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张保军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15.2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 第1课时 第十五章 分式 案例作者:浙江省衢州兴华中学 刘 芳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冬小麦优势蘖利用 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赵广才 2012年12月17日.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林翠容.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 3 章 基本概念.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Harvard ManageMentor®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中国国家标准文献 共享服务平台检索 信息检索与利用 2019/4/29 王婧怡 图书馆615室 科技信息研究所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降雨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 崔庆光 PB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防蚊灭蚊.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插入排序的正确性证明 以及各种改进方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张保军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

小麦气象灾害是指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命活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近些年来,由于极端气候的出现,小麦生长发育中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因此,防御小麦气象灾害已经成为现代小麦栽培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麦气象灾害按照成因主要有旱灾、湿灾、冻害、干热风灾害、雹灾等。 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在不同小麦生产区不同,所以,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对提升小麦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旱害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一)小麦旱害的危害及其指标 1.干旱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的旱害是指土壤缺水、大气干旱或土壤和大气同时干旱,水分供应不足,引起小麦生长异常乃至萎蔫死亡的现象。 干旱对小麦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小麦播种时,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则影响适时播种,或播种后出苗不齐,严重影响小麦的播种质量,进而影响分蘖的发生和次生根的生长,造成冬前弱苗,对小麦成穗有一定的影响。 拔节至抽穗期,小麦生长量较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需水量较多,若水分不足,对幼穗分化影响很大,致使小穗数和小花数减少,影响了小麦的穗粒数。 灌浆至成熟期是小麦需水量较大的时期,若遇干旱,将严重影响籽粒增重,降低产量。

2008-2009

从气象角度来说,干旱有两种意义: 一是指干旱气候。例如我国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光热资源丰富,但蒸发量大,常年处于干旱状态,这些地区干旱是基本的气候特征。 二是指气候异常。如我国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说,降水量是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但某些年份,或一年之中的某些时期,降水显著偏少,干旱便构成了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旱灾中本质上是由于作物的水分亏缺造成的。 作物的水分状况,是由水分的吸收和蒸散(作物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来决定的。如果蒸散水量超过了吸收的水量,就会发生水分亏缺。一旦这种亏缺达到某种程度,作物便难以忍受,以致生长缓慢,发育受到抑制,严重时落花、落蕾、落荚、落果和籽粒不实直至干枯死亡,导致减产和绝收。这样就产生了旱灾。

全国主要季节性干旱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

按照作物受旱机制可将干旱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 (1)土壤干旱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灌溉条件,土壤中的水分长期得不到补充,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日趋亏缺,作物因得不到正常的水分供应而遭致旱害。 (2)大气干旱以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高温为特征。大气干旱是土壤干旱的先兆,在大气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必然会加剧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中的水分得不到补充,长此导致土壤干旱。 (3)生理干旱并非由于土壤缺水而引起,往往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但由于其他环境因素不利或农业技术措施不当,使作物体内水分平衡失调而造成伤害。

   2.干旱危害小麦的指标    (1)降雨量。干旱是降水缺少引起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对于某一具体的地方来说,多年平均降水量是比较确定的,根据常年的降水量安排的农业生产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某一年或某一时段的降水量如果少于某一界限值,就可能发生小麦干旱。

表2-1 不同干旱类型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划分指标和症状表现 (据《湖北小麦》《安徽麦作学》整理, 2011) 等级 类型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症状 月尺度 季尺度 1 无旱 -50<Pa -25<Pa 在中午前后,植株上部叶片姿态正常,叶色深绿,植株体健壮。 2 轻旱 -75≤Pa≤-50 -50≤Pa≤-25 在中午前后,植株上部发生萎蔫,叶色转深,能很快恢复正常。 3 中旱 -90≤Pa≤-75 在中午前后,叶片缺水萎蔫,到晚上植株可以恢复正常。若干旱时间长,叶片短而窄,植株较矮,叶色深,分蘖少,穗子小。 4 重旱 -99≤Pa≤-90 叶片萎蔫无法消除,只有通过浇水才能恢复,先是植株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再向上延伸直到剑叶,最后穗亦枯死。受旱叶片,先从叶尖开始干枯,再向叶片基部扩展直至叶鞘,最后整个叶片干枯。 5 特旱 Pa≤-99 Pa≤-90 叶片萎蔫无法消除,通过浇水也只能部分恢复,先是植株变黄干枯,最后全部叶片干枯死亡。

   (2)土壤湿度指标。土壤湿度常常以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两种方法表示。 I.土壤质量含水量 它是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单位用%表示(也可用g/kg表示)。在自然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很大,为了便于比较,采用烘干质量(指105℃烘干下土壤样品达到恒重)为基数。

