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愛滋病 陳宜民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認 識 愛 滋 病 與安 全 性 行 為認 識 愛 滋 病 與安 全 性 行 為 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製作.
Advertisements

「談情說愛」 ---- 「 愛滋病流行現況及防治 」 明台高中 護理教師楊雅莉 內容大綱  愛滋病簡介  全球愛滋病流行現況  台灣愛滋病流行現況  愛滋病的衝擊  毒癮愛滋疫情  愛滋病防治.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艾滋病 / 结核病流行与防治 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艾结防科. 基本内容 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结核病相关知识.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2013 年 11 月 10 日 (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 的定义 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是 指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 ( 包括阴交、 肛交、口交、接吻、触摸等)而传染的一组 疾病,简称性病,过去民间称 “ 花柳病 ” 。性病 不仅仅发生在性器官上,也可侵犯附属淋巴.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家园 初一( 12 )班主题班会 制作:初一( 12 ) An AIDS patient who cannot afford treatment in hospital 患者没钱上医院治疗.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1 艾滋病防治知识. 2 艾滋患者 3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 4 一、艾滋病流行概况 5 世界流行概况 艾滋病仍在全世界继续蔓延,每天,全球约有 例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 8000 人因艾 滋病而死亡。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6000 万 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 2200.
知识点 2 : 抗 HIV 病毒药物概述 沈阳药科大学 郭春. 艾滋病 (AIDS) 全称为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目前已发现.
鲤城区艾滋病防控形势 鲤城区疾控中心 2015 年 11 月 13 日.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 million [34.3 million – 41.4 million] 34.3 million [31.8 million – 38.5 million] 17.4 million.
第二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1 第一节 典型案例 2 3 第三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艾滋病专题 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语 “AIDS” 中文名称, AIDS 是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后引起的一种致 死性传染病。 HIV 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 机体 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 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女性生殖器官 輸卵管 子 宮子 宮 卵巢 子宮頸. 男性生殖器官 陰莖 包皮 陰囊 輸精管 尿道 睪丸.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刘芸芸 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 刘德华 - 爱在阳光下 MTV.wmv 刘德华 - 爱在阳光下 MTV.wmv 公益宣传短片 —— 《爱在阳光下》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卫生所 (健康教育)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 疾病名称是否患过此病是否接种过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麻疹 麻疹 水痘 水痘 肺结核 近视眼 结膜炎 贫血 龋齿 蛔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从小到大你患过那些病?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通河中学 杨 洁. 病毒引起的疾病 1 、禽流感 2 、艾滋病 3 、流感 4 、非典型性肺炎 5 、脊髓灰质炎 ( 俗称小儿麻痹症 )
Ch7 人口成長與一胎化家庭 國經所 袁國軒 潘鵬升.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青少年与艾滋病 学生:陈晓珊、霍萃婷 谭滨滨、徐文罡.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我的青春 不要愛滋 安南區衛生所 吳美怡醫檢師.
愛滋病 小心愛滋病 是很恐怖的喔.
愛滋病 認識與防護 黃英絹 感染控制 護理師.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愛滋個案管理的政策方向與公衛任務.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普及.
單元名稱: 致命交叉點.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世纪温疫和超级癌症,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疫苗预防。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female (life style)
愛滋病防治-讓愛無懼 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副主任 吳孟姿.
1170 第三組 組員: 2號 王奕翔 14號 趙聿訢 20號 鄭廷彥 22號 鄭建澤 23號 鄭凱睿 36號 魏翊庭 37號 羅敏睿
艾滋病 (AIDS).
艾滋病防治知识政策 及高危行为干预.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消除愛滋相關汙名與歧視 核心教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艾滋病流行现状、基本知识 及防治政策 芦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11月3日.
预防艾滋病 关注生命健康 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莉 医学课件.
指侵犯人体肝细胞为主,并引起肝炎的病毒,有甲、乙、丙、丁、戊等种类
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計畫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防疫醫師 楊靖慧.
肝友之家第一期讲座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和保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岳 蓓.
年輕族群愛滋病防治核心教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愛滋病防治暨反毒宣導 梧棲區 衛生所.
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走向陽光關懷愛滋 Mr. David.
健康与亚健康.
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MODIFICIENCY SYNDROME, AIDS
艾滋病防治 知识宣传讲座.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艾滋病与教育.
艾滋病流行形势与防制策略.
愛滋病 病徵重温  (10分鐘).
針扎之處置,追蹤,與預防----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社会共同参与 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峰 2014年4月15日.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愛滋病防制教育 劉慧蓉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預防愛滋病 六忠 何慧妤 專題研究報告.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年末岁尾,小结你我可能没有在意的那些法律节
HIV 與 AIDS.
認識AIDS 屏安醫院 洪志宏醫師.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商业计划书 ——爱滋病新药“祛毒增宁”胶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認識愛滋病 陳宜民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田啟元─?-1996 蔡宏達─1967-1996

