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less Lan Final Projec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学计算机基础—— 系统工具与环境 (理工科用) 赵 欢 肖德贵 李丽娟 洪跃山 编著.
Advertisements

课程名称 培训目标 学完本课程后,您应该能: 区分AP技术 描述CAPWAP隧道协议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一章 概 述.
PART III 10 無線網狀網路簡介與佈建  無線網狀網路的架構  SEE 網狀網路  無線網狀網路之網路規劃技術
實驗 9: 無線安全網路之建設.
第 4 章 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2 版) 第 7 章 网络互连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快速換手FMIPv6之擷取路由預測機制 指 導 教 授:童 曉 儒 博 士 學 生:宋 仁 誠.
因特网 TCP/IP协议 IP路由技术 Internet接入技术 Internet服务.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学年 第一学期.
1. 理想的路由算法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项目6.1:计算机网络基础 项目描述 能力目标 应用网络可以工作、学习,网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了解网络知识、培养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信息分析、辨别能力,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作、学习。
路由器繞送協定- 第三章 路由器動態繞送服務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赵正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第3章 路由技术—动态路由.
實驗六 路由器操作設定實驗 教師: 助教:.
校園網路管理實電務 電子計算機中心 謝進利.
無線寬頻分享器設定範例 銜接硬體線路 推斷無線基地台的IP 設定無線基地台 相關觀念解釋.
計算機概論 1001課後輔導教材 單元 4:電腦網路 主講老師:徐培倫.
Mobile IP Mar.14,’03 B 黃品甄 B 范哲瑋.
NEtwork MObility (NEMO)
2018/5/19 A Proposal of SDN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in Multiple Domain Networks 使用 SDN 管理移動裝置在多個區域網路之間的連線 Author: Misumi Hata, Satoru Izumi, Toru Abe,
The Challenge of Wi-Fi (Wireless fidelity) Roaming
ALU 網路架構.
Core Switch 設定 Port的開啟與關閉 Virtual LAN建立 將Port指定到Virtual LAN
Chapter 4 Network Layer (網路層).
Cisco 證照架構.
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 周文峰.
臺東縣中小學資訊教育校園網路管理暨資訊安全防護計畫研習
TCP協定 (傳輸層).
第六章 差错与控制报文 (ICMP).
32 bit destination IP address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 冯刚 基于IPv6的SIP移动性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 冯刚 CERNET 2005 DaLian.
Access Networks.
第4章 网络互联与广域网 4.1 网络互联概述 4.2 网络互联设备 4.3 广域网 4.4 ISDN 4.5 DDN
VANET & Routing.
Chapter 11 Unicast Routing Protocols
附錄 傳統電信網路的行動管理機制 (Mobility Management)
第四章 網路層 4-1 網路層簡介 4-2 電路交換技術 4-3 信息交換技術 4-4 分封交換技術 4-5 各種交換技術之比較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Georges Amvame-Nze, Cláudia Jacy Barenco Abbas,
Windows 2003 server 進階介紹 麋鹿.
Mobile IPv6.
TCP/IP介紹 講師:陳育良 2018/12/28.
無線路由器(AP)管理.
第5讲 网络层 本讲目的: 概述: 理解网络层服务原理: 因特网的实现实例 网络层的服务 路由选择原理 分层的路由选择 IP协议
3G核心網路期末報告 Mobile IPv6 for Linux實作
第十三章 TCP/IP 與 Internet 網路連結技術
Topic Introduction—RMI
Mobile IPv4.
高 科 技 概 論 無 線 區 域 網 路 組別:10 組員: 黃謹涵 黃睦婷 黃淑婷.
校园无线局域网的使用 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情况汇报.
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 TCP/IP.
期未報告:公眾無線網路的架構,比較 通訊所 鍾國麟 主要的內容還是S.Y.
Chapter 10 Mobile IP TCP/IP Protocol Suite
第4章 网络层.
報告者: 通訊所 陳瑞文 學號: 授課教授: 潘仁義 老師
Mobile IPv4.
IP Layer Basics, Firewall, VPN, and NAT
ARP攻擊 A 吳峻誠.
Mobile Nodes and Multiple Interfaces in IPv6 (Monami6)
指導教授 :逄愛君 資訊三 B 莊惟舜 資訊三 B 張憶婷 資訊三 B 徐嘉偉
網際網路原理 網際網路源起與發展歷史 1968 ARPANET 1973 TCP/IP協定 1976 乙太網路,促成LAN的發展 … DNS
IP Layer Basics & Firewall
Routing Protocols and Concepts – Chapter 5
Depart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cience, NCTU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第 4 章 网络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Wireless Lan Final Project 通訊工程所 黃立維

