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wangli9981@163.com 13850797927 QQ1469401522.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学习要求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 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 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 2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 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Advertisements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三讲 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试验及失败 主讲人:张永.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第四讲 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八国联军侵华.
共 和 国 之 恋.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 (公元1912—1927年)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终结的.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闲话章太炎 叶兆言.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请问: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代表 基本主张 实践效果 特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付诸实践
1879年,孙中山在其兄长孙眉的资助下,离家赴檀香山,“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辛亥革命.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闲话章太炎 叶兆言.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900········ XY.
Sssss.
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wangli9981@163.com 13850797927 QQ1469401522

专题四 资产阶级的新革命 一、 资产阶级高举革命的新旗帜 二、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三、 资产阶级新革命的失败

有学者讲,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温柔的革命。以往中国王朝更迭,末代王朝没有几个是好的,人口所剩无几,而清王是最好的,有优待条例。以往的王朝革命,往往是单纯军事上的彻底胜利,对方军事上的彻底失败,杀人如麻,城池颠覆,而辛亥革命在各省独立,南北议和,共举共和中开创了 一个时代,此中情况前所未有。在革命过程中,不管是孙中山、黄兴,还是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都有了一定的西化思维,及有了一定的现代政治思维。

一、 资产阶级高举革命的新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19世纪末列强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 失败 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庚子事变(1900年)的历史影响 1900年之前,从清政府统治者到社会大众,在屡遭侵略后,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自我优越感。这种优越感阻碍了中国人准确认识世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庚子事变及辛丑条约改变了中国人的这种心态。心态的转变使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转过了一个重要的关口,中国社会的面貌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西太后不无辛酸地自述过这段经历:“连日奔走, 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 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 秫秕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 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 1902年2月3日的《泰晤士报》报道过此前两天西太后接见各国公使的情况,其叙述颇能传神:“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 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联军入京之时,京官朝贵中众多人“ 相率户前挂某某国顺民旗”,“鼓乐燃爆竹, 具洋酒以迎师”。

有人曾对北方下层社会比较而论之曰:“当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洋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处极刑。” 至联军入后,则夙气一变而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袴,必表出之。矮檐白板,好署洋文,草楷杂糅,拼切舛错。用以自附于洋,昂头掀膺,翘若自熹”。 据时人记述:在德军所驻守的顺治门外一带,“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永’,有曰‘德丰厚’、‘德长胜’等。

日俄战争的历史影响: (1)加剧了清政府的灭亡。 中国旅日留学生的变化-鲁迅 (2)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开始 图谋称霸亚洲。 孙中山及其同盟会的建立 (2)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开始 图谋称霸亚洲。 日俄战争(1904-1905)

  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继续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后,俄国势力退到东北北部,日本占据东北南部。1903年,英国侵略西藏,随后,西藏变成英国的势力范围。1906年4月,中英在北京订立条约,英国在西藏取得许多特权,但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04年,德国与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发生武装对峙,美、法也准备将军舰开进长江一带湖泊,最后以德国妥协结束冲突。外国列强在中国追求攫取更多的经济权益,1902—1903年,英、美、日三国先后强迫清朝廷签订新的《通商行船条约》,使英、美、日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的权利,并进一步取得在华设立工厂、开矿等特殊权利,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到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急剧上升,他们在华工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加强了对中国路矿权的控制,已经操纵了中国经济命脉,成为操纵中国政治、军事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们垄断了中国金融业,控制了中国关税权。

20世纪初期,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的一幅漫画。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的实质: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清政府自我挽救的一项举措,始于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以光绪名义在西安颁布的“预约变法上谕。 清末“新政”的实质: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 预备立宪是骗局 主观目的 皇位永固,内乱可弭 预备立宪是骗局 预备仿行 客观措施 加强专制 维护统治 消灭革命 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请思考 预备立宪是骗局,立宪派在开始时还为什么支持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破产对辛亥革命形势发展有什么影响? 破产的原因: 希望改变清政府的现状,但又反对革命。 预备立宪破产对辛亥革命形势发展有什么影响? 清政府空前孤立,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破产的原因: (1)中国革命的形势已经走在了“新政”的前头 (2)加强皇权严重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的发展。 1901年-1911年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地办水、电厂31家,资本额1500万元;开办矿冶企业26家,资本额700万元;纺织厂85家,资本额400万元;食品厂95家,资本额1300万元;此外,卷烟、造纸、火柴、玻璃等轻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1903年的拒俄运动,各地的抵制外货运动,1905年上海的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江浙两省的抵制英货运动、山东的抵制德货运动、广东、广西的抵制日货运动等。这些爱国运动,显示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爱国积极性。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推动历史发展 迎接革命高潮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推动历史发展 迎接革命高潮 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思想基础 清朝统治出现危机 组织基础 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早年在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学习,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5年3月12日去世,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兴趣话题: 中山装 探究:孙中山 的革命历程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2,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5,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理念。