什麼是愛滋病? 愛滋病(AIDS)的全名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是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俗稱愛滋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HIV-1的起源: 根據調查﹐約在 1931年 (1915-1941)在非洲由黑猩猩的SIV-1傳染給人類 (Korber B, et al. Timing the Ancestor of the HIV-1 Pandemic Strains. Science 2000; 288: 1789-1796.)

愛滋病的歷史-23年的血淚史

愛滋病的歷史-23年的血淚史(續)

愛滋病的歷史-23年的血淚史(續)

Molecular Epidemiology Evidence for links between epidemics: Molecular Epidemiology HIV-1 is classified phylogenetically into three groups: Major (M) group: subtypes A, B, C, D, F, G, H, and J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CRFs): CRF01_AECM240 and AGIbNG. 2. Outlier (O) group 3. New (N) group In the M group: intrasubtype sequence variation: 5-15% intersubtype sequence variation: > 20% HIV Subtype HIV virus is a retrovirus and causes hyper-diversity. This feature helps to identify the HIV-1 infected sourc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HIV-1 that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lities have revealed that HIV-1 can be divided into at least three distinctive groups, designated M (major), N (new or non-M, non-O), and O (outlier). Group M comprises most of the HIV-1 strains responsible for the AIDS pandemic and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subtypes (subtypes A to K). Recombination events among sequences of different genetic subtypes of HIV-1 group M have frequently been identified (Robertson, 1995; 1997). Some of these mosaic HIV-1 genomes are unique, but others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AIDS pandemic and are named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CRFs) (Carr,1998). They are designated, according to new nomenclature proposals, by an identifying number and letters indicating the source subtypes, e.g., CRF01-AE (initially env subtype E) and CRF02-AG (AG-IBNG-like viruses) ( Heyndrickx., 2000) The presenting subtypes of HIV-1 in Taiwan are A, B, C, CRF01-AE, F, and G(Chen., 1998; 2000). HIV evolution The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HIV-1 genome sequence contribute to the gene mutation, recombination, virus repl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immune system (Dougherty, 1988; Hu, 1990; Pathak, 1990a; Pathak,1990b; Regoes, 1998; Temin, 1993). Patient in different disease progressor get the difference variance of the C2-V5 region in HIV-1 env gene(Bagnarelli et al., 1999). The variance value of the same subtype virus is less than 15%. But, in difference subtype virus is between 20%-30%(Robertson. Et al., 1997).

http://www.hiv-web.lanl.gov

AIDS in China

亞洲的HIV-1的起源及散佈路徑

三種愛滋病的臨床病程 佔所有病人的百分比 平均存活時間 A. 典型的病程 80-89% 10年 B. 快速的病程 5-10% 2-4年 佔所有病人的百分比 平均存活時間 A. 典型的病程 80-89% 10年 B. 快速的病程 5-10% 2-4年 C. 長期存活者 5% 至少14年

