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18/9/22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生产,必须与周围世界打交道,通过进行物质生产和其他实践活动了解自然,了解周围的世界。人类正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 例如,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世界是有规律的还是杂乱无章的;是命运支配人还是人支配命运;等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 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普通人的世界观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非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这种非理论化的世界观是怎样成为哲学的呢?关键在于实践。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总是从部分的、具体的认识开始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眼界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拓展和深化,并逐步把对事物的部分的、具体的认识上升到整体的、抽象的认识。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哲 学 体现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维和存在 精神和物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 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涉及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 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者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也是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黑 格 尔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是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 费尔巴哈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图示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心主义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可知论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可知论 可 知 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可 知 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彻底的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彻底的不可知论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泰勒斯: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 水是万物的始基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卒于公元前554和548年之间。泰勒斯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据说曾游历埃及,跟当地祭师学习,曾利用日影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蚀。 他对天文学亦有研究,确认了小熊座,被指出其有助于航海事业。同时,他是第一个将一年的长度修定为365天日的希腊人。他曾比较准确地估量了太阳和月亮的大小。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赫拉克利特 火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不息的火,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转化为火。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卒于公元前475年。与泰勒斯一样,赫拉克利特也没有著作传下来,他的著作只有片断流传下来。通过这些片断我们可以发现赫拉克利特的文笔比较晦涩,因此,后人就称赫拉克利特为晦涩哲人。残篇集成:《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共性: #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特点:朴素性、直观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一观点属于(单选)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主张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理论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性 人是机器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 盲人摸象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自然观 唯物主义 不彻底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历史观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西方哲学史上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贝克莱 贝克莱(Berkeley,1685年—1753年)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观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质对象只是由于被感知才存在,譬如一棵树,如果没有人感知到它,它就不再存在了,因为没有人证明它究竟是否存在;热、冷、甜味、苦味的存在也是由于被人感知。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万物皆备於我 心即理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1472-1529) 心外无物 心明便是天理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638-713) 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旗动! 风动!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观唯心主义 共性: ——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 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 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这句话代表的观点属于(单选) A.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经验主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客观唯心主义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理念论 理念是世界的最真实的存在,万事万物分有了理念而存在。 桌子、美的理念。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Hegel,1770—1831) “绝对观念” 或“绝对精神”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客观唯心主义 宋朝程朱理学的“理” 朱熹: 理气说,理在气先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客观唯心主义 共性: --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 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 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 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理在事先”这一观点属于(单选) A.历史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多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C.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D.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屏障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如休谟、康德。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 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世界可知 荀子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皮浪(约公元前370-270)是古希腊怀疑主义的创始者。知识会引起人们的争论,干扰宁静的生活。他通过怀疑知识的可能性来达到“不动心”、“不受干扰”的理想生活。皮浪认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所以不可能有任何确定的知识。 据说有一次皮浪乘船遇到暴风雨,穿上的人都惊慌失措,他指着一头安然吞食的猪说,哲人就应当那样无动于衷。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休谟(1711-1776)是不可知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均来自感觉,感觉之外的世界我们无法认识。休谟怀疑对上帝、心灵认识的可能性,因为我们感觉不到二者的存在。休谟认为因果关系也值得怀疑并不具有客观必然性,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只是由于人的习惯和联想。比如天上下雨,地面会湿;《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康德(1724-1804),康德在一定的时间起床,喝咖啡,上课堂,写文章,吃饭,散步。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康德都要去准时散步,后来这条小道被命名为康德小道。康德主张我们只能够认识现象的世界,只能认识经验的世界,无法认识本体的世界。《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歌曲:《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 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烦恼最是无情夜 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你知哪句是真 哪一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做了正确的解释,成为科学的历史观。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哲学史的二个对子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 辩证法 哲学史的二个对子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指的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唯心辩证法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哲学家。他在阐述“绝对观念”的辨证发展中,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与辩证法相对,指的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 “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这句话代表的观点属于(单选) A.诡辩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同时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物质形态。“物质”最早由希腊文“母亲”变化而来,即创造者,它是天地之母。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万物的始基是火; 古印度:地、水、火、风构成万物; 中国古代:八卦说、五行说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近代形而上学物质观 把特殊的物质层次(原子)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当成物质的共性,不理解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物质 元素 原子 当时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成果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恩格斯在理解物质概念时,把“物质”和“实物”加以区别,认为“物质”是一般的、共性的东西,而“实物”是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 从物质和精神关系上来理解物质的特性,物质具有和精神相区别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列宁的物质定义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说明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而不只是实物、物体或某些物质结构和属性;二是强调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三是指明了这种客观实在性是可以认识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中,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第一,由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三,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物质的一般反应特性到生物刺激感应性 葵花向阳 岩石风化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觉和心理 黑猩猩够香蕉 黑猩猩用树枝捉蚂蚁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 人类意识 视频:退伍老兵与军犬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920年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小城,发现了两个狼孩,据记载,狼孩刚发现时是四肢走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他们没有感情,仅仅知道饿的时候寻找食物,吃饱的时候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力量使他们恢复人性,小的狼孩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跑的时候还得四肢并用,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在最后三年中,终于学会了晚上睡觉,16岁的时候狼孩死去,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狼孩的事实,说明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意识是对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恩,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即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多选) A.