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存貨
本章大綱 7-1前言 一、存貨之定義 二、存貨之內容 三、存貨之認定 7-2存貨錯誤之影響 一、基本公式 二、重要觀念 三、錯誤型態彙總表 7-3存貨之盤存制度 一、定期盤存制與永續盤存制之比較
7-4存貨之原始評價及成本衡量 一、存貨之原始評價 二、存貨之成本衡量 三、後進先出法之相關問題 四、金額後進先出法 7-5存貨之續後評價-LCM 一、存貨之續後評價 二、成本與市價孰低法LCM 7-6存貨之估計方法-毛利率法 一、毛利率法之定義 二、毛利率法之功用 三、毛利率法之基本假設 四、毛利率法之計算步驟
7-7存貨之估計方法-零售價法 一、零售價法之定義 二、零售價法之功用 三、零售價法之基本假設 四、專有名詞定義 五、零售價法之計算步驟 六、各種方法成本率之計算 七、金額後進先出零售價法 7-8製造業產品成本 一、製造成本 二、製成品成本 三、銷貨成本
7-1 前言 一、存貨之定義 企業所擁有,供營業出售而購入或製造之資產。其條件為 (一).企業擁有「所有權」。 7-1 前言 一、存貨之定義 企業所擁有,供營業出售而購入或製造之資產。其條件為 (一).企業擁有「所有權」。 (二).供「出售」之用,而非供「自用或消耗」。 二、存貨之內容 (一).買賣業:商品。 (二).製造業:原物料、在製品、製成品。 (三).營建業:在建工程、待售土地、及完工未售建築物。 三、存貨之認定 (一)在途商品 1.起運點交貨-係屬買方存貨。 2.目的地交貨-係屬賣方存貨。 (二)寄/承銷品 1.承銷品-係屬寄銷人存貨。 2.寄銷品-係屬寄銷人存貨。
(三)自用商品-非存貨,依性質轉列相關科目。 (四)例外 1.分期付款銷貨:在顧客未繳清分期貨款之前,貨品所有權仍屬於賣方;但會計上於普通銷貨法下,「存貨」於銷貨年度已轉列「分期付款銷貨成本」,故不列於賣方之存貨項下。 2.高退貨率之銷貨:某些特殊行業(如唱片業、出版業),通常允許買方在一定期間內退貨,這些行業在退貨率很高之情況下,依FASB規定,若全部符合下列各項條件,才能在銷貨時認列收益;否則不得當銷貨處理。 (1)銷貨價格固定不變。 (4)買方與賣方雙方均不是空頭公司。 (5)賣方無協助買方促銷商品之重大義務。 (6)退貨比率能夠合理估計。 (2)買方支付產品的價款將不會受到該商品是否能夠再出售而有所影響。 (3)買方支付產品的價款將不會受到該商品是否被竊、損害而有所影響。
3.產品融資合約:有些公司以存貨作為短期融資的工具,即表面上先將存貨「賣」給其他公司,同時簽約於一定期間後,按約 定之較高價格將該商品再買回。如此,公司雖支付較高之利息 代價,卻可獲得下列帳面上之利益: (1)增加銷貨收入 (2)獲得現金週轉 (3)帳上沒有負債產生 此種融資方式稱為「資產負債表外融資」(Off-Balance Sheet Financing)。FASB規定此種產品融資之安排,雖然法 律上所有權已移轉,但實質上係融資行為,為反映經濟實質, 應沖銷原銷貨相關分錄,且認列負債。
範例1 甲公司90年底期末存貨成本$180,000,但不包括下列各項: 1.於91年1月3日收到一批商品,連同發票價格為$4,500,該 發票記載此批貨品係於90/12/25裝船,條件FOB起運點交 貨。 2.售予乙客戶商品售價$26,000,已於90/12/31運出,銷售條 件為目的地交貨,貨品及發票均於91/01/06送達客戶處。 3.於90/12/25收到一批進貨$5,600,但發票至今尚未收到。 4.一批售價$3,900商品遭客戶退回,因無退貨通知,目前尚 未處理。 試計算期末存貨正金額,假設公司商品售價為成本加價30%。
Ans: 帳列金額 $180,000 1 + 4,500 2 + 20,000 a. 3 + 5,600 4 + 3,000 b. 正確金額 $213,100 註: a.:$26,000÷ (1+30%)=$20,000 b.:$3,900÷(1+30%)=$3,000
單項錯誤 多項錯誤 7-2 存貨錯誤之影響 一、基本公式(↑表高估;↓表低估;-表無影響) (1) (2) (3) (4) ↑ 7-2 存貨錯誤之影響 一、基本公式(↑表高估;↓表低估;-表無影響) 單項錯誤 多項錯誤 銷貨收入 (1) (2) (3) (4) ↑ (1) (2) (3) 存貨期初) +進貨 -存貨期末 (↑) ↑10 ↑10 ↑10 ↑15 (↑4) (↑10) =銷貨成本 - ↑ ↑ ↓ ↑10 ↑10 ↑10 ↑15 ↓4 ↓10 銷貨毛利 ↑ ↓ ↓ ↑ ↓25 ↓6 - 錯誤型態 公式 註:多項錯誤發生時,可分開分析,最後再合併即可,此舉三例。
二、重要觀念(切記!善用「連結感」之訓練) 1.本期「期末存貨」=下期「期初存貨」 故期末存貨錯誤會影響本期及下期二期損益。 2.若本期進貨高估→本期應付帳款高估 下期進貨低估→下期應付帳款因二年互抵後無影響 3.資產負債表任何時點皆應平衡。錯誤發生時也可能會平 衡, 例如 進貨低估 應付帳款低估 銷貨成本低估→淨利高估→業主權益高估 連 結 感 L ↓ 平衡,但是「錯」!! O/E ↑
範例2 丙公司90年度未查核前銷貨成本$750,000,淨利$130,000,但經會計師查核後發現: (一)期初存貨高估$8,000 (二)成本$20,000之進貨漏列,且未包括在期末存貨中。 (四)成本$9,000之進貨(FOB起運點交貨)尚在途中,公司已列計進 貨,但尚未包含在期末存貨中。 (五)寄銷他公司之貨品$1,000未列入期末存貨中。 (三)成本$60,000之進貨(FOB目的地交貨)尚在途中,但已包含在期 末存貨中。因公司尚未收到發票,故尚未列計進貨。 試計算該公司正確之銷貨成本及淨利金額。
ANS: 銷貨成本 淨 利 調整前金額 $750,000 $130,000 (8,000) +8,000 (一)期初存貨高估 - - 淨 利 調整前金額 $750,000 $130,000 (8,000) +8,000 (一)期初存貨高估 - - (二)進貨少計,期末存貨少計 (60,000) (三)期末存貨多計 +60,000 (四)期末存貨少計 (9,000) +9,000 (五)寄銷品未列入期末存貨 (1,000) +1,000 正確金額 $792,000 $88,000
範例3 A company understates its beginning inventory by $1,000 and overstates its ending inventory by $7,000. As a result gross margin will be: (A) overstated by $7,000 (B) understated by $8,000 (C) understated by $6,000 (D) overstated by $8,000. ANS:(D) 期初存貨低估 $1,000 → 銷貨成本低估$1,000 期末存貨高估 7,000 → 銷貨成本低估$7,000 合計銷貨成本低估 8,000 → 銷貨毛利高估 8,000
範例4 A company overstated a purchase on credit in the Purchases account, but ending inventory is correct. The effect of this mistake in the current year is: Cost of Accounts Retained Income goods sold payable earnings (A) Overstated Understated Understated Overstated (C) Overstated Understated Overstated Understated (D) Understated Overstated Understated Overstated (B) Understated Overstated Overstated Understated ANS: (B)
範例5 Income statements of Roxette Stores Inc. for a two-year period ending December 31 are as follows: 1990 1989 Net Sales $800,000 $900,000 Cost of goods sold 270,000 265,000 Beginning inventory Cost of goods purchased 480,000 565,000 Cost of good available for sale 750,000 830,000 Ending inventory 265,000 270,000 Cost of goods sold 485,000 560,000 Gross profit 315,000 340,000 Operating expenses 210,000 234,000 Net income $105,000 $106,000 The company uses a periodic inventory system. During the two years, the company has had difficulties with goods in transit and the physical inventory at the balance sheet date. Management asks you to review the statements above. Your review revealed the following items.