土壤含水量 干土质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 = 湿土质量 - 干土质量 ×100% II.土壤相对含水量 在生产实际中常以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作为相对含水量来表示土壤水分的多少。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相对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100% 土壤田间持水量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用环刀采集原状土壤样品,带回室内。将环刀有孔盖一面向下、无孔盖一面向上小心放在搪瓷盘中已垫好滤纸的吸水槽上,然后向搪瓷盘中加水至吸水槽高度的2/3处,吸水至少24小时,确保土样吸水饱和。然后称水饱和后的土壤湿土质量及烘干后的干土质量,计算土壤质量含水量,即为土壤田间持水量。    例如,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0%,现测得其质量含水量为19.0%,则其相对含水量为76.0%。

根据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将小麦干旱分为轻旱、重旱和极旱类型(表2-2)。 表2-2 干旱类型与土壤湿度划分指标 (据《山西小麦》等整理,2011) 等级 类型 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 1 无旱 12.7-17.5 55.1-80.0 2 轻旱 9.1-12.6 40.1-55.0 3 重旱 7.6-9.0 34.1-40.0 4 极旱 ≤7.5 ≤34.0

土壤湿度指标不同,在小麦生育不同阶段和时期造成的危害不同。 在播种时,土壤湿度越小,出苗率越低,播种到出苗的间隔越长。有研究指出:砂壤土的土壤湿度为6.0%~7.0%时有一部分种子能够出苗,但出苗率很低;11.0%时出苗率可达到50%~80%。 在分蘖期土壤缺水,小麦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分蘖数就减少。当砂壤土的湿度降到10.0 %时,分蘖数比适宜湿度下减少38%。在越冬期,干旱是引起死苗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指出土壤湿度为18. 0%时,单株有效分蘖为3. 8个,土壤湿度为15. 0%时降到2. 3个,土壤湿度为10. 0%时只有0 研究指出土壤湿度为18.0%时,单株有效分蘖为3.8个,土壤湿度为15.0%时降到2.3个,土壤湿度为10.0%时只有0.25个,土壤湿度为8.0%时就没有有效分蘖。 抽穗开花期植株叶面积系数达小麦一生最大,代谢旺盛,蒸腾强烈,对缺水最为敏感,土壤湿度小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对正常的开花结实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灌浆期干旱,影响到小麦的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运转,对粒重影响明显。

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S)指某一厚度土层所含有效水分量的mm数,其计算公式为:    (3)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指标。土壤里贮存的能被植物利用的水分的数量,决定了作物的水分供应状况。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少到一定程度,作物将受到干旱的危害。    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S)指某一厚度土层所含有效水分量的mm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W为土壤湿度(质量百分含量)(%),Ww为凋萎湿度(%);ρ为土壤容重(g/cm3);h为土层厚度(cm)。从公式可见,土层厚度不同,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的干旱指标也不同。如小麦分蘖期到拔节时期0~20cm土层中有效水分贮存量不足20mm,就会因缺水而影响生长;不足10mm,就会明显受旱。拔节期到扬花期1m土层的有效水分贮存量少于80mm,小麦就会因水分不足而出现受旱的症状。

   (4)冠气温差指标。中午13~15时,太阳辐射最强,气温高,作物冠层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的水汽压最大,植物叶片蒸腾最强,这段时间内土壤水分若能满足蒸腾的需要,一天内其它时间土壤水分就能满足;如果土壤缺水,则这一段时间内缺水最为严重。因此,用13~15时的冠层温度与气温的差值作干旱的指标: Tc>Ta 式中S为植物水分亏缺指标;i是作物冠层温度高于气温时的起始日期;N是S值到达预定缺水指标时的天数;Tc为冠层温度;Ta为作物冠层顶以上2.0m处的空气温度。当土壤水分减少到某一值以下时,冠层温度开始高于气温,连续N天正值温差累加值大于S时,表示农田缺水。在北京和河北省栾城县对不同水分处理的麦田进行的观测结果表明,拔节至灌浆阶段,S值等于或大于50℃时,表示0~50cm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以下,小麦开始缺水。

(5)旱涝指数指标。山东省气象局提出旱涝指数来确定干旱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5)旱涝指数指标。山东省气象局提出旱涝指数来确定干旱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为小麦生长期的旱涝指数,G为生长期中的降雨量(mm), ±L为生长期内的地面径流量(mm),C为生长季节开始时根系层土湿(%), ±K为生长期内小麦根系层垂直水分交换量(mm),A为生长期内小麦正常生长的需水量(mm),B为不同土质的田间最大持水量(%),r为适宜土湿占B值的百分比(%),D为有效雨量每1mm换算土湿增量(%),D=1/0.1pH,p=土壤容重(g/cm3),H=土壤厚度(cm)。 当Q值为0.80~1.20时,小麦生长发育正常;Q值为<0.5时为大旱;0.5≤Q≤0.79时,为偏旱。 此外,干旱指标还有Z指数指标、累积湿润度指数指标、作物水分亏缺率指标、干燥度指标等。

