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老年人的心理社會發展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一節 老年社會化理論 一、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假設:老年是中年的延伸,保持與中年時期 一樣的生活方式。 第一節 老年社會化理論 一、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假設:老年是中年的延伸,保持與中年時期 一樣的生活方式。 結果:老人必須不間斷社會參與(即參加各 式各樣的社會活動),以獲得不同的 社會地位以和社會角色。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二、撤退理論(Disengagement theory) 假設:此理論認為老年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發 展階段,並不是中年時期的延續。 結果:老年人受到生理衰退,社會上對有不 同的價值觀和規範約束,逐漸脫離社 會的活動,喪失社會角色、地位。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三、持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 假設:個人人格的特性,不會因進入老年期 而有太大的改變。 結果:老人雖生理退化,但是人格並未轉 變。不過,老人實務工作或研究者, 並不易驗證此理論的假設。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四、次文化理論(Subculture aging theory) 假設:老人藉由次文化中的同儕團體力量, 來維繫他們的自我概念和社會認同。 結果:當老人產生自我群體認同(次文化形 成),進而影響政治或社會時,可能 會和年輕人產生疏離。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五、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假設:社會互動是一種交換人與人之間的互 動利潤、成本的算計的過程,人們會 去計算以維持有利潤的交換報酬,也 會去迴避成本太高的人際互動關係。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結果:老人無法在人際關係上投資許多資 源,造成其與年輕人的互動逐漸減 少,而年輕人以老人之功能或酬賞做 為交換,以維持平衡,一旦雙方失去 平衡關係,互動就會減少。因此當人 們進入老年期之時,更需要累積、擁 有更多的資源,以做為和年輕人交換 的籌碼。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六、角色轉換理論(Role theory) 假設:老年是「角色轉換」的時期,卸下過去的社 會角色和社會地位,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和社 會地位。 結果:人從中年時期開始,逐漸感到身體機能的衰 退,因其已看過人事間的滄桑變化,能適應 各種老年生活的轉變,而在原本社會無角色 中找到新角色。例如退休之後擔任『志工』 或是照顧孫子等。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七、家庭網絡理論(Family network theory) 假設:瞭解個人在社會的角色地位,社會結構對 老化現象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結果:探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和老年人在家庭 的地位,並且由兩代之間的互動頻率、關係 來瞭解家庭關係,尤其成年子女結婚搬離原 生家庭之後,老年父母的婚姻關係會影響老 年期的生活及適應問題。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八、心理社會模式 假設:由艾瑞克森(Erikson)提出,他的認為老人階 段 (人生最後一個階段)必能展現出智慧, 去處理「自我統整或絕望」的心理社會發展 任務。 結果:若接受老化和死亡,將獲得人生的統整,智 慧與眼界,以樂觀的方式,安排晚年;若無 法支配死亡,及缺乏自我統整,將產生絕望 的危機。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假設:李文森(Levinson)將生命結構分為 四個時期,每一個時期中,約還有5年 的轉型 期,轉型期通常發生在自己的 九、生命四季論 假設:李文森(Levinson)將生命結構分為 四個時期,每一個時期中,約還有5年 的轉型 期,轉型期通常發生在自己的 個人感覺改變,如退休等,外在大事件發生 的時候,它使個人關係的發展上有了新的需 求時期,每一個時期約持續20年。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結果:成年晚期是指60歲以上,主要特徵是 體認體力的衰退,對老化感到焦慮、 失去權力的時期,個人必須接受老化 是不可避免的過程;但是若否認正常 生物及生理改變的老人,則他們會經 歷到自己的生活型態或移轉到一個 不同階段的困難。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李文森(Levinson)與艾瑞克森(Erikson) 成人發展階段比較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二節 老人的心理社會發展 一、老年人的心理社會發展問題 社會對老年人觀感,較多持「負面」的刻版 印象。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二、社會環境與老人生活適應 個人與社會的疏離 寂寞和孤獨感 焦慮感 認知和情緒的變化與反應 依賴性增加 經濟的依賴 老年期不斷發生的失落與悲傷 (如喪偶、喪親)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三節 老年人的人格 一、老人人格的定義 人格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組成。 人格的形成是獨特的,也是持久的。 第三節 老年人的人格 一、老人人格的定義 人格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組成。 人格的形成是獨特的,也是持久的。 人格在適應環境的時候,決定了與眾不同的行為模式,以及身心方面的特質。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負面的影響及不適應的行為 邊緣 個人能力 弱 高 低 力壓境環 強 緣邊 圖5-2.環境壓力-個人能力模式 適應的行 為 個人感覺最舒適的區域 個人最能發揮適應潛能的區域 圖5-2.環境壓力-個人能力模式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二、老人人格的類型 整合型人格(integrated personality): 這類老人內心生命豐富,充滿活力、幹勁,且有相當能力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 被動、依賴型人格(passive-dependent personality): 這類型老人常依賴別人,有如坐在搖椅上的老人,只指望別人來滿足自我。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衝動型人格(armored personality): 這類型的老人不僅想控制自己的命運,甚至也想控制週遭的一切。 散亂型人格(un-integrated personality): 此類型的老人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又無法做好自己的事情,生活極為散亂無章。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四節 老人常見的心理疾病 一、老人失智症(Dementia) 失智老人的定義 失智老人的特殊性 失智老人於機構內的照顧 第四節 老人常見的心理疾病 一、老人失智症(Dementia) 失智老人的定義 失智老人的特殊性 失智老人於機構內的照顧 失智老人的活動安排狀況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二、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病因 徵狀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三、憂鬱症(Depression) 認識憂鬱症 1.憂鬱狀態測量 2.憂鬱症之評估 3.失智症與憂鬱症的區別 四、震動性譫妄症(Delirium) 五、其他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五節 新時代的老人心理依附 一、老人權益的倡導 二、老人與寵物 心理依附關係的興起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五節 新時代的老人心理依附 一、老人權益的倡導 二、老人與寵物 心理依附關係的興起 照片提供:新竹市東區老人文康中心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問題與討論 一、老年社會化理論有哪些? 二、老年人的人格類型有哪些? 三、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為何 ? 四、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區別? 五、如何倡導老人社會工作? 六、討論未來老人與寵物的新關係。 照片提供:作者參觀法國老人社會工作之發展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謝謝各位 敬請指教 老人福利理稐與實務-本土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