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 ~ 1973﹞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銀髮族產業經營 第一節 銀髮族產業的發展 熟年商機  銀髮族發展產業 醫療保健 保健食品市場逼近三百億元 熟年人最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追求健康 是他們共同的願望,包括保健食品、養生 餐飲、健康器材、運動健身、抗衰老等都 是值得開發的市場。
Advertisements

畢卡索藝術生平簡介 畢卡索可說是二十世紀影響至鉅的畫 家之一,他於 1881 年在西班牙南部的 小鎮出生。在他還未懂說話時,已經 很喜歡畫。據說,他說出的第一個生 字是『鉛筆』。他的父親是一名美術 老師,一心栽培他成為畫家,他於十 五歲便有自己的畫室了。 畢卡索除了是畫家,亦是雕塑家、版 畫家和陶塑家。他是一個十分多產的.
第一單元 – 繪畫、建築與雕刻藝術 第一章:什麼是藝術 第二章:認識藝術的構成元素 第三章:認識藝術的創作要素.
原始的呼喚 --展現生命力.
二十一世紀 最偉大的藝術家 考考你~ 哪位藝術家,常常閉著眼睛卡在廁所? 畢卡索.
女性 洪孟啟 教授.
畢卡索的一生 製作人:謝佳軒.
The Fundació Joan Miró, Centre d'Estudis d'Art Contemporani
幼兒美感領域— 視覺藝術 授課教師:陳玉婷 Class 4.
新北市林口國中 / 數學輔導團 李政憲 103/7/13 於 士林科教館
藝術大師 畢卡索 組長: 李睿珆 組員:趙凡萱 丁寧 周鈺城 林彥維.
拼貼的歷史 後現代藝術中的拼貼.
藝術家介紹 ~畢卡索 組別 第7組 組員 2王韻茹 11陳怡潔 10張涵絜 26俞柏同.
畢卡索的介紹 文/鍾薇安..
立體派繪畫 Cubism -還原到立體的基本型-
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
P119.
畢卡索傳奇.
畢卡索傳奇 認識立體派.
畢卡索生平簡介 Picasso Ruiz Pablo ( ).
我變成了畢卡索 六年級.
畢著眼睛卡在廁索的男人 畢 卡 索 製作:91128郭耕儒 組員:91119ˋ91122ˋ 91128ˋ91129ˋ91132.
畢卡索 報告人: 魏齊萱、鐘舜平、黃奎鈞、陳彥勳.
立體派的創始人 -畢卡索.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
學習目標: 1.了解藝術的構成元素 2.了解如何將藝術變成溝通的語言
素描(drawing) 素描是什麼? 一、中文的意思為: .素-白色的絹布→白色→簡單的顏色。 .描-<畫>的意思。
畢卡索 作者:AQ.
心靈捕手賞析 林書筠.
走進藝術的世界 指導老師 : 陳育淳老師 組員: PPT製作:15.
立體派的定義: ‧主要是想創造一個新的繪畫空間,從感官視覺過渡到觀念視覺。
維拉斯 奎茲 侍女圖 典藏拼圖 每按滑鼠一下才進行播放… 侍女圖(Las Meninas) 1656 Museo del Prado,馬德里.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                                    作者:臧哲遠.楊孟衡 班級6年7班 作號14.13 指導老師:黃芝莉.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畢卡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組員:
西方藝術史.
Modern Art Master 范思穎.
單元:面面俱到-立體派 班級:六年一班 授課老師:黃清華
達利.
Take the Time….. 保握當下... 巧合不如巧遇,急進不如及時.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雷諾瓦 作者:江馥樺、鄭君柔、吳佩熹 指導老師:黃芝莉老師.
第 5 組 組員:卓家卉、張家寧、陳靜宜、王正詳、梅祖恩、葉峻良
下學期 專題欣賞.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生平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繪畫風格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Men Women and the Loss of Faith in “young Goodman Brown”
畢卡索的一生和作品 六甲 李佳玲.
藝術界的奇才-畢卡索 1811~1973 製作:16 組員:
黃美廉:幼時罹患腦性麻痺.
三年級下學期 專題欣賞.
不斷嘗試新風格的畫家~ 畢卡索 812第五組.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五 級進、跳進、旋律動向.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指導老師: 潘瀅方老師、林秋萍老師、賴心茹老師 研究者:蘇穎柔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生平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繪畫風格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畢卡索傳奇 非常歡迎各位小朋友, 來到『藝術故事劇場』! ( )年( )班小朋友 已經進入第二場-『畢卡索傳奇』!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蒙德里安調色盤 藝術與人文視覺藝術教學設計 蔡娟娟
畢卡索 製作人 鄭人豪 吳鎮 宇 執導老師:黃老師.
畢卡索 ● 享年92歲生日:10月25日 天蠍座 ● 西班牙人。1900年至巴黎,1904年以後定居法國
巴布羅. 路易茲.畢卡索 組員:吳威霆 蔡廷妤 陳韻淇 蔡汶岳.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 ~ 1973﹞

