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會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Shan University 商用微積分 ( 一 ) 詹傑仲.
Advertisements

第一單元 – 繪畫、建築與雕刻藝術 第一章:什麼是藝術 第二章:認識藝術的構成元素 第三章:認識藝術的創作要素.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教育社會學.
「教育原理與制度」的試題分析與應試準備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銘村 2007/9/29.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 暨師資培育中心-劉曉芬老師
引言 醫療人權為新興的權利概念,關於這項權利概念的範疇與具體內容,迄今學界尚無定論。原則上,參考國際公約、各國法制、與相關學者的討論,醫療人權可以從鉅觀與微觀兩個層面探討: 鉅觀層面:涉及民眾健康權益的維護與增進,與政府對醫療資源的管理與規範有關,目標在於平等就醫權的落實。 微觀層面:直接關涉到醫病關係,重點在於病患權利意識的提升。
刑 法 总 论 讲 义.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行銷學原理‧曾光華、饒怡雲 著‧前程文化 出版
A.Schutz 現象社會學的創始者 教授:溫明麗博士 學生:王清樵M 曾焜興M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二技).
第三章 社会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家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的基本观点,了解社会结构、社会运行以及社会形态的内涵,内容或类型,把握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基本视角。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義守大學 周資眾 運動科學選材 義守大學 周資眾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四技).
內湖國小104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徐語潔.
內湖國小105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蔡美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4年5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零章 統計學概論 0.1 統計學的定義 0.2 敘述統計學與推論統計學 0.3 測量尺度 0.4 資料、資訊與因果關係 ©2009 陳欣得
107學年通識課程架構(追溯至97學年入學生) 通識課程 人文領域(4學分) (核心及延伸各必選1門2學分) 社會領域(4學分)
數位影像處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社會學第一講(2) 葉玉賢.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OpenID與WordPress使用說明
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
歡 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綜合領域在民生 李碧釵
台北市南港高中(國中部) 97學年度上學期 健康與體育領域 教學研究會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C3 階級與多元 文化教育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8)。多元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文化。.
經濟學 學經濟.
第陸章 幼兒人際關係發展 陳薏如 老師.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1 教育社會學導論.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1-1 隨機的意義– P.1.
電子學實驗(三) --非反相運算放大器電路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授課教師:顧忠華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高中課程簡介會 資訊及通訊科技.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土地使用管制 邊泰明 2007 年09月 21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育社會學

課程內容 1. 教育社會學導論 2. 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 3. 教育功能之社會學分析 4. 教育政策之社會學分析 5. 社會階層化與教育 6. 族群與教育 7. 性別與教育 8. 教育機會均等 9. 社會變遷與教育 10.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 11.班級社會體系 12.課程之社會學分析 13.教學之社會學分析 14.教育專業

教科書 陳奎憙(主編)(2004)。現代教育社會學(增訂二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參考書 田心喻(譯)(1988)。文化霸權。臺北市:遠流。 李芳森(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縣:群英。 李錦旭(譯)(1987)。Blackledge與Hunt 著。教育社會學理論。臺北市:桂冠。 吳曲輝等(譯)(1992)。Turner著。社會學理論的結構。臺北市:桂冠。 林生傳(1982)。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美玲(2003)。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清江(1972)。教育社會學。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清江(譯)(1978)。Banks著。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五南。

參考書 林義男、王文科(1998)。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陳奎憙(2007)。教育社會學(增訂三版)。臺北市:三民。 吳根明(譯)(1988)。批判理論與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馬信行(1991)。教育社會學。臺北市:桂冠。 孫中欣(1999)。學業失敗的社會學研究。臺北市:揚智。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臺北市:五南。 張文軍(1998)。後現代教育。臺北市:揚智。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市:學富。

參考書 黃純敏(主譯)(2006)。Y. Pai與S. A. Adler著。教育的文化基礎(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臺北市:學富。 黃瑞祺(1996)。批判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黃菁瑩(1999)。性別與教育機會。教育資料文摘,43(2),152-169。 楊 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詹棟樑(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葉至誠(2006)。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威仕曼。 陳奎熹(198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參考書 陳奎熹、高強華、張鐸嚴(1995)。教育社會學。臺北縣:空中大學。 陳奎熹(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照雄(2006)。當代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心理。 謝高橋(2004)。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謝維和(2002)。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學富。 鄭世仁(2000)。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一、教育社會學導論

本章內容 1. 社會學的定義與研究範圍 2. 社會學的演進與發展 3. 教育社會學的意義、性質與目的 4. 為什麼要研習教育社會學

社會學的定義 龍冠海(1966):社會學是研究社會關係的一門科學。

社會學的研究範圍 4-1 依據研究範圍的大小分: 1. 鉅觀社會學(macro-sociology) ─ 研究人所構成的社會 2. 微觀社會學(micro-sociology ) ─ 研究社會中的人

社會學的研究範圍 4-2 依據研究現象的性質分: 1. 社會「靜學」(social statics) 2. 社會「動學」(social dynamics)

社會學的研究範圍 4-3 依據研究的目的分: 1.「純粹」(理論的)社會學 2.「應用」(實用的)社會學

社會學的研究範圍 4-4 依據研究的內容分: 1.「普通」社會學 2.「特殊」社會學

社會學的演進 7-1 1. 孔德(A. Comte , 1798-1857 )(法) 2. 史賓塞(H. Spencer , 1820-1903 )(英) 3. 華德(L. F. Ward, 1841-1913)(美) 4. 涂爾幹(E. Durkheim, 1858-1917)(法) 5. 馬克思(K. Marx , 1818-1883)(德) 6. 韋伯(M. Weber , 1864-1920)(德)

社會學的演進 7-2 1.孔德(A. Comte) 社會學之父 創用「社會學」(sociology)一詞 致力於建立科學的社會學

社會學的演進 7-3 2.史賓塞(H. Spencer) 提出「有機比擬論」(organic analogy)

社會學的演進 7-4 3.華德(L. F. Ward) 提出「社會導進論」(social telesis)

社會學的演進 7-5 4.涂爾幹(E. Durkheim) 提出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與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ence)

社會學的演進 7-6 5.馬克思(K. Marx) 階級意識與階級鬥爭 經濟決定論

社會學的演進 7-7 6.韋伯(M. Weber) 理想類型(ideal type) 科層體制(bureaucracy) 同理瞭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 )

社會學的發展 社會學的研究趨向: 1. 隨著時代的進展,社會學的內容越充實,概念越豐富,理論體系越完整。 2. 從綜合的討論演變到分析的研究。 3. 脫離社會的思辨而著重科學實證研究。 4. 理論社會學與應用社會學並行發展,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輔相成,各有相當豐碩的成果。

教育社會學的意義 教育社會學是探討教育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是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概念分析教育制度,以充實社會學與教育學理論,並藉以改善教育,促成社會進步。

教育社會學的性質 1. 教育社會學是一門介於教育學與社會學的邊際性學科。 2. 教育社會學運用社會學觀點分析教育制度,進一步解決教育問題。

教育社會學的目的 1. 理論目的 2. 應用目的

為什麼要研習教育社會學? 1. 教育社會學知識為構成教育學理論的一部分 2. 教育社會學研究可使教育決策者重視影響教育的社會因素 3. 教育社會學的知識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其角色任務

參考資料 陳奎憙(2004)。什麼是教育社會學。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增訂二版)(頁1-14)。臺北市:師大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