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 团 体 时 间 领导人 地点 影 响 兴中会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革命派初步形成 团   体 时 间 领导人 地点 影   响 兴中会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革命派初步形成 华兴会 1904 黄兴、宋教仁 长沙 革命派已经形成 光复会 蔡元培、陶成章 上海 日知会 1906 刘静庵 武昌

陈天华及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 章炳麟 (1869--1936) 邹容及其所著的《革命军》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辛亥革命后,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章氏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

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重庆巴县(今渝中区)人。 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在日本,他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文化后,革命倾向日趋强烈。1903年,他完成《革命军》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该书约两万字,分为七章,其中以“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重点。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 “革命”乃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的过程,他还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革命军》在上海出版后,《苏报》发表章炳麟的文章,称赞《革命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监狱。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在狱中,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

陈天华(1875-1905),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父亲陈善是乡村塾师。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喜爱小说唱词,常仿其文体作通俗小说或山歌小调。1903年春,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拒俄事件发生,他积极投入这个爱国运动,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后回国准备策动武装起义。他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部浅近通俗的宣传作品。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1904年春,因策动军队起义失败,陈再到日本,入法政大学。1905年6月,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陈任秘书,并被推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之一。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投海自杀。

《猛回头》摘录: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1902年11月,黄兴与杨笃生、樊锥、梁彝行创办中国留日学生第一个刊物《游学译篇》。 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中国同盟会(1905) 兴中会(189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华兴会、光复会(1904) 其他革命团体 孙中山手书中国同盟会纲领。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19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办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指 导 思 想 《同盟会总章》 《民报•发刊词》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纲领 《同盟会总章》 《民报•发刊词》 指 导 思 想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这种思想来源于美国亨利·乔治的单一税学说。其中心是国家通过向土地征收单一的地价税,使地租转交给国家。通过这种办法,限制以致取消土地私有制,从而达到土地国有。 局限性: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评价: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要求; 但是,没有提出反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着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他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革命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列宁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报》第3号刊发号外,提出与《新民丛报》论战的12条纲领 辩论本身的意义不在于谁赢谁输,而在于1明理2确立各自的社会变革立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革命派宣称满族非中国臣民,满族入主中原,中国早已亡国,满族入关后对汉民族实行血腥统治,故“反满”和暴力革命十分必要。反满是要“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不会引发内乱、招致外国干涉和瓜分。 改良派宣称满族早就是中国臣民,清朝取代明朝,只是政权的更迭,不是亡国,满族入关后已和汉民族同化,故“反满”和政治变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改良派的主张掩盖了清朝政府的种种罪恶。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革命派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本性,通过革命实践,人民的政治程度可迅速提高,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一定能够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共和政体”。 改良派宣称中国国民没有自治能力,政治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君主共和是必经的阶段,不能“躐等”。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宣称革命派的主张破坏了私有制的“自然法则”,将妨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 革命派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在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

二、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建立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革命实践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前奏:萍浏醴起义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1911.10.10) 武汉三镇光复 建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1911.10.10) 武汉三镇光复 建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1906年12月 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4日,同盟会策动会党和矿工举行的萍浏醴起义爆发。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湖南发生水灾,官僚士绅囤积居奇,使米价飞涨,饥民无路可走,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乘机于1906年由日本回湖南,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纲领,策划起义。拟定于当年(丙午年)旧历腊月底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起义,因消息泄漏,12月初提前起义,推令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都督,参加者除农民外,有手工业工人和部分防营士兵,萍乡以煤矿工人为主。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政纲为号召。几天之内便占领麻石、文家市、上粟市等,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江宁(南京)数万军队镇压,起义军因分散作战而失败,刘道一、蔡绍南等先后被捕牺牲。这年是农历丙午年,故此次起义又称“丙午年萍浏之役”。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在广州发动起义,攻打两广总督府而壮烈牺牲的七十二位烈士墓园.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庄严肃穆,绿树成萌。正门是凯旋式的大门楼,门额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金色大字。内有230米的墓道、石拱桥、七十二烈士墓碑等。还有孙中山亲植青松和高举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一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湖北军政府旧址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等 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纪念章