愛滋病之治療 2001年美國衛生部公佈了一個愛滋病治療準則,其中建議: 當HIV-1感染者的CD4細胞數目低於350/ml 或HIV-1病毒量高於55,000/ml (RT-PCR方法) 便應該開始接受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療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簡稱HAART)

愛滋病之治療-HAART-效能 在接受治療後的第4-8週之間,能有效降低99%的病毒量,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將病毒量降到檢測不到的階段(<50copies/ml以下) 治療後病人的CD4細胞數會升高,抵抗力增加,而不再需要服用預防機緣性感染的藥物 雖然HAART無法根除HIV-1感染,但它可以控制及改善病情,因而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愛滋病藥物使用常見副作用影響 蛋白切割酵素抑制物(protease inhibitors)-29%(腎功能障礙﹐腹泄). 非-核酸結構物-23%(皮膚疹,頭暈,無法熟睡,注意力無法集中)。 核酸結構物-70%(紅血球低下﹐反胃﹐嘔吐﹐腹泄) 研究中發現通常經過一年雞尾酒療法後常造成患者有能質營養不良症狀產生。 長期規律的服藥對病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Adults and children estimated to be living with HIV/AIDS as of end 2003 95%以上的病人集中在開發中國家 Data from WHO and UNAIDS

About 14 000 new HIV infections a day in 2003 More than 95% are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Almost 2000 are in children under 15 years of age About 12 000 are in persons aged 15 to 49 years, of whom: almost 50% are women about 50% are 15–24 year olds Data from WHO and UNAIDS

2003年底全球感染HIV-1的統計 HIV/AIDS感染者 總數 成人 15歲以下之未成年者 4000萬 3700萬 250萬 500萬 420萬 70萬 2003年死於AIDS之感染者 300萬 50萬 (摘自http://www.unaids.org)

為何非洲南部的HIV-1疫情如此嚴重? 貧窮 社會不安導致家庭解體 其他性病的高盛行率 婦女的地位低 性暴力 政府缺乏領導能力 人民的高遷徙率(流動人口多)

台灣地區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依國籍別統計表 民國73年~93年8月 國籍 感染者數※ 百分比 發病者數 本國籍 6015 92.68% 1776 97.85% 外國籍 475 7.32% 39 2.15% 總計 6490 100.00% 1,815 ※含發病數

台灣地區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依存活情形統計表 民國73年~93年8月 存活情形 感染者數※ 百分比 發病數# 死亡 984 16.36% 806 45.38% 存活 5004 83.19% 967 54.45% 離境 27 0.45% 3 0.17% 總計 6015 100.00% 1776 ※含發病數

台灣地區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依性別統計表   民國73年~93年8月 性別 感染者數※ 百分比 發病數# 死亡數 女 398 6.62% 133 7.49% 77 7.83% 男 5617 93.38% 1643 92.51% 907 92.17% 合 計 6015 100.00% 1776 984 ※含發病數 台灣地區感染HIV者依性別統計表

台灣地區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依年齡別統計表 民國73年~93年8月  年齡 感染者數※ 百分比 發病數 死亡數 0-9 27 0.45% 2 0.11% 1 0.10% 10-19 264 4.39% 15 0.84% 8 0.81% 20-29 2249 37.39% 343 19.31% 144 14.63% 30-39 2034 33.82% 727 40.93% 345 35.06% 40-49 774 12.87% 368 20.72% 221 22.46% 50-59 380 6.32% 182 10.25% 133 13.52% 60-69 180 2.99% 99 5.57% 84 8.54% 70-79 92 1.36% 35 1.97% 41 4.17% 80以上 9 0.15% 5 0.28% 6 0.61% 不詳 16 0.27% 0.06% 總和 6015 100.00% 1779 984 ※含發病數

