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wangli9981@163.com 13850797927 QQ1469401522
专题四 资产阶级的新革命 一、 资产阶级高举革命的新旗帜 二、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三、 资产阶级新革命的失败
有学者讲,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温柔的革命。以往中国王朝更迭,末代王朝没有几个是好的,人口所剩无几,而清王是最好的,有优待条例。以往的王朝革命,往往是单纯军事上的彻底胜利,对方军事上的彻底失败,杀人如麻,城池颠覆,而辛亥革命在各省独立,南北议和,共举共和中开创了 一个时代,此中情况前所未有。在革命过程中,不管是孙中山、黄兴,还是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都有了一定的西化思维,及有了一定的现代政治思维。
一、 资产阶级高举革命的新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19世纪末列强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 失败 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庚子事变(1900年)的历史影响 1900年之前,从清政府统治者到社会大众,在屡遭侵略后,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自我优越感。这种优越感阻碍了中国人准确认识世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庚子事变及辛丑条约改变了中国人的这种心态。心态的转变使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转过了一个重要的关口,中国社会的面貌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西太后不无辛酸地自述过这段经历:“连日奔走, 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 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 秫秕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 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 1902年2月3日的《泰晤士报》报道过此前两天西太后接见各国公使的情况,其叙述颇能传神:“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 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联军入京之时,京官朝贵中众多人“ 相率户前挂某某国顺民旗”,“鼓乐燃爆竹, 具洋酒以迎师”。
有人曾对北方下层社会比较而论之曰:“当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洋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处极刑。” 至联军入后,则夙气一变而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袴,必表出之。矮檐白板,好署洋文,草楷杂糅,拼切舛错。用以自附于洋,昂头掀膺,翘若自熹”。 据时人记述:在德军所驻守的顺治门外一带,“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永’,有曰‘德丰厚’、‘德长胜’等。
日俄战争的历史影响: (1)加剧了清政府的灭亡。 中国旅日留学生的变化-鲁迅 (2)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开始 图谋称霸亚洲。 孙中山及其同盟会的建立 (2)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开始 图谋称霸亚洲。 日俄战争(1904-1905)
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继续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后,俄国势力退到东北北部,日本占据东北南部。1903年,英国侵略西藏,随后,西藏变成英国的势力范围。1906年4月,中英在北京订立条约,英国在西藏取得许多特权,但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04年,德国与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发生武装对峙,美、法也准备将军舰开进长江一带湖泊,最后以德国妥协结束冲突。外国列强在中国追求攫取更多的经济权益,1902—1903年,英、美、日三国先后强迫清朝廷签订新的《通商行船条约》,使英、美、日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的权利,并进一步取得在华设立工厂、开矿等特殊权利,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到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急剧上升,他们在华工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加强了对中国路矿权的控制,已经操纵了中国经济命脉,成为操纵中国政治、军事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们垄断了中国金融业,控制了中国关税权。
20世纪初期,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的一幅漫画。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的实质: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清政府自我挽救的一项举措,始于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以光绪名义在西安颁布的“预约变法上谕。 清末“新政”的实质: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 预备立宪是骗局 主观目的 皇位永固,内乱可弭 预备立宪是骗局 预备仿行 客观措施 加强专制 维护统治 消灭革命 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请思考 预备立宪是骗局,立宪派在开始时还为什么支持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破产对辛亥革命形势发展有什么影响? 破产的原因: 希望改变清政府的现状,但又反对革命。 预备立宪破产对辛亥革命形势发展有什么影响? 清政府空前孤立,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破产的原因: (1)中国革命的形势已经走在了“新政”的前头 (2)加强皇权严重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的发展。 1901年-1911年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地办水、电厂31家,资本额1500万元;开办矿冶企业26家,资本额700万元;纺织厂85家,资本额400万元;食品厂95家,资本额1300万元;此外,卷烟、造纸、火柴、玻璃等轻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1903年的拒俄运动,各地的抵制外货运动,1905年上海的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江浙两省的抵制英货运动、山东的抵制德货运动、广东、广西的抵制日货运动等。这些爱国运动,显示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爱国积极性。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推动历史发展 迎接革命高潮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推动历史发展 迎接革命高潮 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思想基础 清朝统治出现危机 组织基础 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早年在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学习,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5年3月12日去世,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兴趣话题: 中山装 探究:孙中山 的革命历程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2,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5,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理念。
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 团 体 时 间 领导人 地点 影 响 兴中会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革命派初步形成 团 体 时 间 领导人 地点 影 响 兴中会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革命派初步形成 华兴会 1904 黄兴、宋教仁 长沙 革命派已经形成 光复会 蔡元培、陶成章 上海 日知会 1906 刘静庵 武昌
