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預習了嗎? 配合習作簿將課文 段落分明化! 1-2哲學的突破 本節學習重點: 一、了解希臘哲學的背景與發展 二、認識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人文精神昂揚的 原因 三、瞭解早期希伯來然的歷史與宗教 四、瞭解阿利安人對印度的影響 孩子!請你自己讀!!
上古時期的重要思想發展 希臘哲學思想特質: 1.注重人或事務整體的健全 2.追問本質的精神:相信宇 宙間有一最終理性與秩序 城邦時代 約前九~前四世紀 1.希臘三大哲學家 2.重視人文與理性 中國 春秋戰國時代 約前八~前三世紀 1.以儒道墨法四家最重要 2.因應政治變動,產生不同思考層面的思想,並重視人文 印度 吠陀時代 約前十六~前六世紀 1.種姓制度 2.宗教信仰強調輪迴、業 猶太 早期~希伯來王國時期 約前十七~前六世紀 1.一神信仰 2.希伯來人是上帝唯一的選民 中國哲學思想特質: 1.對宇宙的真相不感興趣,對現實生 活與人際關係感興趣 2.子不語怪力亂神
愛琴海上的「桑托里尼島」
有「多島海」之稱的愛琴海
一、古希臘的哲學成就 (一)、愛琴海古文明(印歐語系) 1.發現契機:德國商人「薛理曼」受荷馬史詩影響 2.代表文化: A:邁諾安文明(西元前2500~1450年): 。熱愛和平 。大型遺址位於港口→代表該文明以海洋貿易為主 B:邁錫尼文明(西元前1600~1200年): 。戰爭多 。邁錫尼時期:「荷馬」時代
邁諾安文明: 邁錫尼文明: (1)地區:克里特島—諾索斯城 (2)海洋貿易:小亞細亞、巴勒斯坦沿岸 (3)器具:青銅、「輪製法」製陶 (4)彩繪壁畫呈現「愛好自然、平和生活、對現世積極的生活態度」 (5)亡因:資源枯竭、火山海嘯 邁錫尼文明: 1.戰爭多 2.使用青銅器 3.知用鐵,但鑄造方式不成熟 4.宗教:傳承希臘文明(祭拜神明:宙斯、赫拉) 5.滅亡:進入希臘半島的「黑暗時代」(直到城邦 文明時期)
航海的民族:邁諾安人 邁諾安壁畫:打拳的少年
邁錫尼人擅長打金、冶鐵
邁錫尼城
衛城
希臘的地形凌亂 。人才分散在各地,各自為政,形成「城 邦(polis)」,或稱「城市國家」 。各城邦的政治、經濟,互相獨立 好像沒有大片的平原,只有很多小的谷地,山坡地最多,還有,最多是海岸和海灣。 想想,這樣一個獨特的地形可以發展出怎樣一個文化來? 。人才分散在各地,各自為政,形成「城 邦(polis)」,或稱「城市國家」 。各城邦的政治、經濟,互相獨立
(二)城邦的出現(西元前九世紀) A、形成原因:地形+外患 B、政治中心:「衛城」 C、經濟:奴隸制度 D、重要城邦代表: 1.斯巴達: 。軍國主義:政、經、教育、社會,皆著眼於軍事 。經濟:「斯巴達」原意「可以耕種的平原」 。教育:尚武精神、國家政治道德觀念,很少文字教育 2.雅典:詳見1-3 一、古希臘的哲學成救 (一)愛琴海文明 (二)城邦的出現
七歲~十八歲:國立教練所 十八歲~二十歲:青年軍訓團 三十歲:獲得公民身份,擔任公職
希臘:建立在奴隸制度上的文明 ↓ 戰爭多 擄獲奴隸 ↓ 形成 奴隸制度 奴隸制度的影響: 1.希臘人思索人生、宇宙的時間增加 城邦多 ↓ 戰爭多 擄獲奴隸 ↓ 形成 奴隸制度 。每個一般家庭幾乎都有奴隸: 柏拉圖:四男奴、一女奴 亞里斯多德:二十名奴隸 雅典城邦中,奴隸佔總人口43% 奴隸制度的影響: 1.希臘人思索人生、宇宙的時間增加 2.民主、科學、文學、藝術成就豐富 3.科學無法有效運用到生活中去發明 機器(有事叫奴隸做事就好了)
(三)希臘科學探索與哲學發展 希臘哲學思想特質: 1.注重人或事務整體的健全 2.追問本質的精神:相信宇 宙間有一最終理性與秩序 A、希臘發展哲學思考的淵源: 1.奴隸制度 2.航海與貿易興盛 B、異文化接觸多→能理性觀察自然與人 C、代表: 1、討論宇宙組成的本質(否認神創造萬物):如 泰利斯(水)、德模克利斯圖(原子論)、畢達哥拉斯(數) 2、辯士學派(懷疑主義,認為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正義) 3、三哲人 一、古希臘的哲學成救 (一)愛琴海文明 (二)城邦的出現 (三)希臘科學探索與哲學發展 十九世紀社會學家「孔德」分析 人類歷史進程: 神學階段→玄學階段→科學階段
重要的不是正不正確,而是泰利斯肯觀察自然現象,並思索各現象的成因,不把一切歸之於神的旨意 哲學之父:泰利斯(624B.C~546B.C) 重要的不是正不正確,而是泰利斯肯觀察自然現象,並思索各現象的成因,不把一切歸之於神的旨意 1.米利都人 2.研讀埃及書籍:數學、天文學 3.星星不是神,是自然物體 4.「水」是萬物本源:液體、固體、氣體 。天底下什麼事最難? 。什麼事最容易? 。什麼事讓你最快樂?
