3日 P.1.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材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南山附中 熊菊珍 年 8 月 13 日.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春 秋 五 霸.
桃園縣龜山鄉文欣國小 校園植物簡介 內庭區.
列王紀概覽.
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第三章 春秋战国.
管仲列传 司马迁.
变革与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南亚、中亚 要点·疑点·考点 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大部分在10°N~30 °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
張騫、班超通西域.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春秋五霸”.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朝代接龙(排一排,把下列朝代按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10分)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斗兽场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回忆与思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11 室外装饰设计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了室外装饰设计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外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概况,室外装饰设计与室外环境的关系、建筑装饰的细部设计以及店面装饰设计等内容。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漢魏間的國際局勢與女性外交 -〈昭君怨〉與悲憤〈胡笳十八拍〉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彌迦書 緒論.
課程簡介.
想一想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商 西周 夏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南國被擄( BC共分三批) 巴比倫帝國 猶大 巴比倫 猶大人被擄巴比倫.
地震 在板塊交接處,因岩層受到外力作用,相互 擠壓或張裂,易造成斷層錯動,同時釋出巨 大的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型式並藉由岩層傳
北國 亞述 巴比倫 南國 那鴻 以利亞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約珥 約拿 俄巴底亞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賽亞 以西結 南 彌迦
北国 亚述 巴比伦 南国 那鸿 以利亚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约珥 约拿 俄巴底亚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赛亚 以西结 南 弥迦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啟示錄精要 第六講 撒但的結局、審判 ﹝第廿章﹞.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何西阿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公元前770-公元前 476 大变革时期 公元前前475-公元前221

东周(BC770-BC256) 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 周平王 洛邑 西周 春秋 战国 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战胜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一、春秋诸侯争霸 背 景 楚 齐 晋 吴 越 ①王室衰微 ②生产力发展 ③外族入侵 目 的 争夺土地人口

1、齐桓公称霸 称霸的条件 过程: 称霸标志: 物质条件 正确的策略 北御夷狄 南制楚蛮 BC7中期 葵丘会盟 管鲍之交 一技之长 老马识途 政治军事条件 北御夷狄 南制楚蛮 过程: BC7中期 葵丘会盟 称霸标志: 管鲍之交 一技之长 老马识途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葵丘会盟(BC651年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 经济是基础 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善于用人 二、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是根本原因 三、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几年之间,齐国国富兵强。 正确的策略 四、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齐国的势力。 葵丘会盟(BC651年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

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 城濮大战 晋文公称霸 (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 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 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优势,但是晋军采取了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的方针 ,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雄踞中原。

公元前6世纪初, 楚军大败晋军, 楚庄王称霸中原。

晋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是我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退避三舍

3、吴 越 争 霸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3、概况 1、人物 2、地理位置 吴:江苏苏州 越:浙江绍兴

阖 闾

卧 薪 尝 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十年生聚, 而十年教训, 二十年之外, 卧 薪 尝 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十年生聚, 而十年教训, 二十年之外, 吴其为沼乎! --伍子胥 春秋后期问鼎中原

评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 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 A 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B 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 部统一,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 C 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史实,评述以上观点。

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1、三家分晋 燕 赵 齐 魏 秦 韩 2.田氏代齐 战 国 七 雄 楚

各国都城

3、兼并战争 桂陵之战: 齐魏交战 BC4世纪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2兼并战争的内容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 离娄上》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 二是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更加渴望统一; 三是各国国君为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所以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3兼并战争的实质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从本质上是新兴地主 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 阶级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社会财富进行 的战争,但战争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 用武力实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由此,战国时 代的兼并战争,也是实现封建国家统一的战争。 3兼并战争的实质 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燕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 ——《战国策》

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 献公21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 惠文王7年,与魏战,斩首8万 惠文王后元11年,败韩岸门,斩首万 武王4年,拔韩宜阳,斩首6万 昭襄王14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 昭襄王33年,破魏,斩首15万 昭襄王43年,白起攻韩,斩首5万 昭襄王47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40余万 昭襄王50年,攻三晋,斩首6千,晋军走死河中2万 王政2年,攻卷,斩首3万 王政13年,攻赵,斩首10万 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

南 融合影响: 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 北 主要民族 西 戎 越 融合途径 匈奴 东胡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组建骑兵 北 西 南 匈奴 东胡 戎 越 主要民族 ①经济文化交流促融合 融合途径 ②频繁战争促融合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融合影响:

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 齐 燕 赵 魏 秦 韩 楚

东胡 匈奴 肃慎 3形成四个民族融合中心 2指出民族分布情况? 羌 乌孙 蜀 巴 越族

东周 课后小结 春秋(BC770年~BC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五霸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五霸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东周 城濮之战 战国(BC475年~BC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七雄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长平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春秋战国 特征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 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五 霸 五 霸 齐桓公:“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宋襄公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诱敌深入) 秦穆公 楚庄王:楚王问鼎 注释 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体现王权集中和 至高无上,反映国家统一民族昌盛 齐桓公 五 霸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 国 兼 并 争 1、七雄格局形成的标志:三家分晋,田 氏代齐 韩国 赵国 长平之战 魏国 2、七雄 楚国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燕国 齐国 (前260) 魏国 2、七雄 楚国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 燕国 齐国 秦国 3、战争实质:新兴地主阶级夺权 4、战争的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局部 统一);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 了民族融和

本课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化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民族变动、发展、融合的时期。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统一的大业,将非秦莫属。

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3: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5: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1)材料1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 (2)据材料2,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

(1)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 了士兵凝聚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以此达到积 累财富、富国强兵的目的。 (4)管仲改革使齐桓公不用大动干戈,称霸天下。改革从客观上维护了中原华夏族的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他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徵」,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在国内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从公元前681年北杏会盟开始,管仲辅佐齐桓公先后,伐蔡、伐楚,观兵于召陵,制止了楚向中原的深入,同时,又多次为王平戎难,甚至徵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把周王的代表周公以及宋、卫、许、曹等国召来葵丘(今河南兰考)开会,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