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果图. 因果图 因果图的适用范围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 组合,可使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 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 来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 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 况。 因果图的适用范围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①与标准品或与文献对照PPC或TLC得到的Rf或hRf值(Rf100)
第 二 节 糖 类.
欢迎再次光临 新课马上开始.
导前语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 (一)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科学 (二)文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文学理论课程安排及重点
第二十六章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趣味化學實驗.
卤代烃.
第四章:生物科學與環境 第二節:生物資源.
第二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利用物质对红外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苯酚的性质.
模块二 年 龄 选 材 项目二 骨龄及其判定方法.
第八、九章 皂苷和强心苷 皂苷:saponins(水溶液振摇时能产生肥皂样持久性泡沫,故名皂苷)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结构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其苷元大多属于螺甾烷及其生源相似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节律障碍的重要药物。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081班:吴秀萍,何芷欣 邱丹妮,陈凤.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红外谱图解 析一般步骤 化合物结构 鉴定 标准红外谱 图库简介 定量分析
MALDI-TOF-MS 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麻疹 腮腺炎 德國麻疹預防注射宣導 水林鄉燦林國小健康中心製.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第一讲 有机物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第 3 章 化學反應 3-1 化學式及百分組成 3-2 化學反應式與平衡 3-3 化學計量 3-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马来西亚航班失踪 原定0点41分从马拉西亚首都吉隆坡起飞,6点30分抵达北京的一架波音777客机,却在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联,至今全无踪迹。机上共载有239人,其中包含12名机组人员。227名乘客来自14个不同国家,其中有154名中国人。目前,航班仍然失联。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多国投入搜救中。让我们一同守望MH370,为所有乘客祈福。
辽农职院 工程系 质检中心 观察思考 课外阅读 退出本章 第三章 样品制备 本章目录 学习指南 演示文稿 复习自测.
膝关节常见病 康复科.
北京盈科“企业用工风险防范”系列讲座 员工入职法律风险防范技巧.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仪器分析习题要点解答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仪器分析课程组 适用于武汉大学仪器分析教材
(Mass Spectrometry, MS)
第六章 芳香烃.
第十二章 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通式 :RCOOH Carboxyl group 有机化学
第11章 脂类化学 生化教研室 夏花英 8403 课程代码:22680b57e1.
色谱联用技术 1. 概述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4.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9 认识有机物 脂肪烃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第五章 醛和酮 第一节 醛和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和酮的性质.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2.碱提取酸沉淀法 有机溶剂 提取液 浓缩 浓缩液 氯仿等溶剂
第六章 对映异构 Enatiomerism.
一、選擇題 ( )1、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由彈弓射出的石子具有能量 (B)一物體具有作功的本領,則此物具有能 量 (C)被壓縮的彈簧具有能量,被拉長的彈簧 則不具有能量 (D)將地面的重物,吊到高處則此物具有能 量。 C.
第十二单元 有机化学基础(5) 授课人:董 啸.
6 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halohydrocarbons)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第二章 开链烃 §2-1 烷 烃 §2-2 烯 烃 §2-3 炔烃和二烯烃.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前 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第 七 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019/2/28 表面活性剂化学.
黄酮类化合物 (flavanoids).
第六章 多谱综合解析 6.1 各种图谱解析的主要着眼点 1. 质谱(MS) (1)从M.+--分子量
朱政 PIN: 质谱在化学与生物中的应用 朱政 PIN: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2下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例1】某含C、H、O三种元素的物质A,经燃烧实验测定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13.14%,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原子與分子: 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具有物質特性的粒子,稱為分子。 分子由原子構成,自然界有許多物質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原子:
元素、原子结构 及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乐清市三中 高一备课组.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 6.15 链式反应 Cl· H· Cl2 H2 HCl.
第七节 结构测定 1、化学法 用Liebemman-Burchard反应和Molish反应鉴定三萜皂苷
第十五章 质 谱 法 (Mass Spectrometry, MS)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常见的弱电解质.
大头婴儿 大头婴儿的头比较大,面部肌肉松驰,表情比较呆滞,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反应较低。为什么婴儿长期吃劣质奶粉会出现这种症状?
原子與分子: 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具有物質特性的粒子,稱為分子。 分子由原子構成,自然界有許多物質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原子: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1节 酚醇(课时3).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苍南钱库二高 季宝璋.
第三章 质谱 3.1 质谱的基本知识 定义: 使待测的样品分子气化,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或具有一定能量的快速原子)轰击气态分子,使气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还可能断裂成各种碎片离子,所有的正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质荷比(m/z)大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
【实验目的】 【实验提要】 【仪器与试剂】 【实验内容与步骤】 【思考题】 【数据处理】 【讨论】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在有机分子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乐清市二中 杨复生.
3 卤代烃.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第二节 糖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第一节 质谱基本知识 质谱(Mass Spectrum,MS)是以电子轰击或其他方式使被测物质离子化,形成各种质荷比(m/z )的离子,然后利用电磁学原理使离子按不同的质荷比分离并测量各种离子的强度,从而确定被测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一张化合物的质谱包含着该化合物的丰富信息。在很多情况下,仅依靠质谱就可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质谱分析的样品用量极微,因此,质谱法是进行有机物鉴定的有力工具。 对于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定性,还要借助于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NMR)等分析方法。