(1) Merchandise costing $11,000 was shipped to a customer on December 31, 1989, FOB shipping point. Before being shipped, the merchandise was included in the December 31, 1989, inventory. The sales invoice for $18,000 was not prepared until January, 4, 1990, and it was recorded at that time. (2) On December 31, 1989, goods costing $5,000 were shipped to a customer FOB destination. The good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hysical inventory. The sale for $8,000 was recorded when the goods were shipped. (3) Merchandise costing $9,000 shipped FOB destination by a vendor on December 12, 1989 was received on December 31, 1989, after the physical inventory had been completed. The goods were reported as a purchase on January 3, 1990, when the invoice arrived. (4) Merchandise costing $7,500 was received on January 3, 1991. The goods were shipped by the vendor, FOB shipping point on December 31, 1990. The purchase was not recorded until 1991, and the good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December 31, 1990 physical inventory. (5) On December 31, 1990, goods purchased on account for $6,500 were recorded as a purchase because the vendor's invoice had been received. The goods were shipped FOB destination on December 31 and arrived January 4, 1991. The good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hysical count on December 31, 1990. (6) One of the inventory count sheets was overlooked on December 31, 1990, which caused the ending inventory to be $4,000 understated. REQUIRED: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items above by completing the following schedule. Itemize each correction to arrive at total corrections.
Effect On 1989 1990 Item Net Ending Cost of Goods Net Ending Cost of Goods Sales Inventory Purchased Sales Inventory Purchased Corrections 1 2 Total corrections …….. Amount reported Correct amount
ANS: → 看清楚年度、F.O.B.條件。 1989 1990 Net Ending Cost of Goods Net Ending Cost of Goods Sales Inventory Purchased Sales Inventory Purchased Item Corrections (1)(註1) +18,000 -11,000 -18,000 (2)(註2) -8,000 +5,000 +8,000 (3)(註3) +9,000 +9,000 -9,000 (4)(註4) +7,500 +7,500 (5)(註5) -6,500 (6)(註6) +4,000 Total corrections +10,000 +3,000 +9,000 -10,000 +11,500 -8,000 Amount reported 900,000 270,000 565,000 800,000 265,000 480,000 Correct amount 910,000 ,273,000 574,000 790,000 276,500 472,000
註1:FOB起運點交貨之銷貨收入應列入1989年(且自1990年銷貨收入中扣除),另1989年之期末存貨應扣除之。 註5:參註3,因1990年12月31日貨品尚未運達,故原已入帳之進貨應予以扣除。 註6:ending inventory … understated期末存貨低估 → 加回
7-3 存貨之盤存制度 一、定期盤存制與永續盤存制之比較 會計處理 定期(實地)盤存制 永續(帳面)盤存制 (一)會計處理 準則 7-3 存貨之盤存制度 一、定期盤存制與永續盤存制之比較 會計處理 定期(實地)盤存制 永續(帳面)盤存制 (一)會計處理 準則 1.平時進貨時,借記進貨目。 2.平時銷貨時,只記錄銷貨收入交易,不逐筆結轉銷貨成本。 3.綜上,待年底盤點出實際期末存貨,再反推銷貨成本,故又稱實地盤存制。 1.平時進貨時,借記存貨科目。 2.平時銷貨時,除記錄銷貨收入交易,亦逐筆結轉銷貨成本。 3.綜上,平時進、銷、存之增減 變動均在存貨明細帳詳細記錄, 故又稱帳面盤存制。 (二)選用時機 量多值低 量少值高 (三)是否每年期 末盤點 是 (四)調整前存貨 科目餘額 期初餘額 當時餘額 (五)優點 帳務處理簡單。 平時存貨的餘額都明確清楚,便於存貨管理控制。 (六)缺點 存貨管理效果差。 帳務處理複雜。
範例6 ANS: 甲公司有期初存貨400單位@15,本年度商品交易如下: 03/01 賒購1800單位進貨@15 範例6 甲公司有期初存貨400單位@15,本年度商品交易如下: 03/01 賒購1800單位進貨@15 03/05 購貨退出100單位 04/02 銷貨1500單位售價@25 04/08 銷貨退回30單位 12/31 期末存貨實際盤存650單位 請依定期及永續盤存制,作上述分錄。 ANS: 定期盤存制 永續盤存制 3/1 3/5 4/2 進貨 27,000 應付帳款 27,000 存貨 27,000 應付帳款 27,000 應付帳款 1,500 進貨退出 1,500 應付帳款 1,500 存貨 1,500 應收帳款 37,500 銷貨收入 37,500 a. 應收帳款 37,500 銷貨收入 37,500 b. 銷貨成本 22,500 存貨 22,500
4/8 銷貨退回 750 應收帳款 750 a. 銷貨退回 750 應收帳款 750 b. 存貨 450 銷貨成本 450 12/31 存貨(期末) 9,750 銷貨成本 21,750 進貨退出 1,500 存貨(期初) 6,000 進貨 27,000 存貨 300 存貨盤盈 300 c. 註 a.:$15*1,500=$22,500 b.:期末實盤數$15*650=$9,750 c.:實盤存貨餘額$9,750(詳 b.) → 實盤數>帳列數 → 存貨盤盈$300 12/31 帳列存貨餘額$9,450($6,000+$27,000-$1,500-$22,500+$450)
