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時期劇作家 普勞圖斯
普勞圖斯(Titus Maccius Platus ) 普勞圖斯(254B.C.-184B.C),羅馬時期劇作家,出身於義大利中部溫布利亞(Umbria)北邊的薩西那(Sarsina)小山村。 “Titus”本名是提多。 “Maccius”是亞提拉鬧劇中滑稽角色馬克士,有“ 傻瓜及笨 小丑”的意思。 “Platus”一字於溫布利亞拉丁語意味是「扁平足」 的意思。 普勞圖斯(Titus Maccius Platus )名字一連串念下來,就是一位滑稽演員。 年輕時離鄉背井前往南方的羅馬,他在羅馬地位卑微,只是個士兵,隨軍隊出征到義大利西西里島的西拉庫沙 (Siracusa )而接觸希臘戲劇。劇作成名以後才得到了羅馬公民身份。
受到希臘劇作家米南德的影響 喜愛戲劇而在劇團從事舞台技術工作,也擔任戲裡的小配角及換場時(間奏)吹橫笛的樂隊。 後來他到希臘做貿易,起初賺錢但後來經商失敗賠錢,所以後來又到磨坊作麵粉工。 因之前曾到希臘做貿易,故幫人翻譯希臘文及希臘劇本 ,同時也寫作劇本,並接觸到希臘新喜劇代表作家米南德(Menander,342B.C.-291B.C)的戲劇,也演他的戲本。 普勞圖斯的劇本中,常運用某些固定角色,如頑固的父親、戀愛中的年輕人、聰明的僕人(奴隸)、以及富有真情的女孩、、、等,根據米南德的劇情為藍圖加以想像發揮。 普勞圖斯的喜劇是拉丁文詩劇,羅馬最重要的一位戲劇作家,共寫了一百三十多部喜劇,流傳下來的有二十部,著名的有《孿生兄弟》、《一罈金子》和《撒謊者》。 【註:新喜劇始於亞歷山大,主要寫愛情故事和家庭生活。】
作品不諷刺政治較關注羅馬日常生活 作品內容較關注日常生活,如愛情、錢財、社會關係等。劇作形式與技巧模仿希臘新喜劇。 在精神上,並不諷刺批評政治,並追尋世間道理。 羅馬喜劇情節千篇一律,逃不出各式各樣的誤解,如身分的錯認(失散已久的子女),動機的誤解,或刻意欺矇。
普勞圖斯對西方劇作家的影響 16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盲眼詩人歌羅多(Luigi Groto,1541-1585)《艾米利亞》(Emilia,1579)、《金銀財寶》(Il Tesoro,1583)、《傲慢自大》(Alteria)。 英國莎士比亞的喜劇《溫莎與他的風流娘兒們》(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錯誤中的喜劇》(The Comedy of Errors) 荷蘭著名詩人、史學家兼劇作家胡佛特(Pieter Corneliszoon Hooft,1581-1647)成功改編寫下機智的喜劇《守財奴》(Warenar,1616)。 法國劇作家莫里哀(Jean Baptiste Poquelin de Moliere,1622-1673)《吝嗇鬼》(The Miser)
結語 與希臘相較,羅馬戲劇的成就不算偉大,但是也造就了三個重要的劇作家。普勞圖斯、泰倫斯、西尼卡。 他們的劇作都大大影響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劇作家和戲劇藝術家,因而他們對於現代戲劇風貌的形成,也不無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