(二)小麦干旱的防御对策   1.工程措施    一是农田基本建设。首先要平整土地,平整土地是减小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的有效办法。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后,大大减慢了径流速度,增加雨水就地渗入土壤的时间,水土流失减少,蓄住天上水土壤水库的蓄水量增加。其次要优化农田水资源配置,完善灌溉设施,开发灌溉水资源。    二是人工增雨。这些年,在小麦干旱时,合理利用人工增雨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要选用适宜的时间,用飞机、火箭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人为的增补一些形成降雨的必须条件,促使云滴凝结和合并增大,形成降雨,以缓解和解除农田干旱。

三是农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通过植树造林,能够形成良好的小麦抗旱的生态环境。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研究表明,1亩的刺槐林在夏季能蒸散71    三是农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通过植树造林,能够形成良好的小麦抗旱的生态环境。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研究表明,1亩的刺槐林在夏季能蒸散71.33t的水,林地气温比非林地气温低0.7~2.3℃,风速降低,减轻风沙和干热风等灾害。正像群众所言“山上长满树,像个大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治山治水不种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搞好植树造林是提升当地小麦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四是构建抗旱减灾服务体系。抗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范围广,故要加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农业、水利、气象、环保、林业、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应该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干旱的预测预警,制定抗旱计划,组织实施抗旱工作。

   2.技术措施    一是选用抗旱品种,提高抗旱能力。在水浇地条件下选用节水高产的小麦品种,在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选用抗旱抗冻的小麦品种,是在干旱条件下提高小麦生产力水平的基本措施。在小麦栽培上,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抗旱锻炼,能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对幼小植株进行抗旱锻炼也能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二是精耕细作,蓄水保墒。土壤水库贮蓄水分的多少,还与土层厚薄、土壤结构有关。精耕细作包括耕翻、耱地、镇压、中耕、保护性耕作等一系列蓄水保墒措施,加之深耕改土,大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陕西、山西等北方旱地小麦,雨季在7、8、9三个月,旱地6月小麦收获后应及早灭茬深耕,细犁细耙,伏雨蓄纳入土。也可深松、免耕覆盖,纳雨保墒。

   三是轮作倒茬,提高地力。小麦与豆类作物、饲料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提高肥力,同时注意使用磷钾肥和有机肥,并进行高留茬和秸秆还田,适度休闲,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水平,增强小麦的抗旱性。据调查,在北方旱地伏深耕配合其他培肥措施,0~200cm土层的贮水能力可提高14%以上,压绿肥每亩 1 ~1.5 t,麦田有机质含量提高0.2%~0.36%,土壤团粒结构增加4.4%,土壤孔隙度提高3.4%,含水量较同类麦田提高2%~3%。 四是抑制蒸发、减少蒸腾。在北方旱地小麦栽培中采取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起到了很好的保墒、增温、抑制蒸发作用,达到了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小麦抗蒸腾抑制剂的应用也是较好的减少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播种期遇旱应浇水造墒;秋季干旱,要确保冬灌进行。要根据小麦的需水规律,进行节水灌溉。

二、小麦湿害及其防御对策 (一)小麦湿害危害及其指标 1.湿害对小麦的危害    (一)小麦湿害危害及其指标    1.湿害对小麦的危害 湿害是南方小麦产区稳定持续增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从南方麦区的气象资料分析来看,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麦作湿害有相应加重,单产相应降低的趋势。凡是秋播和小麦生育期多雨年份,都会造成产量较大幅度的下降。江苏省由于河港交错,湖泊较多,地下水位较高,小麦生育期降雨多,常年在550mm以上,有些年份达到700mm,大大超出小麦一生总需水量,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湿害。

小麦湿害在小麦的苗期、拔节至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有发生。 苗期湿害是由于播种期和幼苗生长期雨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的。播种前土壤水分过多使整地质量降低,种子因缺氧而霉烂,造成烂种。幼苗期土壤过湿,致使小苗僵而不发,分蘖率低,初生根生长受抑,次生根显著减少。同时因土湿土凉、土壤空气不足,养分分解慢,麦苗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而变得瘦小,叶片发黄,形成生产受阻的僵苗,并影响到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 返青至拔节期间小麦需水量较大,如遇连阴雨,只要后期天气正常,田间管理得当,对产量影响不大。拔节至抽穗期小麦既需水又怕涝。土壤过湿,根系活力衰退,吸肥吸水能力下降,严重田块分蘖枯死,成穗率大大降低,有效穗数减少,株高变矮,单株绿叶少,叶面积显著变小。

灌浆结实期是提高粒重的关键时期。这时土壤过湿会造成根系早衰,严重的会腐烂发黑,植株水分收支失去平衡,绿叶减少,叶片功能期缩短,植株早枯,灌浆期缩短,籽粒瘦瘪,千粒重降低。由于湿度过大,往往诱发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蔓延,造成严重减产。

