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polymer scienc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讲:导论 The Introduction  哲学与中国哲学  哲学与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Advertisements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单翔 材科七班 绪论 introduction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2 化学的主要分支 3 怎样学习化学.
班級 : 化材三甲 姓名 : 蘇玄文 學號 : 聚醯亞胺 /α-Al 2 O 3 奈米複合材料 之製備與性質分析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imide/α-Al 2 O 3 Nanocomposites.
自然科學概論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Science EXIT 第四章 聲光雷射 學習目標 1. 認識波動、聲波、及電磁波。 2. 明瞭聲音的特質及其應用。 3. 明瞭光的性質及其應用。
食物安全計劃 — 刺身/壽司 訓練資料 食物安全中心.
第四章 生物学实验设计.
第三章 化 學 與 知 識.
对应用型本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张家钰
愛情路上慢慢走 賴佳琳
第五章 奈米材料 5.1 前言 5.2 奈米材料的性質 5.3 奈米材料的研製 5.4 奈米碳管.
司法体制改革与律师执业前景瞻望 黄太云
加油添醋話擴寫 日新國小 鄒彩完.
私校會計規定與實務工作分享 辭修高級中學 會計主任 林秀滿 101年06月05日.
SQL的简单查询.
Translating and Writing Course Yong Xu 2011
大型仪器介绍课程 小角X射线散射原理与应用 庄 文 昌 指导老师: 陈 晓.
工程塑料用玻纤研发应用现状及发展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大放异彩的碳 张雅洁 12硕2班 催化材料研究部.
15-1 導 論 奈米為一尺度單位,一奈米相當於十億分之一米(1nm=10–9m),最大原子的尺度約為0.3nm,分子與DNA的大小約在 5nm 左右,人體中的紅血球大小約為 3,000 nm ( 3μm),人的頭髮直徑約為80,000 nm (80 μm)。
组织学绪论 Introduction of Histology
讲解章节:第一章 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 玻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 第四章电子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射线
Chapter 9 Composites 复合材料 Chapter 9 Composites.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PPT管理办公室 UPC EDUCATION BUREAU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PPT
TEM8(2009)英译汉试卷评析 复旦大学 黄关福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第二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讲评 14号 参赛人:王恩群 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生二年级.
設施材料 授課教師:林志朋 教室:C513.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第四节、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2014年研究生示范党支部汇报 支 部:理学院研13-4学生党支部 时 间:
小白兔愛跳舞,月夜光下學跳舞 時光一去不回,不要耽誤快快快 朋友們呀大家快來,不要耽誤快快快
扫描电镜技术及其应用简介.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统测(TEM4/8) 考生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耕机械 一、除草技术与中耕机械 ○ 化学除草剂:易于污染环境、有些草难以除尽 ○ 中耕机械:适于行间除草
流变学及其在 材料与化工方面的应用.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pplied Chemistry 朝陽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系
組長:黃柏智 組員:吳佩蓉 甘宜婷 劉堯欽 江沛倉 王柏翔 吳奕局 周暐祥
第六讲 界面化学 6.1 水溶液的表面化学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采用快速多极方法的边界元大规模计算 姚振汉 王海涛 雷霆 王朋波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
Introduction to Polymer Physics
杂化材料和杂化膜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功能膜实验室.
環境奈米技術 授課教師:張章堂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三月.
电子显微镜 李 冰.
XX学院拟引进人员情况简介(1/5) 李兴龙博士
頂尖研究中心整合型計畫 奈微米科技互動:奈米光電與電子元件/奈米光電 三族氮化物光電及功率元件 III-Nitride Opto- &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吳孟奇 教授 電子工程研究所.
加油添醋話擴寫 鄒彩完.
Major Metabolic Pathway Glycolysis Mitochondria
探測奈米的世界 STM掃描穿隧顯微鏡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張 文 固 博 士 國立東華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塑膠材料的種類 塑膠在模具內的流動模式 流動性質的影響 溫度性質的影響
多相流搅拌器 练习 7.
第四章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 4-1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及其演進 4-2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及其特性
104學年度工學院專題競賽(實作組) 時間 : 105年5月11日 13 : 30 地點 : 大義330教室
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本节内容: 一、泰勒 ( Taylor ) 级数 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第十二章 两类问题: 在收敛域内 求 和
歷代志下.
基于通航模式新型电子封装材料的关键制造技术
第14章 總體經濟政策之爭論:法則與權衡性.
物 理 化 学 Physical Chemistry.
定语从句(7).
SUPER ULTRASONIC CO.,LTD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研究 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陳韻如 繪圖者:趙祐瑜.
课件 第11章 挤出成型工艺及设备 11.挤出成型工艺及设备 11.1 概述
4-5 耐腐蚀性 Corrosion and Degradation of Materials
原子力显微镜 小组成员: 陈曦 刘聃 苏炳男 张志豹
纳米科技的现状及产业化前景 主讲:韩培刚 博士 时间:2002年6月30日 南山博士论坛.
METHODS AND TECHNIQUES
磁共振原理的临床应用.
第一單元 噴霧熱解/靜電沈積製程 功能性氧化物實驗室 劉金龍.
1 布洛赫定理与布洛赫波 2 近自由电子近似方法 3 紧束缚近似方法 4 其他方法 5 能带电子的态密度 6 布洛赫电子的准经典运动
绪 论 思考题及难点:  1.纺织材料  2.纺织纤维  3.纤维分类  4.纱线分类  5.织物分类  6.线密度常用指标 返 回.
8-3 原子結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Introduction to polymer science Polymer composites and blends 高分子复合材料与共混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Question Why are composite materials necessary ? How/what are composites made of ? Where are composites usefully applied? Fiberglass Mud and straw homes Composites are engineered materials made from two or more materials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remain separate and distinct on morphology within the finished structure.