範例7 The AA Company purchased inventory for $8,000, terms 1/20,n/60. Which entry is required if AA uses a perpetual inventory system? (A) debit Inventory, credit Accounts Payable for $8,000. (B) debit Inventory for $8,000: credit Cash for $7,920, credit Purchase Discounts for $80. (C) debit Purchases for $8,000; credit Cash for $7,920, credit Purchase (D) debit Purchases, credit Accounts Payable for $8,000. ANS: (A)
7-4存貨之原始評價及成本衡量 一、存貨之原始評價 (一)會計原則:成本原則。 (二)定義:存貨成本係指為達可售狀態及地點之所有合理必要支出。 (三)公式:成本=購價+附加合理必要支出(起運點交貨之進貨運費、 保險費、稅捐、採購、驗收、倉儲等),但實務上進貨運費 另設獨立帳戶,而採購、驗收及倉儲則列為營業費用。 (四)進貨折扣:乃進貨時因提早付現而取得之現金折扣。其入帳方式有下列三法:(1)總額法(Gross Method);(2)淨額法(Net Method);(3)備抵法(Allowance Method)理論同「銷貨折扣」,請詳Ch6說明。 (五)聯合成本分攤:企業有時會一次購買多種商品,此時所支付之成本稱為聯合成本(Joint cost),應依相對市價法分攤至各種商品之成本。
範例8 甲公司於92年購入A商品1,000件,B商品2,000件,成本共計$40,000,A市價@$10,B市價@$0,試求A、B之單位成本。 數量 市價@ 總市價 比例 分攤總成本 單位成本 A B 1,000 2,000 $10 $20 $10,000 40,000 $50,000 $ 8,000 32,000 $40,000 1/5 4/5 $ 8 16
二、存貨之成本衡量 (一)各法重點整理 1.個別認定法 (1)以商品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依商品流動(購入、出售)實況轉列銷貨 成本或期末存貨。 (2)僅適用於量少值高的存貨。 (3)優點:商品流程與成本流程一致。 (4)缺點:管理者容易操縱損益。 2.平均法 (1)簡單平均法 a.單位成本= b.期末存貨成本=單位成本期末存貨數量 (期初存貨單價+各次進貨單價) 1+進貨次數 c.優點:計算簡單。 d.缺點:以「次數」(非以「數量」)為計算基礎,恐有誤差。
(2)加權平均法 期初存貨金額+進貨總金額 期初存貨數量+進貨總數量 可售商品總金額 可售商品總數量 a.單位成本= = b.期末存貨成本=單位成本*期末存貨數量 c.稅法規定:未經申請,視同採用此法。 d.優點:計算簡單,較具客觀性。 e.缺點:商品流程與成本流程恐有落差,因商品並非於年度中平均賣出。 (3)移動平均法 a.每次進貨後,加總前次剩餘存貨成本及新進貨成本,除以目前總數量,重 新計算存貨單位成本。 b.優點:存貨單位成本係於每次進貨時重新調整,所求得的存貨較接近市價。 c.缺點:計算複雜,帳務處理成本高。 3.先進先出法 (1)假設:先買進的商品先出售,故「銷貨成本」屬於較「前期」的成本,期末 存貨則較接近期末市價,對期末資產負債表之評價較允當。 (2)此法下,無論採實地盤存制或永續盤存制,銷貨成本及期末存貨金額皆相等。 (3)係「現金→現金」之營業週期觀念。
(4)優點:期末存貨之成本與期末之重置成本較接近,符合攸關性。 (5)缺點:在物價上漲情況下,以早期之較低成本與當期之較高收入配合, 銷貨毛利含有存貨持有利得,容易造成虛盈實虧,不易評估管理當局之 經營績效。 4.後進先出法 (1)假設:後買進的商品先出售,故「銷貨成本」屬於較「後期」的成本, 較符合配合原則。 (2)在物價上漲時,有節稅效果。 (3)係「存貨→存貨」之營業週期觀念。 (4)優點:符合配合原則。 (5)缺點:若轉銷舊成本之存貨層,可能會產生存貨之「清算利益」,歪 曲列報之損益,並產生較高之所得稅。 (二)Fifo與Lifo之比較 Fifo Lifo 1.費用與收入配合 2.期末資產評價 3.租稅效果 (1)物價上漲 (2)物價下跌 4.資本維持 5.營業週期 - 較佳 較易虛盈實虧 較具節稅效果 現金→現金 存貨→存貨
(三)各法適用之盤存制度 方法 個別認 定法(註) 平均法 先進先 出法(註) 盤存 制度 後進先出法 1.簡單 2.加權 3.移動 定期 ˇ ˇ ˇ х ˇ ˇ 永續 ˇ х х ˇ ˇ ˇ 註:此法下,定期及永續之下期末存貨金額相等。 (四)國際會計準則之規定 1.平均法及先進先出法為標竿法(benchmark method)。 2.後進先出法為允許之替代方法。 3.建議以平均法及先進先出法為優先選用方法。
範例9 元月1日存貨 3,000 $ 4.00 4月4日購貨 18,000 5.00 5月10日銷貨 7,000(每件售價14) 元月1日存貨 3,000 $ 4.00 4月4日購貨 18,000 5.00 5月10日銷貨 7,000(每件售價14) 7月1日購貨 3,000 5.50 10月10日銷貨 15,000(每件售價16) 12月26日購貨 2,000 6.00 數量(件) 單位成本 試依據上列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如M公司採用定期盤存制,則在(a)Fifo(b)Lifo方法下,期末存貨及銷貨成 本各為多少? 2.如M公司採用永續盤存制,則在後進先出法(Lifo)下,期末存貨及銷貨 成本各為多少? 3.在上述2.之情形下,作5月10日之銷貨分錄(現銷)。 4.M公司經理由於現金短缺,在考慮所得稅目的時,存貨究應採Fifo(先 進先出法)或Lifo(後進先出法)計算?你如何向經理建議,簡答之。 5.作者加,試求下列各法之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 (1)Fifo-永續盤存制(2)簡單平均法(3)加權平均法(4)移動平均法 M公司期初存貨及商品進銷有關資料如下:
ANS: 一、備齊基本資料: 1.可售商品總數量=26,000件 2.可售商品總成本=$130,500 3.銷貨總數量=22,000件 4.期末存貨總數量4,000件(26,000-22,000) (1)定期盤存制 項目 期末存貨 銷貨成本 方法 $6*2,000+$5.5*2,000=$23,000 $130,500-$23,000 =$107,500 (a) Fifo $4*3,000+$5*1,000=$17,000 $130,500-$17,000 =$113,500 (b) Lifo (2)永續盤存制(Lifo) 期末存貨=$6*2,000+$4*2,000=$20,000 銷貨成本=$5*7,000+$5.5*3,000+$5*(18,000-7,000)+$4*1,000 =$110,500
(3) 現金 98,000 銷貨成本 35,000 銷貨收入 98,000 存貨 35,000 (4)本題單位成本呈上漲趨勢,故採Lifo會較具節稅效果,可減少所得稅之現金 流出。 (5) a. Fifo-永續盤存制 在Fifo下,定期盤存制與永續盤存制之期末存貨之銷貨成本相等,請參1之解答。 期末存貨=$23,00 銷貨成本=$107,500 b. 簡單平均法 ($4+$5+$5.5+$6) 1.單位成本= =$5.125 4 2.期末存貨=4,000*$5.125=$20,500 3.銷貨成本=$130,500-$20,500=$110,000
c.加權平均法 1.單位成本=$130,500/26,000=$5.02 2.期末存貨=4,000*$5.02=$20,080 3.銷貨成本=$130,500-$20,080=$110,420 d.移動平均法 (3,000*$4+18,000*$5) $102,000 1. 4/4單位成本= = =$4.86 (3,000+18,000) 21,000 (21,000-7,000)*$4.86+3,000*5.5 2. 7/1單位成本= =$4.97 (21,000-7,000)+3,000 3. 期末存貨=(17,000-15,000)*$4.97+2,000*$6=$21,940 4.銷貨成本=$130,500-$21,940=$108,560 或=7,000*$4.86+15,000*$4.97 (尾差$10)