   生产实践表明,春季连阴雨对小麦产生直接损失不大,但间接影响较重。初夏的涝渍往往造成土壤湿度过大,沤根倒伏,病害加重,又因光照不足,粒重下降,掉头落粒,发芽霉烂,产量损失大。近年湖北麦区等常发生湿害,近44年来,徐州地区有13年发生不同程度湿害,占29.5%,尤其是1989、1990、1991年连续3年出现连阴雨,且雨量较大,导致小麦大面积倒伏,粒重下降,霉烂发芽。

   2.小麦湿害指标    农业气象学、气候学以及农学均对小麦湿害的指标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以多种方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或者二者结合的形式予以表达。小麦湿害指标,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距平百分率也称降水相对变率,是常用的涝害指标,其表达式为: 式中R为某时段的降水量,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当D≥50 %为大涝;当20 %≤D < 50 %为偏涝;当D < 20 %为正常。

(2)旱涝指数(见小麦旱害指标中的旱涝指数指标)。当1. 21≤Q≤1. 6时,为偏涝,Q值为>1  (2)旱涝指数(见小麦旱害指标中的旱涝指数指标)。当1.21≤Q≤1.6时,为偏涝,Q值为>1.6为大涝。  (3)阴湿系数。阴湿系数Q按照下列公式求得。        式中:R为旬降雨量,R0为累年旬平均降雨量;S为旬日照时数,S0为累年旬平均日照时数。轻度涝渍指标是连续2旬Q ≥1.0;中度涝渍的指标是连续4旬Q≥1.0,并且连续2旬平均中的Q最大值≥1.4。

  (4)降水量。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指标不同,小麦苗期轻度湿害为降雨量为40~55mm,雨日5~7天;中度湿害为降雨量55~70mm,雨日8~10天;重度湿害为降雨量>70mm,雨日10天以上。小麦从拔节到成熟,日雨量15mm以上算起,轻度湿害为,连阴雨3~5天,过程雨量30mm以上;中度湿害为连阴雨6~8天,过程雨量40mm;重度湿害为连阴雨9天以上,过程雨量40mm以上。在四川,以秋烂作为湿害的术语,一般秋烂是连阴雨5天以上,过程降雨量>50mm,最大日雨量20mm;严重秋烂是连阴雨7天,过程降雨量>70mm。 (5)夏季烂场雨。烂场雨发生时段多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常用以下指标判断是否为烂场雨,如果①一次降雨过程连续雨日≥5天;或者②过程降水量在50mm以上;或者③雨日≤4天,但过程雨量较大(至少有一个暴雨日)产生严重洪涝灾害使得小麦受到较大损失的,均为烂场雨。

(三)小麦湿害的防御对策   1.修好田间排水沟及时排水    雨季前修好排水沟是易涝地区非常重要的防涝措施。麦田排水沟系主要分为明沟(地上)排水、暗沟(地下)排水,暗沟排水做到三暗(暗排、暗灌、暗降)。通常要修一个完整的排水体系,由畦或垅沟、与垅沟行向垂直的毛排沟及与垅沟向平行的排水沟组成,安徽省有的地方称三沟(边沟、腰沟、横沟),湖北省称为厢沟、腰沟、围沟,不管怎么称谓,都要做到沟沟相通,一级比一级深,雨水过多时田间积水能顺利排出,防止涝灾发生。在长江流域湿害常发区,高标准地搞好“一套沟”,是防治湿害的有效措施。麦田内有明沟、暗沟,明沟快排地上水,暗沟降低地下水位。 所以,为了排出土壤表层的水分,明沟的深度不应小于30cm;为了排除深层水,暗沟深度应不小于70cm。明沟开成外深里浅斜式,可增加地面径流,减少雨水下渗。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土垡盖顶的暗沟,深度可达1.2m,上面仍可种作物,提高土壤利用率。因为暗沟深度大,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明、暗沟结合是在两条暗沟之间加开若干条明沟,以提高排水能力。机械开明沟是多年来经济有效的开沟方法,应该推广。   研究表明,少雨之年,采用明沟和暗沟结合的沟型,既能防治小麦一般性湿害,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比明沟麦田有更大的增产潜力;多雨之年,则以深明沟的增产性能最好。深埋1m以下的暗管排水系统,对防治低洼地区小麦湿害效果更好。

   2.选育耐湿性较强的品种 不同小麦品种的耐湿性不同,因此,通过选育耐湿性小麦品种,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麦湿害造成的小麦减产。 目前,在我国南方多雨、渍害较重的麦区已经选育出了一些耐湿性较好的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减轻了湿害的危害。 常常发生湿害的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针对性地开展目前推广品种耐湿性与产量、品质、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是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