陈天华及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 章炳麟 (1869--1936) 邹容及其所著的《革命军》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辛亥革命后,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章氏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
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重庆巴县(今渝中区)人。 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在日本,他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文化后,革命倾向日趋强烈。1903年,他完成《革命军》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该书约两万字,分为七章,其中以“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重点。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 “革命”乃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的过程,他还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革命军》在上海出版后,《苏报》发表章炳麟的文章,称赞《革命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监狱。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在狱中,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
陈天华(1875-1905),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父亲陈善是乡村塾师。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喜爱小说唱词,常仿其文体作通俗小说或山歌小调。1903年春,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拒俄事件发生,他积极投入这个爱国运动,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后回国准备策动武装起义。他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部浅近通俗的宣传作品。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1904年春,因策动军队起义失败,陈再到日本,入法政大学。1905年6月,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陈任秘书,并被推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之一。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投海自杀。
《猛回头》摘录: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1902年11月,黄兴与杨笃生、樊锥、梁彝行创办中国留日学生第一个刊物《游学译篇》。 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秋瑾准备在浙江绍兴发动起义,不幸事泄被捕,于15日在绍兴就义。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中国同盟会(1905) 兴中会(189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华兴会、光复会(1904) 其他革命团体 孙中山手书中国同盟会纲领。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19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办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指 导 思 想 《同盟会总章》 《民报•发刊词》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纲领 《同盟会总章》 《民报•发刊词》 指 导 思 想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这种思想来源于美国亨利·乔治的单一税学说。其中心是国家通过向土地征收单一的地价税,使地租转交给国家。通过这种办法,限制以致取消土地私有制,从而达到土地国有。 局限性: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评价: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要求; 但是,没有提出反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着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他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革命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列宁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报》第3号刊发号外,提出与《新民丛报》论战的12条纲领 辩论本身的意义不在于谁赢谁输,而在于1明理2确立各自的社会变革立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革命派宣称满族非中国臣民,满族入主中原,中国早已亡国,满族入关后对汉民族实行血腥统治,故“反满”和暴力革命十分必要。反满是要“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不会引发内乱、招致外国干涉和瓜分。 改良派宣称满族早就是中国臣民,清朝取代明朝,只是政权的更迭,不是亡国,满族入关后已和汉民族同化,故“反满”和政治变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改良派的主张掩盖了清朝政府的种种罪恶。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革命派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本性,通过革命实践,人民的政治程度可迅速提高,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一定能够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共和政体”。 改良派宣称中国国民没有自治能力,政治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君主共和是必经的阶段,不能“躐等”。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宣称革命派的主张破坏了私有制的“自然法则”,将妨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 革命派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在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
二、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建立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革命实践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前奏:萍浏醴起义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1911.10.10) 武汉三镇光复 建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1911.10.10) 武汉三镇光复 建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响应
1906年12月 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4日,同盟会策动会党和矿工举行的萍浏醴起义爆发。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湖南发生水灾,官僚士绅囤积居奇,使米价飞涨,饥民无路可走,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乘机于1906年由日本回湖南,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纲领,策划起义。拟定于当年(丙午年)旧历腊月底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起义,因消息泄漏,12月初提前起义,推令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都督,参加者除农民外,有手工业工人和部分防营士兵,萍乡以煤矿工人为主。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政纲为号召。几天之内便占领麻石、文家市、上粟市等,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江宁(南京)数万军队镇压,起义军因分散作战而失败,刘道一、蔡绍南等先后被捕牺牲。这年是农历丙午年,故此次起义又称“丙午年萍浏之役”。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在广州发动起义,攻打两广总督府而壮烈牺牲的七十二位烈士墓园.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庄严肃穆,绿树成萌。正门是凯旋式的大门楼,门额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金色大字。内有230米的墓道、石拱桥、七十二烈士墓碑等。还有孙中山亲植青松和高举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一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湖北军政府旧址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等 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纪念章
