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 習 黃 囇(ㄌㄧˊ) 莉 通識教育中心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8 年春季学期. 任课教师:潘颖秋 Ph.D 上课时间:星期五 10:00am - 11:40am 上课地点:南强二 109 教室 Office hour :周一下午 1:30pm – 2:20pm 参考书 : 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6 ,华东理工大学出 版社.
Advertisements

組織行為:影響力的形成與發揮.黃賀 著.前程文化事業 出版 第 3 章 學習. 2 學習目標  學習是個人的基本驅策力  學習的原理  學習的途徑  行為修正術  四種主要的增強時程  學習型組織  標竿學習  知識工作者的學習  教育訓練計畫績效評估.
第二章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学习目标 重要问题 1.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 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2.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 主要区别与联系。 3.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各.
嬰幼兒語言發展與保育. 語言的意義 語言是一種人類思考的符 號系統,透過語言,傳達 思想、感情,表達想法, 與人溝通的一種方式。
上次课的内容要点 (二)数学学习与“尝试错误” 一.桑代克的迷箱实验 1.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探索 二. 学习的本质 过程: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學習歷程 陳富美.
教檢成功經驗分享 新北市竹圍國小 孫 羽 教師 (教育系99級畢業生).
溝通治療 創始人─柏尼.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制作粗糙、违背史实甚至常理的“抗战雷剧”,社会上也出现了一股“戏说”抗战剧的不良风气。
教學原理 教學原理 講授人:王揚智博士.
第六章 激勵.
普通心理學第六章 學習歷程.
Chapter 4 學習理論.
日期: 100年7月12日 指導老師:詹惠雪教授 導讀組員: 口頭發表、 彙整--羅君玲、黃婉琪 資料整理、彙整--黃淑利、林盈昀
浪漫 碰撞 蜕变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德国波恩明斯特广场修建的贝多芬铜像( 1845年)
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问题.
第六章 學習、記憶與消費行為.
研讀本章後,你應能: 定義主要的背景因素 區分能力有哪兩種型態 塑造他人的行為 區分四種增強排程的異同 釐清「懲罰」於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于在宝钢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 实施方案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學習論主張 1.將學習歷程解釋為條件作用(制約作用) conditioning。
W3 學習理論與教學 郭木山.
11 动物的行为.
儿童教育关键期理论 学前教育 徐 鸿.
团队介绍 (1)西湖区社区街道挂职社会实践基地 (2)武义、缙云、双浦乡镇挂职社会实践基地 (3)BOX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基地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高文慧.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之初探 作 者:蔡瑜珍 (台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所博士研究生).
第三組 行為修正學派 指導老師:王慧琦﹝阿慧﹞ 組員:薛呈祥﹝阿祥﹞ 游安琪﹝阿琪﹞ 鄭亦菱﹝阿菱﹞ 楊馥萁﹝阿呼﹞
行為學派人格理論.
认知行为和复发预防策略.
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 张艳婷 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休閒心理學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明瞭休閒心理學的意義,藉此進入瞭解體驗經濟之內涵,以期衍生創意、規劃、行銷休閒產品之專業能力。
经典学习理论与实验 第一节 早期联结学习理论与实验 一、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三、华生的行为习惯说理论.
Bandura的 社會認知論.
幼兒發展心理學- 大小便訓練.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英本1班 鞠申镅 汪晨茹 沈秋云 元文杰 段祺琪.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主讲人 李 荟 平顶山学院.
第十一章 学习实验.
學習歷程 心理學94 (上) 陳富美.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行動研究就是一種行動性的研究,由行動者來進行研究,而不是由外於行動領域的學者與與科學家來進行,研究的問題也取自行動。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行為主義 何燕堂.
Chapter 9 學習、記憶與產品定位.
第七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學習論主張 1.將學習歷程解釋為條件作用(制約作用) conditioning。
Chapter One 個體行為的基礎.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Depart. Psycho. Peking University
Gamification 2017 遊戲化(Gamification ) 人本設計: 優化人類動機
授課教師:葉玉賢博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
學習.
健康心理學 老師: 郭思妤.
教學原理與策略Week 2 教學原理概論.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學生輔導管教「心」方法 劉福鎔 時間:2013/06/04.
社會學習論 林靜琦.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激勵與獎酬員工 10.1 動機與個人需要 10.2 早期的激勵理論 10.3 現代的激勵理論 10.4 關於激勵的當代議題
用人:领导活动的艺术化 用人的理论基础: 领导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间接性 人是一种唯一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 推動計畫 會議時間:2010年6月25日 會議地點: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400會議室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一 可靠度問題.
1.文化是代代相傳的 2.文化是學習而來的:角色模範 3.文化可滿足需求:規範及準則 4.文化是彼此分享的 5.文化具可調適性: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Chapter One 個體行為的基礎. Chapter One 個體行為的基礎 研讀本章後,你應能: 定義主要的背景因素 區分能力有哪兩種型態 塑造他人的行為 區分四種增強排程的異同 釐清「懲罰」於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 學習如何自我管理 組織行為學 Chapter 2 個體行為的基礎.
體驗‧探索‧創造─ 〈晉公子重耳之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學 習 黃 囇(ㄌㄧˊ) 莉 通識教育中心 教授