   3.改进耕作栽培措施 在小麦生产中,要注意水旱作物分开连片种植,严防水包旱(水田包围旱田),避免人为因素导致麦田渍害; 注意因地制宜地麦稻轮作,改善土壤结构; 深耕深松,加深犁底层,降低耕层水分; 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渍能力; 预测预报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的发生与蔓延,做好防治工作; 调整小麦播种期,使最易受涝的生育期躲过湿害多发期。适期早播可以防治小麦僵苗,避开和减轻播种期湿害的影响,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小麦早发苗; 雨季来临前要锄净杂草,否则雨涝时杂草将迅速生长,发生草荒,加重涝灾。 涝灾时作物氮素营养恶化是引起黄叶、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涝后除及时中耕松土外,还需增施速效氮肥,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此外,还要针对粘重土壤湿害较重,应增加有机质和孔隙度,采取深耕晒垡、秸秆还田、轮作倒茬、湿田免耕种植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透性。

二、 小麦冻害及其防御 小麦冻害是小麦与温度关系的反应,是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环境温度低于其三基点温度的下限温度其生育受阻的一种气象灾害现象。 多年来,小麦冻害时有发生,特别在小麦品种选用不当,栽培技术不正确的田块发生更为严重。

(一)小麦冻害的危害及其冻害的类型 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集中在河北、天津、河南、山东等省市及陕西关中平原,南方分布在苏北、皖北等地。各地冬小麦越冬气象条件有很大差异,冬季年极端最低温度低于-15~-20℃以下,低温的持续时间长,降雪少,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1976~1977年、1979~1980年,全国冬小麦受冻面积分别为4500多万亩和3000多万 亩。2005~2006年冬季,黄淮麦区南部和江淮地区发生了小麦的冻害现象。2008年早春,全国范围的低温天气,造成各小麦产区不同程度的冻害。 依据冻害发生时间、特征将小麦冻害分成入冬剧烈降温型、冬季长寒型、融冬型、低温冷害型等四种类型。

1.入冬剧烈降温型(冬初冻害) 冬前生长量不足,苗情偏弱养分积累少,小麦处在分蘖阶段,未经抗冻锻炼的麦苗在冷空气的突然袭击下受到伤害。 秋末冬初,冷空气降温强度还不大,这时候降温缓慢,对小麦的影响不是很大,一般不会直接造成麦苗生长点及地下部死亡。但是入冬抗寒锻炼极差的年份即使冬季偏暖也会造成严重冻害。

2.冬季长寒型(冬季冻害) 小麦进入冬季,强冷空气入侵频繁,一般平均7~10天发生一次,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并伴有大风,最低温度有时出现-20~-30℃,甚至更低。冬小麦一般处在休眠期,但因温度过低,冬小麦有时发生根、全株及分蘖节受冻死亡,但发生冻害的范围较小,如遇秋冬土壤干旱的年份,形成旱冻交加,会发生大面积的死苗。

3.融冻型(早春冻害) 冬末春初,天气逐渐回暖,冻融交替,麦苗提前起身生长,这时小麦的抗冻能力已开始减弱,遇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会发生霜冻危害。因此时气候转暖,而又突然来寒潮,故称倒春寒。 虽然降温强度不大,但发生的冻害往往比冬季更为严重。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江苏、山东南部2月下旬、3、4月份出现较多。

4.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指小麦孕穗期间,受到0℃以上低温的危害,这时候的危害主要是对抽穗和开花结实有一定的影响。此时小麦幼穗发育正值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要求日均温10~15℃,因此,环境温度低于5~6℃就会发生低温冷害。  应当指出,某一地区,若秋季冻害并伴有冬季和早春的冻害,则导致对不同抗冻能力的麦苗死亡的时期是不同的。过旺麦苗在冬季可能发生死亡,弱苗则可能在冬季出现大量死亡,壮苗在早春时才出现部分死亡。

(二)小麦冻害的指标 小麦出苗后到抽穗前各个时期,由于低温常常会引起小麦冻害的发生。其中寒潮是引起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寒潮发生的时间和寒潮的强度是引发冻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气象学指出:寒潮是指日均温一次过程降温≥10℃(在降温过程中允许出现≤0.2℃的升温),并在连续降温过程的终日(或终日的次日),最低气温≤0℃(冬季12月、1月、2月)或≤5℃(春季3月、4月)。在达到寒潮标准的前提下,同时又达到下列几类标准任一类者,作为一次强寒潮。    A类:一天内日平均气温降温≥10℃    B类:两天内日平均气温降温≥13℃    C类:日平均气温一次连续降温≥15℃,同时最低气温冬季≤-8℃,春季≤0℃    D类:日平均气温一次连续降温>9℃,在降温过程的终日(或终日的次日)极端最低气温≤-19℃。据此,提出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冻害指标(表2-3)。当然,这些冻害指标不是绝对的,它还与土壤墒情、植株代谢状况、品种耐寒性等密切相关。

