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消費與儲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Advertisements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變數與函數 大綱 : 對應關係 函數 函數值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應關係 蛋餅飯糰土司漢堡咖啡奶茶 25 元 30 元 25 元 35 元 25 元 20 元 顧震宇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變數與函數 下表是早餐店價格表的一部分: 蛋餅 飯糰 土司 漢堡 咖啡 奶茶.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5, 42, and 43.
收益的種類 溫故知新 1.
前三章討論供給、需求與均衡。 本章從消費者選擇, 解釋負斜率需求線。 第6、7兩章則從生產者的行為, 導出正斜率的供給線。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以無異曲線分析物價指數作為COL指標, 有高估或低估的現象。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消費、儲蓄與投資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12 簡單凱因斯模型與消費.
CHAPTER 14 所得水準的決定.
CHAPTER 14 所得水準的決定.
第四章 資金成本.
Individual and Market Demand 個人與市場需求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簡單凱因斯模型.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五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_____.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效用的基本概念 瞭解計數效用分析法 瞭解序列效用分析法
12 簡單凱因斯模型.
Regression for binary outcomes
經濟學 I 第三章 消費行為的研究.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REGRESSION FOR ORDINAL OUTCOMES 「順序尺度依變項」的迴歸模型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6 生產者決策的基礎 本章及下一章則要討論供給線背後的生產者行為;從追求利潤最大的行為。對生產者行為的了解,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4章 凱因斯學派.
13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簡單凱因斯模型 (一) 簡單凱因斯模型,又稱「所得─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其主要目的是對一個封閉經濟體系「實質產出」的決 定,提出初步的解釋。 在封閉的經濟體系 (國家) 內,最終使用者購買商品與服務的 「支出」(expenditure) 會等於實質產出,且購買的花費,最後.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明白需求與供給的決定因素 區別需求量的改變與需求的變動兩者之間的差異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五章 無異曲線與消費者選擇 授課老師 簡立賢老師.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簡單凱因斯模型 (一) 簡單凱因斯模型,又稱「所得─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其主要目的是對一個封閉經濟體系「實質產出」的決定,提出初步的解釋。 在封閉的經濟體系 (國家) 內,最終使用者購買商品與服務的「支出」(expenditure) 會等於實質產出,且購買的花費,最後一定會成為參與生產者的「所得」(income)。因此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系裡,如果暫不考慮折舊與間接稅,則實質產出會等於實質國民所得。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學習內容 概說 損失函數 雜音:造成品質變異的原因 訊號雜音比 直交表 回應表與回應圖 田口方法.
經濟學 學經濟.
大綱:加減法的化簡 乘除法的化簡 去括號法則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需要量變動與需要變動 影響需要變動之因素-其他因素 1.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經濟學100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
圖解經濟學 第二篇 個體經濟活動.
第四章 簡單凱因斯模型.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Chapter 15 凱因斯模型與IS/LM模型
※歡迎挑戰,兩人(隊)中先完成連線即算過關!
第一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第 3 章 彈 性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彈性的概念 與應用 4. 彈性的概念 與應用 4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彈性的概念、定義與衡量方式。 分析需求彈性與總收入兩者之間的關係。 說明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掌握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十四、景氣波動與財政赤字 景氣波動的特徵 失業 財政收支 公債.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消費與儲蓄

本章大綱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9-2 消費理論 9-3 節儉的矛盾 9-4 恆常所得理論 9-5 乘 數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1/9) 問題討論 1.「在過去兩年中,中國開始對存款徵稅,同時給予城市居民更多的假日以鼓勵消費」,請思考:這是什麼樣的經濟學觀點的運用? 2.人們一有錢,最初會用在積蓄,最後會轉向奢侈品的消費,可否討論這種經濟現象? 解說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2/9) 所得效果 無異曲線與預算線 耐久財及服務之消費增加率大於非耐久財的消費增加率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2/9) 所得效果 無異曲線與預算線 耐久財及服務之消費增加率大於非耐久財的消費增加率 所得效果為正,稱這兩種財貨為正常財。 所得減少時,人們卻樂於多消費它,這就叫做「劣等財」。 恩格爾曲線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3/9)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4/9)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5/9) 恩格爾曲線來自於恩格爾法則,其主要目的在說明所得彈性與財貨屬性的關係。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5/9) 恩格爾曲線來自於恩格爾法則,其主要目的在說明所得彈性與財貨屬性的關係。 所得消費線的定義為:「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所得與消費變動兩者的組合關係所形成之軌跡。」 恩格爾曲線則為「在兩種產品的絕對價格不變下,不同貨幣所得水準與其對應某種產品均衡消費量之間的關係」。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6/9)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7/9) 由於恩格爾曲線的平面座標圖縱軸為所得,橫軸為需求量,故其斜率即為所得變動率÷價格變動率,這個比率也就是所得彈性。 恩格爾曲線代表的是一種所得與需求量的關係,它顯示著當所得改變1%時,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 我們接著可以討論所得彈性的經濟意義: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8/9) 1.當需求的所得彈性大於一,表示所得變動一單位,某財貨的需求量之變動將大於一單位,這種具「富有所得彈性」的財貨,被視為奢侈品。 2.當需求的所得彈性小於一,表示所得變動一單位,某財貨的需求量變動將小於一,這種財貨是「所得無彈性」的財貨,因而可稱為「必需品」。 3.當需求所得彈性為負,表示所得變動一單位,某財貨需求量的變動方向恰好相反,這就稱之為劣等財。