三哲人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思想 特色 善 重視 「抽象觀念」 物質與精神同樣重要 成果 《對話錄》 《理想國》 雅典學院 政治學、 生物學、 物理學
死亡並不悲哀,悲哀的是有太多的人沒有真正的活過。 蘇格拉底(470B.C~347B.C) Where are you? What time it is? Who are you? 1.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無知 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 2.萬物主宰:善 → 知識就是道德 3.探索思想的方法: 反譏→歸納→誘導→定義 4.生活三法則:矛盾、幽默、變化 5.城邦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 後期,被冠以「腐化青年、 不信神明」之罪名處死 矛盾-生活是個解不開的謎。 幽默-保持幽默感,特別是自我幽默。 變化-懂得沒有事物靜止不動。 我的阿娜答很兇呢 知識不等於智慧,而是真正的身體力行! 死亡並不悲哀,悲哀的是有太多的人沒有真正的活過。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這是一部好片!!超讚! 也是一部好書!!超讚!
柏拉圖(427B.C~347B.C) 1.闡揚蘇格拉底思想: a .真理是存在的 b.《對話錄》 2.政治理念:《理想國》 3.哲學理念: a.重視抽象觀念(尤其是[數學]) b.世界分為二:「感官世界」、 「精神世界」) 4.成立「雅典學院」培育知識份子 不懂數學的人,不可以進來我的學校! 哲學家皇帝:1.是國家的統治者自立自強,不恃外力的 2.有超人的智慧 3.健全的體魄 4.有人文素養 (五育均衡發展、通才教育、全人教育)
柏拉圖成立的「雅典學院」 門聯:不懂幾何學的人,不得進入。 1483年 出生,成長於文藝復興方盛之際 1508年 應羅馬教皇之聘,前往「梵蒂岡宮」繪畫 1510年 完成壁畫「The school of Athens」 這幅畫充滿對知識哲思的景仰,蘇格拉底、歐幾里得、托勒密......這些數百年前的著名學者們,透過拉斐爾的筆,永恆而熱切地展現他們對探求真理的執著。→文藝復興對古希臘羅馬精神的推崇 畢達哥拉斯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誰是畫家? 拉婓爾本人
百聞不如一見 亞里斯多德(384B.C~322B.C) 1.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2.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重視「感官經驗」與「邏輯推理」 (物質與精神同樣重要,強調「中道」) 3.擴展知識領域:真(理論)、善(實用)、美(詩文) 4.貢獻:政治學、生物學、物理學
(四)希臘人在文化上的成就 1.建築:重視公共建築、醉心公眾事務 2.藝術:均衡、和諧 3.歷史作品: a.性質的轉變:荷馬史詩→歷史→伯羅奔尼撒戰爭 神 人 b.軍事史書:贊諾芬《遠征記》 4.戲劇:悲劇為主、喜劇 a.源起:酒神祭祀 b.三大悲劇家 一、古希臘的哲學成救 (一)愛琴海文明 (二)城邦的出現 (三)希臘科學探索與哲學發展 (四)希臘人在文化上的成就
不屈服的英雄主義 個人意志與命運的衝突 寫實手法 心理劇起源 女性主義 哀斯奇勒斯: 《被縛的的普羅米修斯》 沙孚克里斯: 《伊底帕斯王》 尤里披蒂: 《美狄亞》 不屈服的英雄主義 個人意志與命運的衝突 寫實手法 心理劇起源 女性主義