取得巨大成功 潜伏严重危机 武昌起义 革命思想的传播 清朝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革命团体的建立 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党人的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分裂 潜伏严重危机 预备立宪 清朝危机加重革命形势成熟 保路运动 清朝统治崩溃 阶级矛盾激化 和平请愿到武装起义

武装起义对反动势力的打击力度不强,清帝退位也不是由于直接的军事、革命力量的打击。这反映辛亥革命的投机性和不彻底性。

(二)中华民国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成果 推行法令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建立中华民国 国旗:五色旗 总统: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约法》 推行法令 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法令措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仿照美国政制,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总统提出各部总长、次长名单如下:   陆军部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海军部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   实业部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令和革新措施,主要包括:     1.革除社会陋习,如禁止续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和吸食鸦片     2.树立民主新风,如官员、官民之间均为平等关系,废除清朝官场称呼“大人”、“老爷”的恶习,废除跪拜之礼,改行鞠躬礼。     3.保障人权平等,允许女子参政权,禁止买卖奴婢,禁绝贩卖华工,禁止刑讯、体罚等。

  4.鼓励实业发展,保护私人财产和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颁布一系列保护工商业发展的章程、则例,提倡垦殖事业。   5.实行教育改革,提倡男女同校、奖励女学,将各种旧式学堂改为学校,禁止使用清廷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增设自然科学、工商业和工艺方面的课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为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共56条。其主要特点是: 1.它是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   2.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3.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   4.规定了对约法的严格修订程序,保障约法的稳定性。

意义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 资产阶级新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新革命的终结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图为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武昌起义 军政府成立 各省响应 群龙无首,部分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继续发动起义 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政权 立宪派和旧官僚联合夺权,如湖北 清朝官员摇身一变成为革命的都督,如江苏 各省响应 立宪派和旧官僚直接从革命派手中夺取政权,如湖南

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既加速了革命推翻满清的过程,又开民国历史的倒车图谋建立帝制。 应当从两个方面看袁世凯 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既加速了革命推翻满清的过程,又开民国历史的倒车图谋建立帝制。 袁氏的矛盾性,反映了历史的曲折性。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时是前进一步,退后一步,再前进两步。

宋教仁案的实质:总统制派与内阁制派的冲突。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宋教仁 宋教仁案的实质:总统制派与内阁制派的冲突。

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外交上,出卖国家主权。

“二十一条” 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秘密条款。 “二十一条”要求的内容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山东问题,要求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原先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建造胶济铁路专线;开辟山东省主要城市为商埠。 第二部分,关于南满内蒙古东部,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人有居住、购地、经营工商农业、开矿等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铁路、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吉长铁路由日本管理,期限也为九十九年。 第三部分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之人开采。 第四部分,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第五部分,关于控制中国政治、财政、军事、警察等,要求中日合办地方警察或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兵工厂且必须聘用日本技师;将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的铁路修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日本人在中国有传教之权。

(二)资产阶级新革命的终结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派继续战斗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6年,护法运动 讨袁事败,袁世凯下令通缉革命领导人,这是安徽省警察厅通缉黄兴等人的密令和照片。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也必然,败也必然”。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思考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也必然,败也必然”。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失败原因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外因) 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 向革命派进攻(内因)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根本原因)

从主观上说,领导这样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很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 小结 背 景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实践:武昌起义 成 果 结局及意义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建立民国 背 景 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实践:武昌起义 建立民国 颁布《约法》推行法令 成 果 败因 性质及意义 结局及意义

思考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参考书目 1.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 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3.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4.《民报》:《〈民报〉与〈新民从报〉辩驳之纲领》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