範例10 福隆公司成立於84年,採先進先出法為存貨的計價方法,84年至86年期末存貨分別$500,000,$580,000及$650,000,如該公司採加權平均法計算期末存貨,則將使84年銷貨毛利增加$15,000,85年銷貨毛利減少$12,000,86年銷貨毛利增加$5,000,試求改用加權平均法下,84年至86年之期末存貨金額各為若干? ANS: (1)公式法 84年底存貨=$500,000+$15,000=$515,000 85年底存貨=$580,000+$15,000-$12,000=$583,000 86年底存貨=$650,000+$15,000-$12,000+$5,000 =$658,000 (2)圖解公式法(以千元為單位)→ 不用死背公式,較靈活! 84 85 86 存貨(1/1) +進貨 -存貨(12/31) 反向 < (↑15) ↑15 (↑3) ↑3 (↑8) 銷貨成本 銷貨毛利 ↓15 ↑12 ↓5 ↑15 ↓12 ↑5 因 果 故84期末存貨↑$15,000 → Ans=$500,000+$15,000 =$515,000 85 期末存貨↑$3,000 $580,000+$3,000 =$583,000 86 期末存貨↑$8,000 $650,000+$8,000 =$658,000
三、後進先出法之相關問題 範例11 (一)備抵後進先出存貨減少數 1.有些企業報稅時採用 Lifo,而在內部帳上仍採用其他方法,於年終時再作 帳外調整。此時帳上存貨成本與帳外調整之存貨成本的差額應轉入銷貨成 本。 2.另外一種建議是將內部帳上採用的其他方法所計算之存貨與Lifo所計算之存 貨的差額,稱為「備抵後進先出存貨減少數」,此備抵科目餘額列為存貨之 減項,下年度期初再作迴轉分錄。 範例11 向上公司91年度開業,相關期末存貨資料如下: 91 92 93 94 Fifo $22,500 $49,200 $30,200 $60,900 Lifo 16,000 41,200 26,500 58,800 試作:91至94年之帳外調整分綠。(期初作轉回分錄) ANS: 12/31 91 年 92年 93年 94年 銷貨成本 6,500 8,000 3,700 2,100 備抵後進先出存貨減少數 6,500 8,000 3,700 2,100 1/1 備抵後進先出存貨減少數 6,500 8,000 3,700 銷貨成本 6,500 8,000 3,700
(二)會計原則變動 1.說明:企業若原採先進先出法或平均法,今改採後進先出法,此係「會計原則變動」,基本上,應計算新、舊二法之累積影響數,但因在後進先出法之下,期末存貨需追溯至多年前之進貨單價及各年存貨變動記錄,實務上有執行之困難,故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第20號意見書及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8號均規定,此類會計原則變動不必計算累積影響數。但應揭露此事實,並說明改變會計原則對當年度純益之影響。 2.會計處理原則 (1)由其他方法改變至後進先出法時,不必調整「累積影響數」。 (2)上年度依原來方法(先進先出法或平均法)所計算之期末存貨金額作為改變年度之期初存貨金額並計算其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改變年度之期初存貨單位成本。 (3)若上年度原採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則原提列之「備抵跌價損失」應予以沖銷、轉列其他收入,回歸原成本。
(三)存貨清算利益 1.說明:在物價上漲時,若採用後進先出法且本期進貨量大於銷貨量(期末存貨>期初存貨)時,將使後期高單價之進貨先「出售」,轉入銷貨成本,如此,一方面符合「配合原則」(高收益配合高成本),一方面有節稅效果。 2.存貨清算利益之發生 (1)原因 但當本期進貨量小於銷貨量,則除了出售本期之進貨,尚需出售(清算)期初低單價之存貨,導致以前年度之低單價存貨與本期高單價收益配合,帳上毛利大幅增加,此增加之毛利(稅後淨額),即為「清算利益」。 (2)計算 後進先出存貨清算利益,係指將期初存貨出售轉入銷貨成本,與全部依本期單價計算之銷貨成本二者產生之銷貨毛利差額之稅後淨額。
範例12 甲公司91、92年進貨、銷貨資料如下 91年期初存貨 1,000 @5 進貨 3,000 @10 銷貨 2,500 @20 91年期初存貨 1,000 @5 進貨 3,000 @10 銷貨 2,500 @20 92年進貨 4,000 @25 銷貨 5,200 @30 試計算92年之後進先出存貨清算利益。(稅率25%) ANS: 1.91年期末存貨=500 * $10+1,000 * $5=$10,000 2.存貨清算利益之計算 (1)原依後進先出法計算之 銷貨成本=4,000*$25+500*$10+700*$5=$108,500 銷貨毛利=5,200*$30-$108,500=$47,500 (2)假設全數以92年進貨單價計算之 銷貨成本=5,200*$25=$130,000 銷貨毛利=5,200*$30-$130,000=$26,000 (3)故92年後進先出存貨清算利益(稅後) =($47,500-$26,000)*(1-25%)=$21,500*75%=$16,125 註:存貨清算利益即 500*($25-$10)+700*($25-$5)=$21,500
(四)混合商品後進先出法 此法下,係將相同之商品歸類為一組,視為一種商品,然後按數量後進先出法計算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 (五)期中報表存貨暫時性減少之處理 在後進先出法-永續盤存制之下,若期中存貨量下降至期初存貨量以下,將會導致期初低單價之存貨,轉列銷貨成本。如果,此期中存貨量之減少,係暫時性,預期到期未會補回,則在編製期中報表時,先依期中銷貨時之存貨重置成本借記銷貨成本,重置成本與原成本之差額貸記「備抵存貨重置」,此科目屬流動負債項下;若期末時,並未補回,則將該科目沖銷(對沖銷貨成本)。
四、金額後進先出法 (一)後進先出法之類別 後進先出法 金額後進先出法 數量後進先出法 零售價後進先出法 單一商品法 混合商品法 定期盤存制 永續盤存制 單一組合法 多項組合法 (二)「金額後進先出法」之基本認識 適用理由:金額後進先出法的採用,主要乃為克服下列數量後進先出法的困難 (1)數量後進先出法必須保持詳細完整的會計記錄,包含存貨數量的變動及 各批進貨成本與單價。 (2)數年之後,公司所產銷之商品可能有變動,例如原來產銷甲、乙兩種商 品,後來甲停產而改為丙商品,在數量後進先出法下,勢必把甲商品早 期之低成本轉入銷貨成本,而將丙商品目前較高之成本列入存貨,影響 後進先出法降低存貨金額的效果。
2.何謂「金額先進先出法」 係以期末存貨的當期成本金額為基礎,轉換物價指數後,再依後進先出法原理計算存貨金額的方法。 3.計算方法 (1)單一組合法:將全公司存貨視為同一組計算之。 (2)多項組合法:將全公司存貨分類為幾組計算之。 (三)金額後進先出之計算步驟 評價 → 指數 → 轉換 → 分層 → 還原 指數:計算當期成本與基期成本之間的成本指數。 (1)雙重乘算法 當期成本指數= Σ依當期成本計算之期末存貨 Σ依基期成本計算之期末存貨 *100% (2)連鎖法 當期成本指數= Σ依當期成本計算之期末存貨 Σ依上期成本計算之期末存貨 *100% 本期成本指數=上期連鎖指數*當期成本指數
範例13 On December 31, 1991, Seymour Company adopted the dollar-value lifo inventory method for its single pool, using an appropriate specific cost index. The inventory on that date under the lifo inventory method was $200,000. Inventory data for the five succeeding years are as follows: Dec.31 year Inventories at respective Year-end prices Specific cost indexes (base year=100) 1992 $231,000 105 1993 287,500 115 1994 287,500 125 1995 287,000 140 1996 345,000 150 REQUIRED: Compute Seymour Company's inventories on December 31, Years 2 through 6, under the dollar-value lifo method.
