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县级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的途径和方法 —— 制定和实 施县级跨部门行动计划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 儿童处 2014 年 6 月.
Advertisements

2007 年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 结业考试海珠区质量分析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范谊 2007 年 9 月 8 日.
1 南郭國小 翁正雄 95/06/09 教育部健康醫學學習網傳統醫 學學習館交流研習 資料來源:教育部六大學習網及簡介 健康醫學學習網及簡介.
1 ? 如何提升子女學習動機? 黃寶財教授 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學系 電郵:
围棋 —— 两个人的 战役 主办方: 安城文化沙龙 演讲者: 赵治勋 个人简介: 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 分校,电子工程专业,研 一。业余 5 段,棋龄 17 年。 联系方式: 手机: 微信 : zzhixun QQ: Q: 围棋有多少种变化? Q: 围棋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水平?
齊白石小傳 李常生 Eddie Lee 6/15/2010 Taipei 1 手動翻頁.
建筑构成基础 —— 平面构成 构成的概念  构成:在艺术领域中,构成是一种造型概 念,即把一个以上单元或元素组合成为一 个新的单元。主要研究造型元素分解、组 合、变化的规律,从而创造新的形式。
及SPSS和STATA统计软件操作说明 第三讲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 心理健康教育 林 崇 德.
中小学生汉语考试 (YCT) 介 绍.
从比较看实质 高中物理粤教、人教两个版本的比较 深圳市华侨城中学 李汉林 蔡树男.
股 票.
現在最幸福 (Lee 上) 曹宇.
第四章 心理健康.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课程内容】 7.1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7.2 语言的分化 【重点、难点】
大陸高等教育現況之分析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99年成語200題庫(21-40).
Chinese Aspect 恩 媛 Celine 政 圓 Amy.
Teaching the Chinese Copula 是 for CSL Purposes
「強化小學課程與中學課程的聯繫」經驗分享會
第二十九讲 撰写研究报告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田 飞.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重要原则及实例体现 马越.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授课人:姚晓霞.
科研意识与论文的撰写 我能写论文吗?! 温州大学 罗晓杰.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2016中重卡网络规划 中重卡营销部 2016年6月.
揭秘 庄家 股市中的 为什么你的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为什么出了利好,股价反而下跌? 为什么有的股票一直涨停?
102學年度預算編製說明會 主辦單位:會計室 102/02/22.
星期四的课 第七课 + 第六课 学中文; 约时间.
簡歷與辦學理念 報告人: 徐敬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Fellow, IEEE 中華民國101年6月14日.
原型法 原型法概述: 原型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反复修改,可以不断完善的系统。.
從青少年的學習特性看華語課程的教學與管理 -以中原大學華語體驗營為例
P4. P4 P4 P4 P5 P5 P5 P5 反啟蒙 反啟蒙 反啟蒙 反啟蒙.
華語師資培訓簡介 國際教育合作處華語教學中心 2016年4月27日.
科技计划体系 与 科技计划管理 浙江省科技厅综合计划处 二OO九年八月
普特英语网-北外PASS留学基地2012年秋系列英语讲座:
平均数检定 庄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SPSS之应用(庄文忠副教授) 2012/7/6.
課程發展處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尹志華 周偉志
乳猪断奶后拉稀,掉膘与教槽料.
第九課 現代詩選 (ㄧ)再別康橋 (二)斷  章.
第七章  質的行為觀察.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行動研究就是一種行動性的研究,由行動者來進行研究,而不是由外於行動領域的學者與與科學家來進行,研究的問題也取自行動。
平均数检定 庄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计量分析一(庄文忠副教授) 2011/7/12.
資料查詢與資料庫檢索 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校內分機 /04/09 1.
善用教學評量 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李坤崇教授 南台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所 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所教授兼所長
Grammar Class
Unit title: 假期 – Holiday
新約聖經中的「聖靈充滿」和「滿有聖靈」 陳愛光 2012年9月15日.
參考資料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自然科教學觀摩 教 學 者:黃藍萩 教學班級:3年9班 教學日期:
文化经济学引论 陈平 (个人主页) (学生论坛) 2009年3月20日(周五) 10:00-12:00 a.m. 理教 121.
受欢迎的课堂具有什么特征 课堂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与任务设计的研究 结题报告 南京市教研室.
Unit title: 买东西 - Shopping
经历婚姻 ——接受神所命定的祝福.
學生事務處 學生諮詢及簡介會 年2月1日.
香港傷健協會 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 走出我天地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egree Adverbs
加拿大2+2项目介绍 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
第八章 均值比较与检验 2019/5/10.
聚合型第一種:隱沒帶、島弧 例子:臺灣東方的琉球海溝、南美洲智利海溝. 聚合型第一種:隱沒帶、島弧 例子:臺灣東方的琉球海溝、南美洲智利海溝.
An Quick Introduction to R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Bioinformatics
初级中文 Chinese   是 Grammar Pattern drill.
臺灣聖約翰科技大學.
所得稅法第14條、第126條修正條文 薪資所得計算方式二擇一 定額減除 特定費用減除 維持現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減除方式
How To Construct Ourselves 英语教师的自我建构
外國學生漢字學習的認知與策略整理 兼談漢字教學的建議
園區多元智能教育中心 一年級課表 科園、龍山、實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1st California Conference on Chinese Pedagogy July 5, 2008, Chapman University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發表者:李正民 (韓籍)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