9-1 家庭消費之衡量 (9/9) 消費者的所得固定下,如果厭惡減少對X財的購買,必然會大量增加對Y財的消費,不可能同步減少X與Y財的消費,這在無異曲線圖上是畫不出來也不可能存在。

9-2 消費理論

9-2 消費理論 (1/10) 問題討論 解說 1.在保險司所公布的年報中,為什麼運用了那麼多數字,這些數字所討論的儲蓄,到底有何經濟指標? 9-2 消費理論 (1/10) 問題討論 1.在保險司所公布的年報中,為什麼運用了那麼多數字,這些數字所討論的儲蓄,到底有何經濟指標? 2.儲蓄─消費理論大部分是由凱因斯所提出的,可否略為討論其觀點? 解說

9-2 消費理論 (2/10) 邊際消費傾向 邊際費傾向(MPC)、平均消費傾向(APC)、邊際儲蓄傾向(MPS)與平均儲蓄傾向(APS)四種 當所得增加一元時所增加的消費量,邊際儲蓄傾向則是指當所得增加一元時所增加的儲蓄量。 當所得增加時,消費也會跟著增加,消費為所得的遞增函數,且邊際消費傾向大於零,即∆C/∆Y>0,又因所增加的消費量要少於所得增加的數量,故邊際消費傾向小於一,∆C/∆Y<1,使得MPC+MPS=1。

9-2 消費理論 (3/10) 構成人們選擇消費與否的因素,稱為消費函數(consumption function),而影響消費的因子除了可支配所得以外,尚包括利率、對物價膨脹的預期與所得分配。 「收支兩平點」(break even point) 凱因斯的消費理論可歸納整理為以下幾點: 1.當所得水準很低的時候,平均消費傾向大於一,而平均儲蓄傾向為負,其和必等於一。

9-2 消費理論 (4/10)

9-2 消費理論 (5/10) 2.平均消費傾向隨所得水準之升高而上升,相反地,平均儲蓄傾向隨所得水準之升高而上升。 9-2 消費理論 (5/10) 2.平均消費傾向隨所得水準之升高而上升,相反地,平均儲蓄傾向隨所得水準之升高而上升。 3.當消費曲線為一條直線時,表示MPS與MPC不會隨所得之提高而上升。 4.平均消費傾向a/Y+b必大於邊際消費傾向b。 儲蓄函數有以下兩個特色,其一為儲蓄與可支配所得水準呈增函數關係,其二為相對儲蓄增加之速度較可支配所得增加的速度為快。

9-2 消費理論 (6/10)

9-2 消費理論 (7/10) 影響消費與儲蓄的因素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使得消費隨所得之改變而改變者,稱為消費量之變化;若所得水準不變,當其他影響消費的因素發生變化時,整個消費函數曲線的位置產生改變,就是消費的改變。 「齒輪效果」(ratchet effect)與「示範效果」(demonstration effect)

9-2 消費理論 (8/10) 所謂齒輪效果就是我國清代大儒曾國籓先生所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當消費隨所得之增加而增加後,即便是所得驟然減少,消費卻無法同期減少。 示範效果則是說消費行為的決定因素,深受其所處的環境所影響,當大部分人都使用某一種產品時,其他人也自然而然地運用這些產品,例如校園內的學生都使用大哥大行動電話後,就不會有學生願意採用呼叫機。

9-2 消費理論 (9/10) 消費傾向(凱因斯說法) 在客觀因素上,又可分成以下幾個層面: 9-2 消費理論 (9/10) 消費傾向(凱因斯說法) 在客觀因素上,又可分成以下幾個層面: 1.消費傾向是實質所得的函數,而非名目所得之函數。 2.消費量由可支配所得來決定,且通常並不考慮個人財富的可能變化。 3.時間偏好率也會決定消費傾向,時間偏好率是指消費者減少本期一個單位的消費時,為維持同一滿足水準,下一期所必須對應增加的超出一個單位的消費部分。這是一種未來消費對目前消費的補償比率。