台灣地區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依職業別統計表 民國73年~93年8月 職業別 感染者數※1 百分比 公 152 2.53% 軍※2 280 4.66% 商 848 14.10% 工 817 13.58% 專門技術類※3 276 4.59% 農 43 0.71% 漁 45 0.75% 運輸業 57 0.95% 服務業 929 15.44% 學生※4 365 6.07% 家管 124 2.06% 無業 1269 21.10% 其他 371 6.17% 資料不詳 439 7.30% 總計 6015 100.00% ※1:含發病數 ※2:含義務役軍人 ※3:包括教師、科學家、建築師、工程師、律師、記者、醫療工作者、會計、作家、音樂工作者、藝術工作者、宗教工作者、表演人員等 ※4:包括血友病患20名

台灣地區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依依危險因子統計表 民國73年~93年8月 危險因子 感染者數※ 百分比 異性戀 2205 36.66% 同性戀 2123 35.30% 雙性戀 652 10.84% 血友病患 53 0.88% 毒癮者 259 4.31% 接受輸血者 13 0.22% 母子垂直感染 11 0.18% 不詳 698 11.60% 疑似傷口感染 1 0.02% 總計 6015 100.00%

本國籍與外國籍之年代別統計表

The HIV-1 Prevalence Rates of Different Groups in Taiwan. First-time blood donors 6.3/100,000 Pregnant women 14.5/100,000 Conscript 5.3/100,000 Prisoners 112/100,000 IDU 89.7/100,000 Female sex workers 0.2% (0.05-0.5%)* STD patients 1.9% (0.2-6.3%)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6.7% (2.8-11.1%) *1996 data

愛滋病的檢驗流程 西方墨點法

愛滋病之治療 2001年美國衛生部公佈了一個愛滋病治療準則,其中建議: 當HIV-1感染者的CD4細胞數目低於350/ml 或HIV-1病毒量高於55,000/ml (RT-PCR方法) 便應該開始接受高效能抗反轉錄病毒療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簡稱HAART)

愛滋病之治療-HAART HAART治療又稱混合療法(即俗稱的雞尾酒療法) 一般使用二種『反轉錄酵素抑制劑』加上一種『蛋白酵素抑制劑』 但『蛋白酵素抑制劑』的副作用太大 最近轉向使用三種『反轉錄酵素抑制劑』 即兩種「核酸類反轉錄酵素抑制劑(NRTIs, nucleoside RT inhibitors)」搭配一種「非核酸類反轉錄酵素抑制劑(NNRTIs, non-nucleoside RT inhibitors)

愛滋病之治療-HAART-效能 在接受治療後的第4-8週之間,能有效降低99%的病毒量,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將病毒量降到檢測不到的階段(<50copies/ml以下) 治療後病人的CD4細胞數會升高,抵抗力增加,而不再需要服用預防機緣性感染的藥物 雖然HAART無法根除HIV-1感染,但它可以控制及改善病情,因而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愛滋病藥物使用常見副作用影響 蛋白切割酵素抑制物(protease inhibitors)-29%(腎功能障礙﹐腹泄). 非-核酸結構物-23%(皮膚疹,頭暈,無法熟睡,注意力無法集中)。 核酸結構物-70%(紅血球低下﹐反胃﹐嘔吐﹐腹泄) 研究中發現通常經過一年雞尾酒療法後常造成患者有能質營養不良症狀產生。

愛滋病人的照護網絡 初級健康照護 次級照護 社區照護 愛滋病人 居家照護 三級照護 社區診所﹐藥局 傳統或另類療法 愛滋孤兒的照護 愛滋病指定醫院 特別門診或中心 法律的諮商 中途之家 臨終關懷照護 社區照護 民間組織 教會﹐廟宇 青年服務隊 義工 感染者團體 愛滋病人 血液篩檢 (起點) 專科醫師 特殊照護設備 緩和照護 情緒及心靈的支持 自我照顧 居家照護 三級照護 愛滋病人的照護網絡

兒童及家人感染愛滋病所造成的問題 愛滋病毒感染 疾病嚴重性增加 兒童可能成為照顧者 心理社會憂慮 經濟問題 雙親及幼童的死亡 繼承問題 兒童輟學問題 兒童缺乏成人的妥善照顧 飲食匱乏 歧視 居住問題及 物質需求問題 剝削童工 性侵害 健康照顧資源 使用減少 流浪兒 更加容易遭受愛滋病毒感染

