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 汤振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if 条件状语从句的含义 Jack 对 Rose 说: “ 如果你跳,我也会跳! ” If you jump,I will jump!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听力攻略 主讲: 外语教学部 秦诗雨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交流群: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广东省2012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语法填空总述(课件)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10.2 立方根.
小学汉语五年级上册 温巴什乡9村小学:古丽巴乃木.艾合买提 2015年9月7日.
2015届高一英语衔接课 句子成分 cover.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关于本门课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文言实词词义 的辨析和推断 象山二中 鲍小玲.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复习导航 一、 考纲要求 新考纲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如下: 正确认读基本篇目的字音,读清句读。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THE TYPES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SET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小学新标准英语第四册 Module 6 Unit 2 Was it a big city then?
最后的礼物.
识字四.
                                                                                                                                                                
语杠理论 -- 句法结构的砖石.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定 语 从 句 that (人/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 关 系 代 词 which(事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 A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Wentao Ding Linfeng Shi Jiajie Yu
V-ing 分词 Gerund 动名词 Present Participle 现在分词 一. Form 主 动式 被 动式 一般式 完成式
小学语文总复习.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ScienceDirect高级检索功能及使用视频、说明发现路径
Unit 3 language in use.
英语句型之—— 强调句型.
ScienceDirect高级检索功能及使用视频、说明发现路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定语从句(16).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了解介词.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双语例句搜索 句库+巨酷 Web: Beijing 2008.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9章 多媒体技术 掌握 Windows 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 掌握 Windows 音频工具进行音频播放;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同位语从句.
Minion So as you can imagine, if your skin gets burned it can be very serious. (Line 4 in Para. 1)
同位语从句(续) 名词从句(1).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第8章 创建与使用图块 将一个或多个单一的实体对象整合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图块。图块中的各实体可以具有各自的图层、线性、颜色等特征。在应用时,图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对象进行操作,可以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和角度将图块插入到需要的位置。 2019/6/30.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位似.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 汤振纲

一、常见文言实词备考要点 二、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1)理解层级(B级)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 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 (1)理解层级(B级)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级)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主要具备B级和C级两种能力。

一、常见文言实词备考要点 关于文言实词,《考试大纲》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课程标准》(原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主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120个。除了这些,高考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特别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通假等现象。 上海《考试手册》拟定300词

附:新拟高中300词(供参考) 爱安按案拔  罢败拜保报  暴备被倍本  比鄙辟蔽表  兵并病伯薄  博步裁操策 曾察差常超  朝彻陈称诚  乘驰出除处  畜黜传垂辞  次刺从存错  达逮殆但当   道得德敌第  定独笃度断  恶发伐法方  访放非废分  奋奉服伏负  复赋盖干更 苟构购故固  顾冠归国过  曷好何恨厚  胡还患会或  惑货及即疾  极亟既藉计 

济假间简见  将节结解金  矜进竟就居  举具遽决绝  堪可克叩扣  累类理怜敛 临令论弥靡  灭明名命莫  内能逆宁判  平期戚迁潜  遣强勤请穷  曲趋取全权 劝却然让忍  任如若善尚  稍舍涉审生  盛师施时实  食识使示是  适视势释收 疏孰数属率  说素岁遂特  通徒退脱亡  望微委危为  文闻悉奚徙  系鲜相向效 谢信行形兴  幸修寻雅严  延阳要业谒  宜遗贻夷已  意益易诣逸  引盈与狱御 缘原再造责  贼章振征知  直执指志治  质致置终众  重诸专著字  走卒族作坐 

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古今异义 二、通假字 三、一词多义 四、偏义复词

(一)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2)词义缩小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 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

特别提醒: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这也是近年来文言文考试的一个要点。 例如:2012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4)题(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与外界隔绝之地 没有出路的境地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外界隔绝之地 没有出路的境地 公开扬言 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 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祭祀的牲畜 为正义而死

因此写 因果连词 旧例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写 因果连词 旧例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多多劝告 十分感谢 中间夹杂 当中 (7)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多劝告 十分感谢 中间夹杂 当中

(二)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_______ (2)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 试例: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坐通座,音zuò,座位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_______ (2)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   (5)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______ 直通值,音zhí,价钱 反通返,音fǎn,回归 惠通慧,音huì,聪明 不通否,音fǒu,不 倍通背,音bèi,违背、背叛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 (7)赢粮而景从________ (8)风吹草低见牛羊________ (9)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 景通影,音yǐnɡ,影子 见通现,音xiàn,露出 要通邀,音yāo,邀请 知通智,音zhì,智慧 具通俱,音jù,都 生通性,音xìnɡ,资质、本性

(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高考复习的重点。《课标》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一词多义成因是什么?

一词多义: “立”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 如“立”,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 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 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各当时而立法”。

一词多义: “立” 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过秦论》下:“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 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上”,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就 (1)金就砺则利( ) (2)连辟公府不就( ) (3)一蹴而就(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1)金就砺则利(     ) (2)连辟公府不就(     ) (3)一蹴而就(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6)乃谢客就车(     ) 接近,依靠 赴任,就职 成功,达到目的 即,就 走向,走上 上,登上

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3)秦贪,负其强(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3)秦贪,负其强(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背东西,以背载物 担负,使……承担 依仗,凭借 对不起,辜负 违背,背弃 失败 覆盖

