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鲜军舫 王振常. 面神经的正常解剖 脑桥段 脑池段 内听道段 迷路段和膝神经节 鼓室段和后膝 乳突段 腮腺段.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眼科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视神经疾病 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索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受损后不易再生 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盘至视交叉以前的视神经段的疾病.
1 嗜酸性腺瘤( Oxyphilic adenoma ). 2 基底细胞腺瘤( basal cell adenoma ) 多见于男性老年人,主要发生在腮腺.
鼻腔鼻窦肿瘤. 一、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耳鼻咽喉科医院 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 多见于 40 岁以上 单侧发病 与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内翻性乳头状瘤又称为边缘性肿瘤、癌前状态、潜在 性恶性肿瘤.
五官及颅脑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眼 第二节 耳 第三节 鼻及鼻窦 第四节 颅脑 第一节 眼 眼的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眶内、 球内病变及眼眶外伤的诊断,一般 先用平片检查,但眶内肿瘤未引起 眶骨改变以前,平片尚不能确定有 无肿瘤。 CT 和 MR 诊断价值比较大。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志强 颅眶沟通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 颅眶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骨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穿支血管间隙及骨质破坏缺损区等)
第一次课 绪论、眼的解剖与生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眼科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发生疾病后的临 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科学。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发生疾病后的临 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科学。 视觉器官既是人体的特殊感觉器官,又 是机体的组成部分。 视觉器官既是人体的特殊感觉器官,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教研室 张 莹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
Amenorrhea 闭 经 马庆良 教授 马庆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妇产科 仁济医院 妇产科.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修改:张绘宇.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五官影像诊断学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 刘兆玉.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影像学表现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志强.
第三章 头颈部.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颅内肿瘤.
本节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颈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了解颈部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神经眼科学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眼科 张冰洁.
眼球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邢振
眼型Graves病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附1例报告)
眼 科 学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胸 部 疾 病 超 声 诊 断 苏大附一院超声科 朱利霞.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一节 眼与眼眶 第二节 中耳乳突 第三节 鼻与鼻窦 第四节 鼻咽部 第五节 颈部
读书报告.
泪器病.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浅表淋巴结检查.
男 36岁 超声示双侧甲状腺多发实性结节.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骨与关节结核 外科学教研室.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眼眶病 目的要求: 掌握眼眶与临近组织的关系, 认识眼球突出的临床意义 熟悉眶蜂窝织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原则 了解眼眶肿瘤的特征和处理原则.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朱莉莉 杨世埙 李明华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 马国林.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锦 THANK YOU.
膝关节常见病MRI诊断 2017/9/1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学影像学部.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胸部神经鞘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孙辉红
生 殖 系 统.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室 孙胜军.
CT在消化道穿孔的应用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普通外科 李朝
髓母细胞瘤 2015级影像规培生 严文杰.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乳腺X线报告的步骤与策略 江西医学院一附院放射科 曾献军.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附一读片会 俞元临.
高磁豫率磁共振对比剂临床应用体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代荣.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脑膜瘤CT、MRI表现.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读 片.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 CT和MRI表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第二节 眼及眼眶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正常影像学表现(CT) 同时行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 扫描基线:横断面—下眶耳线 层厚:5mm,1mm;层距: 5mm,1mm 软组织窗和骨窗 增强扫描

正常CT解剖(图)

正常CT解剖(图)

正常CT解剖(图)

正常CT解剖(图)

疾病诊断 眼眶炎性病变 眼和眼眶肿瘤 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

眼部炎性病变 特发性炎症 甲状腺眶病

特发性炎性病变 又名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病因未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表现,交替或反复 单侧或双侧相继发病 激素和抗炎治疗有效但易复发

CT表现 眶隔前炎型:隔前眼睑组织肿胀增厚。 弥漫型:累及眶隔前软组织、肌锥内外、眼外肌、泪腺以及视神经等患侧眶内低密 度脂肪影为软组织密度影取代,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眼外肌与病变无明确分界,视神经可被病变包绕, 增强后病变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双侧性、同时累及泪腺和视神经。

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视神经束膜炎型为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肿块型:可见边界清楚的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检查可见有轻、中度 强化;泪腺炎型表现为泪腺增大,一般为单侧,也可为双侧。 肌炎型:为眼外肌增粗,典型者为单侧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同时增粗。

眼肌型炎性假瘤(图)

甲状腺眶病 甲状腺眶病又称Graves病,是一种影响甲状腺、眼眶软组织和四肢皮下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 中,眼征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称为Graves眶病,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则称为眼型Gmves病。 本病男女 均可发生,中年女性居多。为眼球突出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约有15%〜28%单侧眼球突出和80%的双侧 眼球突出由Graves病引起。Graves病发病缓慢,表现上睑退缩(凝视)、迟落,部分病例产生复视、眼球突 出等症状。

CT表现 1.眼外肌增粗,主要为肌腹 2.常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和提上睑肌 3.增粗的眼外肌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4.早、中期呈轻、中度强化

眼型格氏病(图)

眼和眼眶肿瘤 视神经胶质瘤 神经鞘瘤 海绵状血管瘤 泪腺多形性腺瘤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optic nerve glioma)是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几乎均为星形细 胞肿瘤,两侧同时发生者罕见。 该瘤占眶内肿瘤的1%〜6%,占原发视神经肿瘤的80%。 主要见于学龄 前儿童,发生于成人者恶性度较高,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者达15%〜50%。