ANS: 評 價 指 數 轉 換 分 層 還 原 Inventorie at Year end ÷ Specific Cost Index 評 價 指 數 轉 換 分 層 還 原 Inventorie at Year end Specific Cost Index Base-Year Inventories at Costs Determination of Inventories Layers Dollar-ValueLifo Year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231,000 $287,500 $287,000 $345,000 1.05 1.15 1.25 1.40 1.50 ÷ = $220,000 $250,000 $230,000 $205,000 $200,000 21,000 $221,000 200,000×1.00 = 20,000 ×1.05 = 34,500 20,000×1.05 = 30,000×1.15 = $255,500 11,500 $232,500 20,000 ×1.05 = 5,250 $205,250 5,000×1.05 = 25,000×1.15 = 37,500 $242,750
(一)正常存貨:採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評價。 7-5存貨之續後評價-LCM 一、存貨之續後評價 (一)正常存貨:採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評價。 (二)過時或毀損存貨:當期淨變現價值低於成本時,應將成本降低至淨變現 價值,並認列「已實現跌價損失」。 二、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一)定義:當期末存貨的成本低於市價,以成本評價,不承認未實現增值 利益;反之,當市價低於成本,則以市價評價,並承認未實現 跌價損失。 (二)會計原則:穩健原則。 (三)步驟 成本 市價 Step1.三者取中間 Step2.二者取低 上限:NRV RC 下限:NRV-正常利潤
範例14 Happy Company has determined its December 31, 1991, inventory on a Weighted Average basis at $240,000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hat inventory follows: Estimated selling price $250,000. Estimated cost of selling $6,000. Normal profit margin $12,000. Current replacement cost $230,000. Happy records losses that result from applying the lower-of-cost-or-market method. At December 31, 1991, the loss that Happy should recognize is: (A)$6,000 (B)$10,000 (C)$8,000 (D)$0。 ANS:(C) 成本$240,000 修正市價$232,000 NRV$250,000-$6,000 =$244,000 取中間數 RC =$230,000 NRV-NP=$244,000-$12,000=$232,000 取小數
1.逐項比較法:將每一商品一個一個比較其成本與市價,逐一取 二者較低者,此法最穩健,所計算之期末存貨總金額為三法中 最低者。 (四)LCM之比較方法 1.逐項比較法:將每一商品一個一個比較其成本與市價,逐一取 二者較低者,此法最穩健,所計算之期末存貨總金額為三法中 最低者。 2.分類比較法:將商品分類後,再一類一類比較其總成本與 總市價,取二者較低者。 3.總額比較法:將全部商品的總成本與總市價比較之,取二者較低 者。 4.國際會計準則規定,不能使用總額比較法,亦不可依原料、在 製品、製成品分類比類。
範例15 甲公司某年底期末存貨有下列各種:對存貨採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商品種類 數 量 單位成本 單位市價 商品種類 數 量 單位成本 單位市價 甲類 A 100 $ 10 $ 8 200 8 10 乙類 A 1,000 100 105 500 90 77 試求:請依三種比較方法決定存貨金額,並指明何法最穩健。 B B Ans:1. 甲類 A B 成 本 $ 1,000 1,600 $ 2,600 $100,000 45,000 $145,000 $147,600 乙類 小計 合計 市 價 $ 800 2,800 $ 2,800 $105,000 38,500 $143,500 $146,300 逐 項 比 $ 800 1,600 100,000 38,500 $140,900 分 類 比 $ 2,600 143,500 $146,100 總 額 比 2.由上可知,逐項比存貨金額最小,最穩健,因其係「每一項」皆取成本 市價二者最低者。
將跌價損失直接轉入銷貨成本,並將存貨直接沖銷,減低至市價。 (五)會計處理 直接沖銷法 備 抵 損 失 法 1.定義 將跌價損失直接轉入銷貨成本,並將存貨直接沖銷,減低至市價。 1.定義 將跌價損失以「存貨跌價損失」入帳,另設「備抵存貨跌價損失」作為存貨之抵銷科目。 2.分錄 2.分錄 存貨跌價損失 *** a.「存貨跌價損失」列為銷貨成本之加項或 其他損失 b.「備抵存貨跌價損失」列於資產負債表, 作為存貨成本之減項。 c.市價回升時,在備抵範圍內,可作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 銷貨成本 *** 但依據國際會計準則之規定,貸方應認列「市價回升利益」。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 銷貨成本 *** 存貨 ***
範例16 下列為甲公司91、92年存貨平均成本與市價之相關資料 期末評價 成 本 市 價 (成本與市價孰低) 跌價損失 期末評價 成 本 市 價 (成本與市價孰低) 跌價損失 91年1月1日存貨 $ 10,000 $12,000 $10,000 0 91年進貨 100,000 91年12月31日存貨 20,000 16,000 16,000 4,000 92年進貨 200,000 92年12月31日存貨 30,000 29,000 29,000 1,000 試作下列相關分錄 (一) 定期盤存制 (1) 直接沖銷法 (2) 備抵法一期初不迴轉 (3) 備抵法一期初要迴轉 (二)永續盤存制 (1) 直接沖銷法 (三)上述(一)之(1)、(2) 期末財務報表之表達
ANS: (一)定期盤存制 1.91年進貨 (1)直接沖銷法 (2)備抵法-不迴轉 (3)備抵法-要迴轉 2.91/12/31 進貨 100,000 應付帳款 100,000 進貨 100,000 應付帳款 100,000 進貨 100,000 應付帳款 100,000 2.91/12/31 (1)銷貨成本 110,000 存貨(1/1) 10,000 進貨 100,000 (2)存貨(12/31) 16,000 銷貨成本 16,000 (3)不作分錄 (2)存貨(12/31) 20,000 銷貨成本 20,000 (3)存貨跌價損失4,000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4,000 (3)存貨跌價損失4,000 3.92/ 1/ 1 不作分錄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4,000 存貨跌價損失 4,000 4.92年進貨 進貨 200,000 應付帳款 200,000
5.92/12/31 6.銷貨成本之計算 91年 92年 (1)銷貨成本 216,000 存貨(1/1) 16,000 進貨 200,000 (1)銷貨成本 216,000 存貨(1/1) 16,000 進貨 200,000 (2)存貨(12/31)29,000 銷貨成本 29,000 (3)不作分錄 (1)銷貨成本 220,000 存貨(1/1) 20,000 進貨 200,000 (2)存貨(12/31)30,000 銷貨成本 30,000 (3)備抵存貨跌價損失3,000 銷貨成本 . 3,000 (1)銷貨成本 220,000 存貨(1/1) 20,000 進貨 200,000 (2)存貨(12/31) 30,000 銷貨成本 30,000 (3)存貨跌價損失1,000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1,000 6.銷貨成本之計算 91年 92年 $110,000-$16,000 =$94,000 $216,000-$29,000 =$187,000 $110,000-$20,000+$4,000 $220,000-$30,000-$3,000 $220,000-$4,000-$30,000 +$1,000=$187,000
(二)永續盤存制 (1)直接沖銷法 (2)備抵法-不迴轉 (3)備抵法-要迴轉 1.91年進貨 2.91/12/31 3.92/ 1/ 1 存貨 100,000 應付帳款 100,000 2.91/12/31 (1)銷貨成本 90,000 存貨 90,000 (2)銷貨成本 4,000 . 存貨 4,000 (1)銷貨成本 90,000 存貨 90,000 (2)存貨跌價損失 4,000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4,000 (1)銷貨成本 90,000 存貨 90,000 3.92/ 1/ 1 不作分錄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4,000 銷貨成本 4,000 4.92年進貨 存貨 200,000 應付帳款 200,000 5.92/12/31 (1)銷貨成本 186,000 存貨 186,000 (2)銷貨成本 1,000 . 存貨 1,000 (1)銷貨成本 190,000 存貨 190,000 (2)備抵存貨跌價損失3,000 . 銷貨成本 3,000 存貨 190,000 (2)存貨跌價損失 1,000 備抵存貨跌價損失1,000 6.銷貨成本之計算 91年 92年 $90,000+$4,000 =$94,000 $186,000+$1,000 =$187,000 $90,000+$4,000 $190,000-$3,000 $190,000-$4,000+$1,000
(三)財務報表之表達 1.91年度損益表 (1)直接沖銷法 (2)備 抵 法 期初存貨 $ 10,000 $ 10,000 本期進貨 100,000 100,000 可售商品總額 $110,000 $110,000 減:期末存貨 (16,000) 期末存貨 (20,000) 銷貨成本 $94,000 $90,000 存貨跌價損失 4,000 2.91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 存貨(平均成本與市價孰低) $16,000 存貨(平均成本) $20,000 減: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4,000) 存貨(成本與市價孰低) $16,000