质谱仪各组件的示意图

MS常用表格形式或条图形式表示 表格形式: 甲烷的质谱 m/z 相对丰度(%) 分子或 碎片离子 17 16 15 1.1 100.0 85.0 [M+1]+ [M]+• [M-1]+ 14 13 12 9.2 3.9 1.0 [M-2] +• [M-3]+ [M-4] +•

条图形式: 甲烷的质谱

在电离室中样品被电离成离子,不同性质的样品需要不同的电离方式。 第二节 质谱的电离过程 电离方式: 在电离室中样品被电离成离子,不同性质的样品需要不同的电离方式。 2.1 电子轰击电离(electron impact,EI) 质谱分析中最常用的离子源,由炽热灯丝发射的电子束,经电离室飞向阳极,被气化的样品分子流在约10-2Pa压力下进入离子源,与具有一定能量(常约为70eV)的电子束作用,发生约10~20eV的能量交换,形成包括正离子在内的各种产物。

EI 是一种硬电离技术,其优点为: (1)易于实现且谱图重现性较好,便于实现数据库计算机检索及图谱对比; (2)能产生较多与样品结构密切相关的碎片峰,对推测样品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其缺点为:有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不出现或很弱

2.2 化学电离(chemical ionization,CI) 首先使反应气电离,由被电离的反应气离子与样品分子发生分子-离子反应,从而使样品离子化。 在大气压下,CI 反应的速率更大,电离效率更高,故在CI 基础上开发了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 CH4 + e → CH4+· + 2e CH4+· + CH4 → CH5+ + CH3· CH5+ + M → CH4 + MH + 式中,M代表样品分子,MH+为准分子离子

准分子离子[QM] + M + CH5+ → [MH] + + CH4 M + C2H5+ → [MH] + + C2H4 M + C2H5+ → [MH] + + C2H6

2.3 场解吸( field desorption, FD) 样品不需汽化,预先附在处理好的场离子发射体上,送入离子源,然后通以微弱电流,使样品分子从发射体上解吸下来,并扩散至高场强的场发射区,进行离子化。 适用于难汽化,热不稳定的样品。如:糖类、肽类、金属有机化合物、聚合物等。

2.4 快原子轰击(fast atom bombardment,FAB) 惰性气体Ar或Xe的原子首先被电离并被加速, 使之具有高的动能,在原子枪(atom gun)内进行电荷交换反应: Ar+(高动能的)+ Ar(热运动的)→Ar(高动能的)+ Ar+(热运动的) 高动能的Ar或Xe原子束再轰击样品分子使其离子化。 注意:FAB质谱图中会出现基质分子产生的相应的峰及基质分子与样品分子的结合峰。

2.5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MALDI ) 此电离方式特别适合于飞行时间质谱计(TOF)。

2.6 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特点:是产生高电荷离子而不是碎片离子,使m/z 降低到多数质量分析仪器都可以检测的范围,扩展了分子量的分析范围,离子的真实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质荷比及电行数算出。 缺点:不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

第三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MS可提供三方面的分子结构信息: (1)分子量 (2)元素组成 (3)根据碎片离子提供的信息,推测化合物类型或结构 第三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MS可提供三方面的分子结构信息: (1)分子量 (2)元素组成 (3)根据碎片离子提供的信息,推测化合物类型或结构 已知结构的样品,根据样品质谱图与对照品质谱图对比分析,可鉴定该化合物 未知样品,推导结构时,往往要综合运用其它光谱数据来解析。

3.1 有机质谱中的各种离子 (1)分子离子(molecular ion):样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 而电离产生的离子,记为 [M]+• 3.1 有机质谱中的各种离子 (1)分子离子(molecular ion):样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 而电离产生的离子,记为 [M]+• (2)准分子离子(quasi-molecular ion):常由软电离产生, 一般为 [M+H]+、[M-H]+ 、 [M+Na]+、 [M+K]+ 等 (3)碎片离子(fragment ion):泛指由分子离子裂解而产 生的一切离子 (4)奇电子离子(odd- electron ion):具有未配对电子的 离子称为奇电子离子,记为OE+• (5)偶电子离子(even-electron ion):;不具有未配对电 子的离子称为偶电子离子,记为EE+

