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流行、生態時尚
為何有此問題?流行 V.S. 永續 目前現況?綠色設計 解決方式:C2C 從搖籃到搖籃 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困境
流行 V.S. 永續 服裝是全球性價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商品。 流行快速變化,導致流行的循環越來越迅速。 快速流行的趨勢,逼著製造商以及供應商,在更短的時間內製造出更多的服裝。
快速流行意謂著快速淘汰服飾的消費方式。所以流行,也就形成ㄧ種浪費。 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買得起很多東西,產品日新月異,眼花撩亂的廣告,令人失去判斷「需要或想要」的能力。 周年慶、特價?
綠色設計 在大型服飾品牌的帶動「環保、永續」的議題,與消費者的道德意識迅速高漲下,這些問題才開始被正視,「永續流行、生態時尚」已經逐漸成為趨勢。 「地球宣言(Earth Pledge)」其在2005年推出FutureFashion宣言,旨在推廣使用可再生、可重複使用且無汙染的材料和生產方法。
「有機棉」? FutureFashion建議以「替代性植物纖維」來取代,像蘆葦、馬尼拉麻、椰纖維等。這些植物並非來自於農業生產,且區域性少量生產,亦對社區有貢獻。另外,像聚酯這樣來自石化原料的合成纖維被認為很不環保,但如果是用回收的再生聚酯或消費過的寶特瓶等廢棄物作為原料,則被認為是比天然纖維還要對環境友善。
紡織產品使用適當的化學品也有其必要,例如選擇添加抗菌保養加工這類化學品的衣物,在生產製程階段會對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但這些加工可以延長衣物壽命,減少後續清洗照顧,將有助於總體效益。因此,這些關於「生態紡織」所牽涉到的環保,是需要全面檢視的。
減少製造端與消費端的無謂浪費,新科技「NanoTex」表面的奈米科技保護塗層以及透過電漿處理,可以延長衣服壽命,減少能源消耗量。 微生物抑制處理、自我清潔的科技應用,這些應用不僅帶給消費者全新的感覺,還可以提高產品的價值及壽命。
Freitag Bag是一家瑞士製造包包的廠商,所使用的材料全都是回收使用過的汽車安全帶、安全氣囊、腳踏車內胎、大型廣告帆布等,充分發揮reuse的概念。
2007年7月,英國時尚設計師辛瑪奇與環保團體「We are What We Do」推出全球限量兩萬只的環保袋「I’m Not A Plastic Bag」,希望能運用時尚概念,讓大眾拒用塑膠袋。此購物袋事件,被環保團體譏為「漂綠手法」,以環保之名,行銷售之實。 設計師辛瑪奇對該推擠事件表示遺憾,並說:「排隊搶購的人,也許只是崇尚名牌,並非支持環保,但最終仍成就了環保,因為這只環保袋,不會造成環境汙染」。
C2C 從搖籃到搖籃 從設計的一開始,製造者就是朝著「希望用壞就來買新的」的想法在製造,這條路可以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單一思考路線,我們一向這樣對待用壞的東西。 如果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在產品的設計端開始,就建立「零垃圾」、「零廢棄」的思維,當一個產品生命的結束,就可分解成另一個產品的養份或原料。
舊衣回收也是環保的一種方式。美國巴塔哥尼亞公司(Patagonia)在2005年推出了服裝回收計畫,邀請其客戶將破舊的衣服送回,舊衣服再被重新製作成布料和新衣服,而形成所謂的「封閉式循環」。 該公司將回收的衣服運送至日本像帝人紡織(Teijin)這樣的纖維工廠,將聚酯材料分解且將之再熔融成為新的紗線、織成布料,並進而製作成新的衣服。
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知名的英國資深時尚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在倫敦參與一項氣候變遷活動時,呼籲人們至少半年不要買衣服,除非需要時才買,而且買的時候最好挑選有品質的以減少沒必要的浪費。 追求名牌不一定不好。低質廉價鞋所占用的資源和能源反而會更多。
二手衣拍賣在網路上已行之有年,近年歐美興起另一種再利用的選擇,那就是衣物交換的模式,美國加州的一個衣物交換精品小店Give+Take Swap Boutique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每月支付25美元成為會員後,就可以將自己不再喜愛的有品牌且狀況良好的衣服飾品在Give+Take做交換,這樣不用再額外花錢。
困境 多數環保(生態)紡織品相對來說都比較昂貴,因此多被消費者視為奢侈品。 目前推行綠色消費最大的問題,在於消費者對某項商品幕後的製程、或是回收系統、或是所消耗的能源,是否會傷害別人與地球不知情。
資料來源 TEIA環境資訊中心 http://www.hm.com/tw/ http://www.zara.com/tw/ http://www.freitag.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P4uOPEBoA http://www.emilyrecommends.com/coolest-eco-friendly-shopping-bags-for-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