全面性的預防 確認預防艾滋病毒的感染必須成爲國際和各國社會遏制艾滋病對策的支柱部分;對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者及受其影響者的護理和支助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必須納入遏制艾滋病的全面辦法之中。 增加國際公益物資的提供和取得,其中包括疫苗、保險套、殺微生物劑和藥物;還認識到藥物的費用、供應和負擔能力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重要因素。

如何預防愛滋病? 會傳染愛滋病的行為 有危險性: 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 輸到污染的血液 共用針頭 母嬰傳染

“性別差異”的議題 全世界大約 87% 的感染是經由未受防護的異性間性行為接觸。 女性的危險性更為增加 – 女性感染愛滋病毒比男性早十年,而且在與已感染的性伴侶發生性行為時,感染病毒的機率,女性比男性大七倍。 目前成人感染者有一半是女性。(Kofi Annan) 感染愛滋病毒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貧窮、年輕及已婚。

ABC (Abstinence, Being faithful and Condoms) (禁慾、忠誠、保險套) 預防宣導時應該強調禁慾及一夫一妻制。 適當使用保險套 (包括女性保險套),在預防性接觸傳播愛滋病毒的功效上可達 97%。 “ABC 法則簡單但不充分” – 當女性被迫發生性關係及處於弱勢時,通常不僅沒有能力避免感染,而且也無法避免受孕。

殺菌劑與疫苗 殺菌劑的發展有廣泛的使用方法,應用在女性陰道可以達到完全的控制。 即使 60% 的中等有效性,每年便足以解救數百萬人的生命(Dr Rosenberg)。至今只有極少數完成效力的臨床試驗,現在有 6 種不同型式的殺菌劑即將或正在進行效力臨床試驗。 最快要到 2015 年,才會有疫苗通過所有階段的臨床試驗,進而使用。(Dr Jose Esparza at the XV AIDS Conference)

疫苗: 自從 1987 年發展第一個疫苗開始,已有超過 80 個疫苗完成第一及第二階段的試驗,其中 16 個已在 1993 至 2002 年間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對於自願參加臨床試驗及協助研發疫苗的人員,若在臨床試驗進行期間感染,必須提供抗病毒的治療。 疫苗必須考慮結合預防效果、殺菌劑及最重要的治療功效。

預防母子垂直傳染愛滋病毒策略(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PMTCT+) 在 2003 年,約有 80 萬個兒童經由垂直傳染感染愛滋病毒。 新觀念是把家庭的其他成員納入提供醫療的對象。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治療方法包括母親使用 HAART 雞尾酒療法,若不適合使用,則提供不同防禦策略及養生預防方法。 泰國的研究顯示,在懷孕晚期最後的三個月中,給予胎兒與母親 AZT 及單劑量的 Nevirapine (NVP),能將母子垂直傳染降低至 2%。

PMTCT+ 計畫的實行與遵守需要適當的政策、整個家庭而非個別的的治療與照顧、曝光後的援助及執行人員的態度。 將策略由 “選擇加入” (opt in) 轉變成 “選擇退出” (opt out) 可大幅增加受測女性的人數。 PMTCT+ 計畫的模式是藉由適時的治療與照顧介入,來延長兒童監護人的生命及促進家庭的幸福。

不會傳染愛滋病的行為 如何預防愛滋病? 日常生活中不會得愛滋病的活動:

HIV-1的預防 預防愛滋病的工具 保險套(包括女用保險套) 殺菌劑(Microbicide) 藥物的化學預防及疫苗 在保險套方面,泰國愛滋病的流行因為推廣「百分百使用保險套」的策略而得到控制,證明了保險套預防愛滋病的功效。