表2-3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冻害气温指标 (据《安徽麦作学》整理 2009) 等级 指标(℃) 越冬期 1 T<-6 拔节期 0.5<T<1 2 T<-8 0.5>T>-0.5 3 T<-10 -0.5>T>-1.5 4 T<-12 -1.5>T>-3.0 5 T<-14 T<-3.0 拔节前 -0.5<T<0 拔节后 1.0<T<2.0 -0.5>T>-2.0 1.0>T>0.5 -2.0>T>-3.0 0.5>T>-1.5 -3.0>T>-5.0 T>-1.5 T<-5.0

冻害出现的症状可以依受冻后植株症状来分类,冬季冻害主要有两类, 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经拔节的麦田。小麦进入拔节期,抗寒性明显降低,主茎和大分蘖先进入拔节期,故易于受冻; 一般冻害,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冻死。 第一类冻害影响产量,第二类对产量几乎没有影响。早春冻害(倒春寒)的麦田,由于地表温度剧降到0℃以下,致使麦田叶片似开水浸泡过,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包在茎顶端的幼穗其分生细胞对低温反应比叶细胞敏感,因发育程度受冻害症状不同,一般来说,已经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拔节初期)的易受冻,幼穗萎缩变形,最后干枯;而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小麦孕穗期发生的低温冷害,表现为延迟出穗,或者抽出空颖白穗,或者麦穗中部分小穗空瘪,仅有部分结实,严重影响产量。

(三)小麦冻害的防御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布局   越冬冻害与小麦品种的抗寒性有密切关系,而品种的抗寒性与品种的冬春性有关,其实质是品种的春化特性,冬季低温漫长的地区选用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是减轻冻害的有效措施。 在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复种指数高,春性品种发展较快,往往因强调品种的早熟性,对抗寒性注意不够,以致于有的年份造成冻害死苗,如2005年就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冻害现象。 在黄淮地区由北向南,依次选用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江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麦区,选用半冬性品种,适当搭配耐寒性较差的春性品种为宜。在特定地区,具体选用哪个品种,要结合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严格按照各省区种子管理部门的意见实施。这是小麦品种布局合理,防止发生冻害的基本保证。

2.适时播种,注意镇压 “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种麦苗壮”。各地经验一致表明,晚播的独脚苗和发育过头的过旺苗,由于植株体内养分积累少或消耗过多,分蘖节含糖量低,极易遭受冻害。 据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考察,在2005年10月上旬,我国黄淮麦区南部普降小雨,墒情好,这些地区的部分麦田抢墒播种,或者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10月上旬即播种,而且种了春性品种,由于种的早,小麦发育进程较适期播种提早,过早完成了春化阶段发育,抗寒性降低,在12月20日寒潮来临时遭受冻害。 据江苏省宿迁县试验,10月5号播种的扬麦3号,冻死32%;10月16日播种的冻死10%;10月25号播种的冻死很少。说明冬性品种应适期早播,培育壮苗;春性品种应适当迟播,以防生长不良或发育过头造成冻害。

3.采用沟种,防风积雪 冬小麦采用沟种,有利于保存积雪,减小温度变幅,对防冻保苗有重要作用。 据河北省张家口坝下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观测:5cm深地温沟种比平播的平均高0.6~0.7℃,最低温度高2~4℃,小麦越冬成活率高1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乾县枣子沟试验区,连续多年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形成了规范的冬小麦沟播栽培技术在当地推广应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调查:1974~1975年采用沟种的麦田,平均死苗只有6%,随着麦田畦宽增加,死苗率递增,畦宽1.2m的死苗11.1%,畦宽3.6m的(一般大田)死苗20.8%。 可见采用沟种的防冻保苗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在冬季气温过低的地区,在严冬年份,以采取耠沟深播浅盖,先抓壮苗,越冬期覆土,以加深分蘖节深度,春季再适当清垄较好。

4.适时冬灌,提高地温 小麦冬灌,可以蓄水保墒、防旱防冻,平缓地温,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灌的比未冬灌的麦田地温变幅小,日平均地温可提高2~3℃。越冬前麦田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应及时灌冬水,以保证麦苗生长所需,达到防冻保苗的目的。

5.因时制宜,熏烟防霜  熏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防止麦田霜冻的方法。主要利用柴草燃烧后的烟幕,持续使地面气温升高,一般可以提高叶面温度1~2℃,有减轻霜冻的效果。也可以用化学防霜烟雾剂熏烟,一方面烟雾剂燃烧时放出热量,提高气温;另一方面形成烟幕,烟尘微粒吸收地面长波辐射,降低地面辐射,防止土壤和植株大量失热;同时,水汽在烟粒上面凝结时放出潜热,也可以提高地温。