最早症状 是视野内出现盲点。95%患者以视力减退就诊,视力丧失者也不少见。另一常见症状为眼球突出,眼底检查为视盘水肿或萎缩。 病理上视神经增粗,表面光滑,硬脑膜完整,瘤细胞沿视神经纵轴蔓延。镜下为分化良好的星形细胞, 病理上多为Ⅰ、Ⅱ级,属低度恶性,预后良好。

CT表现 1.视神经条形或梭形增粗,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在40〜60HU之间; 2. 肿瘤累及眶尖时致其脂肪消失; 3. 轻度均匀强化,有时其内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区。 4. 增强检查:侵及管内段而引起视神经管扩大;侵及颅内段及视交叉则在鞍上池内形成肿块。 5. 无钙化表现。

视神经胶质瘤(图)

视神经胶质瘤 (图)

神经鞘瘤 占眶内肿瘤的1%~6.4%,主要起源于感觉神经(眼神经及其分支)。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1〜50岁,无性别差异。多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 典型表现为慢 性进展性眼球突出,常发生复视和斜视;如压迫视神经则引起视盘水肿或萎缩,表现为视力下降。

CT表现 1.球后肿块,可位于肌锥内、外间隙,以上直肌上方的肌锥外间隙居多 2.与颅内沟通时形成哑铃形,边界清晰光整;密度稍低,呈中度强化

神经鞘瘤 (图)

海绵状血管瘤 成人(20~40岁)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大体病理:椭圆形或有分叶的实性肿瘤,呈暗红色,外有薄的纤维膜包裹,切面呈海绵状、多孔。 组织学: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和纤维间质构成,内衬血管内皮,腔内充满红细胞。 临床:缓慢进行性眼球突出。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肿瘤压迫视神经可造成视野缺损。

CT表现 1.表现为眶内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平均为55HU; 2.肿瘤钙化少见; 3.可见眶尖空虚征,即眶内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使眶尖脂肪存在,表现为低密度区。

4.增强扫描时,呈特征性渐进性强化表现可见肿瘤内首先出现小点状 强化,其后强化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均匀显著强化。 5.继发征象有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眶腔 扩大等。

右眶海绵状血管瘤(图)

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图)

海绵状血管瘤 (图)

泪腺多形性腺瘤 泪腺肿瘤是眶内肌锥外最常见肿瘤 混合瘤占50%;泪腺癌占30% 泪腺混合瘤(mixed tumor of lacrimal gland)又称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80%良性;20%恶性常见于30~50岁中年女性,病程进展缓慢,单侧受累多见。

CT表现 1.眼眶外上象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 2.密度均匀,与眼外肌等密度 3.较大肿瘤可有囊变坏死,表现为密度不均 4.少数肿瘤有钙化 5.眶骨受压吸收 6.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

左泪腺混合瘤(图)

右泪腺混合瘤(图)

眼眶脉管性病变 眼眶静脉曲张 颈动脉海绵窦瘘

眼眶静脉曲张 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出生时这些异常静脉即已经存在,但无临床症状; 生长过程中,这些潜在的静脉床与体循环沟通,表现为体位性眼球突出,即在弯腰、咳嗽或 屏气时,由于颈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眶内压力增高,造成患侧眼球突出。直立或仰卧时,眼球回复或内陷。 病理上其为一些不完整的血管组织,镜下可见高度扩张的静脉管道,可伴有血栓;管壁缺乏内弹力层 及弹性纤维组织,输入和输出血管均为静脉。

CT表现 1.行CT检查时,常规扫描后,需采用特殊颈部加压后扫描,进行对照观察; 2.一般压力不超过5kPa加压前,眶内病变呈不规则形或条 带形等密度,肌锥内、外间隙均可受累。病变较小,有时甚至不明显; 3.加压后扫描,病变体积明显增大,数量增多,累及范围加大。

颈动脉海绵窦瘘 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 多由外伤引起。 临床表现:搏动性突眼、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等。

CT表现 1.眼上静脉增粗(有时眼下静脉可同时增粗); 2.海绵窦增大,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 3.增强增粗的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

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 眼部异物 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眼部异物 分类 按位置:①眼内异物;②球壁异物;③眶内异物 按种类:①金属类:磁性异物,如铁、铁合金;非磁性异物,如铜、铅、铝、不锈钢等;②非金属类:植物性,如木、竹;非植物性,如骨片、水泥、玻璃、石块等 按透X线程度:①不透光异物(阳性异物);②半透光异物③透光异物(阴性异物)

CT表现 1.横轴加冠状扫描易于异物定位。 2.对不透光和半透光异物敏感。 3.对木屑、泥沙等阴性异物不能检出,但可显示周围异物肉芽反应。

右球内金属异物并眼球破裂(图)

左眼球后壁阳性异物(图)

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分型 眼眶爆裂骨折:外力作用于眼部使眼眶内压力骤然增高致眶壁内部发生的骨折,而眶缘无骨折,常发生于眶内壁、下壁。 眼眶直接骨折:外力直接作用于眶壁而发生的骨折,可见于眼眶各壁,发生于内下壁者须有前缘骨折。 眼眶复合型骨折:上述骨折同时存在。

CT表现 1.同时行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 2.视神经管骨折应行高分辨力扫描; 3.直接征象:眶壁凹陷、成角、中断、移位或粉碎; 4.间接征象:邻近窦腔积液、黏膜肿胀,脂肪密度增高或疝入、眼肌增粗扭曲及嵌顿、眶内积气,眶内容物脱出如“泪滴征”。

局限性眶内壁凹陷(图)

右侧眼眶内下壁爆裂骨折(图)

眼眶爆裂骨折(图)

眶下壁骨折(图)

鼻骨及眶内壁复合骨折(图)

眶骨膜外血肿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