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在一起的方法。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在物质分类中主要引出了胶体及其性质,运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溶液。在化学反应分类中,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又主要引出了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种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因此,本章教材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第一课时 ). 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 性质各 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 人们 常常要对它们分门别类. 怎样对自然界物质进行分类呢 ? ( 1 )仔细观察和研究 ( 2 )选择标准 ( 3 )分类.
Advertisements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滴加稀盐酸 无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溶液变红.
生活中常见的盐.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中考考点清单 常考类型剖析 实验突破.
游戏时间——让我们踏上“寻错”之旅 游戏规则: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错误并订正 1、2NaNO3+CaCl2→Ca(NO3)2+2NaCl↓
酸碱盐复习之 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天津市第三十中学 周敏.
1、酸的组成:“H+酸根” 常见的酸根离子有Cl-、SO42-、CO32-、NO3-
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
海水制碱 新都中学.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复习回顾: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怎样验满二氧化碳? 澄清石 灰水变 浑浊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高一化学备课组 杨伏勇.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2-3 常見的酸與鹼.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原电池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 刘肃林
元素化合物复习.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1、酸 无氧酸 HCl 含氧酸 H2CO3 一元酸HCl 二元酸H2SO4 多元酸H3PO4 强酸HCl、H2SO4、HNO3 (三大强酸)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思考? 1、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 为什么你很快就找到你需要的书? 2、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 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
第二节 离子反应.
《开心辞典》 生物 五 气体 英语 春天 语文 化学 固体 冬天 七 夏天 数学 四 秋天 三 液体 物理 六.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第1课时 第2章 第1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考 点一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二 课堂10分钟练习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慧眼识酸 请阅读下列物质,完成后面问题 ①Mg ②H2SO4 ③Fe2O3 ④NaOH ⑤CaCO3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酸的警示标志 第二节 常见的酸 二、硫酸.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 张桂萍.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碳酸鈉 作者:81027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日期:( ).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神奇的瓶子 气体制取收集 专题复习.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化学扑克.
CaCO3+2HCl=CaCl2+H2O+CO2 ↑
看视频:广东清远20吨浓硫酸泄漏 提问:从视频中得到那些信息? 1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氧化还原反应 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汪淑蕾.
… 材料 生活 世界上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有近百万种 化学 医药 能源 ….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3 化學計量.
2011年1月 化学学科会考复习(六) 氧化还原反应 厦大附中 黄耿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内容概述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在一起的方法。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在物质分类中主要引出了胶体及其性质,运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溶液。在化学反应分类中,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又主要引出了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种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因此,本章教材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章共分为三节,整个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具体内容包括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胶体三部分知识;第二部分即第二节:离子反应,具体内容包括有关电解质电离的问题——酸、碱、盐的含义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第三部分即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含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 1.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课标解读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5.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强化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培养全面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学法点拨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以下几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本章知识概念较多,学习中要自觉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研究新知识的切入点,从而建立和完善知识网络,迅速掌握新知识。 2.加强对比,运用直观手段来理解抽象概念。 3.加强实验学习,通过实验,分析现象,总结规律。

第一节  (共2课时)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同学们,在图书馆或图书大厦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很快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商品?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留心我们的生活,分类法应用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人群可由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区等多方面进行分类。工具可由大小、新旧、用途、价格等方面进行分类。同学们对接触到的人和事,会自然而然地将其分为几类,可见分类法是人们处事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在语文这一学科中,人们根据文章的体裁将其分为戏剧、散文、小说、诗歌;根据题材将其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在物理学中,将力根据其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力的效果分为压力、支持力、推力、浮力、向心力等。我们经常议论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合理运用,能源可分为柴草能源、化石能源、新能源。

合理地分类为我们的生活、管理提供了方便,便于我们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处理,可帮助我们对事物的处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梳理导引 1.____________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2.常用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元素组成的种类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单质又可根据其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这里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和__________;酸、碱、盐和氧化物等。这里对化合物采用了____________。 5.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盐分为____________(只有金属离子或 和酸根离子);____________(盐中阳离子有H+);____________(盐中阴离子有OH-);复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等。

6.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一些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四种基本类型。根据反应中是否得到氧或者失去氧,可以把一些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物质分类的应用 由于一种分类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1)交叉分类法(如从盐的组成离子分类,用线连接) (2)树状分类法 用树状分类法,我们可把物质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分类 2.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3.纯净物 混合物 溶液 胶体 浊液 单质 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 4.共价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树状分类法 5.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6.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7.(1)多种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2)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问题探究 1.物质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物质分类必须注意:(1)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2)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3)各子项之和等于母项。如有的同学把稀硫酸归为纯净物中的酸,把Fe(OH)3胶体归为碱等都是错误的。因为酸、碱是纯净物的子项,而稀硫酸、Fe(OH)3胶体是混合物(胶体下课时讲)。

2.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提示: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学反应除我们前面介绍的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如

