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 何燕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8 年春季学期. 任课教师:潘颖秋 Ph.D 上课时间:星期五 10:00am - 11:40am 上课地点:南强二 109 教室 Office hour :周一下午 1:30pm – 2:20pm 参考书 : 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6 ,华东理工大学出 版社.
Advertisements

組織行為:影響力的形成與發揮.黃賀 著.前程文化事業 出版 第 3 章 學習. 2 學習目標  學習是個人的基本驅策力  學習的原理  學習的途徑  行為修正術  四種主要的增強時程  學習型組織  標竿學習  知識工作者的學習  教育訓練計畫績效評估.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上次课的内容要点 (二)数学学习与“尝试错误” 一.桑代克的迷箱实验 1.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探索 二. 学习的本质 过程: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Chapter 3 人如何學習與記憶? 學習重點: 我們是如何學會新事物? 為什麼我們會忘掉已經記住的事?
學習歷程 陳富美.
教檢成功經驗分享 新北市竹圍國小 孫 羽 教師 (教育系99級畢業生).
溝通治療 創始人─柏尼.
第七章 培养你的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普通心理學第六章 學習歷程.
Chapter 4 學習理論.
日期: 100年7月12日 指導老師:詹惠雪教授 導讀組員: 口頭發表、 彙整--羅君玲、黃婉琪 資料整理、彙整--黃淑利、林盈昀
第六章 學習、記憶與消費行為.
研讀本章後,你應能: 定義主要的背景因素 區分能力有哪兩種型態 塑造他人的行為 區分四種增強排程的異同 釐清「懲罰」於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學習論主張 1.將學習歷程解釋為條件作用(制約作用) conditioning。
W3 學習理論與教學 郭木山.
第三組 行為修正學派 指導老師:王慧琦﹝阿慧﹞ 組員:薛呈祥﹝阿祥﹞ 游安琪﹝阿琪﹞ 鄭亦菱﹝阿菱﹞ 楊馥萁﹝阿呼﹞
行為學派人格理論.
认知行为和复发预防策略.
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 张艳婷 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经典学习理论与实验 第一节 早期联结学习理论与实验 一、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三、华生的行为习惯说理论.
醫護教育理論導讀 行為主義 指導老師: 高毓秀教授
第十一章 学习实验.
學習歷程 心理學94 (上) 陳富美.
指導老師:支紹慈 老師 學生:陳奕良4960C003 林上源4960C048 林靜宜4960C017 蘇志明4960C029.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台首大幼教103(上)教學大綱 學科名稱:教育心理學 授課教師:曾火城.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心理學導論.
第五章 學 習 黃 囇(ㄌㄧˊ) 莉 通識教育中心 教授.
心理學概論 © Copyright 版權所有: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本光碟內容僅提供教師於教學上使用,非經本公司許可,禁止複製 (給學生)。感謝老師的配合。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Chapter 9 學習、記憶與產品定位.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第七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學習論主張 1.將學習歷程解釋為條件作用(制約作用) conditioning。
Chapter One 個體行為的基礎.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Depart. Psycho. Peking University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授課教師:葉玉賢博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
學習.
护理心理学基础.
健康心理學 老師: 郭思妤.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其他 ER 相關觀念 以及OO模型 國立中央大學 資訊管理系 范錚強 2002 中央大學。范錚強.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激勵與獎酬員工 10.1 動機與個人需要 10.2 早期的激勵理論 10.3 現代的激勵理論 10.4 關於激勵的當代議題
第一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6:太空旅遊.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一 可靠度問題.
1.文化是代代相傳的 2.文化是學習而來的:角色模範 3.文化可滿足需求:規範及準則 4.文化是彼此分享的 5.文化具可調適性: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3:海洋世界.
使用VHDL設計-七段顯示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Chapter One 個體行為的基礎. Chapter One 個體行為的基礎 研讀本章後,你應能: 定義主要的背景因素 區分能力有哪兩種型態 塑造他人的行為 區分四種增強排程的異同 釐清「懲罰」於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 學習如何自我管理 組織行為學 Chapter 2 個體行為的基礎.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行為主義 何燕堂

為什麼你會成為今天的你? 行為主義認為: 每個人成為怎樣的人, 基本上決定於他的成長經驗 藉由經驗, 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

行為主義的心理學觀 Watson的名言: 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不論他們的先天才智、賦性、傾向、種族、出身背景為何,我保證可以將他們隨意地培養成,醫生、律師,乃至於乞丐、小偷。