研究目的 結構 語義 語言 語用 認知 篇章

研究目的 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習得 結構 語義 時間概念

研究動機 由於漢語的否定詞「不」與「沒(有)」跟韓語否定詞之間存在著語義(semantics)與結構(syntax)上的不同,因此韓籍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的過程中會遇到難點。

研究動機 本文將考察韓籍漢語學習者習得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的過程中所產生偏誤的原因,且驗證其習得過程,進而將研究結果應用在對韓華語教學上。

研究假設 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習得 漢語 以時態(aspect)為主 韓語 以時制(tense)為主 時間概念

研究範圍 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否定詞出現筆數與排序 排序 否定詞 出現筆數 1 不 1,987,084 2 沒(有) 426,267 3 無 335,670 4 別 233,322 5 未 112,214 6 勿 2,439 7 甭 1,631

時態 (Aspect) 時段 (Period) 起點 (Inception) 過程 (Duration) 終點 (Termination) 從時間概念上分析漢語否定詞「不」與「沒」 時態 (Aspect) 鄧守信(1985) 時段 (Period) 起點 (Inception) 過程 (Duration) 終點 (Termination) 過去 (Past) 現在 (Present) 將來 (Future) 時點 (Point) 時制 (Tense)

從時間概念上分析漢語否定詞「不」與「沒」 郭銳(1997) 指稱 (designation) 空間性 陳述 (assertion) 時間性 起點、續段、終點 內在時間性 (intrinsic temporal feature) 外部世界的事件 外在時間性(時狀) (extrinsic temporal feature) 不 對非過程的 否定 對謂詞本身的 抽象地表示某種 動作、狀態、關係 沒 對過程的 對事件存在的 時間流逝過程的 一部分

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語義功能 類別 動作動詞 (Action verb) 狀態動詞 (State verb) 變化動詞 Teng(1974) 類別 動作動詞 (Action verb) 狀態動詞 (State verb) 變化動詞 (Process verb) 定義 表示行為或動作的動詞。施事者能自主地控制身體和心理的活動。 表示性質或狀態的動詞。受事者不能掌控性質或狀態。 表示狀態變化的動詞。 例如 打、賣、跑、寫等 高、貴、白、喜歡等 病、破、沉、死等 不 O X 沒

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句法結構 句類 結構 例句 結果補語句 Topic+Neg+Adv+V+Comp1 那本小說還沒看完。 趨向補語句 劉月華等(1996) 句類 結構 例句 結果補語句 Topic+Neg+Adv+V+Comp1 那本小說還沒看完。 趨向補語句 Topic+Neg+V+Comp2 我的書沒帶回來。 可能補語句 Topic+S+Adv+V+Neg+Comp3 這件事我永遠忘不了。 情態補語句 Topic+V+得+Neg+Comp4 他的字寫得不漂亮。 數量補語句 S+Neg+V+Comp5 我沒休息兩天,只休息了一天。 能願動詞句 S+Neg+Aux+V+O 我不想喝可樂。 介詞句 S+Neg+Prep+O+V 我沒從這兒走。 把字句 我沒有把你的照相機弄壞。 被字句 這是極為嚴重卻不被重視的問題。 比字句 花貓不比白貓還調皮。