(6)亚稳离子(metastable ion):是从离子源出口到 检测器之间产生的离子 (7)重排离子(rearrangement ion):经重排反应产生的 离子,其结构不是原分子结构单元 (8)母离子(parent ion)与子离子(daughter ion):任 一离子进一步裂解产生某离子,前者为母离子,后者为 子离子 (9)多电荷离子(multiply-charged ion):失掉两个以上 电子的离子称为多电荷离子 (10)同位素离子(isotopic ion):当元素具有非单一的同 位素组成时,会产生同位素离子

3.2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1)分子离子必须是谱图中最高质荷比的离子。但要注意:同位素离子质荷比都大于相应的分子离子 3.2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1)分子离子必须是谱图中最高质荷比的离子。但要注意:同位素离子质荷比都大于相应的分子离子 (2)分子离子必须是一个OE+• 。由于绝大部分有机分子都是偶电子,因此失去一个电子生成的分子离子必定是OE+• (3)分子离子的质量奇偶性符合氮规则:假如一个化合物中没有或含有偶数个氮原子,则其分子离子的质量必定是偶数;如果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其分子离子质量一定是奇数。 例如:[C6H12O] +•为100; [C9H13N] +•为135; [C7H16N2] +•为128

◎使用CI电离时,可能出现 M+H, MH, M+C2H5, M+C3H5… ◎使用FAB时,可出现 M+H, MH, M+Na, M+K… ◎较高分子量的化合物,可能同时生成 M+H, M+2H, M+3H …

(4)分子离子有合理的中性碎片(小分子及自由基)丢失,产生谱图中高质量区的重要离子。 分子离子失去中性小分子在质量上有一定的规律性: Δm 1 2 3 15 16 17 18 20 丢失 H· H2 H2, H CH3 O OH H2O   NH2 Δm = 4-14, 21-24, 37-38·····通常认为是不合理丢失 若谱图中出现这些峰,如判断不是杂质,就提示所假设的质谱峰不是分子离子峰。

Δm =13,不合理 b. 假设[M]+• =120,可以考虑122为其同位素峰,由于丰度近似,分子中可能含Br;Δm =41,差值合理,120可能为分子离子峰。

c. Δm =15,差值合理,但84不是分子离子峰,其实84为[M-H2O]+• ,该谱图为己醇的谱图。

3.3 分子离子峰的相对丰度(RI )  不同的电离方式, 其分子离子的RI 不等。

具有离域π电子系统的化合物,RI 较强。

裂解后具有较稳定的碎片离子时,其分子离子RI 较弱。

有机化合物在MS中,分子离子峰的RI 有如下规律:  芳香族化合物 > 共轭多烯 > 脂环化合物 > 低分子链烃, 某些含硫化合物  羰基化合物(醛、酮、酸、酯、酰氯、酰胺),分子离子峰不出现或弱  脂肪族醇类,胺类,硝基化合物等分子离子往往不出现 若化合物[M]+•不出现,改为其他软电离技术

3.4 分子量及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元素同位丰度表 元素 质量 相对丰度 质量+1 质量+2 元素分类 F P I 19 31 127 100 3.4 分子量及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元素同位丰度表 元素 质量 相对丰度 质量+1 质量+2 元素分类 F P I 19 31 127 100 — A H C N 1 12 14 99.9855 98.8920 99.635 2 13 15 0.0145 1.1080 0.365 A+1 O Si S Cl Br 16 28 32 35 79 99.759 92.20 95.018 75.557 50.52 17 29 33 0.037 4.70 0.750 18 30 34 37 81 0.204 3.10 4.215 24.463 49.48 A+2

RI(M+1) / RI(M) ×100 = 1.1x + 0.01y + 0.37z + 0.037w 3.4.1 同位素丰度法(Beynon 表) ■ 对于C、H、N、O组成的化合物, 其通式:CxHyNzOw RI(M+1) / RI(M) ×100 = 1.1x + 0.01y + 0.37z + 0.037w RI(M+2) / RI(M) ×100 = 0.2w + (1.1x)2 / 200 ■ 对于含有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计算时要扣除其相应丰度贡献

m/z: 154 155 156 157 RI : 100 9.8 5.1 0.5 M M+1 M+2 解:设 m/z 154为[M]+•,Δm =154-139 =15,差值合理, 若:分子中含有S, C数目=(9.80.8)/1.18 H数目=15432128=26,不合理 分子中应该有 分子式为C8H10OS 若:分子中含有Si, C数目=(9.84.7)/1.14 不合理