9-2 消費理論 (10/10) 4.財政政策的變化。 5.如果人們預期未來所得會增加,就會進行消費就會減少目前的消費傾向。 9-2 消費理論 (10/10) 4.財政政策的變化。 5.如果人們預期未來所得會增加,就會進行消費就會減少目前的消費傾向。 凱因斯認為人們儲蓄的主觀動機可分為八種,1.預防的動機;2.養老與教養子女的動機;3.享受利息和增值的動機;4.家庭開支將隨年齡的增加而提高;5.享受獨立感與自主性;6.投機的動機;7.遺留財產給後代;8.一種吝嗇慾的滿足。

9-3 節儉的矛盾

9-3 節儉的矛盾 (1/3) 問題與討論 1.凱因斯認為節儉會影響國家的生產力,鼓勵人民應大量消費,但對落後國家卻無法如此,請問其道理何在? 2.最先進的國家就是高消費能力的國家,請問這話的實質意義何在? 解說

9-3 節儉的矛盾 (2/3) 凱因斯既然認為在社會總需求擴張的效果下,當自發性支出增加時,均衡所得將因其擴張的效果而呈倍數的增加,相反地,若需求減少時,均衡所得亦會倍數地減少,而若將此一理論用之於儲蓄與消費之變動,就是節儉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 可以將節儉的矛盾定義為: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整個社會增加儲蓄,令自發性儲蓄提高的結果,就是使國民所得減少,失業增加,其儲蓄總量則未必增加。

9-3 節儉的矛盾 (3/3)

9-4 恆常所得理論

9-4 恆常所得理論 (1/3) 問題討論 1.有些人是有錢就消費,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有些人則會計畫未來,長期經營人生,請問這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如何解釋? 2.傅利曼說人們的消費必占所得之一部分,而此比例受許多外在因素影響,請探討之。 解說

9-4 恆常所得理論 (2/3) 所謂恒常所得(permanent income)是指個人考慮自己目前各種情況後,預期未來自己所可能長期平均取得的所得折現值,這包含了臨時發生的意外財富與每年固定發生而會成為可預期的終身財富。 「既有的財產」與「當期所得」 在傅利曼所提到的恒常所得理念中,他基本上設定了三種假設: 1.是臨時所得及臨時消費平均數等於零。 2.是臨時所得大小與恒常所得大小無關。 3.是實際所得與恒常所、臨時所得之間有正的相關性。

9-4 恆常所得理論 (3/3) 所謂臨時所得指的是意料外的所得,當然臨時消費自然是意料外的消費。 9-4 恆常所得理論 (3/3) 所謂臨時所得指的是意料外的所得,當然臨時消費自然是意料外的消費。 恒常所得理論之重心,在於它重視消費者的理性預期,人們會預計將來的所得,據以安排目前的消費。

9-5 乘 數

9-5 乘 數 (1/15) 問題與討論 解說 1.擴大內需就可以提振萎靡的經濟,請問這是出自什麼樣的經濟觀察? 9-5 乘 數 (1/15) 問題與討論 1.擴大內需就可以提振萎靡的經濟,請問這是出自什麼樣的經濟觀察? 2.劉兆玄不是經濟學家,他說:「行政院正積極推動的擴大內需方案若能實行成功,應可提昇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0.3個百分點。」這句話的可信度高不高? 3.凱因斯說:Y=C+I+G,請解釋這些數學式的經濟意義。 解說

9-5 乘 數 (2/15) 投資邊際效率 決定企業主投資與否的關鍵因素應為邊際收入等於邊際成本這個觀念的衍生,其中投資邊際效率就代表了邊際收入之概念,如以下公式所示: P代表現值,就是將未來各期可能獲得的收入依某一比率折算為目前之價值表示,此種行為稱為折現,所用的利率r就是折現率。

9-5 乘 數 (3/15) 投資需求曲線與影響投資需求之因素 9-5 乘 數 (3/15) 投資需求曲線與影響投資需求之因素 他認為這條曲線在縱軸為利率與橫軸為固定投資量下,必然是一條負斜率的曲線,他的理由是: 第一,投資如果越多,則固定資本的生產力將受報酬遞減律的影響而下降; 第二,投資越多,產量越大,價格自然會降低; 第三,投資越多,將對固定資本的售價產生影響,此一影響乃是售價上漲而投資邊際效率的降低。

9-5 乘 數 (4/15)

9-5 乘 數 (5/15) 乘數理論 假設Y=c+I+G+X-M C=a+bY Yd=Y-T+Tr T=T0+tY Tr=Tr0 9-5 乘 數 (5/15) 乘數理論 假設Y=c+I+G+X-M C=a+bY Yd=Y-T+Tr T=T0+tY Tr=Tr0 I=I0+eY G=G0 X=X0 M=M+mY