HIV-1的預防-殺菌劑 對於婦女而言,由於保險套的使用未必能完全自我操控,因此對於一個安全有效並且能完全由婦女掌控的添加物-殺菌劑 殺菌劑的功用簡單的說為在病菌進入宿主細胞前先將病菌分解或阻斷病菌進入宿主細胞路徑如干擾細胞表面接受器。

危機在哪裏? 社會的開放性 海島的特性(旅遊、境外移入) 經濟社會面的問題 缺乏對於關鍵族群的長期趨勢追蹤資料 科研的排擠效應 諮詢委員會的效果不彰,影響到政策的擬定,執行與監督

台灣愛滋防治系統 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 ↓ 縣市衛生局 鄉鎮衛生所 行政決策系統 醫療照護系統 民間組織 匿名篩檢醫院: 提供個人匿名∕化名血液篩檢之醫療院所 全台共10家 指定醫院: 提供愛滋感染者檢驗與治療等醫療服務 全台共28家 預防(prevention) 愛滋防治、愛滋人權、特殊族群宣導等 照護(treatment) 心理輔導、支持團體、聯誼團體、喘息服務、末期照顧等 人權(human rights)醫療權、工作權、就學權等權益倡導與爭取

The AIDS NGOs in Taiwan 針對高危險族群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希望工作坊 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 中華台灣誼光愛滋防治協會 台北市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針對感染者 台灣關愛之家協會 台北市愛慈教育基金會 天主教露德之家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針對一般大眾及學生 台灣性教育協會 中華民國世界和平婦女會 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 財團法人杏陵醫學基金會 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宣教協會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果實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針對醫護人員 台灣愛滋病學會 台灣護理學會 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 中華民國長期照護專業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

台灣的艾滋防治政策 1980年代臺灣的防治政策多屬於被動性 1990年代開始衛生署才積極展開新防治方針 1984年底發現第一名愛滋病患,隔年 5月才成立防治小組 1987年5 月發生第一名因輸血而感染的病患,隔年元月才實施供血人的全面抗體篩檢 發現軍中有感染者,於1988年開始做役男篩檢 1990年代開始衛生署才積極展開新防治方針 出版多種性教育教材 鼓勵醫界舉辦講習班 展開全面性役男與各種收容所的抗體篩檢 指定各醫學中心收容愛滋病患 資助國際性研討會等工作 免費治療感染者

日前查獲九十二名同志舉辦「轟趴」搖頭性愛派對,其中廿八人檢驗出患有 愛滋,尿液檢驗結果更多達六十九人出現毒品陽性反應。 高危險群諮商及個案處理的問題 聯合報 93-02-11 92人轟趴 69人染毒 28人有愛滋    日前查獲九十二名同志舉辦「轟趴」搖頭性愛派對,其中廿八人檢驗出患有 愛滋,尿液檢驗結果更多達六十九人出現毒品陽性反應。 日前毒品檢驗報告出爐,九十二人中,六十九人有毒品陽性反應,比例高達七成以上。 衛生署根據警方資料,發現其中十四人是列管的愛滋感染者,抽血鑑驗結果,共有廿八人是愛滋感染者,比率超過三成。

北市性防所:搖頭派對是愛滋病毒溫床 毒癮者是愛滋病的感染途徑,其傳染途徑除了透過共用針頭,更重的是服用藥品後複雜及毫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 聯合報93-02-11 北市性防所:搖頭派對是愛滋病毒溫床    毒癮者是愛滋病的感染途徑,其傳染途徑除了透過共用針頭,更重的是服用藥品後複雜及毫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 性防所提出統計數據顯示,毒癮者的愛滋病毒陽性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去年性防所對毒癮者篩檢的陽性率為百分之一點七八,是前年的三倍多。 毒品使用的問題

Injecting Drug Use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Taiwan prisons 共用針頭的問題

我們應該如何幫助愛滋病感染者? 正確認知愛滋、接納、關懷 感染者就像一般慢性病一樣,不應該受到排斥及取笑,對於感染者,還是應該受到接納及關懷。如果您知道身旁有人是感染者,應該表現出關懷及接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