解:根据164:166=1:1,164-85 = 79, 提示分子中含1个Br, 根据 m/z: 85 86 87 RI:49 3.2 0.11 归一化后 RI: 100 6.5 0.22 推测碎片离子85的分子式为:C6H13 或 C5H9O 推测分子离子164的分子式为:C6H13Br 或 C5H9BrO

3.4.2 由ESI-MS确定分子量 ESI 产生多电荷离子, 相对分子质量Mr计算: 选相邻峰,电荷n, n +1 m1=(Mr + n)/2 m2=(Mr + n+1)/ (n+1)

3.4.3 由高分辨质谱(HR-MS)确定分子式 测定化合物的HR-MS可准确计算出化合物的分子式。 ※ 查表法 ※ 查表法 Beynon 和 Lederbey 制作了高分辨质谱法数据表, 可查出对应于某精确质量的分子式。 ※ 计算机处理

第四节 MS谱图解析  McLaferty 提出“电荷自由基定位理论” 因此,掌握MS裂解机理是对MS谱图进行解析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 McLaferty 提出“电荷自由基定位理论” 自由基有强烈的电子配对倾向 正电荷有吸引或极化相邻成键电子的倾向

按照EI-MS中,分子气相裂解反应主要有三大类: (1)自由基中心引发的α-裂解:伴随α-裂解,电荷保留在原来位置上。 (2)电荷中心引发的i-裂解;伴随i-裂解,电荷发生转移到其它位置上。 (3)碳-碳键的σ-断裂:σ-键电离时失去一个电子,则断裂往往发生在这个位置。 并且还存在自由基或电荷中心引发的重排裂解(r),及置换反应(rd)。

4.1 自由基中心引发的α-裂解: 裂解通式如下: 其裂解机理为:

4.2 电荷中心引发的i -裂解: 裂解通式如下: 其裂解机理为:

4.3 碳-碳键的σ-断裂: 裂解通式及机理如下:

4.4 自由基中心引发的重排: 常见的是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主要发生在具有γH的酮、醛、羧酸、酰胺、腙、肟、亚胺、硫酸酯、羧酸酯、磷酸酯、亚硫酸酯等化合物中,其机理如下: 同一分子既可发生α-裂解,又可发生i-裂解,究竟哪种裂解占优势取决于分子结构,经常取决于裂解后所产生的OE+•的稳定性,OE+稳定性高的裂解途径占主导。

4.5 电荷中心引发的重排: 在OE+•中发生的这种重排,是酯、硫酯、酰胺和磷酸酯的特征,其机理如下:

4.6 置换反应(rd): 一种重排反应,它经环化在一个碳(或其他)原子上形成一个新键,同时失去与该碳原子相连的其他基团。如1-卤化(氯或溴化)烷中最强峰是由rd 引起的,其机理如下:

第五节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MS  烃类化合物的MS 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 CH3(CH2)nCH3 m/z 43或57 是基峰 C6H5CH2(CH2)n CH3 m/z 91是基峰

n-十六烷

自由基引发,经四、五、六元环过渡态氢转移

∵β-键断裂(末端烯),m/z 41 CH2=CH-CH2+ 为基峰或强峰 1-十二烯

环烯:RDA反应

正己基苯

 醇、酚、醚

三乙胺

芳胺

醛、酮类

具有γ-H的醛、酮可发生麦氏重排反应

羧酸

酯 麦氏重排 双氢重排

第六节 MS解析程序 1.解析分子离子峰区域 2.解析碎片离子峰区域 3.列出部分结构单元 4.推出样品可能的结构式

例1: 某已知物经测定是只含C、H、O的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显示在3100-3700cm-1之间无吸收,其质谱如下图,试推测其结构。

1.解析分子离子峰区域 2.解析碎片离子峰区域 [M] +•136较强,说明化合物分子较稳定; [M+1]+/ [M] +• =9%,提示分子中C<9 2.解析碎片离子峰区域 碎片峰105为基峰,结合39、51、77提示分子中有苯环系统(苯甲酰基)

3.列出部分结构单元 M-105=31,提示分子中有CH2OH或OCH3 4.推出样品可能的结构式

例2: 某化合物质谱如下图,试推测其结构。

例3: 某化合物C6H10O,其质谱如下图,试推测其结构。

例4: 试解析如下化合物的质谱裂解途径。

例5: 试解析可卡因的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