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以SLP程序規劃佈置(產品與流程)
章節概要 導論 設施規劃概論 規劃產品 發展生產流程 結論
導論 設施佈置(facility layout)的優劣,對企業生產力非常重要。 設施規劃應用一套系統化的佈置規劃(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SLP)程序來實施。
1.1 設施規劃概論 會影響作業時間與成本的決策: 1.設計不適當的佈置 2.大量(Mass)重覆性作業和少量多種零工式(Job-shop)作業的設施 3.物料搬運系統與設備的選擇 4.採用自動化搬運機具(EX.AGVS & ASRS) 5.銜接直接生產的儲存(storage)與倉 儲(warehouse)作業
1.1 設施規劃概論 5S 設施規劃的基礎目標,是縮短物料流動 (material flow)的距離,降低生產週期時間,以降低成本。 縮短設施內物流的原則: 1.剔除 2.合併 3.重排 4.簡化 5S
圖1.1 系統化佈置規劃(SLP)的流程步驟 種類&數量 From-To matrix Blocks 活動關係圖 工(模)具架 U-形
R 圖1.2 SLP需蒐集的資料
1.2 規劃產品 規劃新設施或改善現有設施,生產的產品都是最重要的核心,應經由適度的評估 — 如市場調查 — 來收集產品資訊。 產品設計決策涉及長期的產能規劃,進而影響設施內的實質佈置效率。
1.2.1 確認產品需求量 市場調查使目的方式有兩大類: 1.定性方法:基於對產品的知識與經驗, 主觀且不確定,如問卷調查、電話訪 問及人員訪問。 2.定量方法:較科學化,主要以統計方法 收集和分析顧客的需求資料,找出和 公司可能生產產品之間的關係。
1.2.1 確認產品需求量 定量預測法: 1.移動平均法:一種簡單的預測方法。 2.加權移動平均法 3.指數平滑法:此種方法的預測需求量與 實際需求量之間的差異,可能是由非 機遇性原因及機遇性原因所造成。 4.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 method, LS):是一種時間數列法,適 用於長期預測。
1.2.1 確認產品需求量 y = 20.63x + 128.8;其中,x為獨立變數(時 間),y為相依變數,長期的預測趨勢是逐期 平均增加20.63(斜率)。 圖1.4 最小平方法的線性趨勢直線
1.2.1 確認產品需求量 從預測的結果中,可找出顧客態度、購買習慣、以及預期的產量,以適當規劃設施規劃設施內的產能。 企業內的行銷部門負責提供市場資訊,包括:銷售價格;銷售量;季節性因素、景氣循環因素。 銷售數量可決定每天需生產的產品數量,進而決定所需的機器設備產能,同時影響設施的佈置。
例題1 若根據市場調查,某產品的年需求量為168,000箱。 生產設施每天以兩班次(shift)生產,每班8小時,人員 的效率為80%,一年以250個工作天計,其中,機器有 10%的停工時間。請計算設施生產該產品的速率為何? 解答: 每天有兩個班次,效率為80%,故每天的有效工時為60 * (8*2)* 80% *(1-10%)= 691.2分鐘 每年有250天,故每天需生產168,000 ÷ 250 = 672箱產品, 即為設施的生產速率:
例題1 R箱 = 691.2分鐘 ÷ 672箱 = 1.029分鐘/箱 若每箱內裝有24單位的產品,則每單位的生產速率為: = 2.571秒/單位 也就是說,設施內的生產機器每分鐘平均須完成的產 品數為: 1分鐘 ÷ 0.0429分鐘/單位 = 23.3單位/分鐘 假設每部機器每分鐘可加工4單位產品,則可估算出生 產該產品至少需要23.3 ÷ 4 = 5.83台機器。
1.2.2 設計產品 讓設施規劃人員瞭解所規劃產品基本資料的工具,通常是工程藍圖(blueprint)、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組裝圖(assembly drawing)、以及產品樣品等。 組裝圖的目的是為了顯示出各個組裝件以及其間的組合關係。 爆炸圖(exploded drawing)特別能展示出產品的硬體結構及零件的裝配順序。 企業組織會衡量各種因素,如技術、品質、成本、數量和交貨期等,來決定自製或外購。
1.2.3 管理政策 在規劃前,除了生產現場的流程為佈置的考量外,還要決定一些重要的管理政策: 1.存貨政策 JIT是以及時化和零庫存為目標 2.投資政策 企業的投資政策通常是以投資報酬率 (return of investment)的觀念來表達。 3.實施排程
1.2.3 管理政策 4.自製或外購(make & buy)政策 先決定生產產品物料清單中的各個零 件,是自製或是外購。 決定自製或外購的因素: (1)成本 (2)數量 (3)品質 (4)技術 (5)其他因素
例題2 自製或是外購的方案選擇 某製造果汁的公司有一項設計方案,需要 在馬達和切刀之間使用連接齒輪(硬塑 膠)。有3種方案可取得這種零件,如表所 示: 方案 期初成本 每1,000件成本 A 向外部的射出成型廠購買,每次最低訂購20,000件 $2,000 $500 B 自製(用單一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 $50,000 $200 C 自製(用多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 $100,000 $150
