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晋诗歌 第一节 太康诗歌 一、概述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一个年号。 第七章 两晋诗歌 第一节 太康诗歌 一、概述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一个年号。 所谓太康诗风是指以太康时期作家陆机、潘岳、左思等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社会政治背景 “八王之乱” 士人心态 西晋地图
…….. 雕琢繁缛 傅玄、石崇 一左:左思 两潘:潘岳、潘尼 二陆:陆机、陆云 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华) 文学发展趋向 作家群 宋 王诜 金谷园图
二、潘岳 1、生平 (247~300),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潘岳的祖父名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芘,曾为琅邪内史。潘岳从小被称为“奇童”(《文选·藉田赋》李善注引)。司马炎建晋后,潘岳被召授司空掾。咸宁四年(278),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县令,永熙元年(290),杨骏辅政,召潘岳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为贾谧 “二十四友”之首。永康元年,赵王伦擅政,中书令孙秀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乱,被杀,夷三族。《隋书·经籍志》录有《晋黄门郎潘岳 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潘黄门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2、《悼亡诗》 内容 艺术特点 情真意切 语言华丽 描写繁复 悼亡诗成为后世悼亡妻的专用名
三、陆机 (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故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陆机出身名门,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领兵与魏国羊祜对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 20岁时吴亡,陆机与其弟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张华颇为看重,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 《赴洛道中作》
四、左思 1、生平 (约公元250~305年)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河间王部将张方纵暴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2、左思诗歌 钟嵘《诗品》: 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 《咏史》八首 《娇女诗》 《招隐诗》
五、刘琨 (270~317),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他年轻时就有“隽朗”之誉,以雄豪著名。《晋书·祖逖传》还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怀帝永嘉元年 (307),刘琨为并州刺史,败于刘聪,父母亦皆遇害。愍帝建兴三年 (315),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又败于石勒。败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磾,相约共同扶助晋室。后竟被段匹磾杀害。《隋书·经籍志》载 有《刘琨集》 9卷,又《别 集》12卷,均佚。明代张溥 辑为《刘中山集》,收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扶风歌》 《重赠卢谌》 闻鸡起舞
第二节 东晋诗歌 一、概说 偏安心理 玄、佛合流 自然山水熏陶下审美情趣的变化
二、玄言诗 1、内容 2、特点 刘勰《文心雕龙 · 明诗》: 江左篇咏,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感忘机之谈。…… 钟嵘《诗品 · 序》: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洵、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三、郭璞 (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 晋元帝时期,升至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 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事后,郭璞被追赐为“弘农太守”。 游仙诗 清人编其游仙诗入《乾坤正气集》 郭璞
四、王羲之 1、生平 (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另一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或“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王羲之
2、兰亭诗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邀友人谢安、孙绰、王微之、孙统等40余人兰亭相会,曲水流觞,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各一首,是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
第三节 陶渊明 一、生平 (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出身于落魄仕宦家庭。为生计,29岁入江州作祭酒,不久辞归。晋安帝隆安二年(398)任荆州刺史桓玄幕,桓有野心,陶去。安帝元兴元年(402)桓反,刘裕讨之,陶就任镇军将军刘裕之镇军参军,未有作为。 陶渊明
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 “当束带迎之”,他叹 “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此后隐居躬耕,贫病而卒。 苏东坡曾称陶“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二、陶渊明的诗歌 1、分类及内容 田园诗 咏怀诗 咏史诗 行役诗 赠答诗 陶渊明饮酒图
自然是陶诗最明显的特点。与其精神人格相应。具体表现为: 2、陶诗的艺术特点 自然是陶诗最明显的特点。与其精神人格相应。具体表现为: 1)情景交融 2)题材生活化 3)语言质朴平淡 苏轼《与苏辙书》: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第八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一、生平 第八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一、生平 (385~433)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
二、谢灵运的诗歌 1、内容 2、艺术特点 《南史·颜延之传》: 鲍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 钟嵘《诗品》: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辞胜,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 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山水