Introduction to polymer composites 从广义来说,“复合材料”(composite)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 化学性质或不同形态的物质经过混合得到的多相(multiphase)材料 体系。 高分子复合材料指高分子与其它高分子或无机物混合形成的材料。其 中基体高分子为连续相(continuous phase),其它材料为分散相 (dispersed phase)。 高分子复合材料也被称为“高分子合金”。 如果分散相为高分子则称为高 分子共混材料; 如果分散相为无机物则为高分 子/无机复合材料。 溶质 (分散相) 溶剂 (连续相)

Purpose for polymer composites 单一的材料在性能上通常会存在一些缺陷,通过共混 或复合可以结合高分子与其它材料的优良性能,获得 优势互补、具有改进性能的新材料体系。 通过将高分子与其它常见易得的材料混合,在尽可能 保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成本。 如果高分子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后性能获得了提升, 这种效应被称为“协同作用”(synergism)。

Polymer composites and blends

Polymer Composites 人类从大自然学会了复合材料,所有的生物体组织都是高度复杂的、具有环境响应的复合材料体系。

Polymer composites 结构复合材料 粒子增强 纤维增强 层状增强 大粒子 连续 (长) 非连续 (短) 层压 粘合 高分子复合材料可分为两相: 基体高分子 (Matrix) 加强物 (Reinforcement) 承受主要的应力。 加强物大多为刚性、强度高的材料构成。 片层 纤维(长丝、短纤、晶须等); 微粒(任意形状,包括微球、棍状、颗粒等)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玻璃纤维 碳纤维 critical length 芳纶纤维 Long fiber: Length > critical length Short fiber: Length < critical length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Continuous fiber Discrete fiber Woven fabric Using for laminated composites

Particle reinforced composites 高分子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即是将小尺寸的粒子高度弥散地分布在聚合物 基体中。 与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粒子复合材料通常是各向同性的,承受载荷的主 要是聚合物基体材料,粒子材料起到阻碍导致塑性变形的分子链运动的 作用,因此粒子复合通常可以同时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 粒子直径一般在0.01~0.1μ范围内时增强效果最好,直径过大时,引起应 力集中,直径小于0.01μ时,则近于固溶体结构,作用不大。

Laminar Composites 层状复合材料是指在基体中含有多重层片状高强高模量增强物的复合材 料,是一种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层内两维同性)。多层粘合、表面涂 层高分子材料等也是层状复合材料。 层合结构复合材料由二维片状材料组成,单层材料在某一方向上具有更 高强度。 层压就是不同的层的简单粘合。这些粘合材料一般都是热固性塑料和树 脂。被粘合的材料可以是:纸张、布料、木材或者是纤维。 face sheet adhesive honey comb

Laminar Composites

Nanocomposites

Characteristic of nanocomposites 当复合材料的分散相达到纳米尺度时,其界面原子占极大比例,从而构成与晶态、非晶态均不同的一种新的结构状态。其独特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使得材料具有非常特殊的力、热、光、电性能。

Polymer nanocomposites

Nanoparticles for composites 纳米层状粘土(层状硅酸盐,layer silicate) 包括:蒙脱土、硅藻土、锂皂石、蛭石等 添加纳米粘土可以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热稳定性、阻燃性、气体阻隔性等优点。

Nanoparticles for composites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碳纳米管可以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 热性能、阻燃性能和导电性能等。

Modification of CNT oxidation of CNT diol OH oxidative acid COOH Polymer COOH OH oxidative acid diol oxidation of CNT