Mobile IP 背景 無須更改內部設定 可以直接套用在現存的IPv4 上

Mobile IP 架構 主要構成的三元素: Mobile IP 架構 專有名詞: 移動主機(mobile node,簡稱MN) 原始代理伺服器(home agent,簡稱HA) 外地代理伺服器(簡稱FA) Mobile IP 架構 專有名詞: 原始網路(Home Network) 外地網路(Foreign Network) 移動代理伺服器(mobility agent) 可能是HA或者是FA 代理伺服器廣播(agent advertisement) 轉交位址 (Care-of Address ,簡稱COA) 外地代理伺服器-轉交位址(Foreign Agent Care-of Address) 駐留本地-轉交位址(Co-located Care-of Address) Mobile IP 三步驟

Mobile IP 三步驟 1. 取得轉交位址(Get COA) 2. 註冊 (Registration) 移動代理伺服器會定期的送出代理伺服器廣播(agent advertisement)的訊息出去 當MN 進入其所屬的的網路中時即要求一個代理伺服器廣播 2. 註冊 (Registration) 向其HA 進行註冊認證的動作,利用使用者資料流協定(UDP的通訊協定來進行) HA 認證一個MN 時,會記錄其home address、COA及Lifetime等,此動作就可稱做binding。所以說,HA 會有一個binding cache來維持及儲存所有MN 的binding… 3. 隧道傳送 (Tunneling) 註冊成功後,HA 可以建立一條像隧道的通道通往MN。

Mobile IP 問題1 封包遺失

Mobile IP 問題2 封包延遲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對於解決三角繞路及換手已有相當的研究,有許多的研究已發表出來。 Distributing Mobility Agents Hierarchically under Frequent Location Updates HAWAII 機制 Cellular IP Terminal Independent Mobility for IP/TIMIP Routing Optimization/RO Mobile IPv6 Unified Wireless Access Architecture

Distributing Mobility Agents Hierarchically under Frequent Location Updates Home Network CN HA Internet HFA1 FA1 FA1 SFA Foreign Network FA2 WLAN FA3 FA3 FA4 FA4 FA4 FA5 FA6 Mobile Node Mobile Node Mobile Node

Distributing Mobility Agents Hierarchically under Frequent Location Updates Home Network CN HA Internet HFA1 HFA1 SFA FA1 FA1 Foreign Network FA2 FA2 FA2 WLAN FA3 FA4 FA4 FA4 FA5 FA5 FA5 FA6 Mobile Node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HAWAII Handoff-Aware Wireless Access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原始網路根路由器(home network root router)為MN的HA 這個機制是將網路的LSR排列成邏輯上數狀圖

R3 改變他的傳送資料表(forward entry table)從埠3 至埠4,然後傳送一個HAWAII訊息至BS2 BS1送HAWAII訊息至R3 BS2朝向BS1傳送HAWAII換手訊息 BS2更新他的傳送表然後送一個Mobile IP註冊回應給MN MN 會送註冊訊息給他的新的基地台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Cellular IP Mobile IP 及HAWAII 機制,所有換手過程都是經由Mobile IP訊號的驅動,在TCP/IP第三層進行交換,在HAWAII機制中,MN執行的是Mobile IP 機制。 在CIP中,必須執行CIP機制。每一個CIP網路都設定成樹狀圖。 包含一個執行Mobile IP的home domain root router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Cellular IP 每一個節點都可以透過無線介面傳送封包至MN 在CIP 的節點可以維持paging cache,被用來追蹤定位正在漫遊的MN。 利用MN 的paging update message來更新快取的內容 設有存活時間,當時間到期時就將快取移除掉

