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傑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中研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Advertisements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
〝奇異恩典〞~陳進成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 以為大喜樂;因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 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
大陸高等教育現況之分析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1. 引 言. 1. 引 言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引 白银高新区国税局 纳税服务科 2016年5月.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内 容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操作 ● 项目会计核算中注意事项 ● 社会组织年检报告的填列 ● 社会组织评估中财务资产指标的解释
中國人壽 徐真真.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初探逻辑推理 提高思维水平 ——《逻辑和语文学习》
列王紀下8章 啟示錄12章 書念婦人 婦人 死裡復活的兒子 被提的男孩子 七年饑荒 三年半大災難 非利士地 曠野 歸還房屋田地
佛教既是外來宗教, 為何盛行於中國?.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地有情 分享者:徐燦麗老師、 蘇娟玉老師 日期:2005年12月3日 P.1.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材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南山附中 熊菊珍 年 8 月 13 日.
耶利米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志愿服务个案 张田吉
列王紀概覽.
張騫、班超通西域.
会计电算化 录入期初余额 北京科技宏远有限公司总账系统启用日期有二种方案,一是2006年1月,二是2006年2月,其他初始设置完全一样,假定你是该公司会计主管,你选哪种方案?为什么?? ?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局势总是引起各方关注,特别是美国。为什么美国对台湾虎视眈眈?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斗兽场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北京一师附小 韩玉娟.
第九課 現代詩選 (ㄧ)再別康橋 (二)斷  章.
異端與異教 基督信仰.
漢魏間的國際局勢與女性外交 -〈昭君怨〉與悲憤〈胡笳十八拍〉
耶利米书.
彌迦書 緒論.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課程簡介.
時代巨輪下對聖經的挑戰 平安福音堂聯堂培靈會 2014年3月13日.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Java 程式設計 講師:FrankLin.
提升教學技巧 How to Teach Better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北國 亞述 巴比倫 南國 那鴻 以利亞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約珥 約拿 俄巴底亞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賽亞 以西結 南 彌迦
北国 亚述 巴比伦 南国 那鸿 以利亚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约珥 约拿 俄巴底亚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赛亚 以西结 南 弥迦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微積分網路教學課程 應用統計學系 周 章.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花 時 間.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IMAGINE IMAGINA Autor: John Lennon Singer: Connie Talbot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Venue: Romblon & Mindoro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2005~2009年一千大企業最愛大學生總排名(cheers雜誌)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何西阿書.
經文:提摩太前書 1:12-17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 ,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 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黃俊傑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中研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1、引言

1:1 歷史知識在被建構之後,就具有某種程度的獨立自主性(autonomy),而對史料與歷史當事人具有批判力。(本課程第6講)

文 (批判) 歷史 圖象 (史料) 史學家 獻 (批判) (歷史當事人)

1:2 史學家都力圖以歷史知識引導現在及未來之走向:

錢穆(賓四,1895-1990):《國史大綱》,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27冊,〈引論〉: 今日所需要之國史新本,將為自《尚書》以來下至《通志》一類之一種新通史。此新通史應簡單而扼要,而又必具備兩條件:一者必能將我國家民族已往文化演進之真相,明白示人,為一般有志認識中國已往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種種演變者所必要之智識;二者應能於舊史統貫中映照出現中國種種複雜難解之問題,為一般有志革新現實者所必備之參考。前者在積極的求出國家民族永久生命之泉源,為全部歷史所由推動之精神所寄;後者在消極的指出國家民族最近病痛之證候,為改進當前之方案所本。此種新通史,其最主要之任務,尤在將國史真態,傳播於國人之前,使曉然了解於我先民對於國家民族所已盡之責任,而油然興其慨想,奮發愛惜保護之摯意也。

1:2 史學家都力圖以歷史知識引導現在及未來之走向:

司馬遷(太史公,145B.C.-?):《史記•太史公自序》: ……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本講問題: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之關係如何?為什麼?

2、歷史知識與社會政治變遷之互相滲透性

2:1 歷史知識何以能對社會政治變遷產生滲透作用? a)歷史知識有其方向性 b)人之存在有其意向性:「自我」的二分

a)歷史知識有其方向性 歷史知識與價值判斷 《孟子.離婁下.21》: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司馬光(溫公,1019-1086):《資治通鑑.卷1.周紀1》: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403B.C.)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衆,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爲之綱紀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

b)人之存在有其意向性:「自我」的二分 (1)作為歷史經驗的積澱的「自我」; 張深切(1904-1965):陳芳明等編,《張深切全集》(台北:文經社,1998),卷1: 在要剃髮當兒,我們一家都哭了。跪在祖先神位前痛哭流涕,懺悔子孫不肖,未能盡節,今日剃頭受日本教育,權做日本國民,但願將來逐出了日本鬼子,再留髮以報祖宗之靈。跪拜後,仍跪著候剪,母親不忍下手,還是父親比較勇敢,橫著心腸,咬牙切齒,抓起我的辮子,使勁地付之并州一剪,我感覺腦袋一輕,知道髮已離頭,哇地一聲哭了,如喪考妣地哭得很慘。