1881年10月生於西班牙,父親是一位繪畫老師,10歲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畫畫,3年後父親把畫筆、畫具全部交給畢卡索。

畢卡索十三歲作品 畢卡索的畫風一再蛻變,從具象到抽象,都給人穩重、安定的感覺,這些因素來自他努力不懈卓越的素描能力。 畢卡索善用多樣性媒材和自創的筆觸,以實驗的手法表達他的理念和豐富的想像力。

藍色時期 從 1901 年到 1904 年是他的藍色時期,這是從當時他的畫作的主要色彩而得名。 他用內斂的象徵手法專注表現窮人生活動人哀感的地方。 畢卡索的青春是憂愁的,這是他坎坷不遇的年代,窮到連外出的衣服都沒有。和他的朋友賈柯普共居一室一床,白天朋友去工作,他睡覺,晚上朋友睡了,他就瘋狂的作畫。 用他獨創的藍色調,畫流浪者、賣藝人、洗衣女、瘦弱的老人。刻劃人性與筆觸細膩、色調深沉、感人。 畢卡索 悲劇﹝The Tragedy﹞ 1903 年 油彩‧畫板,105.3 x 69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Washington, DC﹞,美國

畢卡索創作這幅作品時只有二十歲,但是他看起來卻像個老人,蒼白的臉孔配上藍色的背景,描寫的是內心世界的起伏。 畢卡索在當時有些作品充滿了一種憂鬱與悲觀的氣息,我們將他歸類為藍色時期。 《畢卡索自畫像》 ,1901 年 ,畫布油畫 ,80x60 cm

玫瑰時期 1904 年,畢卡索遷居到巴黎,步入玫瑰時期。這時期他的作品是前期風格的延伸,但色調較暖和,含意較深奧難解,此時他最偏好的題材之一是賣藝人家。 他並領略出塞尚的形式架構以及非洲藝術、古伊比利藝術嚴峻的純樸感,因而以《亞威農的姑娘》﹝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突破束縛,進入原型立體派階段。

立體派風格 畢卡索的立體派,基本上不是純美學的,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1906年畢卡索初次看到黑人的雕刻,受到莫大的感動。 黑人原始、大膽、強烈的造形,給畢卡索很大的刺激。1907年「亞維濃的姑娘們」畫作,成為他創造立體派風格的里程碑。 畢卡索的立體派,基本上不是純美學的,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亞維農姑娘﹝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年 油彩‧畫布,243 x 233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紅粉色時期並沒有維持很久,因為畢卡索發現一種新的創作方式。 立體派-立體派是畢卡索發展和成名的另一種繪畫風格。 這幅立體主義的油畫,畫的是畢卡索的一位朋友。 在圖面上這個人看起來好像破碎成小方塊。

有藤椅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 1912 年 油彩‧油布‧藤編圖案紙‧畫布,26.7 x 35 公分 畢卡索美術館,巴黎﹝Paris﹞,法國

三個音樂家﹝Three Musicians﹞ 1921 年 油彩‧畫布,200.7 x 223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少女臨鏡》(Girl Before a Mirror,1932,紐約現代美術館)

Pablo Picasso, 自畫像Self-Portrait (立體派: 1901)

畢卡索(Pablo Picasso)-新古典主義時期 坐著的小丑 130×97 cm 龐畢度現代藝術美術館典藏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畢卡索第二任夫人艾娃去世(死於肺結核),在詩人洛狄的邀請下,畢卡索於1917年遠赴羅馬,沉浸於希臘、羅馬的古文明裡,位俄國芭蕾舞團設計芭蕾舞劇「遊行」的舞台及服飾,就在這時認識舞團的芭蕾舞者柯克洛娃(第三任夫人)。 隔年,返回巴黎,與柯克洛娃結婚,幸福带給畢氏新的衝勁、新的原動力,在重返規則的厚實古典藝術,從坐在沙發椅的《柯克洛娃》(1917年)裡,開啟「新古典時期」。作品有《坐著的女人》(1920年)、《閱讀書信的人》(1921年)、《泉邊三婦人》(1921年)、《吹排笛的男孩》(1923年)。

此時,畢卡索生活在幸福的世界裡,1921年,夫人柯克洛娃為畢卡索生下一子保羅,新古典時期就在愛子保羅穿上丑角服畫像(1924年)中落幕。

吹排笛的男孩 205×174 cm 1923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吹排笛的男孩》): 這又是幅新古典的傑作。兩位裸露上身的年輕人,一位坐在台階上正專注地吹著排笛,另一位站在他身旁,不在乎地觀望別處,背景似乎是風平浪靜的蔚藍海岸,在陽光普照下,沒有什麼陰影(只有些許在左腳邊)。畢氏把兩位年輕人納入幾何布景裡和垂直平行的建築結構中,以人物曲線節奏緩和畫面,呈現出新古典幾何建構,相當結實有力。

