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總體經濟分析
影響股價之經濟變數
15.1 所得 ◎「國民生產毛額 (GNP)」可寫為: Y = C + I + G + (X - M) 15.1 所得 ◎「國民生產毛額 (GNP)」可寫為: Y = C + I + G + (X - M) C = 消費:就一國而言,通常有一定的消費傾向, 短期內消費的增加有限,易受物價水準影響。 I = 投資:投資是產業增加設備及服務的金額,受利 率水準之影響最大,利率愈高、投資意願愈低。 G = 政府移轉性支出:主要來源為稅收,政府推動 公共建設時,可帶動經濟繁榮。 X = 輸出, M = 輸入:受匯率及物價水準影響較大。
15.2 利率 1. 利率種類 ◎ 利率與股價水準成反比,原因如下: 15.2 利率 ◎ 利率與股價水準成反比,原因如下: 投資人將資金由股市抽出至其他金融市場。 證券融資成本上升,造成買盤減少。 企業利息費用增加、企業因利率過高而減少投資。 1. 利率種類 (1) 基本放款利率 (PRIME RATE):銀行貸款給主要客戶之利率。 (2) 金融同業拆款利率 (INTERBANK RATE):銀行間的借貸利率,以因應央行之「法定準備」。如「銀行間隔夜貸款利率」。
(3) 通知存款利率 (CALL MONEY RATE):無固定到期日,而可以用電話立即提款之存款。 (4) 貼現率 (DISCOUNT RATE):又稱「重貼現率 (Rediscount Rate)」,金融機構以票據或公債為擔保,向央銀融資的利率。銀行向央行融資稱為「貼現窗口(Discount Window)」,具有宣示效果。 (5) 票券利率:國庫券 (TB)、商業本票 (CP)、可轉讓定期存單利率 (CD)、銀行承兌匯票 (BA) 等票券之利率。 (6) 證券質押利率:投資人以有價證券作為抵押品向金融機構短期貸款之利率。
2. 中央銀行政策 ◎ 工業國家的央行以「穩定物價」為其政策目標。 ◎ 央行控制「貨幣供給額」來穩定物價。 M1a = 通貨淨額 + 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 (通貨淨額 = 央行通貨發行額 - 貨幣機構庫存現金) M1b = 通貨淨額 + 存款貨幣 = M1a + 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活期儲蓄存款。
M2 = 通貨淨額 + 存款貨幣 + 準貨幣 = M1b + 準貨幣。 準貨幣 = 定期存款 + 定期儲蓄存款 (包括郵匯局 轉存款) + 外幣存款 + 外匯存款 + 外 匯信託資金 + 外幣定期存單 + 企業或 個人持有之金融債券、央行儲蓄券、乙 種國庫券。
公開市場操作 (OPEN MARKET OPERATION):央行在貨幣市場或債券市場中的定期及不定期買賣。 (2) 重貼現率 (DISCOUNT RATE):金融機構向央行融資的利率。 (3) 法定存款準備率 (RESERVE REQUIREMENT):央行規定銀行存款準備 (4) 郵匯局轉存款 (DEPOSIT TRANSFERS):郵匯局儲金轉存央行或一般金融機構。 (5) 匯率與國際收支平衡:經常帳與金融帳會影響匯率。 (6) 選擇性信用管制 (SELECTIVE CONTROLS):證券質押、 銀行流動比率、銀行信用貸款條件等。 (7) 銀行營業狀況:央行很少因銀行營業情況而變動貨幣供給額。
3. 利率之決定因子及隱含意義 利率決定因子 (Determinants): 名目利率 = 實質利率 + 通貨膨脹溢價 + 違約風險溢價 + 到期日風險溢價 + 流動性價。 (inom = ireal + IP + DRP + MRP + LP) 實質利率 (REAL RATE):無風險利率,在現實生活中觀察不到。 通貨膨脹溢價 (INFLATION PREMIUM): 通貨膨脹率 = (CPIt - CPIt-1) / CPIt-1。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違約風險溢價 (DEFAULT RISK PREMIUM): 違約風險溢價 = 大型且營業穩定的公司債殖利率 - 條件相近之政府債券殖利率。 到期日風險溢價 (MATURITY RISK PREMIUM): 到期日風險溢價 = 政府長期債券殖利率 - 政府短期債券殖利率。 流動性溢價 (LIQUIDITY PREMIUM): 流動性溢價 = 市場上流通的政府債券殖利率 - 未上市流通的政府債券殖利率。
f1 = (公司長期債券利率 - 政府長期債券利率); f1 愈高,代表企業的「違約風險」愈高。