3.92年度損益表 期初存貨 $16,000 $20,000 本期進貨 200,000 200,000 可售商品總額 $216,000 $220,000 減:期末存貨 (29,000) (30,000) 期末存貨小計 $190,000 市價回升沖抵銷貨成本 (3,000) 銷貨成本 $187,000 $187,000 4.92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 存貨(平均成本與市價孰低 ) $187,000 存貨(平均成本) $30,000 減: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1,000) 存貨(成本與市價孰低) $29,000
(六)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期中報表之會計處理 在編製期中報表時,若存貨市價下跌,低於成本,如果管理當局認為此項跌價僅是暫時性的,期末以前將會回升,則在期中不必認列跌價損失;相反,若管理當局認為此項跌價非暫時性,則應認列跌價損失。以後若存貨之價格有回升,則在原跌價範圍內,可認列漲價利益。 (七)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之評論 1.優點:存貨係為供「出售」之資產,若市價已低於成本,基於穩健原則, 認列跌價損失對損益之衡量較允當,而將存貨降至市價,對資產評 價亦較合理。 2.缺點: (1)跌價損失在發生當年認列,而增值利益卻在出售年度認列,二者不一致, 且存貨之評價基礎可能前後年度不一致。 (2)市價下限之計算以「正常利潤」計算之,但過去之正常利潤與未來不一 定相同或具等幅度成長。 (3)市價並不代表真正售價,市價下跌,售價不見得下跌。當年度若市價下 跌,則資產負債表存貨評價較低,但若次年度售價未跌,則反而導致次年 度出售利益增加。
7-6 存貨之估計方法-毛利率法 一、毛利率法之定義 毛利率法,係以以前年度的毛利率為基礎,估計本期的銷貨毛利,推算 銷貨成本,進而推算本期期末存貨的一種估計方法。 二、毛利率法之功用 (一)發生損失時,有助於估計存貨損失金額。 (二)便於期中報表之編製。 (三)驗證存貨金額的合理性。 三、毛利率法之基本假設 (一)本年度之銷貨毛利率與以前各年度之正常毛利率相同,如果不同,則應 依本年度實際狀況調整之。 (二)假設各種商品之毛利率均相同,如有不同,則假設商品之組合不變;亦 即各種商品間之銷貨成本與期末存貨之比重均相同。如再不符,則應依 商品個別或部門別各自計算適用之毛利率。
四、毛利率法之計算步驟 (一) 計算以前年度平均毛利率 ↓ (二) 計算銷貨成本=銷貨淨額х(1-平均毛利率) (三) 計算「可售商品總成本」=存貨(I/I)+進貨淨額 (四) 推算「期末存貨」=可售商品總成本-銷貨成本 1.一般而言,毛利率以銷貨淨額為計算基礎。 銷貨毛利率= (1)加權平均毛利率= (2)簡單平均毛利率= 加權平均 簡單平均 銷貨毛利 銷貨淨額 Σ(過去n年銷貨毛利金額) Σ(過去n年銷貨淨額金額) Σ(過去n年毛利率) n
2.但,毛利率亦可以銷貨成本為計算基礎,所謂「成本加成率」或「成本毛利 率」,如此,公式推導如下 (1)成本加成率= (2)銷貨成本= (3)銷貨淨額=銷貨成本+銷貨毛利 將(2)代入(3)→銷貨淨額= +銷貨毛利 =銷貨毛利( ) 反推→銷貨毛利=銷貨淨額×( ) (4)結論:若換算以銷貨淨額為基礎之「銷貨毛利率」則為 ( ) 銷貨毛利 銷貨成本 銷貨毛利 成本加成率 銷貨毛利 成本加成率 1+成本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 1+成本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 1+成本加成率
範例17 雲林公司89年10月31日發生火災,存貨全部燒毀,截至10月底為止的銷貨收入及進貨分別為$100,000及$30,000,89年1月1日的存貨為$70,000,平均毛利率為銷貨收入的30%,則依毛利率法估計雲林公司火災中存貨損失為 (A)$20,000 (B)$30,000 (C)$70,000 (D)$80,000。 ANS:(B) 設期末存貨為x $70,000+$30,000-x=$100,000(1-30%) x=$30,000
範例18 A公司成本加成率為25%,求以銷貨淨額為基礎之銷貨毛利率? ANS:設銷貨成本為x,則銷貨毛利為25%x 範例18 A公司成本加成率為25%,求以銷貨淨額為基礎之銷貨毛利率? ANS:設銷貨成本為x,則銷貨毛利為25%x (1)銷貨淨額=銷貨成本+銷貨毛利 →銷貨淨額=x+0.25x=1.25x (2)以銷貨淨額為基礎之銷貨毛利率= 0.25x/1.25x =20% (若套公式= = =20%) 成本加成率 25% 成本加成率+1 25%+1
範例19 大中公司成立於79年初,81年底不幸發生火災,致存貨幾乎全毀。其帳冊所載金額如下: 項 目 79度 80年度 81年度 項 目 79度 80年度 81年度 期初存貨 $210,000 $150,000 本年度進貨 $570,000 $ 540,000 $ 660,000 本年度銷貨 $ 450,000 $ 750,000 $ 800,000 其他資料: (1)81年底曾以「起運點交貨」方式購買商品一批,成本$30,000,已借記進貨,火災發生時該批商品尚在運送途中。 (2)該公司救火人員搶救了成本為$15,000之存貨,售得價款$5,000。試為大中公司編製存貨損失估計表。 ANS: (1)切記,80年期初存貨=$210,000=79年期末存貨 81年期初存貨=$150,000=80年期末存貨 (2) 81年底「起運點交貨」之在途進貨$30,000,已入帳未到達;故應 自存貨損失總數中減除。 (3)殘貨售價$5,000應抵減存貨損失總額。
1.79年銷貨成本=$0+$570,000-$210,000=$360,000 a. 2.80年銷貨成本=$210,000+$540,000-$150,000 =$600,000 a. 3.平均銷貨成本率= $360,000+$600,000 $450,000+$750,000 =80% (一般以加權平均毛利率計算) 4.估計81年銷貨成本=$800,000×80%=$640,000 5.估計存貨損失表 存貨(81/1/1) $150,000 加:進貨 660,000 可售商品總成本 $810,000 減:銷貨成本 (640,000) 估計應有之期末存貨(81/12/31) $170,000 減:在途進貨 (30,000) b. 殘貨售價 (5,000) c. 估計存貨損失 $135,000 註:a. 、b.、c.詳上註解。
範例20 Good Corp. estimates the cost of its physical inventory at May 31 for use in an interim financial statement. The rate of markup on cost is 30%. The following account balances are available: Inventory, Jan. 1 $410,000 Purchases 285,000 Purchases discounts 6,000 Sales (Jan. 1~May 31) 325,000 The estimate of the cost inventory at May 31 wouled be: (A) $364,000 (B) $461,500 (C) $445,000 (D) $439,000 ANS: (D) $410,000+$285,000-$6,000-〔$325,000÷(1+30%)〕 =$439,000
範例21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the CoCo Company for the 6 months ended June 30, 1991 January 1, 1991 $60,000, Freight-in $4,000, Purchases $125,000, Sales $110,000 The gross margin recorded was 30% of sales. What should be the merchandise inventory at June 30, 1991? (A) $116,000 (B) $108,000 (C) $112,000 (D) $172,000 ANS: (C) $60,000+$4,000+$125,000-〔$110,000÷(1-30%)〕 =$112,000
7-7 存貨之估計方法-零售價法 一、零售價法之定義 利用本期的成本率(成本÷零售價),估計期末存貨成本之方法。 二、零售價法之功用 7-7 存貨之估計方法-零售價法 一、零售價法之定義 利用本期的成本率(成本÷零售價),估計期末存貨成本之方法。 二、零售價法之功用 (一)簡化帳務處理程序。 (二)便於期中報表之編製。 (三)有助期末存貨之盤點。 (四)驗證期末存貨金額之合理性。 三、零售價法之基本假設 (一)各商品之加價比率相同。 (二)各商品全年度之加價比率均不變。若有變動,應予以修正。 四、專有名詞定義 (一)原始售價:商品最初訂定之售價。 (二)原始加價:簡稱加價,指原始售價與成本之差額。 (三)再加價:新售價大於原始售價的部分,即原始售價以後再漲價 之部分。
(四)再加價取銷:再加價後之降價,但不能降低於原售價,即取消上限 為原來「再加價」範圍。 (五)淨再加價:「再加價」減「再加價取消」的部分。 (六)減價:售價降至原始售價以下的部分。 (七)減價取銷:減價後價格回升的部分,但不能高於原始售價,即取消上 限為原來「減價」範圍。 (八)淨減價:「減價」減「減價取消」的部分。 【圖解】 再加價取銷$3 淨再加價$5 $38 再加價 $8 $30原始售價 成本$20 加價 $10 $7 $23 減價取銷$2 淨減價$5 $30 減價
五、零售價法之計算步驟 (一)計算步驟: step 1:計算零售價法定義下之「可售商品總成本」。 step 2:計算零售價法定義下之「可售商品總零售價」。 step 3:計算當期成本率(依不同成本流程公式計算)。 step 4:計算零售價法定義下之「銷貨淨額」。 零售價法下「銷貨淨額」 =銷貨收入-銷貨退回+正常損耗+員工折扣+數量折扣 (切記:銷貨折扣與讓價不予減除!) step 5:計算期末存貨零售價=step2.-step4. step 6:計算期末存貨成本=step5.x step3
(二)圖解 成本 零售價 期初存貨 ** ** 進 貨 ** ** 進貨折扣、讓價 (**) 進貨退出 (**) (**) 進貨運費 ** 非常損耗 (**) (**) 淨再加價 ** 淨減價 (**) 可售商品總額 step 1. ÷ step 2. = %step 3. 銷貨淨額 (**) → step 4. 期末存貨零售價 step 5. step 6.期末存貨成本=step5.×step 3.