取得巨大成功 潜伏严重危机 武昌起义 革命思想的传播 清朝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革命团体的建立 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爆发 革命党人的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分裂 潜伏严重危机 预备立宪 清朝危机加重革命形势成熟 保路运动 清朝统治崩溃 阶级矛盾激化 和平请愿到武装起义
武装起义对反动势力的打击力度不强,清帝退位也不是由于直接的军事、革命力量的打击。这反映辛亥革命的投机性和不彻底性。
(二)中华民国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成果 推行法令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建立中华民国 国旗:五色旗 总统: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约法》 推行法令 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法令措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仿照美国政制,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总统提出各部总长、次长名单如下: 陆军部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海军部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 实业部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令和革新措施,主要包括: 1.革除社会陋习,如禁止续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和吸食鸦片 2.树立民主新风,如官员、官民之间均为平等关系,废除清朝官场称呼“大人”、“老爷”的恶习,废除跪拜之礼,改行鞠躬礼。 3.保障人权平等,允许女子参政权,禁止买卖奴婢,禁绝贩卖华工,禁止刑讯、体罚等。
4.鼓励实业发展,保护私人财产和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颁布一系列保护工商业发展的章程、则例,提倡垦殖事业。 5.实行教育改革,提倡男女同校、奖励女学,将各种旧式学堂改为学校,禁止使用清廷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增设自然科学、工商业和工艺方面的课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为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共56条。其主要特点是: 1.它是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 2.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3.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 4.规定了对约法的严格修订程序,保障约法的稳定性。
意义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 资产阶级新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新革命的终结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图为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武昌起义 军政府成立 各省响应 群龙无首,部分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继续发动起义 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政权 立宪派和旧官僚联合夺权,如湖北 清朝官员摇身一变成为革命的都督,如江苏 各省响应 立宪派和旧官僚直接从革命派手中夺取政权,如湖南
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既加速了革命推翻满清的过程,又开民国历史的倒车图谋建立帝制。 应当从两个方面看袁世凯 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既加速了革命推翻满清的过程,又开民国历史的倒车图谋建立帝制。 袁氏的矛盾性,反映了历史的曲折性。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时是前进一步,退后一步,再前进两步。
宋教仁案的实质:总统制派与内阁制派的冲突。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宋教仁 宋教仁案的实质:总统制派与内阁制派的冲突。
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外交上,出卖国家主权。
“二十一条” 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秘密条款。 “二十一条”要求的内容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山东问题,要求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原先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建造胶济铁路专线;开辟山东省主要城市为商埠。 第二部分,关于南满内蒙古东部,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人有居住、购地、经营工商农业、开矿等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铁路、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吉长铁路由日本管理,期限也为九十九年。 第三部分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之人开采。 第四部分,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第五部分,关于控制中国政治、财政、军事、警察等,要求中日合办地方警察或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兵工厂且必须聘用日本技师;将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的铁路修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日本人在中国有传教之权。
(二)资产阶级新革命的终结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派继续战斗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6年,护法运动 讨袁事败,袁世凯下令通缉革命领导人,这是安徽省警察厅通缉黄兴等人的密令和照片。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也必然,败也必然”。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思考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也必然,败也必然”。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失败原因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外因) 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 向革命派进攻(内因)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根本原因)
从主观上说,领导这样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很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 小结 背 景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实践:武昌起义 成 果 结局及意义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建立民国 背 景 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实践:武昌起义 建立民国 颁布《约法》推行法令 成 果 败因 性质及意义 结局及意义
思考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参考书目 1.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 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3.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4.《民报》:《〈民报〉与〈新民从报〉辩驳之纲领》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