(2)作為現實情境制約下的存在的「自我」。 謝長廷:〈臺灣的國會文化〉,《自立晚報》,1995年4月28日,第23版,〈本土副刊〉: 臺灣早期很多都是被害者如林園、高雄魚塭、五二○農民等等的抗爭活動,都屬生物本能反應,當然,參與者當中,有一部份是非被害者的學者和學生,那是十分可貴的,然而大多數都是生物本能的自力救濟。這種生物本能反應的自力救濟有個特點:當別人在自力救濟時,他都會罵別人。我當市議員和立法委員時,遇到很多這種人,「五一九」、「六一二」事件,我都擔任督導,就有一位藥劑生罵我們妨礙交通、社會動亂。過一段時間之後,要審查藥事法,藥劑生也出來示威遊行,他說大家都不關心他。還有一個中校,每當我們在示威遊行時,他都大罵,後來他的房子即將被拆,他就帶者家人陳情抗議,還說社會都不關心他,這就完全是生物本能的反應。 據我的視察,我們的社會回復到生物本能的反應,其特點就是沒有明天,不關心別人和自力救濟。

2:2 人是在社會政治變遷的時空脈絡裏建構歷史知識的,所以歷史知識必然受到社會政治變遷的滲透;政治社會變遷能開發歷史知識的新面向與新詮釋。

3、歷史知識、集體記憶與社會政治變遷

3:1 歷史知識與社會政治變遷藉由 集體記憶的儲存而互相滲透: Maurice Halbwachs, The Collective Memory,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Mary Douglas (New York: Harper-Colophon Books, 1950),此書有新譯本:Lewis A. Coser tr. with an Introduction, 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中譯本:華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集體記憶」並非先天賦予的,而是一種社會性建構的概念,必須經過後天教育才會習得。 2)當集體記憶於同質性團體中持續存在並不斷汲取力量時,其實是身為「團體成員的個體」(individuals as group members)在作記憶。 3)在人類經驗中,只有夢境的記憶才能不植根於社會脈絡與社會結構。 4)「記憶」有二種類別:個人生命歷程的記憶產生於人們親身經歷過的各種事件;歷史性的記憶則透過書寫傳述或照片之類的具體紀錄、以及慶典節日等社會活動來儲存。 5)「集體記憶」是一種「中介變數」(intermediate variable),介於歷史與社會活動及其變遷之間。 6)「集體記憶」之形成多在青年時期(10多歲到20多歲),是故各國對歷史解釋權的爭奪、對青少年知識記憶的塑造不餘遺力。

秦帝國(221-206B.C.)作為後人的「集體記憶」: (1)《史記‧秦始皇本紀‧第6》 二十六年…秦王初併天下,令丞相、御史曰:「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縱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丞相綰、禦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制曰:「可。」

(2)《史記‧高祖本紀‧第8》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3:2 從「歷史知識對社會政治變遷之滲透」的方向言:社會成員可以通過兩種管道獲得歷史知識、建構集體記憶,進一步影響社會政治的發展: 1)正式結構: 2)非正式結構: 3)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之緊張及其化解:

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1896年,福州美華書局出版): 惟是新恩雖厚,舊義難忘。予雖忝為棄地遺民,自願改妝入籍,然此等慘目傷心之景,在他人興高采烈,務期爭先快睹,獨予則任慫恿,終是不忍躬親一視,以免重興賈子之嘆!

問題:這種緊張性能否化解?為什麼?

3:3 從「社會政治變遷對歷史知識之滲透」的方向言: 1)由結構內部網絡來看: 社會政治現實之意識型態基礎 2)由社會政治結構與歷史知識的關係來看: 社會政治現實會改變人對歷史知識的認知:

李春生:《主津新集》(1894年,台灣日日新報出版): 〔日本〕所以今日富強,而處天下之邊者,教必以順天者存之道,神必專誠招事上帝,政亦必以仁愛和平為治,斯皆行中國三代之政教者,而人反謗其謂夷狄。試問以三代政教為政,而誣謂夷狄,則其自處豈非不守三代政教之諸夏者?夫「諸夏」二字,是能行三代政教,所由稱也。「夷狄」二字,是不行三代政教所由取也。今欲不守三代政教,而詡謂諸夏,讓人獨擅三代政教,而誣謂夷敵,而並勸人變夷用夏者,亦遭其譭,謂變夏用夷。嗚呼!謂其執古,實則輕古…。

4、結論

4:1 歷史知識與社會政治變遷兩者的關係是互相牽扯、彼此滲透的,任何一方都無法單向主導,因而產生了雙重主體性。

4:2 社會政治變遷之極致在於「國家」(State)的建構,但國家一旦建立後就有其自主性,且諸多「國家」之間也形成某種結盟關係(參考:Theda Skocpol, State and Social Revolu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4:3 「集體記憶」是歷史知識與社會政治變遷之橋樑。然而「集體記憶」並無「自性」,可用人為力量修改與創造,因此史家的「史德」便極為重要。

閱讀書目: 1.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年)第2及第3章,頁95-252。 2. 錢穆:《國史大綱》,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27冊,〈引論〉。 3. 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卷3期,頁147–184。

本講結束 請勿忘上網填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