行為主義者的重要理念 1.在個體內部運作的心理歷程是見不到的,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測量與驗證,甚至個體的內省報告也常是模稜兩可,前後不一致的。心理學應研究可觀察到及可測量的外在「行為」上。 2. 在不考慮內在心理歷程的情形下,美國心理學家認為以增強 (reinforcement) 及聯結 (association) 的觀點一樣可以有效的研究、解釋並預測行為,而將心力放諸於這些概念的研究上,既具體又科學。

學習-行為是學來的!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來看,學習(learning)意味著行為的改變──而非通常我們所說的「獲得觀念」、「了解道理」等等。

學習的定義: 1.行為改變是基於經驗的影響 2.行為的改變必須是相當持久而穩定的現象。 學習與成熟的區辨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正統條件化(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代表人物為伊凡巴卜洛夫 (Ivan P. Pavlov) 與華生 (John B. Watson) 「操作條件化(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 (E. L. Thorndike) 與史金納 (Burrhus F. Skinner)。

正統條件化(古典制約)理論 你看到紅燈為什麼會停下來? 你為什麼會怕蟑螂(老鼠、蛇…)? 正統條件化:透過「聯結」來學習。

正統條件化(古典制約)理論 俄國生理學家巴卜洛夫(Ivan P. Pavlov, 1849~1936)發現並深入探討的正統條件化(classical conditioning) 歷程,才是真正重要的學習歷程。 Pavlov研究唾液在消化歷程中的角色。他假設:唾液分泌是動物口腔對食物刺激的生理反射(reflex)。然而,Pavlov發現:「中性」刺激 ,在特定條件下,也會引起唾液反應。此一現象非生理學所能解釋。

Pavlov 的實驗 正統條件化

正統條件化關鍵概念 1. 無條件(制約)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指的是在自然的情況下,可以自然引發某一行為反應的刺激,非制約刺激與該行為反應之間的聯結已經形成,當非條件刺激出現時,該行為反應便會自然的出現。 2.無條件(制約)反應 (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 是由非條件刺激所自然引發的行為反應。

正統條件化關鍵概念 3.條件(制約)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 CS) 制約刺激原本並不能引發非制約反應,但經由與非制約刺激之間同時出現的制約歷程,而使得制約刺激單獨出現時,也能引發非制約反應。 4.條件(制約)反應 (conditioned response, CR) 制約反應與非制約反應是同一個反應,只是由引發的刺激不同,便給予不同的名稱。

條件反應的習得 正統條件化

正統條件學習的三要素 CS與US配對呈現 CS先於US 兩者的時間間隔不能太長

條件反應的消除與自然恢復 學習既然得自於經驗,而經驗又是人(或動物)在與其環境的互動中所獲得的,當然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消除(extinction) 。 消除程序是CS單獨出現(不再有US伴隨出現)的程序。 已被消除的條件反應,在休息一段時間後,會再度出現,只是強度比未消除前弱了一點。這個現象稱為條件反應的自然恢復(spontaneous recovery)。

刺激的類化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繩。」 由類似刺激引發條件反應」的現象,稱為刺激類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

刺激類化的經典實驗: 可憐的亞伯特 Watson & Raynor(1920)對未滿周歲的小亞伯進行實驗。每當小白鼠出現,亞伯高興的爬過去時,實驗者就以鐵棒敲出巨響,讓亞伯驚慌害怕。實驗進行沒幾次,小白鼠會引發亞伯的懼怕反應。

辨別學習 是學習針對不同的刺激(譬如,蛇與草繩)給予不同的反應。

操作的條件化(操作制約) 由行為後果中學習。 你為什麼會喜歡去7-11(ok或全家)買東西?

操作的條件化(操作制約) 學習者會先採取行動,然後根據行動的後果去校正行為。在這類學習中,學習者學到的是一系列的行為模式,依據這種行為模式,他可以達到目標或獲致某種後果。 由於這些學來的行為像是個工具,可以用來達成某種目的,因此,這類的學習被心理學家稱為工具性學習(instrumental learning)。 先驅性研究:Thorndike的難題箱(puzzle box)實驗

Thorndike的難題箱 Thorndike從其中得出效果律(law of effect):行為是否持續出現,決定於它的效果。 準此,學習是嘗試錯誤(trail-and-error)歷程 。

Skinner的研究 Thorndike的觀點在大約四十年後,在B. F. Skinner(史基納)手上大放異彩。他發展出許多精巧的技術,對行為作實驗分析,大大的擴展了行為研究的領域。

Skinner的實驗分析 Skinner的實驗儀器,叫Skinner箱,可用來訓練鴿子或老鼠學會各種行為。

反應隨因 學習的先決條件是:「行為與其後果之間有穩定的關係」。這個條件稱為反應隨因(response contingency)——伴隨著反應的出現,會有某個後續狀況跟著發生。

