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断层解剖学 何宇红 主讲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Advertisements

第十二教案 目的要求:理解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规律 重点难点:全身主要动脉的分布; 全身主要动脉的分布.
(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 SSS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相关概念 在人体内, 如果某一动脉部分或全部闭塞后, 其 远端的压力明显下降, 即可产生一种 “ 虹吸 ” 作 用, 通过动脉血管的侧枝从邻近血管 “ 窃取 ” 血液。 在人体内, 如果某一动脉部分或全部闭塞后,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教研室 张 莹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
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及异常影像改变 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科.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硝酸盐.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二、 小 脑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在延髓和脑桥的背面。.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小 脑 Cerebellum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核磁共振成像简介3 姚红英.
超声成像、MRA、CTA、DSA 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序列技术临床应用 省千佛山医院影像科 李爱银.
经颅多普勒及其临床应用 knifestone.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一) 实验8 大脑、小脑、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摘要幻灯片 脑血管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 (四).
颈肩腰腿痛疾病的预防 汕头市中医院 林创坚.
心血管系统 概 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20 鱼类的循环系统 讲授:陈明茹 肖佳媚 谢雯瑜.
循环系统 circulation system.
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脑中风 (Cerebral Stroke) 开大顺主任 主讲.
大 纲 要 求 了解体循环静脉的特点 了解上腔静脉的主要属支及汇集范围; 掌握上肢、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和汇入部位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圖為宜蘭縣五結鄉的冬山河親水公園,以「水」為主題,提供居民一個休閒的良好去處,是臺灣良好的親水遊憩典範。
何从饮食的角度如预防感冒 印 虹.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互 联 网 对 减 速 机 技 术 及 市 场 发 展 的 影 响 乔 华 山.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腰椎間盤突出症.
血管的外形特征 与静脉比较,动脉外形较挺拔,管腔小而管壁厚,管壁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多而丰富,其弹性和收缩性较强;中等动脉因平滑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大动脉因弹性纤维丰富又称弹性动脉;静脉较塌陷,管腔大而管壁薄,管壁平滑肌不发达,弹性纤维也较少,并有瓣膜配布,管壁弹性和收缩性较差,而外膜较厚且有平滑肌分布;毛细血管壁薄腔小,行走弯曲并有大量分支分布形成网状结构,在心肌间多沿心肌细胞纵轴平行分布。
脑血管病变的MR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制作:刘荣志.
小儿髓鞘形成.
头颈部 CE-MRA 正常表现与变异 陈娟.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脉冲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 彭欢 指导老师 俞熹.
烟雾病.
肺的分叶分段.
看一看,想一想.
光子能量线性_不同灵敏层厚度 photon,Cell Size 5x5mm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Artery 动 脉.
磁共振乳腺灌注成像 临床意义.
颅 脑 断 层 解 剖.
陕西中医学院医学技术系 医学影像教研室 冯璟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高磁豫率磁共振对比剂临床应用体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代荣.
杨蕊梦 ,许乙凯 ,赖胜圣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影像中心2.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医疗器械系)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脑血管.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神经组织 神经元 1、基本形态 2、功能 3、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
开颅取脑及脑片制作实验 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读书报告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 及鉴别诊断 龚 涛.
血流域解剖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两种方式 1、一种为不用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血液流动与静止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形成对比而直接显示血管; 2、另一种方法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 )(CE-MRA),为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增强剂(钆制剂)Gd-DTPA。

直接MRA与CE-MRA各有优势。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颅脑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CE-MRA显示复杂的脏器及病变血管分布。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是基于GE(梯度回波)序列。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TOF(Time of flight)、质子相位对比(PC)、黑血法。

流出效应:流速高的动脉血管截面在MRI往往为低信号的“血液流空”,血流速度高导致血液与激励成像层面的RF脉冲在时间上错位而产生的一种流动效应。液体信号丢失的程度取决于脉冲序列,流速和层厚。 流入效应:静态组织经过多次激发,处于饱和状态,为低信号。从层面外流入层面内的血液,因未受脉冲激发,可出现比静态组织更强的信号。

时间飞跃(time-of-flight;TOF): 由于脉冲间隔时间很短,扫描层面内静止组织反复被激发,纵向磁矩不能充分弛豫而处于饱和状态,信号很弱,呈灰黑色;血管内血液流动,采集MR信号时,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成像容积内激发的饱和质子流出扫描层面外,而成像容积外完全磁化的自旋又称不饱和自旋流入扫描层面,纵向磁矩大,发出强信号呈白色,于是血管内外信号差别很大,使血管显影。

2D-TOF MRA每次只激发1个层面,层厚薄,流入血液均未饱和,快慢流动均可获得较好的信号。 优点:1、背景抑制好;2、单层采集,层面内血流的饱和现象较轻,有利于静脉等慢血流的显示。3、速度快,单层1-5s 3D-TOF MRA采用体积成像,慢速流动的无法在一个TR时间内流出激发范围,在多次激发下产生流入饱和效应,产生流入端强信号,流出端信号逐渐下降。 优点:1、空间分辨率高,特别是层面方向,原始图像层厚可<1mm;, 2、体素小,流动失相位相对较轻,受湍流的影响小。3、信噪比高。4、后处理效果好

TOF的A-V-MRA TOF的A-V-MRA:在TOF成像周期前,若采用预脉冲将被成像区域的的上方或下方饱和,就可使一个方向上流动的血液达饱和,去除来自某一个方向的血流信号,利用此法可显示动脉或静脉。 正确选择应用预置饱和技术,观察动脉血管,可在扫描层块上方平行设置静脉预饱和带,观察静脉血管,在扫描层块下方平行设置动脉预饱和带 。 亦可根据不同临床要求,分别设置单侧预饱和带,观察对侧动脉供血情况。