研究方法 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 對比分析(Contrasive analysis)

偏誤分析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 對偏誤的分類 誤加(addition) 例)*這樣的情況從來沒發生過{了}。 誤代(mis-selection) 例)*可是還 [沒/不]懂事。 錯序(misordering) 例)*我(沒)跟他{沒}見面。 遺漏(omission) 例)*他們從來沒強迫(過)我。 各個符號代表如此:[錯誤/正確]、(填補)、{刪除}

對比分析之實驗目標 對動詞語義功能的偏誤率 對句法結構的偏誤率 對時間概念的偏誤率

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 跨語言研究(crosslinguistic research)分組 語言類別 漢語 泰語 韓語 實驗上的分類 標的語 對照組 實驗組 形態類型 孤立型語言 黏著型語言 表示時間的方式 以時態為主 以時制為主 中心語參數 中心語在前 中心語在後

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韓籍受試者 漢語水平程度 初級 中級 高級 國籍 韓國 母語 韓語 人數 1名 7名 17名 漢語學習期間 六個月以上 一年以下 一年以上 六年以下 六年以上

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泰籍受試者 漢語水平程度 初級 中級 高級 國籍 泰國 母語 泰語 人數 2名 12名 16名 漢語學習期間 六個月以上 一年以下 一年以上 六年以下 六年以上

設計考卷與問卷 測驗題目分類 相關領域 語言領域 第一部分 基本背景資料 第二部分 (考卷) 第一大題 語義功能 語言輸出領域 第二大題 句法結構 第三大題 時間概念 第三部分 (問卷) 接受度測試題 語義、句法、時間概念 語言輸入領域 修改

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 –韓籍受試者 語義功能類型 中級 高級 題目 狀態 動補 不 沒 1 是 100% 0% 2 相信 3 多 4 堅強 88% 12% 5 景氣 57% 43% 6 N考取 29% 71% 7 聽N懂 94% 6% 8 N想到 14% 86% 9 在於 10 滿意

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 –泰籍受試者 語義功能類型 中級 高級 題目 狀態 動補 不 沒 1 是 100% 0% 2 相信 94% 6% 3 多 4 堅強 5 景氣 83% 17% 6 N考取 33% 67% 7 聽N懂 8 N想到 50% 9 在於 10 滿意

對於否定詞句法結構的實驗結果–正確率 中級 高級 題目 韓籍 泰籍 1 趨向補語 86% 100% 94% 2 情態補語 71% 3 可能補語 57% 83% 63% 4 結果補語 5 把字句 0% 58% 69% 6 能願動詞 88% 7 對字句 67% 8 比字句 43% 50% 81% 9 數量補語 10 被子句 29% 92% 82% 87%

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韓籍受試者 中級 高級 題目 時間成分 不 沒 1 在 71% 29% 44% 56% 2 過 0% 100% 3 昨天 4 一年四季 14% 86% 76% 24% 5 了 67% 33% 65% 35% 6 明天九點 43% 57% 7 明天 94% 6% 8 還 41% 59% 9 下去 10 11 好幾天 12 今年 13 昨天下午 18% 82% 14 從那以後 15 再等一會兒

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 中級 高級 題目 時間成分 不 沒 1 在 33% 67% 6% 94% 2 過 0% 100% 3 昨天 17% 83% 4 一年四季 25% 75% 63% 38% 5 了 50% 6 明天九點 36% 64% 19% 81% 7 明天 8 還 56% 44% 9 下去 10 11 好幾天 31% 69% 12 今年 13 昨天下午 14 從那以後 88% 13% 15 再等一會兒 8% 92%

