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Advertisements

第一节三 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饮食与健康 探 究 竟探 究 竟 1. 根据课本后的部分食物营养成分表(附表一),分组将聪聪和明明一天所吃的 食物重量分别换算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的重量。 聪聪(女 12 岁)明明(男 13 岁) 鸡 蛋 75g 油 条 200g 牛 奶 250g.
《地方名人文化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乐至名人 叶 镛 KJ09001 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邓祖明.
药品检验技术.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 武威十九中 刘玉香.
崇拜正在進行中,請關閉你的手機和傳呼機,謝謝合作。
第一章 化学反应和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電解.
第五章 氧化還原反應. 第五章 氧化還原反應 目次 導讀 5-1 氧化數 5-2 氧化還原滴定 趣味實驗 藍瓶實驗 5-3 電池 科學家小傳—勒克朗社 科學報導 病毒製造的電池 5-4 電解與電鍍 學習概念圖.
第三节 火灾燃烧的有关计算 一、火灾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计算* 二、火灾燃烧产物的体积、组成和密度 三、火灾燃烧热、释热速率和燃烧温度计算
第十九章 中和作用和鹽 19.1 中和作用 19.2 中和作用的放熱性質 19.3 鹽的製備 (延展課程) 19.4 鹽的命名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
崇拜正在進行中,請關閉你的手機和傳呼機,謝謝合作。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chapter 5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Energy Relationships in Chemical Reactions
第 2 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成人健康护理学》的 教学组织与实施 何平先.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 一、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的定义 2 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3 酸碱的强弱 二、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第一章 緒論 1-1 化學簡介 1-2 物質的變化與能量 1-3 化學簡史 1-4 化學與生活.
生物科技 製作肥皂.
南海讲师团系列讲座 《良好行为习惯让您活到120岁》(下) 钟怀山 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企业员工专版.
痛 风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一科.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燃烧热 能源 2017年3月17日星期五.
燃烧热 能源 2017年3月17日星期五.
复 习 纲 要.
均衡膳食.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化学选修4选修5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大连二十高中化学组 夏 凯
物質的變化 陳弦希製作.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物 资 供 应 简 报 第三期 2014年3月 中铁二局物资重庆分公司项目物资简报.
产后护理 刘俊梅
关于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思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第5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 5.1 化学反应速率 5.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反应级数 5.4 反应机理
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主讲:燕翔(讲师) 单位:科学教育系.
3-4 勒沙特列原理 1.改變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對平衡的影響 2.改變壓力或體積對平衡的影響 3.改變溫度對平衡的影響
化学实验技术.
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物质的量浓度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4.万能公式.
电动装卸机械修理 天津港职工培训中心 王琨.
基礎化學 侯美如師 專任辦公室 聯絡方式: 1:
Chapter 7 酸與鹼.
實驗一 氮氣之莫耳體積.
第五章 酸碱平衡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pH值 §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 5.4 缓冲溶液
例: K ,各气体分压 KPa 下 N2(g) + 3 H2(g) = 2 NH3(g) 1. 指定条件下,正反应可否自发进行;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南京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课讲座(计算) 题型归类 讲练优化.
第 3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三章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
第二章 热化学 §2.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4 Hess定律
明考纲要求 理主干脉络 1.了解并能表示弱电解 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平衡。 2.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 离子积常数。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
綠色能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 舟山中学 王成冠.
人教版新课程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安徽省合肥一中 张春.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第五章 酸碱平衡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 5.4 缓冲溶液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与经典习题赏析 河北省宣化县一中 栾春武.
4-1 能量與能源的簡介.
2-3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3-3 影響平衡的因素.
高中化学命题竞赛 虹桥中学高三化学组.
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 催化剂作用的化学反应图像.
第二节 糖类.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厦大附中 黄耿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2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初试真题】 【答案】C 1.(2010山东)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是( )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g)+ Cl2(g)= 2HCl(g)在光照和 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答案】C

【解析】 【答案】C 2.(2010新课标)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 ΔH=-12.1 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 ΔH=-55.6 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 A.-67.7 kJ·mol-1 B.-43.5 kJ·mol-1 C.+43.5 kJ·mol-1 D.+67.7 kJ·mol-1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盖斯 定律的运用能力。题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HCN(aq)+OH-(aq)=CN-(aq)+H2O(l) ΔH=-12.1 kJ/mol①, H+(aq)+OH-(aq)=H2O(l)ΔH=-55.6 kJ/mol②, ①-②得:HCN(aq)=H+(aq)+CN-(aq)ΔH=+43.5 kJ/mol。 【答案】C