學習 (learning) 個體由於經驗而使行為思想或感覺產生相對、永久性變化 先備反應(Preprogrammed Responses) 指一出生人們就有的天生對應環境挑戰的能力 是我們體內預先設計好的生理能力,不經學習即擁有的。

Preprogrammed Responses 先備反應 本能(instincts) 一出生即擁有的能力,或是一種遺傳的、種族特有的,且相對較複雜的行為模式,又稱固定行為模式(fixed-action patterns) 習慣化 (habituation) 個體逐漸熟悉某一刺激,且愈來愈少注意此刺激的過程; 去習慣化(dishabituation) 則是使熟悉的刺激變得不熟悉,如此個體又會再度注意到此刺激。

Imprinting 銘印作用 一種預先設計好的反應,指剛出生的動物尋找某種特定的刺激 並執行固定的反應,這個特定刺激促使反應被學習 Konrad Lorenz

Imprinting 銘印作用 Bill Lishman

Pavlov’s Discovery of Classical Conditioning Ivan Pavlov 巴夫洛夫

古典制約 (classical conditioning) 一種學習過程,原來的中性刺激因與另一特定生理反應或情緒反應相連結,使此刺激產生原來沒有的生理反應或情緒反應。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x 1.鈴聲-----→唾液 2.食物-----→唾液

制約期間 3. 鈴聲+食物-----→唾液 CS+UCS CR

制約後 3. 鈴聲-----→唾液 CS CR

古典制約的階段 獲得階段 消失階段

自然恢復階段

次級古典制約

刺激類化 (stimulus generalization) 一種反應,當遇到某些類似條件刺激的刺激時,條件反應也對這些類似的刺激做出反應

刺激區辨 (stimulus discrimination) 一種反應,某一新刺激與原來的條件刺激愈不相同時,則條件反應也愈不可能對其產生反應

恐懼反應的類化 1920 Watson之研究

Operant Conditioning操作學習 Thorndike’s Law of Effect 桑代克的效果率

效果率

B.F.Skinner 史基納:行為主義大師

Skinner box

老鼠跑迷津

操作制約 (operant conditioning) 一種歷程。由於個體與環境互動而產生了某一行為 (一種操作反應),此操作制約歷程會增加或減少個體再且產生此行為的可能性。 操作反應 (operant response) 一種對世界產生某些影響的反應。 強化物 (reinforcer) 一種刺激或事物,可以增強被連結的行為未來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正性強化物 (positive reinforcer) 一種在行為之後出現的正向刺激或事物,可以增強被連結的行為未來再度發生的機率。 正性強化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正性強化物在行為發生後快速出現,所產生的一種效果。

負性強化 (negative reinforcement) 移除或停止不愉快刺激之後產生的效果,如停止身體或心理的痛楚。 負性強化物 (negative reinforcer) 一種不愉快的刺激或事物,在行為之後被移除以增強行為未來再度的發生。 懲罰 (punishment) 運用刺激或事物以降低行為未來的再度發生。以出現不愉快的刺激或移除愉快的刺激為手段。 嫌惡制約 (aversive conditioning) 以懲罰為手段,鼓勵個體逃離或躲避某一情境。 躲避學習 (avoidance learning) 嫌惡制約的目標,個體學得躲避某些事物。

習得無助

學得無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 一種學得的行為,個體由於一再地逃離失敗,而放棄逃離此痛苦的情境,之後學得行為

塑造 (shape) 藉強化計畫,在控制之下引發出目標行為 逐步接近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s) 一種塑造行為的方法,逐步地強化與目標行為相似的操作反應

強化遞變 (gradient of reinforcement) 一種現象。行為與強化物之間時間間隔愈長強化的效果愈低。 連續強化 (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一種學習方式,強化總是跟隨在行為之後出現。 部分強化安排 (partial-reinforcement schedule) 一種操作制約方案,行為在特定時間或特定次數發生後,才給予強化。

社會學習 (social learning) 藉由觀察他人行為與觀察行為的後果而產生的學習方式

Social Learning 社會學習 Albert Bandura

第一組:影片中成人的攻擊行為受到獎勵 第二組:成人受到懲罰 第三組:對照組,沒有獎勵也沒有處罰 結果?????? 替代性增強(vicarious reinforcement) 替代性懲罰

社會學習的條件 對行為發生注意 觀察到的行為要保持記憶,直到機會來臨時使用 行為模仿的動機 行為的潛在複製,觀察者必須有能力複製觀察到的行為

模仿學習

影響模仿行為之因素 示範者(model)比其他競爭者更突出 示範者被觀察者喜歡或尊敬(認同的對象) 示範者被觀察者認為兩者相似 示範者的行為被強化 刻板印象的行為(大多數人的行為) 常看電視造成錯誤的對世界之看法(以為大部分人是專業人士,只有少數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