临床应用 1、血管走行。走行方向比较直如颈部和下肢血管----二维,而走行迂曲的血管如脑动脉则三维效果好。 2、血流速度。速度快如大多数动脉特别是头颈部动脉多三维,而血流速度慢的静脉多二维。 3、目标血管长度。短、小血管用三维,长度大的血管如下肢血管用二维。临床:脑动脉----三维;颈动脉---二维或三维;下肢----二维;静脉---二维。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应用快速扫描GE技术和双极流动编码梯度脉冲,对成像层面内质子加一个先负后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脉冲,静止组织的横向磁矩亦对应出现一个先负后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称性的相位改变,将正负相位叠加,总的相位差为零,故静止组织呈低或无信号;而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正负方向相反的相位改变不同,迭加以后总的相位差大于零。 其相位差与血流速度成正比,故血流呈亮白的高信号,使血流与静止组织间产生良好的对比。血流速度越快,MRA血流的信号越强。PC法MRA利用MR信号的横向磁矩成像,扫描时间较TOF法长,但可测量血流速度和标示血流方向。PC法MRA对极慢血流敏感,可区分血管闭塞和极慢血流,分为2D,3D和cine-MRA三种形式。

PC和TOF比较: PCA的信号仅取决于局部的血流速,静态组织不产生信号,血管更能显示;可根据流速设定流动敏感度,即使慢流动的血液也能较好的显示;PCA的信号强度取决于血流速度。 TOF静态组织仍有信号,需要用脂肪抑制和MTC(磁化转移对比度)来提高血管显示质量;3D-TOF的血流信号强度取决于激发容积厚度,厚度宽时,慢流血液不能显示;TOF的强度与组织的T1有关,亚急性出血为强信号会掩盖血流信号。

黑血技术: 黑血技术:无论应用哪一种MRA技术,血流均呈高信号,而静止组织呈灰黑色。这与传统X线血管造影片所显示的情况刚好相反。放射及临床医师已习惯了观察传统血管造影片,故MRA显示为黑色血管影更易于被接受。MRI扫描机在图像显示部分有黑白翻转功能,可将白色血管的MRA图像直接翻转成黑色血管。也有在MRA成像过程中获得“黑血”的方法,称黑血技术(black blood techniques)。

MRA在脑血管中的应用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向前穿海绵窦至视交叉外侧。主要分支有:①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②后交通动脉,向后行,与大脑后动脉吻合。③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内行,进入侧脑室脉络丛。④大脑前动脉,在视神经上方向前进入大脑纵裂与对侧同名动脉借前交通支相连,沿胼胝体沟向后行。主要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上外侧面的上部及部分间脑。⑤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沿外侧沟向后上行走,沿途发出的分支有豆纹动脉(分布于纹状体和内囊)、额顶升动脉(分布于额叶和顶叶前部)等。

椎动脉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六位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在脑桥、延髓交界处左、右椎动脉合并成一条基底动脉。基底动脉的分支有:①脑桥动脉,为十余条细支,分布于脑桥。②小脑下后动脉,分布以小脑下面后部。③小脑上动脉,分布于小脑上面。④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终支沿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由大脑后动脉发出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吻合。大脑后动脉主要布于大脑枕叶和颞叶下面。还发出脉络膜后动脉进入侧脑室及第三脑室脉络丛。  

脑底动脉环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脑底动脉环)位于脑底、蝶鞍上方。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的终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吻合而成,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是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其中,前交通动脉为沟通左、右颈内动脉的血管,后交通动脉则为沟通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管。当动脉环的某一处发育不良或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1 颈外动脉2 颈内静脉4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横窦11 乙状窦12 上矢状窦13 大脑大静脉14 基底动脉15 距状沟动脉21 椎动脉22 中央前沟动脉23

颈内动脉1 后交通动脉3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小脑上动脉10 横窦11 上矢状窦13 基底动脉15 直窦16 中央沟动脉18 角回动脉19 顶枕动脉20 距状沟动脉21 中央前沟动脉23 中央后沟动脉24

颈内动脉系造影像

颈内动脉1 颈外动脉2 颈内静脉4 脉络丛前动脉5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横窦11 乙状窦12 上矢状窦13 大脑上静脉14 基底动脉15 直窦16 大脑大静脉17 椎动脉22 额叶中内侧支25 额叶后内侧支26 旁中央动脉27 楔前动脉28 颈内动脉1 颈外动脉2 颈内静脉4 脉络丛前动脉5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额叶中内侧支25 额叶后内侧支26 旁中央动脉27 楔前动脉28 椎动脉22 横窦11 乙状窦12 上矢状窦13 大脑上静脉14 基底动脉15 直窦16 大脑大静脉17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颈内动脉. 2, 大脑前动脉. 3, 大脑后动脉. 4, 基底动脉。 5, 椎动脉.

1, 颈内动脉. 2, 椎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中动脉.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椎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中动脉.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大脑中动脉. 3, 大脑前动脉. 4, 大脑后动脉. 5, 椎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大脑中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后动脉. 6, 基底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和椎动脉 1, 头臂干。 2, 锁骨下动脉(右侧)。 3, 椎动脉(右侧)。 4, 颈总动脉 (右侧)。 5, 颈内动脉(右侧)。 6, 椎动脉 (左侧)。 7, 颈内动脉 (左侧)。 8, 颈外动脉 (左侧)。 9, 颈总动脉 (左侧)。 10, 锁骨下动脉 (左侧)。 11,大动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