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要素市場 Copyright © 2008 Cengage Learnin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變數與函數 大綱 : 對應關係 函數 函數值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應關係 蛋餅飯糰土司漢堡咖啡奶茶 25 元 30 元 25 元 35 元 25 元 20 元 顧震宇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變數與函數 下表是早餐店價格表的一部分: 蛋餅 飯糰 土司 漢堡 咖啡 奶茶.
Advertisements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 2 章 需求與供給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獨占與管制 張清溪 / 台大經濟系.
Ch.2 需求與供給分析.
第九章 經濟成長.
譯著: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 2012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譯著: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 2012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第十章 分配理論 10-1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10-2 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10-3 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
學習目標 瞭解獨占市場的特質 解釋形成獨占的原因 說明獨占廠商的價格及產出決策 討論獨占廠商的短期均衡與定價決策 OBJECTIVES.
所得分配的意義 所得分配的種類 功能性所得分配 個人所得分配 「為誰生產」是基本的經濟問題之一,也就是「如何分配」的問題。經濟學所討論的「分配」(distribution)指「將生產活動的成果分給參與生產的經濟成員之經濟行為。」 所得分配的種類 功能性所得分配.
廠商的目標在追求利潤最大。 第6章分析生產與成本, 本章加入收益, 分析完全競爭市場廠商利潤最大的產量, 以及供給線與生產者剩餘。
第三章 古典學派.
第2章 市場、需求與供給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四章 資金成本.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 14.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6, 65, and 67.
本章內容要點: 成本與廠商決策 短期的成本結構 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的關係 長期的成本結構 規模經濟 等產量曲線與成本分析.
26 總合供需均衡 本章首先由勞動市場推導 AS 線; 再與 AD 結合作 AD-AS 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失業的看法不同。
經濟學 I 第三章 消費行為的研究.
7 生產者的選擇 前章分析需求線背後的消費者行為, 本章討論供給線背後的生產者行為, 並導出供給線。 生產者行為可分三個步驟來討論: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6 生產者決策的基礎 本章及下一章則要討論供給線背後的生產者行為;從追求利潤最大的行為。對生產者行為的了解,可分為三個步驟: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09
寡占理論 複習一下 1.
學習目標 知道生產要素市場的特性。 描述邊際生產力。 說明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知道勞動市場供需與工資的關係 OBJECTIVES.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明白需求與供給的決定因素 區別需求量的改變與需求的變動兩者之間的差異
要素需求:勞動和土地市場.
第4章 總供給理論 生產理論 勞動需求 勞動供給 古典總供給理論 景氣循環的古典理論 實質景氣循環學派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五章 無異曲線與消費者選擇 授課老師 簡立賢老師.
Chapter 18 The Markets for The Factor of Production
彈性及其應用 東華書局製作.
第3章 古典學派.
資管二乙經濟學 第一章:為什麼要唸經濟學?.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第 1 章 緒 論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 (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學習目標 知道生產要素市場的特性 描述邊際生產力 知道勞動市場供需與工資的關係 知道基本工資、外勞引進對勞動者的影響 OBJECTIVES.
經濟學 學經濟.
需要量變動與需要變動 影響需要變動之因素-其他因素 1.
獨占性競爭 17.
經濟學100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圖解經濟學 第二篇 個體經濟活動.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本期消費除了是當期實質所得的函數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第 3 章 彈 性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資源配置的五個面向 生產什麼 如何生產 何時生產 何處生產 生產收入如何分配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2 需求、供給與均衡.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產要素市場 Copyright © 2008 Cengage Learning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就是被用來生產商品與服務的投入。 勞動、土地與資本是最重要的三個生產要素。 勞動、土地與資本的供需決定了給付給勞工、地主與資本主的報酬 生產要素的需求是一種引申需求

引申需求 要素市場與先前商品市場的分析有許多類似之處,但它們也有一個相當不同的地方生產要素的需求是一種引申需求 引申需求(derived demand),亦即廠商對某一項生產要素的需求引申自該廠商在另一個市場所作的商品供給決策 例如:加油站對加油員的需求來自於汔油的供給

勞動需求 勞動市場就像經濟體系中的其他市場一樣,是由供給與需求的力量在主宰 大部分的勞務是作為生產其他產品的投入,而不是作為讓消費者享用的最終產品(final goods)。 要了解勞動需求,我們必須把焦點放在雇用勞工與生產產品來銷售的廠商身上。透過檢視產品生產與勞動需求之間的關聯,我們可以理解均衡工資的部分決定因素。

圖1 多樣化的供給與需求 蘋果 蘋果採收 蘋果採收 工人數量 價格 工人工資 蘋果數量 (a蘋果市場 (b) 蘋果採收工人市場 供給 需求 圖1 多樣化的供給與需求 (a蘋果市場 (b) 蘋果採收工人市場 蘋果 價格 蘋果採收 工人工資 供給 需求 供給 需求 P Q L W 蘋果數量 蘋果採收 工人數量 Copyright©2003 Southwestern/Thomson Learning

追求利潤極大的競爭廠商 我們作兩個關於廠商的假設。 不論是蘋果市場(廠商屬於賣方)或是蘋果採收工人市場(廠商屬於買方),我們都假設廠商都是競爭的。 競爭廠商是價格接受者。 我們假設廠商追求利潤極大。

生產函數與勞動的邊際產量 經濟學家用生產函數來描述要素雇用量(如人力)與產量(蘋果)之間的關係。 其他的要素,包括蘋果樹本身、土地、廠商的卡車與牽引機等,其數量目前都假設固定不變。 勞動邊際產量,其為額外一單位的勞動所增加的產量。 勞工的人數增加將使勞動的邊際產量下降,亦即生產過程顯現邊際產量遞減現象。