二、中國春秋戰國時代思想家對時代的主張 派 別 學說重點 時代立場 儒 家 中心思想「仁」,重「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 派 別 學說重點 時代立場 儒 家 中心思想「仁」,重「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 憂心禮樂崩壞,破壞倫理秩序,所以討論「禮」 墨 家 兼愛、非攻、節用 尚鬼、尚賢 關心如何使貴族生活趨於正常,以「德」安定社會秩序 道 家 強調「與時遷移,應物變化」,主張萬事為相對,人應曠達 厭棄人為制度,追求個人的逍遙、自適 法 家 重「君臣上下之分」,講求國君統治技術 承認現實環境,積極為新制度催生 1-2哲學的突破 一、了解希臘哲學的背景與發展 二、認識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人文精神昂揚的 原因 三、瞭解早期希伯來然的歷史與宗教 四、瞭解阿利安人對印度的影響
因材施教 某天公西華陪閒坐,子路匆匆忙忙地走進來。 子路:「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向您請教。」 孔子:「你說吧。」 子路:「當我聽到一個很好的主意,是不是馬上就去做呢?」 孔子:「你家還有父親和哥哥,要和他們商量商量,怎麼可以馬上去做呢?」 隔天,冉有來拜見孔子,他也提出同一個問題。 冉有:「老師!當我聽到一個很好的主意,是不是馬上就去做呢?」 孔子:「對,一聽到就馬上去做。」 公西華不懂為什麼孔子給了兩位學生不同的答案。孔子說:「因為冉有比較怕事,所以我叫他馬上去做,鼓勵他勇敢、果斷些;但子路性情急躁,做事輕率魯莽,所以我叫他凡事先退一步,經過思考和商量再去做。」 因材施教
以色列國(1948)的國旗、國徽、國歌 燈臺 浸、信、望、體、主、神、靈 杏花底座 橄欖樹枝 希伯來語裡的以色列
以色列國歌 只要心靈深處, 尚存猶太人的渴望; 眺望東方的眼睛, 注視着錫安山岡。 我們還没有失去, 兩千年的希望; 做一個自由的民族, 只要心靈深處, 尚存猶太人的渴望; 眺望東方的眼睛, 注視着錫安山岡。 我們還没有失去, 兩千年的希望; 做一個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三、希伯來人的歷史與宗教 1.早期希伯來人的歷史 (1)國家發展史→ 影響一神教信仰 (2)希伯來王國(1025B.C) (3)極盛:所羅門王時代(970B.C~930B.C) (4)分裂(992B.C): 北:以色列王國→亡於「亞述人」征服 南:猶大王國→亡於「新巴比倫人」(巴比倫之囚) (5)復國:1948年 2.希伯來文明的貢獻:宗教 。一神信仰 。選民觀念:團結不被同化 。影響基督教、伊斯蘭教教義 1-2哲學的突破 一、希臘 二、中國 三、希伯來人的歷史與宗教 四、阿利安人
什麼是「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是上帝贈與希伯來人的「應許之地」(流著奶與蜜之地)。 奶:「山羊」 蜜:「棗子」 主要產物:小麥、葡萄 石榴、無花果、 橄欖、棗子
舊約《出埃及記》 1. 時間:西元前13世紀中葉 2. 領導:摩西(Moses) 3. 影響 A.更堅定耶和華(Jehovah)為唯一真神與救世主 B.自認是耶和華的選民,是唯一能升天堂的民族
唯一真神的教義理念、 耶和華是沒有形象的神 在我之前沒有真神,在我之後也沒有。我就是上帝,除我之外沒有救主。而且在你們之間沒有別的神:所以,上帝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就是神。」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象…。」 by 舊約 聖經 唯一真神的教義理念、 耶和華是沒有形象的神
大衛王 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
四、阿利安人對印度的影響 (一)阿利安人統治下的印度 1.阿利安人佔領印度的時期: 「吠陀時代」(2000B.C~600B.C) 1-2哲學的突破 一、希臘 二、中國 三、希伯來人 四、阿利安人對印度的影響 四、阿利安人對印度的影響 (一)阿利安人統治下的印度 1.阿利安人佔領印度的時期: 「吠陀時代」(2000B.C~600B.C) 2.統治技術:階級分明的社會制度 a.婆羅門教「輪迴觀念」 b.種姓制度