(三) 特殊項目處理(+表加項;-表減項;N表不予加減) 項 目 對成本之影響 對零售價之影響 1. 進貨 + + 2.進貨折扣、讓價 - N 3.進貨退出 - - 4.非常損耗 - - 5.銷貨退回 N 銷貨之減項 6.銷貨折扣及讓價 N 不作為銷貨之減項 7.員工折扣/數量折扣 N 銷貨之加項 8.正常損耗 N 銷貨之加項
六、各種方法成本率之計算 (一)平均成本(理論)零售價法 1.說明 成本率之計算為:分子為可售商品總成本(期初存貨成本加本期進貨淨額成本),分母為可售商品總零售價(期初存貨零售價+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淨減價)。 2.公式 成本率= 可售商品總成本 期初存貨零售價+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淨減價 (二)平均成本與市價孰低(傳統)零售價法 與上法(一)不同者在於成本率之計算時,分母不計入淨減價,只計入淨再加價。如此分母增大,比率下降,以達孰「低」之效果。 期初存貨零售價+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
(三)先進先出零售價法 1.說明 本法假設先購入者先出售,故期末存貨均為當期進貨,因此期初存貨不列入成本率計算,分子為當期進貨淨額成本,分母為當期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淨減價。 2.公式 (1)當期成本率(新層)= 當期進貨淨額成本 當期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淨減價 (2)期末存貨成本= 期末存貨零售價×當期成本率(在 Fifo下,假設期末存貨是屬「當期」購入但未售完部分,即新層部分)。 (四)先進先出成本與市價孰低零售價法 與上法(三)之差異在於成本率之計算時,分母不計入淨減價,只計入淨再加價。(理由同上(二))。 當期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 期末存貨零售價×當期成本率
(五)後進先出零售價法 1.說明 本法假設後購入者先出售,故期末存貨成本之計算有下列二狀況 (1)若期末存貨零售價>期初存貨零售價,表示當期購入者尚未售完,故在Lifo下,期初存貨亦尚未出售,且當期購入者尚有部分存餘。 期末存貨成本 =期初存貨零售價x期初成本率+當期新增部分零售價×當期成本率 (2)若期末存貨零售價<期初存貨零售價,表示當期購入者全數售完, 且期初存貨亦部分出售,在Lifo下,期末剩下的全數屬於「期初」部分,即舊層部分,故乘以期初成本率。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零售價×期初成本率 2.公式 (1)期初成本率(舊層)= 期初存貨成本 期初存貨零售價 (2)當期成本率(新層)= 當期進貨淨額成本 當期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淨減價
範例22 下列為甲公司摘自會計記錄之部分資料,試依下列各種方法,估計期末存貨成本: (1)平均成本零售價法 (2)成本與市價孰低零售價法(傳統零售價法) (3)先進先出零售價法 (4)先進先出成本與市價孰低零售價法 (5)後進先出零售價法 成 本 零 售 價 期初存貨 $15,810 $ 27,000 進貨淨額 75,190 110,000 再 加 價 5,000 加價取銷 (2,000) 減 價 (10,875) 減價取銷 875 銷貨淨額 (90,000)
ANS: (1) 平均成本零售價法 解題技巧 → 平均→ 期初/當期合併計算 要+,要- 計算 成 本 零售價 期初存貨 $15,810 $27,000 進貨淨額 75,190 110,000 加:淨再加價($5,000-$2,000) 3,000 減:淨減價($10,875-$875) (10,000) 可售商品總額 $91,000 $130,000 成本率=$91,000÷$130,000=70% 減:銷貨淨額 (90,000) 期末存貨零售價 $40,000 期末存貨成本=$40,000×70%=$28,000
(2)成本與市價孰低零售價法 解題技巧 → 計算成本率時,因LCM,故只+,不-;但計算「可售商品總額」仍要減除「淨減價」。 期初存貨 $15,810 $27,000 進貨淨額 75,190 110,000 加:淨再加價($5,000-$2,000) 3,000 小 計 $91,000 $140,000 成本率=$91,000÷$140,000=65% 減:淨減價($10,875-$875) (10,000) 可售商品總額 $91,000 $130,000 減:銷貨淨額 (90,000) 期末存貨零售價 $40,000 期末存貨成本=$40,000×65%=$26,000 計算 成 本 零售價
(3)先進先出零售價法 解題技巧 計算 → 在 Fifo下「期初」與「當期」成本率要分開計算,期末存貨零售價應乘以當期成本率(因假設期初存貨已售完) 成 本 零售價 期初存貨 $15,810 ÷ $27,000 = 58.56% 本期進貨 75,190 110,00 加:淨再加價 3,000 減:淨減價 (10,000) 小計(當期) $75,190 $103,000 當期成本率=$75,190÷$103,000=73% 可售商品總額 $91,000 $130,000 減:銷貨淨額 (90,000) 期末存貨零售價 $40,000 期末存貨成本=$40,000×73%=$29,200
(4)先進先出成本與市價孰低零售價法 解題技巧 計算 → 計算成本率時,因要LCM,故只+,不-,餘同(3) 成 本 零售價 期初存貨 $15,810 ÷ $27,000 = 58.56% 本期進貨 75,190 110,000 加:淨再加價($5,000-$2,000) 3,000 小計(當期) $75,190 $113,000 當期成本率=$75,190÷$113,000=66.54% 減:淨減價($10,875-$875) (10,000) 可售商品總額 $91,000 $130,000 減:銷貨淨額 (90,000) 期末存貨零售價 $40,000 期末存貨成本=$40,000×66.54%=$26,616
(5)後進先出零售價法 在 Lifo 下,「期初成本率」與「當期成本率」之計算同(3)。 因期末存貨零售價$40,000>期初存貨零售價$27,000 期末存貨成本=$27,000×58.56%=$15,811 +$13,000×73% = 9,490 合計 $25,301 附註 : 若假設期末存貨零售價只有$20,000,小於期初$27,000, 則全數乘以期初成本率,此時, 期末存貨成本=$20,000×58.5%=$11,712
範例23 歡喜公司使用零售價法,為計算1991年12月31日期末存貨的相關資訊如下: 成 本 零售價 期初存貨 $ 420 $ 600 範例23 歡喜公司使用零售價法,為計算1991年12月31日期末存貨的相關資訊如下: 成 本 零售價 期初存貨 $ 420 $ 600 本期進貨 2,800 3,450 進貨退出 300 400 進貨折讓 110 正常損耗 120 非常損耗 400 650 淨加價 250 淨減價 200 銷貨總額 2,100 銷貨退回 200 銷貨折讓 80 員工折扣 100 試使用成本與市價孰低零售價法求算1991年12月31日期末存貨之金額?