第二节 鲍照诗歌 一、生平 (约414~466),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剡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 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照入始兴王刘濬幕为侍郎。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转秣陵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子顼反,战败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
二、鲍照诗歌 1、内容 共200余首,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乐府 三言 五言 七言 杂言 共200余首,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乐府 《拟行路难》十八首 《代东武吟》 《代北风凉行》 ………. 三言 五言 七言 杂言 鲍照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社会、历史及生命的悲剧意识。 行役 爱情 山水 咏怀 行路难
2、艺术特点 俊逸 遒劲 险俗 学习民歌创作 钟嵘《诗品》: 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淑诡,含茂先之弥漫。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擅美,跨两代而孤出。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词,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王通《中说 ·事君篇》: 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 杜甫《春日忆李白》: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第三节 沈约、谢脁与永明体 一、概说 永明是齐武帝箫赜的年号,而永明体是指以声律说为标志,强调诗歌语言对偶化的诗歌样式。亦称新体诗。 第三节 沈约、谢脁与永明体 一、概说 永明是齐武帝箫赜的年号,而永明体是指以声律说为标志,强调诗歌语言对偶化的诗歌样式。亦称新体诗。 周颙与“声律说” 沈约与“四声八病” 四声,实际上是随着佛经的传译而兴起和发现的。四声,就是指汉字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四种读法。 八病,则是指诗歌创作中应该避忌的八个声律上的问题,它们是: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和正纽 齐武帝箫赜
一、沈约 (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少时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齐梁之际,萧衍重之,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从20余岁时开始,历时20余年,撰成《晋书》120卷。487年,奉诏修《宋书》,一年完成。 另著有《齐纪》、《梁武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四声谱》等。皆佚。
二、谢脁 1、生平 (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世族,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少有文才。入齐后一直辗转于诸王幕府。任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等。是竞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时与晋宋间诗人谢灵运对举,世称“二谢”。 均以山水诗著称。其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与沈约、王融等人提出“八病”之说。其诗为李白、杜甫所推许。今存诗200余首。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著有《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 》12卷。
2、谢脁诗歌 “圆美流转如弹丸”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解道澄江静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辉。 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诺谓楚人重,诗传谢脁清。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东方树《昭昧詹言》: 玄晖别具一副笔墨,开齐梁 而冠乎齐梁,不第独步齐梁, 直是独步千古。盖前乎此,后 乎此,未有若此者也。
第四节 宫体诗 一、概说 《隋书 · 经籍志》: 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刘肃《大唐新语 ·方正》: 先是,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台集》以大其体。 宫体诗 梁简文帝
二、宫体诗产生的原因 三、宫体诗作家 社会政治 士人心态 帝王提倡 民歌影响 文学思潮 佛学思想 萧 纲 庾肩吾 庾 信 徐 摛 徐 陵 萧 纲 庾肩吾 庾 信 徐 摛 徐 陵 …… 音乐
四、宫体诗的内容 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 据逯钦立辑《梁诗》,罗宗强部分统计如下: 音乐 作家 作品数 咏物 描写妇女及男女之情者 咏物 宴游述怀等 其他 萧 衍 106 53 45 8 萧 纲 294 112 48 95 39 萧 绎 124 22 34 63 5 萧 纶 7 3 4 萧 纪 6 …… 音乐
第五节 庾信与北朝诗歌 一、概说 1、北朝的社会政治背景 2、南北朝文学不同的原因 玄风影响不同 经学影响不同 佛教影响不同 生活习性不同 士人心态不同 环境自然不同 城市经济发展不同 文学自身演进不同
二、北朝诗歌 北朝文学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北魏初至孝文帝迁洛; 第二阶段:孝文帝迁洛至东西魏分裂; 第二阶段:东西魏分裂至隋统一。 北地三才— 温子昇 邢邵 魏收 入北诗人— 庾信 颜之推 王褒 箫悫 《隋书 ·文学传论》: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 河朔辞义贞刚,重乎气质。
三、庾信 1、生平 (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故宫体又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他被强迫留在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庾子山文集
2、庾信入北诗风的转变 1)内容 2)艺术特点 “刚健老成”的诗风 多乡关故国之思 取北地风沙之气 善于用典 重视音律,部分诗作暗合唐律 杜甫《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杜甫《咏怀古迹》: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六节 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 1、概说 主要保留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里。 吴歌 子夜 (42首) 子夜四时歌(75首) 第六节 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 1、概说 主要保留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里。 吴歌 子夜 (42首) 子夜四时歌(75首) 华山畿 (25首) 读曲歌 (89首) 西曲
2、南朝民歌的特点 1)多爱情题材 2)委婉含蓄 3)双关手法 丝双关思 藕双关偶 莲双关怜 篱双关离 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 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 …….