柯克洛娃 130×88.8cm  1917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坐在沙發椅上的柯克洛娃畫像》: 1917年,畢卡索遠赴羅馬,為俄國芭蕾舞設計舞台及服飾(可以在一間小展覽室看到這些資料照片)。他完全沉浸於希臘、羅馬古文明裡,同時也認識了舞者柯克洛娃,這幅作品明顯返回繪畫秩序,在安格爾的新古典主義方法下,在古典理想主義的美感下,穿著高貴的衣裙,手上持著扇子,坐在花圖案的沙發椅上。畫像本身沒有什麼立體感,相當平面,似乎是剪貼上去的,沒有任何深度空間(你不覺得沙發椅這塊花布是剪貼上去的嗎?)只有輕微的陰影,柯克洛娃的臉及脖子上產生一點體積的幻覺。背景則是草草幾筆。明顯地,這幅作品並未完成—-也是新古典主義之始。值得注意的是,有機會請你對照一下坐沙發椅上的柯克洛娃照片,你就可得到答案(畢氏是借用照片的影像)。

格爾尼系列 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 ~ 1973﹞ 格爾尼卡﹝Guernica﹞ 1931 年 油彩‧畫布,349.3 x 776.6公分 普拉多美術館,馬德里﹝Madrid﹞,西班牙

1937 年,畢卡索在西班牙內戰啟示下完成他聲譽最隆的畫作《格爾尼卡》﹝Guernica﹞,大肆攻擊人類殘愚昧的行徑。 1937年,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使得畢卡索畫了一些最具影響力和系列性的作品。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格爾尼卡這個小鎮毀於轟炸,成千上萬的無辜人民受到嚴重的傷亡。 畢卡索非常的憤怒,因此運用他所知的一切繪畫方式,來告訴世人戰爭的愚昧,他以這個被毀的小鎮,做為這幅作品的名字。 格爾尼卡連作有64件之多。馬、牛、母子、士兵、建築物做主題。慘叫的母親,嘶叫的馬匹、作品充滿憤怒與哀傷的氣氛。

1936-1945年畢卡索聽到祖國格爾尼卡村,遭到納粹飛機無情的轟炸時,以滿腔的熱血,非常的憤怒畫了「格爾尼卡」壁畫,控訴納粹的暴行。

1936-1945年畢卡索聽到祖國格爾尼卡村,遭到納粹飛機無情的轟炸時,以滿腔的熱血,非常的憤怒畫了「格爾尼卡」壁畫,控訴納粹的暴行。 格爾尼卡連作有64件之多。馬、牛、母子、士兵、建築物做主題。慘叫的母親,嘶叫的馬匹、作品充滿憤怒與哀傷的氣氛。

晚年作品 畢卡索88歲晚年作品。畫家充滿生命意志,直到92歲過 逝,創作從沒斷過。晚年的作品更驚人,不僅數量龐大,對世間充滿愛與希望,顯現永遠的年輕與活力。 畢卡索在逝世前對朋友說:「我不恐懼死亡。死亡有一種美,我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那是時間的浪費。」

馬內-草地上的野餐 129×195 cm   1960-61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馬奈 草地上的午餐 208×264.5公分,1863年作 典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

老當益壯的畢卡索又另結新歡。當吉洛從正門出走時,畢氏最後一任妻子雅克琳˙羅克(一雙明眸的地中海典型美女)已從後廳出現在他的工作室。此時,畢氏一生的藝術就終結於巴洛克的繪畫風格裡。 晚年,畢氏依次連續以名畫為題材,從1955年起詮釋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爾的女人》系列,接著是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系列。同時,以版畫《鬥牛》及《田園詩》為主題系列。1966年,畢氏85歲生日時,法國政府在巴黎的大、小皇宮,隆重地為畢氏舉辦回顧展,在短短期間內,共吸引80萬參觀人群,我們可以想像畢氏一生輝煌的藝術創作。1973年,畢卡索與世長辭,為人們留下一生多采多姿的軼事和作品。

《草地上的午餐》: 這是畢卡索晚期沉潛於歷史名畫詮釋的作品之一,這種模擬名畫豈不就是80年代(後現代)的藝術特徵?(例如紐約的模擬主義者)。如此說來,畢氏豈不就是後現代之祖了嗎?畢氏這些名畫詮釋,只是借題發揮,就像其借用自然再創自然。如果我們對照馬奈之《草地上的午餐》原作的話,實在不可等量齊觀,當然,畢氏是以其獨特的巴洛克風貌,再創了《草地上的午餐》。

畢卡索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系列之一 60×73公分,1960年作 典藏倫敦 Nahmad

從上面的對照繪畫圖片,就可以一目了然畢卡索是如何,從名畫中重新再創作,或是從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或是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中獲取創作靈感。 借名畫發揮成為畢卡索晚年創作的源泉,解放過去現代主義的創作意念,進入所謂後現代的創作意圖,另僻藝術的觀點。現代注義在畢卡索的眼裡已走入死胡同,戲畫人生遊走在歷史的時空中,見證新時代-「後現代」的來臨,浪漫的從對美的藐視至對歷史的藐視,引領時代及風騷的畫家-不愧是「畢卡索」,是藝術史上空前絕後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