例題2 方案A 某專業射出成型廠可以每1,000件$500元的價格供應這種零件,其中包括設計與製造齒輪的必要成本,而每次最低訂購量是20,000件。同時,公司必須在供應商開始生產前,花$2,000元進行相關的整備工作。 方案 期初成本 每1,000件成本 A 向外部的射出成型廠購買,每次最低訂購20,000件 $2,000 $500 B 自製(用單一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 $50,000 $200 C 自製(用多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 $100,000 $150
例題2 方案B 該公司的工程師可以花$50,000自行設計和製造單一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使得廠內的小型自動射出成型機能以每$1,000件$200的成本(人工、物料等變動成本)自行生產齒輪。 方案C 該公司的工程師針對在大型自動射出成型機上運轉,以$100,000自行設計和製造多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其成本為每1,000件$150。 方案 期初成本 每1,000件成本 B 自製(用單一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 $50,000 $200 C 自製(用多功能的射出成型模具) $100,000 $150
例題2 解答 A(外包): vc = $500 FC = $ 2,000 QA≧20,000 B(自製1): vc = $200 FC = $ 50,000 C(自製2): vc = $150 FC = $100,000
例題2 從圖中可看出,使方案成本最低的數量範圍有兩個交點, 分別為A和B的交點,以及B和C的交點 1.外購零件(A)或自製單一功能射出成型模具(B) 2,000 + 500y1 = 50,000 + 200y1 300y1 = 48,000 ∴損益平衡點y1 = 160(1,000件) 2.自製單一功能射出成型模具(B)或多功能射出成型 模具(C) 50,000 + 200y2 = 100,000 + 150y2 50y2 = 50,000 ∴損益平衡點y2 = 1,000(1,000件)
例題2 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為: (1)數量低於160,000件時:選擇向供應商購買的方案。 (2)數量在160,000件到1,000,000件之間時:選擇自製單 一功能射出成型模具的方案。 (3)數量大於1,000,000件時:選擇自製多功能射出成型 模具的方案。
1.3 發展生產流程 所謂生產系統,是把各種必要的投入,經由特定的轉換過程,化為實體的產出。 不同類型的生產系統,就有不同的設施配置方式,可能是傳統的零工式工廠(Job-shop),或現代的彈性單元(Cellular)製造,也可能是將機器分組(group)成工作單元以針對有類似特徵或製程的零件族(family)加工的群組佈置。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零工式生產:適合生產多樣少量的企業 由類似的機器群集成一個部門(或工作站),而物籿則依循所需的作業流程在部門之間移動。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優點 缺點 設施的自動化程度低,有高度的彈性 刀具與夾具多樣化,成本高 市場需求多樣化,對於生產不同產品應變能力高 機器與負荷之間很難平衡 零組件的移動會有大量的物籿搬運作業 造成堆積半成品所需的龐大空間 每種或每批零組件需要專用的生產途程表 視order而定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批量(Batch)生產:介於零工式與大量(mass)生產之間的,適用於產品種類變化的程度不太大者。 典型採用批量生產系統者,如傢俱、電器用品等製造業者。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大量生產:生產極少種類的產品,非常專業化與快速。 缺點:指派給個人的工作重覆性高, 易感到厭煩和疲倦。 大量生產的生產力高,主要歸功於自動化。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優點:降低生產單位成本。 成本分為: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EX.人工與物料 如果不一定每種物項都是大量時,則適用於 單元與彈性製造以及群組技術。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單元與彈性製造:單元製造系統有多個共同的零件聚集成群,而構成單元的,是生產該群組所需的全部機器,近乎完全自動化,故稱為彈性製造。 群組技術的概念是辨識出相似零件後聚集成零件族,以獲得設計與生產方法上有共同特徵的優勢。
1.3.1 生產系統的類型 群組技術的效益,在觀念上是先把機器和零件分成群組,然後對不同零件流經的機器進行適當排序。(醫院) 單元製造系統的優點: 1.可降低機器整備時間,提高產出率。 2.避免多種重複的工具,可降低工具成本。 3.員工的技能專注於特定零件,可改善工作 品質與生產力。