阿利安人(Aryans) A. 名稱之意:生而自由的、有高貴身分的 B. 種族:印歐語族 C. 活動範圍:中亞地區 D 阿利安人(Aryans) A. 名稱之意:生而自由的、有高貴身分的 B. 種族:印歐語族 C. 活動範圍:中亞地區 D. 南遷:印度河流域 → 恆河流域 → 德干高原 E. 生活方式:游牧 → 農耕
「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A 目的:保持血統純淨 B. 分四大階級 a. 婆羅門-僧侶 b. 剎帝利-貴族、武士 c 「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A 目的:保持血統純淨 B. 分四大階級 a. 婆羅門-僧侶 b. 剎帝利-貴族、武士 c. 吠 舍-農、工、商 d. 首陀羅-奴隸 C. 限制多:遵循不同禮教與禁忌 婆羅門 剎帝利 吠舍 首陀羅 祭司 武士 貴族 、 平 民 奴 隸 口 臂 腿 腳 原人普魯沙 Purusa 阿利安人維護種姓制度的方式: 1.種姓制度是神的意志,眾神將「婆羅摩神」分割 2.宣揚凡是循規蹈矩的人,來世才能升級 3.制訂《摩奴法典》,以法律來確定社會應有的次序
種姓制度的分類與工作 階 級 人 物 負責工作 社會地位 婆羅門 僧 侶 掌握神權、占卜禍福 壟斷文化、控制農時季節 最高 剎帝利 軍事貴族 階 級 人 物 負責工作 社會地位 婆羅門 僧 侶 掌握神權、占卜禍福 壟斷文化、控制農時季節 最高 剎帝利 軍事貴族 掌握國家政治、行政權力 也是統治階級 吠 舍 農民、工人和商人 生產、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普通勞動者 首陀羅 失去土地的人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 從事最低賤的職業,如屠夫、收屍、清除糞便等 沒有社會地位 受法典限制
神盤 神螺 神杵 蓮花 毗濕奴: 太陽神、保護之神 濕婆:舞蹈之神、 破壞之神
(二)阿利安人的宗教:印度教 淨行期(梵行期) 家居期(家住期) 1.靈魂、輪迴、業 →(天道、祖道) 林居期(林棲期) 求法(吠陀經) 家居期(家住期) 結婚、求財 林居期(林棲期) 攜妻離家入山 遁世期(出世期) 以苦為樂,極致解脫 1.靈魂、輪迴、業 →(天道、祖道) 2.追求「涅槃」境界的方法: 「無私心、盡己責」 3.修行歷程 4.困境:反彈「婆羅門至上」的觀念 5.沙門
1-2「哲學的突破」結論 中國:安排人倫秩序 印度:參悟生死問題 希臘:探索人的理性 猶太:確認神人關係
補充:時代的特色 1000B.C.前後 1. 中國:周人征服商人 2. 印度:印歐語族阿利安人入侵 3. 兩河流域:亞述人建空前大帝國 1. 中國:周人征服商人 2. 印度:印歐語族阿利安人入侵 3. 兩河流域:亞述人建空前大帝國 4. 希臘半島 A. 愛琴文化衰亡 B. 發展出希臘文化 5. 義大利半島:羅馬人南遷 A. 先受伊特拉士坎(Etruscans)人統治 B. 後建國 → 稱霸地中海
600~500B.C.—歐亞地區發生「思想革命」 A. 中國-孔子(551~479B.C.) 1. 又稱「哲學突破」 1. 又稱「哲學突破」 2. 東西方聖人哲士輩出 A. 中國-孔子(551~479B.C.) B. 印度-釋迦牟尼(567~486B.C.) C. 波斯-瑣羅亞斯德(660~583B.C.) D. 希臘-泰利斯(636~546B.C.)
補充:自由藝 1. 自由人(liberals):指統治階級中享有公民權的人 2. 七藝(seven arts) A. 內容:天文、藝術、幾何、音樂、邏輯、 修辭、算術 B. 居首:哲學、文學(歷史屬修辭學) C.文藝復興時期,便以古典文化時代的「七藝」此為學習內容 3. 意義 A. 尚文尚武 B. 通才教育 C. 全人教育 (台灣各大學的「通識教育」,以及國高中教育課程編排均有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