9-5 乘 數 (6/15) 其中各符號之定義如前所述,T:稅收,M:自發性進口,X0:自發性出口,T0:定額稅,Tr:移轉性支付=Tr0,tY:比例稅,a:自發性消費,b:邊際消費傾向,e:邊際投資傾向,m:邊際進口傾向。 1.乘數之意義:所謂乘數(multiplier),係指自發性支出(如a, I0, G0)變動,致造成均衡國民所得Y變動的倍數。且乘數必大於一。 2.各種乘數之公式:  消費乘數=∆Y/∆a=1/(1-b(1-t) -e+m)

9-5 乘 數 (7/15) 投資乘數=∆Y/∆I0=1/{1-b(1-t) -e+m} 9-5 乘 數 (7/15) 投資乘數=∆Y/∆I0=1/{1-b(1-t) -e+m}  政府支出乘數=∆Y/∆G0=1/{1-b(1-t) -e+m} 租稅乘數=∆Y/∆T0=b/{1-b(1-t) -e+m}  移轉支付乘數=∆Y/∆Tr=b/{1-b(1-t) -e+m}  稅率變動乘數=∆Y/∆t=by/{1-b(1-t) -e+m}  輸入乘數=∆Y/∆M0=1/(1-b(1-t) -e+m)  輸出乘數=∆Y/∆X0=1/(1-b(1-t) -e+m) 平衡預算乘數 ∆Y/∆G+∆Y/∆T0=1/(1-b(1-t) -e+m)+b/{1 -b(1-t) -e+m}

9-5 乘 數 (8/15) 3.在均衡之狀態下,政府每支出增加(減少)一塊錢,總產出就會呈現數倍的變動。此一倍數即可稱為政府支出的乘數。 9-5 乘 數 (8/15) 3.在均衡之狀態下,政府每支出增加(減少)一塊錢,總產出就會呈現數倍的變動。此一倍數即可稱為政府支出的乘數。 乘數效果與加速原理 在簡單凱因斯模型中提到,k就被稱為乘數。 「乘數效果」,故可定義為「自發性支出令均衡所得做同方向的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大於自發性支出的幅度」。

9-5 乘 數 (9/15)

9-5 乘 數 (10/15) 預算盈餘(budget surplus)與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 9-5 乘 數 (10/15) 預算盈餘(budget surplus)與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 加速原理的觀念基本上是源自於以下兩個假設,其一為現有的資本設備已充分利用,其二為生產一單位的產品,最理想的資本設備使用量固定不變,因此理想資本設備的數量與國民生產間將產生一固定比例關係,此一關係稱為「資本/產出比例」(capital/output ratio),這個數值將大於一。

9-5 乘 數 (11/15) 緊縮缺口與膨脹缺口 當支出面與需求面相等時,表達了均衡所得之概念,可是這並不能說明社會所處的現況是景氣緊縮還是膨脹,仍須與充分就業下的國民所得相比較,在充分就業的國民所得前提下,若均衡所得小於充分就業的國民所得,其差距稱為「緊縮缺口」(deflationary gap)。 在充分就業的國民所得前提下,若均衡所得大於充分就業所得,其超出的部分就是膨脹缺口(inflationary gap)。

9-5 乘 數 (12/15)

9-5 乘 數 (13/15) 消除膨脹缺口的對策 當一個國家之經濟體發生「膨脹缺口」時,政府可透過公共收支政策,使社會總合有效需求改變,以消除膨脹缺口,政府財政政策一般採行的方法為: 1.政府維持稅收不變,但減少政府財政支出,則社會有效需求將因之降低。 2.政府維持財政支出不變,但增加稅收,則社會總合有效需求將因之降低。 3.政府對財政支出及稅收作同額減少,國民所得水準將會同額減少,社會總合有效需求亦將會降低,此乃係平衡預算乘數的作用。 4.政府同時減少財政支出及增加稅收,社會總合有效需求降低程度更大。

9-5 乘 數 (14/15) 平衡預算乘數 當政府支出與稅收淨額作同比例同方向的變動時,預算餘額不受影響。此種調整對均衡所得所產生的乘數效果,稱為平衡預算乘數(Balanced budget muItiplier)。 平衡預算乃指政府支出(G)與政府稅收(T)相等,完整定義係指「政府」等量增減政府支出和租稅收入時,會使國民所得按相同數額增減的倍數作用。有關「平衡預算乘數」,吾人應注意下列各點:

9-5 乘 數 (15/15) 1.平衡預算乘數不一定為1,可能為0。 9-5 乘 數 (15/15) 1.平衡預算乘數不一定為1,可能為0。 2.平衡預算等於1的理論,乃指政府之支出其本質為耗源性支出,而非移轉性支付。 3.平衡預算乘數為1的情況只有在定額稅或簡單凱因斯模型下才可能成立。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