Preparation of nanocomposites 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 将制备好的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可以是溶液、乳液、悬浮液共 混,也可以是加热熔融形式共混。 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 利用聚合物特有的官能团对金属离子的络合吸附及基体对反应物运动的 空间位阻,或基体提供了纳米级的空间限制,从而原位反应生成纳米复 合材料。 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含有纳米单元胶体粒子的溶液中单体分子原位聚合 生成高分子,其关键是保持胶体粒子的稳定性, 使之不易发生团聚。 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 此法包括插层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蒸发沉积 法制备纳米金属- 有机聚合物复合膜及溶胶-凝胶法等。

Application of polymer composites

Application of polymer composites

Polymer composites and blends Polymer Blends

Miscibility of Blend Components 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讲,高分子共混体系包括两种类型。 不相容共混体系( immiscible blends):两种高分子不能完全混合,而是一种高分子以集聚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另一种高分子基体(Matrix)中。 实验表明绝大多数的高分子共混体系均为不相容体系。 不相容性又可分为完全不相容和部分相容。 相容共混体系(miscible blends):两种高分子可以达到分子级分散,形成均一(homogeneous)体系。 两组分相容 两组分不相容

Miscibility of Blend Components 高分子的相容性包含两层意思: a.指热力学上的互溶性,即指链段水平或分子水平上的相容; b.指热力学意义上的混溶性,即混合程度的问题。 由于高分子混合时的熵变值ΔS很小,而大多数高分子/高分子间的混合是吸热过程,即ΔH为正值,要满足ΔG小于零的条件较困难,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共混聚合物不能达到分子水平的混合,而形成非均相的“两相结构”。 改善相容性,加入第三组份增容剂是有效途径。增容剂可以是与两种高分子化学组成相同的共聚物。

Miscibility of Blend Components 虽然绝大多数高分子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但这些共混物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表现出相特性 LCST = 低临界溶解温度 (相对容易出现) UCST = 高临界溶解温度 (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存在通常都观察不到)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 blends 观察共混物的透光性 透明:相容性好 浑浊:相容性差 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散相粒子大小和分布。 TEM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镜 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原子力显微镜 测量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是判别相容性的有效的方法。 共混体系仅呈现一个Tg,认为是分子水平相容的。 若呈现两个Tg,向中间靠拢,认为是部分相容的。 若呈现两个Tg, 且Tg不变,认为是完全不相容。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 blends (AFM) HDPE + 30 wt% Nylon 6 (SEM) EPR + 30 wt% PP (TEM)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 blends Tg-1 Tg-2 Tg Immiscible Partial miscible miscible Fox equation: Gordon-Taylor equation:

Production of Blends 分布(distribution)与 分散(dispersion)的定义 分布指分散相高分子在基体高分子一定范围中的散布情况。分散指分散相的分散程度 通过旋转的方式使流体反复分离和取向来可获得良好分布混合的共混体系。 使混合物通过狭窄区域可获得具有良好分散混合的共混体系。

Melt blending 熔融共混是一个复合的成型过程,包括固体物料的熔融、分布混合、分散混合以及熔滴聚集等过程 From Scott and Macosko (1991), Polym. Bull., 26, 341

Droplet Deformation and Break-up 分散混合过程表现为分散相高分子熔体液滴的变形和破裂。液滴倾向于通过改变球形结构最小化比表面积。 液滴的变形与破裂来源于 流体场产生的压力:t 新生成的更小液滴界面张力的反作用力: s /R 毛细管数 (The capillary number, Ca): 描述液滴在流体场是否能分散或保持稳定。 毛细管数随着熔融混合过程的进行而持续减小,液滴半径R从物料原有尺寸逐渐减少到良好的分散状态。

Droplet Deformation and Break-up 达到分散混合时的Ca值即为临界毛细管数Cacrit,这时剪切应力与界面应力达到平衡。 液滴的破裂必须具有充足的形变滞留时间。 液滴形变速率与高分子组分之间的粘度比(l, Viscosity ratio)决定。

Droplet Coalescence 不相容高分子体系在高于熔点的条件下会出现液滴聚集现象,从而导致明显相分离的粗糙形貌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hotographs of the structural coarsening of a blend (holes have been produced by “etching” (dissolving) the dispersed phase using a solvent)

Compatilizer 相容剂是改善高分子分散相与基体之间相容性,稳定熔融分散混合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容剂通常为两相高分子的共聚物。 共聚物的链段会与共混体系中相应的均聚物部分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表面张力,增强分散相与基体的粘附。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增容作用” (compatibilization),经过增容的高分子共混材料也被称为“高分子合金” (polymer alloy) 原位 ( In-situ) 反应型挤出增容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共混增容方式,可一次性完成加工和增容两个步骤。

Compatibilizer and Etching Solvent for disperse phase Solvent for the matrix LDPE/PS blend without a compatibilizer Etching LDPE/PS blend with a compatibilizer

Summary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理论和简介 高分子的共混 纤维增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