小麦受冻后的补救措施 1.冬小麦冻害株的识别。 对于冬小麦的冻害,正确识别“假生长”株是关键。 与正常返青株相比,“假生长”株的长势较弱,叶色浅,新根少或无,分蘖节剖面黄褐色或腐烂发黑。 在早春田间调查时,“假生长”株应列为死株。 识别“假生长”茎则要观察生长锥或小心叶,如生长锥变浑浊或萎缩,或2cm以下的小心叶已枯萎或烫熟状,则必定是死茎。两种症状有其一即可判断。 在华北麦区,如每亩存活总茎数达15万以上就可保留,大穗型或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有10万茎也可保留,加强管理仍可获得较高产量。

2.因苗施肥灌水。 对于死亡不多但冻伤严重的麦苗,应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冬前旺苗受冻后主茎生长锥往往冻死,叶片严重枯萎,但仍有不少分蘖成活有望成穗。由于冬前徒长养分大量消耗,早春应适当提早浇返青水和追速效肥,以促进小蘖生长,时间可在日平均气温升到3℃以上时。冻伤晚弱苗的养分积累少,根系吸收能力弱,急于浇水追肥的效果适得其反,应浅松土细松土,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首先促进根系生长,随植株长大逐步加大追肥量,头次浇水可在日平均气温上升到7~10℃时进行。 冬春麦田的补水要因地制宜。如能通过镇压使分蘖节或根颈接上湿土的就不必浇水。如在冬季浇水不能渗入土壤,还可能人为造成新的冻害。但如干土层已比分蘖节或根颈深得多,对植株形成致命威胁时,就需要考虑浇“救命水”。应选择回暖天气的白天,日平均气温应在零上,小水细流。有条件的最好喷灌或管灌1~2小时,以干土层刚刚湿透、地面又无积水为准。

3.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受冻麦田由于本身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应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以其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浇水,小麦灌浆期注意叶面施肥,提倡“一喷三防”,既可以防治病虫害,减轻干热风危害,又可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4.长江中下游麦区应注意清沟排渍。对受冻的小麦,要更加注意养护根,增强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发生,以及成穗所需要的养分,因此,要做好受冻麦田的清沟排渍工作,使个体与群体协调,达到增产的目的。

三、 小麦干热风灾害及其防御 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即开花、灌浆、乳熟阶段,由于高温、低湿,并且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一般干热风的指标为:日最高气温≥30℃,相对湿度≤30%,风速≥3m/s。大量的田间试验和调查表明,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还与种植制度、小麦生育期早晚、品种、生态型等有很大关系。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及其症状 干热风危害程度与小麦成熟阶段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生在乳熟后半期至腊熟期间,受害都较重。    (一)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干热风危害程度与小麦成熟阶段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生在乳熟后半期至腊熟期间,受害都较重。 如发生在完熟前10天左右,一般约减产10%~15%;如发生在乳熟中期,甚至可减产40%~50%。乳熟前期植株生活力较强,腊熟中后期,灌浆基本完成,受害较轻。 在一般情况下,丘陵(特别是阳坡地)、薄地和沙地成熟较早,临干热风之前已接近成熟,影响较小;湖洼下湿地、平原肥水地和晚麦,一般成熟较晚,受害较重。 但干旱年和多雨年,干热风来的早和晚,其危害是不同的。只要根据常年干热风发生时期,使小麦在腊熟前能躲过干热风,其危害则较轻。

   (二)小麦干热风的症状 受干热风危害后的小麦,轻者是芒尖干枯,继而逐渐张开,即出现炸芒现象,由于水分供求失调,穗部脱水青枯,变成青而无光泽的灰色,籽粒萎蔫但还有绿色,此时穗茎部的叶鞘上还保持一点儿绿色,颖壳发白,叶片卷曲凋萎;重则严重炸芒,顶部小穗、颖壳和叶片大部分干枯呈灰白色,叶片可卷曲呈绳状,枯黄死亡。 雨后热枯型干热风则使叶片脱水青枯死亡,颖壳和芒青干,颖壳闭合,粒离脐,穗下茎及茎节呈暗绿色。 通过灌浆过程测定说明,此时灌浆尚未停止,直至这点绿色也呈青枯后,则灌浆停止,植株死亡,籽粒呈现本色,秕瘦且无光泽,形如雀舌。

表2-6 小麦干热风与干旱危害症状比较 类型 旗叶 茎秆 穗部 籽粒 致害过程 干热风 青枯 灰白 炸芒 秕瘦 自上而下 干旱 枯黄 黄白 枯熟 瘦小 自下而上

小麦干热风的类型及气象指标 干热风是在高温、干旱、风大的气象条件下,造成小麦受环境高温、低湿的胁迫,使根系吸水来不及补充叶片蒸腾耗水,导致叶片蛋白质破坏,细胞膜受损,叶组织的大量电解质外渗。根据试验和统计资料分析,在热、干、风三个因素的共同胁迫下,是高温胁迫诱发干旱胁迫,而风起到增强胁迫的作用。 干热风的类型也是依据这三个因素来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高温低湿型,二是雨后热枯型。前者又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减产小麦5%~10%,重型减产小麦10%。后者一般是在成熟前10天内,持续几天高温后,有一次小到中雨,雨后猛晴,三日内有一日最高温度≥30℃,14时风速4m/s,此类干热风危害严重,减产小麦10%