化学反应除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外,常见的还有如下几种方法:

●细品教材 1.物质分类的意义 物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新的物质还在不断地被制备出来,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研究它们。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质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法把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2.物质分类的方法 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并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给物质分类需要事先设定一定的“标准”。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物质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对不同类物质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物质时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如Na2CO3,按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分类属于无机化合物,按物质类别分类属于盐,按阳离子分类属于钠盐、按阴离子分类属于碳酸盐(交叉分类法)。因此,物质分类的关键是确立分类的“标准”。下面是对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3.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①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②某些碱的交叉分类 ③某些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2)树状分类法 ①化合物树状分类举例

②石油加工产品及其用途的树状分类

●典例精析 【例1】 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 物质 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__ ③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和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应从常见的酸、碱、盐的组成、含义及化学性质入手分析,熟悉常见气体如CO2、O2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检验方法。

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碱有NaOH、KOH、Ba(OH)2、Ca(OH)2;盐有NaCl、Na2SO4、Na2CO3、NaNO3、Na2SO3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2(少量)+2NaOH===Na2CO3+H2O。实验室制备O2常利用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反应2H2O2 2H2O+O2,制备CO2常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2。

【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②H2SO4(或HNO3均可) ③NaOH(或KOH) ⑥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 (3)2NaOH+CO2===Na2CO3+H2O (4)2H2O2 2H2O+O2 (5)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2

(浙江嘉兴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月考,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解析】 纯碱Na2CO3应属于盐类、钠盐、碳酸盐、正盐等,但纯碱并不属于碱类。故不正确的是A项。 【答案】 A

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的分类用短线连起来。 (Ⅰ)         (Ⅱ) NaHCO3      无氧酸盐 KHSO4 含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4 硫酸盐 Na2SO4 酸式盐

【解析】 分类连线时,一定要明确分类标准。若分类标准不同,对于同一种物质会有不同的归类并注意一种物质可属于多种分类。 【答案】  【点拨】 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本题采用的是交叉分类法,比较常用的还有树状分类法。

●细品教材 1.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较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3)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1)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4)碱性氧化物+水―→碱 (5)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3.酸的化学通性 (1)酸+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酸+新盐

4.碱的化学通性 (1)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的化学通性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新盐+新盐

6.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温馨提示:①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例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所有酸和金属的反应都产生H2;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碱(如SiO2、MgO)。

●典例精析 【例2】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D Fe CuCl2 Zn 【解析】 采用排除法,任选每个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若不符合,则其他物质不需分析,但对正确选项需要逐一验证。

该题要求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相当熟悉,同时抓住题中叙述的关键信息,即“——”表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可以转化为乙这一信息,对各选项中的物质逐个分析,进行淘汰即可。A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B中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故A、B不符合题意。C中反应依次为:

D中,反应依次为: 甲和乙:Fe+CuCl2===FeCl2+Cu; 乙和丙:Zn+CuCl2===Cu+ZnCl2; 丙和丁:Zn+2HCl===ZnCl2+H2; 丁和甲:Fe+2HCl===FeCl2+H2; 丁―→乙:CuO+2HCl===CuCl2+H2O。 【答案】 C、D

(贵州兴义丰都中学2009-2010年高一月考,6)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 A.H2O       B.NaH C.H2SO4 D.NH3 【解析】 C项中H2SO4含有三种元素。 【答案】 C

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

(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举出一例。

【解析】 本题以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为背景,探讨了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等问题。第(1)问中关于生石灰的类别,答案并不是惟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答案,如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离子化合物等;第(2)问需要审清题意,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第(3)问中:生石灰能和酸、酸性氧化物(CO2)、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第(4)问,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不再有生石灰,则不再具有干燥作用;第(5)问,围绕能“干燥”这一性质展开思维发散,回忆并归类整理常见的干燥剂。

【答案】 (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2)CaO+H2O===Ca(OH)2 (3)与酸的反应:CaO+2HCl===CaCl2+H2O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aO+CO2===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小纸袋中的物质就不能持续起到干燥作用。 (5)酸:浓硫酸;氯化物:CaCl2;氧化物:P2O5;混合物: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名师讲座 1.化学物质的多维分类 关于化学物质的分类,目前正随着化学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近十年来,我国著名化学家、北京大学徐光宪教授正致力于探索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分类法,即分子分类法或“多维分类”法。1982年,在中、日、美三国金属有机化合讨论会上,他提出了分子的四维分类法(n×cπ)及有关的七条结构规则。

组成这些分子的分子片又可以按它的价电子数的多少分为25类。对同一类分子片,还可以按其中心原子所属的周期不同进一步分类。这样,使用分子片的概念并运用四维分类法与结构规则,就可以把所有的分子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由分子式去估算分子的结构类型,预见新的原子簇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并探讨它们的反应性能等。

2.常见物质的分类

注意: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等;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③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