持續向上更新繞路選擇(routing)至原始網路根路由器 呼叫更新封包訊息 必須利用原本的Mobile IP 機制 將原始網路根路由器當作自己的HA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TIMIP 獨立終端移動 Terminal independent mobility for IP 同樣屬於小範圍移動架構 micromobility architecture MN 利用遺留IP 堆疊(legacy IP stacks)進行同一網路的漫遊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TIMIP TIMIP 有下列幾項特點: 不需要改變IP 堆疊 利用MN 傳送的data packet更新routing path,而signaling只用來偵測到一段時間後沒有資料傳送 換手過程中,routing reconfiguration只需要改變在新的進入點及舊的進入點之間shortest path的Access Router之路由表(routing table) TIMIP 網路下,封包的繞路不需要達到進入網路閘道器(access network gateway),只需要在來源端與目的端的進入路由間傳送

AP內的運作過程中,第二層通知第三層,然後AP 為MN 加上一筆路由表資料至其的路由表 MN 執行TCP/IP 第二層(Layer-2)連結至AP 新的AP送路由更新訊息給上一級的AR,AR用路由更新承認訊息回應路由更新訊息並更新其路由表 藉著路由更新回應訊息及路由更新訊息的來回傳遞,直到訊息傳送到ANG 後,才完成新的路由路徑的建立。

一路向下層傳遞,直到所有的路由表都更新移除指向MN 的路由表資料路由更新回應訊息及路由更新訊息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Routing Optimization 路由最佳化(Routing Optimization,簡稱RO) 主要目的是解決因三角繞路所產生封包傳送距離加長 希望封包的傳送路徑改走路由最佳化這條近距離的路由 RO 機制使網路上的SN都可以儲存一種叫做結合快取的封包格式,此格式內含MN 的轉交位址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Routing Optimization 結合警告訊息(binding warning message) 結合要求訊息(binding request message) 結合更新訊息(binding update message) 結合承認訊息(bindingacknowledge message) 有三種情況會產生的結合警告訊息

第三種為舊的FA 接收到要轉送至MN 的封包 MN 接收到新的轉交位址,也就是MN 移動至的外地網路 SN 自動通知HA 其載有MN 轉交位址的結合快取已經過期了,要求HA 重送新的結合快取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Routing Optimization

Mobile IP 封包繞送方式 Mobile IPv6 其移動IP 技術是使用芳鄰找尋(Neighbor Discovery)去偵查MN 的移動與非狀態自動定址(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功能去組態COA 不再需要有外地代理器 採用最佳化的路由機制

8. SN 就可以直接對MN 通信 6.MN 傳送結合更新訊息至SN 1. SN 與MN 原本是互相通訊 3. 從新網路的路由器得到一個COA 4. MN 傳送結合更新訊息至原本的HA 5. HA傳送結合更新承認訊息至MN 7. SN傳送結合更新承認訊息至MN 2.MN 移動至另一個網路

4. MN 傳送結合更新訊息至SN 3.FA 可以隧道傳送封包至MN 2. FA 傳送結合更新承認訊息至MN 1.MN 傳送結合更新訊息至前一級的FA

Unified Wireless Access Architecture

UniWA Roaming Algorithm When a terminal roams to a new servicing area a rout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ULS is created. This is repeated until the local path’s length reaches a predefined threshold(TL). Then an optimal routing algorithm is invoked to check if the path has some cycles, and if not a regional path’s path is created between the URS. This is repeated until the regional path’s length reaches a threshold(TR). Then the HLR is informed and the complete path to the UniWA terminal is refreshed.

UniWA Paging/Traffic Routing Algorithm Due to UniWA roaming algorithm, the paging algorithm is also modified. Additionally to the direct indexing from HLR to the mobile terminal via the VHL,we have to trace the regional and local paths if exist. However, this penalty is not significant in a PCS network the longer the forward chain, the largest saving can be obtained.

Intra-domain handover(TL)

Inter-domain handover(TR)

Unified Wireless Access of dynamic Architecture 預先設定好TL及TR的等級 ex:min,mid,max(等比or等差) 加入timer到mobile terminal 預設何時該驅動計算? 計算location update(次數/單位時間) 適當調整TL及TR的等級

範例 一 假設目前TL及TR等於“min” 一分鐘內HLR refresh 5次 調整TL及TR到適當等級 快速變動

範例 二 假設目前TL及TR等於“max” 假設目前TL及TR等於“mid” 五分鐘內HLR refresh 1次 調整TL及TR到適當等級 緩慢變動 靜 止

Unified Wireless Access of dynamic Architecture (max) (min) (mid)

Conclusion 不需要額外增加其他設備 不需變動基本架構 適當的動態變更TL及TR來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