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B.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D.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了(多选) A.人的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人的认识是主观性的,与对象本身无关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D.人的意识具有主观差别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元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先验论 反映论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原子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 微观粒子、宏观物体、宇观天体是物质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生命现象是物质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 方式和根本属性 (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 方式和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海浪 飓风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 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存在。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恩格斯: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案例:倒流的长江与喜马拉雅海 最早的长江由东向西流。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长江形成后,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版块与亚欧版块的挤撞,在地中海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东高西低的地势演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流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流入太平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案例:倒流的长江与喜马拉雅海 喜马拉雅山是由喜马拉雅海变化而来的。一直到1.8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升出海面,此后不断上升。即使在现在,珠穆朗玛峰仍在缓慢地升高。可见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事物。无论是天体、无论是海洋、高山,还是我们个人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2)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相对静止是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它包括两种情形:事物相对位置未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联系: 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2)联系: 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人间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案例:借钱不还有道理吗 古代有人编了一个喜剧:一个希腊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未还,债主来讨债。欠债的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这个我,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她,两个人撕扭到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什么不还钱,他又把理由重复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一次我并未打人。于是,这场官司就这样不了了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单选)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 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时间一维性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单选) A.时间的绝对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客观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时间具有(单选) A.绝对性 B.一维性 C.无限性 D.相对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它表现为一定事物的体积、形状、规模、范围,以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距离、位置等。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广延性和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飞机 世纪楼 喜玛拉雅山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 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 Y P(X1,Y1,Z1) Y1 Z Z1 O X1 X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①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②时空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空是根本不存在的。 地球公转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其一,物体体积 无论大小,都要占有 一定的空间; 地 球 其二,物体寿命 无论长短,都要经历 一定的时间。 太阳系全图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②时空的相对性,是指不同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是可变的,有条件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单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社会资料的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哲学家们 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实践是一种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哲学家们 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实践是一种实验、科学实践。 罗吉尔·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哲学家们 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实践是通往绝对精神的一个环节 王阳明 黑格尔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列宁说:“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毛泽东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主体 实践工具 实践客体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的基本特征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的基本特征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的基本形式 社会政治实践 农民起义 洽谈会 外 交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的基本形式 科学文化实践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的基本形式 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起着主导的作用。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歌曲:苦乐年华 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喔 哦 哦 生活像七彩缎 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 生活是一片霞 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 生活是一条藤 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 生活是一首歌 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 哦哦哦哦哦哦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意识的关系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物质生活 政治生活 精神生活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 践 物质生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实 践 革命改革 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 历史主体 “剧中人”、“剧作者”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小 结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单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单选)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和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促使人类积极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人类要真正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关键是(单选) A.放弃人类的主体性 B.树立自然中心主义 C.树立人类中心主义 D.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 视频:都江堰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 “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例如: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事物、现象是千差万别、变动不居的,规律则是变中之不变,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的稳定的东西。规律的这种稳定性的特点,又表现为重复性,就是说,只要具备一定必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充分体现了规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毛泽东:社会规律“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任何力量,都是扭转不过来的”。 规律的作用不因人的喜厌好恶而改变;规律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毛泽东:社会规律“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任何力量,都是扭转不过来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 环境污染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者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单选)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洪荒之世到现代科技革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案例:东汉末年有个名叫李成的军中小吏,得了病,常常彻夜不能安眠。于是他找到华佗治疗。华佗说:“我给你散药两钱,好好休养。一个月后,你的病情的到控制。继续好好保养一年,便可恢复健康。但你的病18年后还会复发,那时再服下两钱散药,既可治愈。你千万要记住,将来复发时,如果没有散药,恐怕就没救了。”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过了几年,李成有个亲戚也得了同样的病,这位亲戚央求李成把华佗的散药借给他。李成把散药给了他,那人服了,病果然好了。于是李成跑到华佗家乡,请求华佗给药。不料正赶上曹操派人收捕华佗,那人不忍心再找华佗,空手回了家。又过了几年,李成的病果然复发,去世,正好是18年。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案例] 精神是生命的脊梁 [案例] 精神是生命的脊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他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知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视频:《非你莫属》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