關鍵概念:強化 從行為主義者的角度看,了解人的想法是多餘的。促成老鼠不斷壓桿的,不是它的任何想法,而是伴隨著壓桿動作而來的食物丸子(或其他獎賞物) 在操作條件化中,行為因食物而強化reinforcement),學習是行為被強化的歷程。 在此,食物對老鼠的壓桿行為產生了「強化」作用,被稍為「強化物」

人為何樂此不疲? 連續強化、部分強化 強化時制(reinforcement schedule) 指的是強化的頻數、強化的時間間距等的不同安排。 可以大分為兩類: 連續強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每次出現操作性反應(行為)都獲得強化。 間歇時制(intermittent schedule)或部分強化時制(partial reinforcement schedule):只有部分操作性反應(行為)獲得強化。

部分強化(間歇時制): ①固定時距時制:每次強化的間隔時間是固定的。例如每天下午六點老公下班回到家。 ②變化時距時制:有的時候五點回到家,有的時候七點,老婆就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張望。「焦急」行為因此產生。 ③固定比牽時制:達到一定數目才會獲得強化。例如按件計酬工 ④變化比率時制:對期望行為的多少沒有確定要求,強化次數只圍繞著一個平均值變化。例如六合彩,樂透。

部分強化效果 經由間歇強化學得的操作性反應,比經由連續強化學來的,更不易消除。這種特殊效果,稱為部分強化效果(partial reinforcement effect)。 賭徒效應:十賭九輸,為什麼還要賭?

強化機制與強化物 強化機制分兩類:正強化、負強化 強化物也可以分成兩類:正面強化物、負面強化物

正強化、正面強化物 正面強化物 (positive reinforcer) :出現某種行為是可以得到正面的結果,此種正面結果稱為「正面強化物」。給予這些強化物可以強化操作性反應(即出現該行為) 。 →此種強化,稍為「正強化」 例如:考前三名(被強化的行為),可以獲得一台腳踏車(正面強化物)

負強化、負面強化物 負面強化物 (negative reinforcer) :出現某種行為是為了避免某種負面後果出現。此種負面結果,稱作「負面強化物」,撤除這類強化物可以強化操作性反應(行為出現) 。 →此種強化,稱為「負強化」 例如:用功讀書(被強化的行為),是為了避免被父母打罵(負面強化物)

特別要注意的是,負面強化物的功能也是強化而非弱化行為。負面強化物和正面強化物一樣,具有強化行為的效果。 比如說,學校與家庭要強化學生的讀書行為,最常用的強化物不是各式的獎勵,而是體罰與責罵。

負強化的學習 逃離學習:出現某行為,可以「停止」某負面後果。 例如:乖乖去吃飯,父母就不會再罵。 迴避學習:出現某行為,是負面後果「不要發生」 例如:用功唸書,就不會被當!

懲罰 懲罰 (punishment)。去除操作性反應可以避免或撤除負面強化物。 當它被用來抑制行為時,這種學習歷程才叫懲罰。 注意分辨:負強化與懲罰的區別!

行為的型塑 行為主義者認為,人與動物的學習原理是相同的,主要的是操作的條件化。只要善用此一原理,即可教動物學會複雜的行為。所謂「善用」,就是依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原級強化物與次級強化物 原級強化物:原本就會產生強化效果的強化物。例如:食物、飲料。 次級強化物:原本沒有強化效果,但經條件化(制約)後,產生強化效果的強化物。例如:金錢、文憑、獎章…等 次級強化物往往比原級強化物更有強化效果。

認知因素在學習的角色 行為主義者稱人的內心為黑箱(black box),刻意加以忽視,而致力於操弄刺激(S),然後觀察反應(R),以找出刺激與反應間的關係。因此行為主義心理學又稱為S—R心理學(S—R psychology)。 今天已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黑箱裡頭的活動其實至關重要。除了刺激、反應、強化物之外,認知活動——如知覺、記憶、思考等——在學習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證據一:黑猩猩的「頓悟」 二0年代,Wolfgang Köhler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做一系列研究。他觀察到的黑猩猩行為,和Thorndike難題箱中貓的行為,或Skinner箱中老鼠的行為很不相同,發生「頓悟」現象。說明了認知因素在學習過程的作用。

證據二:認知地圖 Tolman 與Honzik(1930)實驗用的迷宮 。 實驗結果顯示,老鼠通常跑經第一通道到食物箱。當A處堵塞時,則跑第二通道;但當B處堵塞時,老鼠會直接取道第三通道。 Tolman認為,老鼠學到類似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