(四)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如:“他有个兄弟在北京读书”,“兄弟”指“弟弟”;“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得了”,“好歹”指“歹”,多指生命危险;“他可惹下是非了”,“是非”指“非”,多指口舌麻烦。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出现更多,课本中就有不少实例。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大夫的封地,此处只有“国”的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只有“作”的意义。 如《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有“异”的意思。 如曹操《短歌行》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否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其日牛马嘶(          )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 否。小小大大之意 是。偏义在“马”,“牛”为衬字 是。偏义在“亡”,“存”为衬字 是。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否 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7)蟪蛄不知春秋(       )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是。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是。“国”指天子统治的地方,“家”指诸侯统治的地方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否。春天和秋天 否。“痛恨”是十分遗憾之意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1.平时多积累 2.答卷时要紧扣具体语境

1.如何积累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只有脑中储备了足量的文言词语,记住了它们的常见义项,才能在解题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具体措施有二:

(1)记住典型例句。高考文言实词,基本能在中学教材中找到实例。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熟读典型例句,记住常见义项,不断充实自己的词汇仓库。 (2)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可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偏义等内容分类整理,把握其基本特征及类型,提高分辨能力。

2.答题紧扣具体语境 多义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则变为单一。因此,判别其义项,要在明了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 例:2010陕西卷4题(《明史·花云传》)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 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徇:(1)巡行(2)示众(3)当众宣布号令 (4)掠取地盘:当此之时,诸侯之徇地者不可胜数。(史记 陈涉世家)(?)

(1)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例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

(2)联想迁移法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要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文《六国论》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 2005年湖北卷文言第1题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中“鄙”意为“边境”。

再例如:“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我们可以联系《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我”之意。“不以外夷见忽”的意思是,不因为我是外夷轻视我。 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将联想的触角指向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如“韩轨遂投城遁走”,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

(3)语法推断法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都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进行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如:同样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 哀公十六年)中,它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寺” 中,它作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小、微弱”等等。

(4)互文对举法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判断。 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词义,我们从该句的对仗特点来看,“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 再如判断“去郑而之许”中“去”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郑”和“许”同为地名,都作宾语,“之”为动词“到”,“去”与“之”相对,应为“离开”,刚好与现代汉语相反。

(5)通假代入法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 吾说晏子之义 此处如不从通假角度考虑就难以理解,这里的“说”通“悦”,以此代入,符合上下文语境。

(6)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如:(2004年福建高考文言文阅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错。 这个词在高中也出现过两次,如《屈原列传》中有“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这句中“用事”也是解释为“当权” ,还有《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赵太后新用事”之句(这句中的“用事”是“执政”之义,略有不同) ,只要课文读的熟,应该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至于“用事”解释为“凭感情做事”则主要是现代汉语了,如我们常说的“意气用事” “感情用事”等等 。

二、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文言句子翻译要诀: 一看大意,找整句。 二看句式,重语序。 三落实词义,善推敲。 四通顺表达,补语气。

高考阅卷时分是怎么给的? 答题者:采点得分, 关键词句不落实不得分。 答题思维:面——点——面。 阅卷者:采点给分—抓特殊句式、关键词。 阅卷思维:点——面。 答题者:采点得分, 关键词句不落实不得分。 答题思维:面——点——面。

——2011浙江卷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 ——2011浙江卷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2分。第二个分句句意不清。 1分。“若”、“施”意思不清。 3分。

0分。若、“无施不可”、“焉”字义均未落实。

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2009年浙江卷(《宝绘堂记》宋·苏轼)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罗提督)还邀请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确实是个奇异的男子啊。(历,洵,句式各1分) 洵美且异。——《诗·邶风·静女》 罗(提督)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2011广东卷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3分) (罗提督)还邀请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确实是个奇异的男子啊。(历,洵,句式各1分) 洵美且异。——《诗·邶风·静女》

特殊句式怎么抓? 明确考点 熟悉格式 关注语序 关注省略 2012考试说明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怎么抓? 明确考点 熟悉格式 关注语序 关注省略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赏赐不过分,刑罚不过度。 归生闻之: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惧失善也。 ——2012年浙江样卷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赏赐不过分,刑罚不过度。

难词如何译——联想、推敲 字—— 形旁表义 词—— 组词推测 句—— 位置对应 篇—— 上下文意 课—— 类似要点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2011四川卷(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先生吧?”

(1)元朝(皇帝)虽是夷狄,然而做了很长时间的皇帝,现在抓住他,能分封他土地吗?还是甘心侍奉他呢? (4分) 方蹙元帝定西时,王(徐达)阙其闱一角使逸去。常开平恚之曰:“昔人恨不得一当单于,今得之,奈何纵之?”王喟然曰:“元虽夷狄,然帝天下日久,今得之,能裂地封之乎?抑甘心之乎?皆不可,则不如纵之去之为得也。”开平意不惬,既罢军,先驰归,为上言故纵元主状,疑其心,上信之。 —— 2012四校(选自明·樊玉冲编著《智品》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元虽夷狄,然帝天下日久,今得之,能裂地封之乎?抑甘心之乎?(4分) (1)元朝(皇帝)虽是夷狄,然而做了很长时间的皇帝,现在抓住他,能分封他土地吗?还是甘心侍奉他呢? (4分)

11.沛公安在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刘备天下枭雄 5.是寡人之过也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7.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9.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0.洎牧以谗诛 11.沛公安在 12.夫晋,何厌之有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6.竖子不足与谋 17.求人可使报秦者 18.客有吹洞箫者 19.蚓无爪牙之利 20.月出于东山之上

得无…乎——恐怕…吧 该不是…吧 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无乃…乎——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 孰与---与…相比,哪个…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何其——多么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为——为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例:尔能奈我何?

编个对子赠学生 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梦想! 读一文,悟一文,一文点亮前程!

谢谢聆听,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