(fixed-position layouts) 1.3.2 佈置的類型 佈置型態 生產系統 1.產品式佈置 (product layouts) 適用於重複性加工 大量生產系統 2.製程式佈置 (process layouts) 適用於間歇性加工 小批量或零工式生產系統 3.固定位置佈置 (fixed-position layouts) 適用於特殊專案的佈置 4.群組佈置 (group layouts) 適用於單元製造 混合佈置 (mixed layouts) 由三種佈置型態組合而成
1.3.2 佈置的類型 產品式佈置,又稱為生產線(production lines)或裝配線(assembly lines)佈置。 LOB
1.3.2 佈置的類型 優點 缺點 1 產出率高 過細的分工常導致工作呆板而重複,難以進步,因而士氣低落及增加工作壓力。 2 大量生產能降低單位成本,且能把專業化設備的昂貴成本均攤到許多單位數。 生產系統對於產量或產品“製程設計的變更缺乏彈性。 3 員工的專業化減少了訓練成本與時間,並使監督幅度變寬。 生產系統常因設備故障或高缺席率而中斷。 4 單位物料搬運成本很低,且因為產品作業順序相同,故可簡化物料搬運作業。 必須負擔預防性保養、迅速修復的能力,與備份件存量的成本。 5 高度利用人工與設備。 不適合依照個人產出實施獎勵計畫,因為會引起個別員工間的產出差異,而不利於系統中工作的順暢流動。 6 會計、採購,與存貨管制都例行化。
1.3.2 佈置的類型 製程式佈置又稱為功能式佈置,是把實施類似功能的機器設備群集在一起,乃針對多種少量加工的需求而設計。 機械工廠是典型製程式佈置的例子。
1.3.2 佈置的類型 Scheduling
1.3.2 佈置的類型 優點 缺點 1 由於依作業類型來配置機器設備,而非依加工順序,故比較不會因機械故障或高缺席率而中斷。 必須持續安排途程與日程,以符合各種加工需求。 2 在系統中,可由閒置的設備替代因故障而暫時中斷的機器。 物料搬運效率低,且單位搬運成本比產品式佈置高很多。 3 由於產品依批量生產,故連續兩作業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比較小。 由於是批量加工,故在製品存貨較多。 4 因為設備較不專業化,故維修成本較低。 由於要處理各種不同的製程需求,故途程與排程的複雜性高,設備使用率偏低。 5 類似的機器群集,使維修人員較容易維修同類型的設備,故降低了備份件的存貨成本。
1.3.2 佈置的類型 固定位置佈置的特色,是必須把人員、物料,與設備帶到「產品」的所在地,而產品本身靜止不動。 缺點: 1.缺乏儲存空間。 2. 大型專案的活動多樣化及需要的技術廣泛。 3.管理幅度很窄。 4.要特別考慮物料搬運因素。
1.3.2 佈置的類型 群組佈置適用於單元製造(cellular manufacturing),是以機器群組成單元(cell),的佈置型態。 混和佈置:實務上,多數設施內同時包含了幾種基本佈置類型,以產品的種類和數量(P-Q)決定。
1.3.2 佈置的類型
1.3.2 佈置的類型 所謂P-Q分析,就是分析要製造的產品(product)種類和數量(quantity),以歸類各產品的作業類型。 通常,以直方圖(橫座標為「種類」,縱座標為「數量」)或圓餅分布圖來表示其結果。
1.3.2 佈置的類型 編號 產品型號 產品名稱 年銷量(個) 產品單價(元) 年銷售額(萬元) 1 33030 水箱進水器 760,000 35 2,660 2 24313 塑鋼 550,000 40 2,200 3 32010 水箱出水器 470,000 25 1,175 4 08011 三段式蓮蓬頭組 101,000 100 1,010 5 08001 豪華型蓮蓬頭組 90,000 110 990 6 306 水波器 185,000 740 7 334 水箱把手 225,000 10 225 總計 9,000
1.3.2 佈置的類型
1.3.3 描述流程的工具 為了便於瞭解產品的生產流程,會用圖表來幫助說明製程中的活動,其中較常用都為:(1)操作程序圖;(2)流程程序圖 在操作程序圖中,只以「○」(操作)及「□」(檢驗)兩種符號來表示各個作業之間的順序關係。
1.3.3 描述流程的工具
1.3.3 描述流程的工具 流程程序圖是以工作研究的方式,把作業流程合理化的工具。 流程中所有活動時間的加總,就是單位完成個加工的週期時間(cycle time)。 以操作程序圖中的「操作」為基礎,額外以搬運、延遲、檢驗,及儲存活動連貫起來。
1.3.3 描述流程的工具 基本活動符號 1.○:操作 2. :搬運 3.□:檢驗 4. :遲延 5.▽:儲存
1.3.3 描述流程的工具 5W1H 1.作業內容(what) 2.為什麼做(why) 3.何時做(when) 4.由誰來做(who) 5.在何處做(where) 6.如何做(how) 可用碼錶時間研穵、MTM、或標準預定時間表法等來估計各種活動的時間。
1.3.3 描述流程的工具 流程程序圖 數據彙整 搬運數 □ 以人為準 □ 以物為準 填表人: □ 目前方法 □ 建議方法 日期: 共 頁,第 頁 數據彙整 加工作業 ( 零組件 ): 目前方法 建議方法 改善量 時間 ( 秒 ) 距離 (m) 距 離 ( m ) 起始作業: ○ 操作數 搬運數 結束作業: □ 檢驗數 遲延數 儲存數 合計 步 驟 內容說明 符 號 備 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4 結論 生產系統和設施佈置的類型,主要是依照生產的種類和數量來區分。 除了連續大量生產和數量極少的零工式生產外,一般而言,以適合製程佈置的中等批量生產較普遍。 度專對化或自動化的大量生產,通常配置成產品式佈置。 同一個設施內有數種生產型態,則考慮混合式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