3、《西洲曲》 1)内容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2)特点 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则谓之“言情之绝唱” 。 西洲曲意象
二、北朝民歌 1、概说 …… 《陇头歌辞》 《琅玡王歌辞》 《折杨柳歌辞》 《敕勒歌》 主要存于(宋)郭《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及《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里。共70余首,题材广泛: 1、概说 爱情婚姻 战争灾难 尚武习俗 生产生活 二、北朝民歌 百骏图
2、《木兰诗》 背景 战争 2)内容 替父从军 3) 艺术特点 繁简有度 繁则极繁,简则极简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语言朴实自然 皮影 花木兰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赋 一、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趋势 1、抒情化继续加强 2、题材多样化 3、诗化倾向明显 庾信《春赋》: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赋 一、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趋势 1、抒情化继续加强 2、题材多样化 3、诗化倾向明显 庾信《春赋》: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夜。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 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 4、小型化趋势继续 春燕图
二、抒情赋的发展 1、 王粲《登楼赋》 1)背景 2)内容 去国怀乡 怀才不遇 渴望功名 3)特点 即景抒情 情景交融 骚体语言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背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内容 特点 意绪绵邈 清畅明快 钱选 归去来辞图
3、江淹《恨赋》、《别赋》 1)内容 憾恨主题 2)艺术特点 善于开篇 常有警句 诗化倾向 伤别离
三、体物赋的发展 1、曹植《洛神赋》 关于其主题 爱情 政治 特点 想象丰富 词藻华丽 传神刻画 顾恺之 洛神图 局部
登广陵故城,见古今盛衰,感慨人生、历史“共尽”的悲剧意识。 2、鲍照《芜城赋》 内容 登广陵故城,见古今盛衰,感慨人生、历史“共尽”的悲剧意识。 特点 情景交融 今昔对比 语言奇警 古城遗址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骈、散文 第一节 魏晋骈、散文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骈、散文 第一节 魏晋骈、散文 一、概说 1、曹魏时期 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论》:“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曹操教令 曹丕、曹植、吴质、嵇康书札 陈琳、阮瑀章表书记 2、两晋时期 加速骈化,赋文难辨 陆云、王羲之书札 陶渊明
二、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1、背景 所谓“托名汉臣,其实汉贼” 2、内容 反复表明心迹 3、特点 不拘常制 直抒胸臆 语言朴实 所谓“托名汉臣,其实汉贼” 2、内容 反复表明心迹 3、特点 不拘常制 直抒胸臆 语言朴实 京剧曹操戴相巾之扮相
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背景 司马氏与曹魏集团的政治斗争及“竹林七贤”的分野 2、内容 3、特点 刚肠毕露 嬉笑怒骂 犀利精辟
第二节 南北朝骈、散文 一、南朝骈、散文 追新逐丽、踵事增华 谢灵运《岭表赋》《山居赋》 颜延之《赭白马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陶征士诔》 第二节 南北朝骈、散文 一、南朝骈、散文 追新逐丽、踵事增华 谢灵运《岭表赋》《山居赋》 颜延之《赭白马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陶征士诔》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孔稚珪《北山移文》 刘勰《文心雕龙》 丘迟《与陈伯之书》 吴均《与宋元思书》 明 吴伟 树下高士图
二、北朝文 1、 概说 2、郦道元《水经注》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郦道元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写成《水经注》共四十卷 ,三十多万字。 郦道元
3、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北魏时北平(今河北定州市)人,时世人沉迷于佛事,正迎合了北魏统治者以佛教作为统治工具的需要。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国寺庙增至三万余所,僧尼200万。永煦之乱,洛阳寺院大都毁于兵火。杨衒之感怀兴衰,于是作《洛阳伽蓝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洛阳伽蓝记提要》以“秾丽秀逸”评之。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1、 小说之名 《庄子 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2、小说家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1、 小说之名 《庄子 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2、小说家 班固《汉书· 艺文志》”九流十家”之一: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起
二、《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1、志怪小说 2、干宝 (283~351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建武元年(317年),经中书监王导推荐,领修国史。时因家贫,求补山阴(今绍兴)令,迁始安(今桂林)太守。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二月封关内侯。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永和七年(351年)秋卒,葬灵泉里后花园。朝廷特加尚书令,从祀学宫。 干宝
3、 《搜神记》 《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搜神记》原本已散佚。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干将莫邪》、《相思树》、《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 很有影响.
三、《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1、刘义庆 (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
2、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梁刘峻(字孝标)注《世说新语》,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鲁迅: “记语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
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汉书》班固,中华书局,1962 《三国志》陈寿,中华书局,1962 《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编著,中华书局,1955 《汉诗选笺》郑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曹植集校注》赵幼文,中华书局,1984
《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鲍参军集注》钱仲联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齐鲁书社,1987 《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世说新语》刘义庆,中华书局 《颜氏家训》颜之推(王利器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两汉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0 《魏晋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0 《南北朝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0 《文选》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全集》本 《魏晋文学史》徐公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太康文学研究》姜剑云,中华书局2002 《汉代文学思想史》许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
《汉赋研究》龚克昌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汉赋通论》万光治著,巴蜀书社,1989 《汉魏六朝赋选》瞿蜕园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胡大雷著,中华书局,2003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全集》本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古文学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选,中华书局,1962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