ANS: $ 420 2,800 ( 300) ( 110) ( 400) $ 2,410 成 本 期初存貨 本期進貨 進貨退出 進貨折讓 非常損耗 加:淨加價 小計 零 售 價 $ 600 3,450 ( 650) 250 $ 3,250 ( 200) $ 3,050 ( 1,900) ( 100) ( 120) $ 930 成本率=$2,410?,250=74.15% 減:淨減價 可售商品總額 減:銷貨淨額($2,100-$200) 員工折扣 正常損耗 期末存貨零售價 期末存貨成本$930?4.15%=$689.60
範例24 Penney's Department Store uses the retail inventory method.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computation of the inventory at December 31, 1996, is as flollosw : Cost Retail Inventory at January 1, 1996 $45,000 $75,000 Sales 600,000 Purhases 270,000 590,000 Freight-in 6,750 Markup 60,000 Markup cancellations 10,000 Markdown 25,000 Markdown cancellations 5,000 Estimated normal shrinkage 2% of sales Prepare a schedule to calculate the estimated ending inventory at the lower of average cost or market at December 31,1996,using the retail inventory method.
ANS:→ Cost Retail Inventory at January 1, 1996 $45,000 $75,000 Purchases 270,000 590,000 Freight-in 6,750 Add: Net markup 50,000 a. Subtotal $321,750 $715,000 Cost ratio=$321,750÷715,000=45% Less: Net markdown (20,000) b. Cost of goods available for sale $321,750 $695,000 Sales (600,000) Estimated normal shrinkage (12,000) c. Inventory at retail, December 31, 1996 $83,000 Estimated inventory at lower of cost or market, on Dec. 31, 1996 $37,350 d. 註: a. $60,000-$10,000=$50,000 b. $25,000-$5,000=$20,000 c. $600,000×72%=$12,000 d. $83,000×45%=$37,350
七、金額後進先出零售價法 指數 → 換算 → 分層 → 當期成本率 → 還原 (一)說明 1.此法適用於物價發生波動狀態(Fluctuating Prices)。 2.此法在比較期初與期末存貨零售價時,應先調整為基期零售價,比較後,再還原為各期零售價。 (二)計算步驟 指數 → 換算 → 分層 → 當期成本率 → 還原 4.當期成本率= 當期進貨成本 當期進貨零售價+淨再加價-淨減價 5.期末存貨=Σ(每一層次存貨金額x所屬年度物價指數x所屬年度成本率) 1.指數:即當期零售價對基期零售價之物價指數。 2.轉換:將當期期末存貨之零售價,按物價指數轉換成基期物價水準之 零售價。 3.分層:由2.轉換而來之「基期物價水準零售價」與期初存貨之基期零 售價相比較,以確定每一層次存貨所屬之年度。
範例25 甲公司資料如下: 86年 87年 88年 成 本 零 售 價 成 本 零 售 價 成 本 零 售 價 範例25 甲公司資料如下: 86年 87年 88年 成 本 零 售 價 成 本 零 售 價 成 本 零 售 價 存貨(1/1) $ 8,000 $ 12,000 進 貨 20,400 32,000 $25,600 $ 41,000 $26,040 $ 45,000 加價淨額 3,000 2,000 1,000 減價淨額 ( 1,000) ( 3,000) ( 4,000) 銷貨淨額 28,400 36,000 42,150 物價指數86年1月1日為100 86年12月31日為110 87年12月31日為120 88年12月31日為130 試利用金額後進先出零售價法計算86年、87年、88年12月31日期末存貨之成本。
ANS: (一)以86年為範例,說明解題步驟,87、88類推 1.指數110%(即1.1倍) 2.轉換 (1)期末零售價=$12,000+$32,000+$3,000-$1,000-$28,400=$17,600 (2)基期零售價=$17,600÷1.1=$16,000 3.分層 → $16,000 期初 $12,000 86年↑$ 4,000 4.當期成本率= $20,400 ($32,000+$3,000-$1,000) = 34,000 =60% 5.還原: 86年期末存貨成本= $12,000×100%× 8,000 12,000 =$8,000 4,000×110%×60%= 2,640 合計 $10,640
(二)87年 1.指數1.2 2.轉換 (1)$17,600+$41,000+$2,000-$3,000-$36,000=$21,600 (2)$21,600÷1.2=$18,000 3.分層→ $18,000 期初 $16,000 $12,000→86/1/1 4,000→86↑ 87年↑ 2,000 4.當期成本率= $25,600 ($41,000+$2,000-$3,000) = $40,000 =64% 5.還原: 87年期末存貨成本= $12,000×100× 8 12 =$8,000 4,000×110%×60% = 2,640 2,000×120%×64% = 1,536 合計 $12,176
(三)88年 1.指數1.3 2.轉換 (1)$21,600+$45,000+$1,000-$4,000-$42,150=$21,450 (2)$21,450÷1.3=$16,500 3.分層→ $16,500 86 1/1 $12,000 86年↑ 4,000 87年↑ 500 4.當期成本率= $26,040 ($45,000+$1,000-$4,000) = $42,000 =62% 5.還原: 8 88年期末存貨成本= $12,000×100%x 12 =$8,000 $4,000×110%×60% =2,640 500x120%x64% = 384 合計 $11,024
範例26 公司有一商品,其期初存貨成本$420,000,零售價$600,000,該商品的有關資料如下: 82年度 成 本 零 售 價 82年度 成 本 零 售 價 進 貨 $2,100,000 $2,800,000 淨加價 275,000 淨減價 450,000 銷貨 2,400,000 已知道在金額後進先出零售價法下,該商品本年期末存貨零售價之基期(81年)價格為:$785,714。 請問: 1.82年度的物價指數為多少? 2.該商品82年度期末估計存貨為多少?
ANS:→ 期初存貨 本期進貨 加:淨再加價 減:淨減價 小計 當期成本率=$2,100,000÷2,625,000 =80% 可售商品總額 減:銷貨淨額 期末存貨零售價 成 本 零售價 $ 420,000 2,100,000 $2,100,000 $2,520,000 $ 600,000 2,800,000 275,000 (450,000) $ 2,625,000 $ 3,225,000 2,400,000 $ 825,000 1.設82年度的物價指數x% $825,000÷x%=$785,714 → x%=105% 2.分層:$785,714 $420,000 期初$600,000×100%× $600,000 =$420,000 82↑ 185,714×105%×80% = 156,000 $576,000
7-8 製造業產品成本 一、製造成本 包含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 直接原料為生產產品直接有關的有形材料成本。直接人工為生產作業人員的 7-8 製造業產品成本 一、製造成本 包含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 直接原料為生產產品直接有關的有形材料成本。直接人工為生產作業人員的 人工成本。製造費用為生產過程中,直接原料及直接人工外各項成本,包括間接原料、間接人工及其他製造費用。 二、製成品成本 產品製造中部份存貨無法於生產期間完成,因此期末有在製品(Work-in-process Inverntory),即期末未完成的產品,因此,製成品成本公式如下: 「期初在製品」成本+當期投入「製造成本」-「期末在製品」成本= 本期「製成品成本」 三、銷貨成本 產品製成後,當期出售部分應轉列「銷貨成本」,公式如下: 「期初製成品」成本+「當期製成品」成本-「期末」製成品成本= 當期「銷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