小麦干热风的防御对策    小麦干热风主要分为生物防御、农业技术防御和化学防御。从各种防御方法的目的、意义和发展前途来看,生物防御是战略性的,农业技术防御和化学防御是战术性的,农业技术防御经济可行,化学防御则易见成效。    (一)生物防御    干热风的生物防御利用生物对干热风的抑制作用,通过培植生物改善生态环境来抵御干热风。植树造林,特别是营造防风林,实行林粮间作等,就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生态气候来防御干热风的重要生物措施。有研究表明,防护林降低风速30%~50%,提高相对湿度6%~8%。    (二)农业技术防御 干热风的农业技术防御运用一些常用的农业技术措施,如选育良种,深翻改土,灌溉施肥,特别是开花灌浆水和喷灌,耕作改制等,增强小麦对干热风的抗性,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达到防避干热风的目的。不同品种对干热风的抗性不同,选用适宜的抗干热风品种是防御干热风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干热风到来之前灌水和施肥,可以提高小麦自身的抗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从而防止干热风的危害。

(三)化学防御 干热风的化学防御采用一些化学药剂或化学制品对小麦进行叶面喷洒,通过改变植株体内的生化过程,提高对干热风的抗性,减轻干热风的危害。这种防御措施一般可取得增产5%~10%的效果。 目前,推广应用比较普遍的化学防御方法有:喷洒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石油助长剂、草木灰等化学药剂和微量元素肥料。实践证明,喷磷酸二氢钾能增产3%~10%。

四、小麦雹灾及其防御 小麦雹灾以冰雹危害为主,冰雹是一种局地性强、季节性明显、来势急、持续时间短,以砸伤为主的一种气象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多雹的国家之一,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共几百个县常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雹灾对小麦的危害及类型 冰雹的砸伤力主要取决于雹块的大小、质量和到达地面的末速度。豌豆粒大小的冰雹一般不易使农作物受害,但如果雹粒硬度大,降雹稠密,持续时间长,也能造成一定程度灾害。

雹灾对小麦的危害及类型 冰雹的砸伤力主要取决于雹块的大小、质量和到达地面的末速度。豌豆粒大小的冰雹一般不易使农作物受害,但如果雹粒硬度大,降雹稠密,持续时间长,也能造成一定程度灾害。

雹灾的防御和灾后补救措施    (一)人工防雹    目前国内外人工防雹试验中使用的方法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过量撒播催化剂,另一类是爆炸法。另外,高浓度粒子群消雹也有运用。    1.过量撒播催化剂法 世界许多国家都采用撒播促进冰晶的催化剂,人工增加冰雹胚胎数量,“分食”过冷却水,从而限制冰雹生长,达到防雹的目的。根据这个原理,不少国家开展了过量撒播作业,有的从地面向云中发射携带碘化银的炮弹或火箭,有的从飞机上发射碘化银弹,或在飞机两翼装上碘化银发生器,在云底撒播碘化银,再通过上升气流把碘化银带入云中影响雹云的生长。通过对保护区的作物受灾情况和试验结果分析,这种方法可能对多单体,有累积区的对称雹云和较弱的超单体是有效的;而对强大的超单体可能是无效的。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现时的方法和设备。常用的催化剂还有碘化铅、硫化铜、介乙酸、间苯三酚、尿素、干冰等。

2.爆炸法    通过爆炸的声波影响或者破坏气流和云体结构。我国防雹作业中很多地方采用爆炸法。爆炸工具多用土炮、空炸炮、3.7cm的高炮弹。我国广大防雹工作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听、二看、三打”的防雹经验,即听云内发出的雷声、吼声;看云的颜色、翻滚、运动等特征,然后适时地射击雹云的适当部位,如打云头、云腰、龙卷风、闪电、翻滚和接云的地方。关于撒播粒子群的方法,主要是向云中撒播大量的不同直径的微粒,如泥土、水泥、盐粉等,起到凝结核作用和下降运动的尾流产生消雹效应。

(二)小麦受雹灾后的补救措施 结合浇水追施肥料。雹灾后及时结合浇水追施肥料,是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灾害损失主要措施,山东省1974年4月15日雹灾后,结合浇水追施肥料较未追肥麦田每亩增产135.7%。其次要中耕松土,雹灾后麦田地面十分坚硬,通过中耕划锄,达到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改善透气性,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同时注意不要割刈、耧耙残叶断茎和放牧。对于恢复生长造成成熟期不一致的田块,要分期收获,力争损失降低到最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