中籍受試者接受度測定結果 -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 t df Sig. (2-tailed) Std. Error Difference Question1 1.106 17 .284 .44121 Question2 1.693 11.508 .117 .55564 Question3 -1.315 9.626 .219 .73353 Question4 -1.973 8.532 .082 .47069 Question5 -.617 12.290 .548 .75247 Question6 -.640 10.493 .536 .66914 Question7 1.326 15.460 .204 .59255 Question8 2.032 10.827 .067 .50861 Question9 -.190 11.212 .852 .62514 Question10 -1.658 16.261 .42366 Question11 -2.182 15.686 .045 .51292 Question12 -1.728 .102 .66119 Question13 .887 10.147 .396 .60408 Question14 -.244 13.454 .811 .43966 Question15 -2.530 12.146 .026 .64453 (p<0.05, DF=degrees of freedom)

高籍受試者接受度測定結果 -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 t df Sig. (2-tailed) Std. Error Difference Question1 1.050 26.405 .303 .47997 Question2 -.306 28.922 .762 .40843 Question3 -1.311 29.666 .200 .42909 Question4 -2.324 30 .027 .32275 Question5 -2.236 .033 .27951 Question6 -2.791 27.119 .010 .45235 Question7 -.546 29.856 .589 .45814 Question8 -1.083 27.186 .288 .34611 Question9 .068 28.221 .946 .55225 Question10 -.384 28.390 .704 .54276 Question11 -1.255 29.325 .219 .44809 Question12 -2.098 28.448 .045 .41708 Question13 1.040 29.997 .306 .42050 Question14 -1.214 28.792 .234 .24018 Question15 -1.353 28.904 .186 .50801 (p<0.05, DF=degrees of freedom)

研究結果 從對於動詞語義功能的實驗結果得知,韓泰受試者大部分都以“不”來否定狀態動詞與可能補語;以“沒(有)”來否定結果補語。故,證明了韓籍受試者對與動詞語義功能相關的否定詞偏誤極少。 除了對結果補語的實驗結果之外,對於其他所有的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的正確率都良於韓籍受試者的正確率。這樣的結果證明韓泰語之間的型態類型差異影響到實驗結果,換言之,韓籍學習者受到了母語的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影響。

研究結果 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實驗結果顯示了韓泰兩國受試者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句皆有困難。因此,與時間概念有關否定詞習得可能是 與第二語言習得的普遍發展因素有關,即標的語本身的時間概念和結構複雜度便極高,因此,對任何學習者包括第一語言學習者在內而言都格外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接受度測定結果發現,針對上述的三個領域,大部分的實驗結果都顯示了韓泰籍受試者之間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因此需要進一部的研究。

研究限制與省思 本研究的初級受試者人數極少,即韓籍受試者1名、泰籍受試者2名,因此需要增加初級受試者,以便於維持受試者之間的均衡,同時提高研究的效度(validity)。 本研究以韓籍學習者為實驗組;以泰籍學習者為對照組進行了調查。但,還需要以漢語為母語的基準組,以便於獲得更有客觀的研究結果。 透過本實驗收集了一些受試者所修改的句子。這些資料亦是證明本研究假設的重要證據之一,因而必須加以對這些資料的後續研究,以便於考察受試者對兩個否定詞的理解方式。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白荃(2000)。「不」、「沒(有)」教學和研究上的誤區。語言教學 與研究,3,21- 25。 與研究,3,21- 25。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 司。 鄧守信(1985)。漢語動詞的時間結構。語言教學與研究,4,7-17。 黃宣範(譯) (1982) Li, C. N., & Thompson, S. A.著。漢語語法。台 北:文鶴。 郭銳(1997)。過程與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 型。中國語文,3,162-175。 李瑛(1992)。「不」的否定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2,61-70。 ------(2006)。否定結構的熟悉度對留學生選擇「不」和「沒」的影 響。載於周小 兵、朱其智(主編),對外漢語教學習得研究(頁 269-28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 苑。 呂叔湘(主編)(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建勤(1997)。「不」和「沒」否定結構的習得過程。 世界漢語教 學,第3期,92-100。 鄭恩(2004)。對韓籍學習者的漢語否定副詞教學語法。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參考書目 英文文獻 Comrie, B. (1976). Aspec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e, K. -D. (1993). A Korean Grammar on Semantic-    Pragmatic Principles. Sungdongku, Seoul: 한국문화사. Quirk, R.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aipei: Crance. Teng, S.-H. (1973). Negation and aspect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1), 14-37. --------------. (1974). Verb classification and its pedagogical    extens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1), 84-91. --------------. (1975). Negation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 12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