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制作:田汉文
目的要求: 了解抗病原微生物药及化学治疗的定义,机体、病原体和抗菌药物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掌握抗菌药物的一般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及产生耐药的机制。
一 化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drugs) 在体内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寄生虫或肿瘤细胞的药物。 包括抗菌药物、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和抗肿瘤药等。
二、药物同机体、病原体的关系:
三.基本概念 1.抗菌谱(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选择性。 2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 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抑菌药只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3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 杀菌药杀灭细菌。
4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LD50/ ED50 或LD5/ED95 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物的毒性越小,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5.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细菌先暴露于高于MIC浓度的药物中,除去该药物后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不能恢复正常繁殖能力的现象。 6.耐药性 : 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四、抗菌药的作用原理 (一)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二)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三)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四)影响核酸代谢 (五)影响叶酸代谢
五、细菌的耐药性 (Resistance) 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菌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1.耐药性机制 (1)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水解酶、钝化酶 (2)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 (3)细菌体内抗菌药物靶位的结构改变 (4)细菌改变代谢途径干扰生化代谢,
2.耐药菌株的来源 耐药基因 (1)天然耐药菌株 (2)获得性耐药菌株 ①.直接获得性 突变(mutation)
垂直传递 : 耐药性在分裂繁殖过程中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②. 间接获得性 垂直传递 : 耐药性在分裂繁殖过程中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水平转移: 耐药性通过转化、转导、结合等方式从供体细胞转移给其他细菌的过程,水平转移在细菌耐药性传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合: 质粒、R因子
E N D ! 前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