15.3 匯率及國際貿易 ◎ 貿易順差,本國貨幣有升值趨勢,對股市為利多。 貿易逆差,本國貨幣有貶值趨勢,對股市為利空。 15.3 匯率及國際貿易 ◎ 貿易順差,本國貨幣有升值趨勢,對股市為利多。 貿易逆差,本國貨幣有貶值趨勢,對股市為利空。 ◎「關貿總協 (GATT)」成立於 1947 年,原則為: 平等互惠原則,會員國彼此享有最惠國待遇。 政府不得補貼廠商出口。 ◎ 1995 年 GATT 併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以期降低及消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並發揮保護智慧]財產的功能。 對臺灣農業造成衝擊。
15.4 物價與油價 ◎ 物價水準變化率即「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 大眾消費產品之「消費者物價指數」。 15.4 物價與油價 ◎ 物價水準變化率即「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 大眾消費產品之「消費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原物料之「躉售物價指數」來衡量。 ◎ 物價水準與企業的營運的關係: (1) 工資及原料價格將隨之提高,成本增加。 (2) 國內物價上漲將導致出口困難,更多人使用進口品, 可能使貿易順差變小或產生貿易赤字。 (3) 當物價上漲時,央行將縮緊銀根,造成股市失血。 ◎「資產股」如營建、水泥、汽車等產業的股票,較能抗 通貨膨脹。
◎ 油價上漲造成供給面之成本推動,進而產生通貨膨脹, 對股價水準具有負面效果。 ◎ 油價上漲對石化、水電、運輸業的影響較大。 例、[股市與油價] 美國股價指數與原油價格之走勢
15.5 景氣循環 1. 景氣對策信號 ◎ 臺灣「景氣對策信號」: 貨幣供給額 M1b 年增率 放款金額成長率 製造業新接訂單年增率 15.5 景氣循環 1. 景氣對策信號 ◎ 臺灣「景氣對策信號」: 貨幣供給額 M1b 年增率 放款金額成長率 製造業新接訂單年增率 票據交換金額增加率 工業生產增加率 股價指數成長率 製造業存貨增加率 海關出口成長率 非農業部門就業人口成長率
‧紅燈 :景氣過熱,財金當局應採取緊縮措施。 ‧黃紅燈:景氣尚穩,短期內有轉熱或趨熱之可能。 ‧綠 燈 :景氣穩定。 ‧黃藍燈:景氣短期內有轉穩或趨向衰退之可能, 財金 當局可能採取擴張措施。 ‧藍燈 :景氣已進入衰退,財金當局應採取刺激 經濟復甦之對策。
2. 景氣領先指標 美國景氣領先指標 名 稱 影 響 1. 製造業平均每週工時 + 2. 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平均每週金額 - 名 稱 影 響 1. 製造業平均每週工時 + 2. 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平均每週金額 - 3. 製造業新接訂單 4. 延滯出貨率 5. 新企業設立指數 6. 機器設備採購訂單指數 7. 民宅建照許可指數 8. 存貨淨變動值 9. 重要原料價格變化 10. 標準普爾綜合股價指數 11. 貨幣供給額 12. 企業及個人借款之變動
3. 臺灣股市多空循環 臺灣股市多空循環 市場型態 多頭 空頭 起迄年月 61/2 - 62.12 63/1 - 66/7 66/8 - 67/10 67/11 - 71/8 為期時間 1年11個月 3年7個月 1年3個月 3年10個月 起迄指數 125-514 498-322 323-626 626-442 71/9 - 73/5 73/6 - 74/7 74/8 - 79/2 79/3 - 82/9 1年9個月 1年2個月 4年7個月 442-869 989-637 643-11,661 11,419-3,832 82/10 - 83/12 84/1 - 85/3 85/4 - 86/8 86/9 - 88/2 1年4個月 1年5個月 3,806-7,120 7,120-5,008 5,060-8,120 8,120-6,383 88/3 - 89/3 89/4-90/9 90/10-91/4 91/5-91/4 1年1個月 6個月 1年 6,383-10,328 10,328-3,636 3,636-6,065 6,065-4108
15.6 稅率 ◎ 證券交易稅:賣出證券時支付的稅金 (賣價的3o/oo)。 ◎ 證券交易所得稅:對投資人買賣價差所賺到 的利潤課稅。 15.6 稅率 ◎ 證券交易稅:賣出證券時支付的稅金 (賣價的3o/oo)。 ◎ 證券交易所得稅:對投資人買賣價差所賺到 的利潤課稅。 例、臺灣市場對證所稅之反應 1990 年 9 月 24 日財政部宣佈復徵「證所稅」,股價立即下挫,連續 19 天無量下跌 3,200 點左右。 1993 年 12 月 31 日宣佈「證所稅」方案,指數急跌。 1994 年 10 月 13 日傳聞立法院討論「證所稅」,指數開盤下挫 89 點,後來證實誤傳,收盤上漲了130 點。 1996 年 1 月 4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復徵「證所稅」,隔日加權指數重挫 346 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