生產函數

圖2 生產函數 蘋果數量 生產函數 300 280 240 180 100 1 2 3 4 5 蘋果採收工人數量

勞動的邊際產量 勞動邊際產量,其為額外一單位的勞動所增加的產量。 勞工的人數增加將使勞動的邊際產量下降,亦即生產過程顯現邊際產量遞減現象

邊際產值與勞動需求 任何要素的邊際產值或邊際生產收益(marginal revenue product)是 要素的邊際產量 * 產品的市場價格 代表廠商多雇用一單位的生產要素所能增加的收益 一個追求利潤極大的競爭廠商會雇用勞工直到勞動的邊際產值與工資相等時為止 邊際產值曲線就是追求利潤極大的競爭廠商其勞動需求曲線。

圖3 勞動的邊際產值 勞動的 邊際產值 市場工資 利潤極大化下數量 勞動邊際產值 (勞動需求曲線) 蘋果採收 工人數量

造成勞動需求曲線移動的原因為何? 邊際產值 = 要素的邊際產量 * 產品的市場價格 以下為考慮一些會造成勞動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產品價格 產品價格  技術變動 其他要素的供給 

產品價格 邊際產值是邊際產量乘上產品的市場價格。當產品的價格改變時,邊際產值會跟著改變,從而勞動需求曲線也會跟著移動。

技術變動 技術進步也有可能會造成勞動需求減少。經濟學家稱此為節省勞動(labor-saving)型的技術進步。 歷史告訴我們,大部分的技術進步是勞動擴充(labor-augmenting)型的。

其他要素的供給  一項生產要素可供使用的數量會影響其他要素的邊際產量。

勞動供給 勞動供給曲線反映的就是此一機會成本變動時,勞工對勞動與休閒所作的取捨如何改變。 一條正斜率的勞動供給曲線表示,工資的增加會使勞工增加他們的勞動供給量。因為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意味著休閒時間的減少。 如果休閒的機會成本增加,勞工的反應就是減少休閒時間。

造成勞動供給曲線移動的原因為何? 給定某個工資水準,當人們願意工作的時數改變時,勞動供給曲線就跟著移動。讓我們考慮一些可能導致這種移動的因素。 偏好改變 替代機會改變 移民

偏好改變 在1950 年,34%的女性是上班族,或是沒有工作但正在找工作。到了2000 年,這個數字上升到60%。當然,這樣的發展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偏好的改變,或者是說對工作的態度的改變。

替代機會改變 任何一個勞動市場的勞動供給會受其他勞動市場的工作機會的影響。

移民  勞工在區域之間或國家之間的移動,也是造成勞動供給移動的一個顯而易見且重要的因素。

勞動市場均衡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說明工資如何在競爭的勞動市場中決定的兩個事實: ‧工資會調整至使勞動供給與需求達成平衡的水準。 ‧工資等於勞動的邊際產值。 工資 (勞動的價格) 勞動數量 供給 需求 均衡工資 ,W 均衡雇用量,L

勞動市場均衡 任何造成勞動供給或需求改變的事件必定使均衡工資與邊際產值呈等量的變動,因為它們最終必定相等。

圖4 勞動市場均衡 工資 (勞動的價格) 勞動數量 供給 需求 均衡工資 ,W 均衡雇用量,L

圖5 勞動供給曲線的移動 工資 1.勞動供給增加 … (勞動的價格) 供給, S 需求 S W L 2. . . . 造成工 資下降… 圖5 勞動供給曲線的移動 工資 1.勞動供給增加 … (勞動的價格) 供給, S 需求 S W L 2. . . . 造成工 資下降… . . W L 勞動數量 3. . . . 且就業增加。

圖6 勞動需求曲線的移動 (勞動的價格) 工資 供給 D W L Demand, D 1. 勞動需求增加 . . . 圖6 勞動需求曲線的移動 工資 (勞動的價格) 供給 D W L Demand, D 1. 勞動需求增加 . . . 2. . . . 造成工 資上升… . . W L 勞動數量 3. . 且就業增加

其他生產要素:土地與資本 勞動與土地這兩項生產要素的意義相當明確,但資本的定義則有點吊詭。 經濟學家使用資本這個字眼來代表投入生產之設備與建築物的存量。 換言之,資本代表了過去所生產之財貨的累積,且這些財貨現今被使用來生產新商品與服務。

土地與資本市場均衡 我們必須先區分兩種價格:購買價格與租用價格。 土地或資本的購買價格(purchase price)是指人們願意支付來無限期擁有這項生產要素的價格 租用價格(rental price)則是指人們願意支付在有限期間內使用這項生產要素的價格。 由於決定這兩種價格的經濟力量不同,因此區分這兩種不同的價格是相當重要的。 土地與資本市場上的租用價格(rental price)的決定類似勞動市場的工資 (租用價格=邊際產值) 購買價格(purchase price) (現在的邊際產值+未來的邊際產值)

圖7 土地與資本市場 (a) 土地市場 (b) 資本市場 資本租 用價格 土地 租用 價格 供給 供給 需求 需求 土地數量 資本數量 P Q Q P 土地數量 資本數量

生產要素間的關聯性 任何生產要素供給的變動將會改變所有生產要素的價格。而任何要素價格的變動可以藉由分析事件本身對生產要素之邊際產值的影響來理解。

生產要素價格如何決定。這裡所介紹的理論稱為新古典分配理論(neoclassical theory of distribution)。 根據此一理論,每項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於該要素的供給與需求。要素需求決定於該要素的邊際產量;在均衡時,每項要素皆賺取其對商品與服務的生產所作的邊際貢獻。 新古典分配理論被普遍接受;許多經濟學家開始嘗試以新古典理論來說明美國經濟的12兆美元所得如何分配給各個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