【解析】:反应的焓值由盖斯定律直接求出。即 (△H1-△H2)/2=-259.7 kJ·mol-1。 【答案】:C 3.(2011海南)已知: 2Zn(s) + O2(g)= 2ZnO(s)  △H1=-701.0kJ·mol-1  2Hg(l)+ O2(g)= 2HgO(s)  △H2=-181.6kJ·mol-1 则反应Zn(s) + HgO(s)= ZnO(s) + Hg(l)的△H为(    )。 A. +519.4 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 kJ·mol-1 【解析】:反应的焓值由盖斯定律直接求出。即 (△H1-△H2)/2=-259.7 kJ·mol-1。 【答案】:C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概念 2.表示方法 kJ·mol-1或 J·mol-1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 下进行时,反应所 的热量. 温度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 下进行时,反应所 的热量. 温度 放出或吸收 2.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Q 0;放热反应:Q 0. 单位: > < kJ·mol-1或 J·mol-1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3.产生的原因 4.反应热的测定 (1)从化学键的角度: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造成的. (2)从焓的角度:反应物具有的总焓与生成物具有的总焓不同造成的. 4.反应热的测定 (1)仪器: (2)原理:Q= ,式中C代表仪器和反应混合物的总热容,单位是kJ·K-1,T1、T2分别代表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单位是K. 量热计 -C(T2-T1)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化合反应 ②所有的燃烧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 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④C和CO2、C和H2O(g)的反应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H) 2.焓变(ΔH) 3.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用于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ΔH= . 对于 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当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只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或吸收时,有如下关系: . 一定温度和压强 ΔH=Qp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 的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表示 的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2H2(g)+O2(g) === 2H2O(l) ΔH=-571.6 kJ·mol-1,表 示在298 K时,2 mol气态氢气与1 mol气态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2 mol液态水,放出571.6 kJ的能量. 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

ΔH=ΔH1+ΔH2 5.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焓变 . 如由A到B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途径: 其反应焓变 . 如由A到B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途径: 途径一:A―→B(ΔH) 途径二:A―→C―→B(ΔH1+ΔH2) 则ΔH、ΔH1、Δ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相等 ΔH=ΔH1+ΔH2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既表示物质的变化又表示能量的变化.书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Δ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ΔH<0;若为吸热反应,则ΔH>0.其单位为kJ·mol-1. 2.在ΔH后必须注明反应的温度(25℃时,可不注明).因为反应热与温度有关. 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在化学方程式中用括号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g).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ΔH与反应物完成的量有关,所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但单位仍为kJ·mol-1.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6.ΔH的单位是kJ·mol-1,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是多少千焦,而是以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为单位,该反应发生6.02×1023次即1 mol时,伴随的能量变化.

答案:B

四、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之和计算: ΔH=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物的能量之和.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拆开1 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 量)之和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4.根据物质燃烧放热的数值计算:ΔH=-. 5.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乘”、 “除”、“加”、“减”等变形后,由过程的热效应进行计算、比较.

答案:C

五、反应热大小比较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化学计量数不同,ΔH不同. 2.ΔH是带符号比较的,所有吸热反应的ΔH比所有放热反应的ΔH大.放热反应的反应热ΔH<0,放热越多,|ΔH|越大,ΔH越小. 3.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变化的热效应:

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 (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图: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 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 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 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 (5)重复实验2~4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2.产生误差的原因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课堂练习】 答案:B 1.2H2(g)+O2(g) === 2H2O(l) ΔH=-571.6 kJ·mol-1 CH4(g)+2O2(g) === CO2(g)+2H2O(l) ΔH=-890 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1 B.1∶3 C.1∶4 D.2∶3 答案:B

2.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 === P4O10 2.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 ===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 === O c kJ·mol-1、O === O 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 A.(6a+5d-4c-12b) kJ·mol-1 B.(4c+12b-6a-5d) kJ·mol-1 C.(4c+12b-4a-5d) kJ·mol-1 D.(4a+5d-4c-12b) kJ·mol-1 答案:A

答案:D 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 === H2O(l) ΔH=-57.3 kJ·mol-1,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 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3>ΔH2 D.ΔH1>ΔH3>ΔH2 答案:D

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2010重庆)已知H2(g)+Br2(l)===2HBr(g);ΔH=-72 kJ/mol,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   H2(g) Br2(g) HBr(g) 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答案:D

设计说明 为2012届高三学生第一轮复习提供学习思路和方法,紧密联系高考,讲练结合,总结规律,提升能力。 本课件把理论与实验内容相结合,使热力学知识更加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本课件也需要取舍。根据学生的水平更换练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