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弯 曲 强 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初中生最爱看的电视节目 美妙的镶嵌 怎么选择最优的方案 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 精彩的分形 会徽中的数学.
Advertisements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倪 杰 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Ox y 1 1 y=a x (a>1)
國中教育會考說明 年 5 月 14 日(六) 105 年 5 月 15 日(日)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30-  09:40 社 會  08:30-  09:40 自 然 09:40- 10:20 休息 09:40-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德 国 鼓 励 生 育 的 宣 传 画.
新型綠色建材-竹材人造板探討 主講人:王百恆老師.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复习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潮流 灵石中学 易吉华.
体育田径课.
行政诉讼法.
弯曲应力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弯曲切应力 梁弯曲时的强度条件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非对称截面梁的平面弯曲*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中考数学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专题.
汽车识图 项目2 平面图形的基本画法.
2011年广西高考政治质量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第23课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教育事业.
知识回顾 1、通过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你可以发现火焰可以分为 、 、 。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2、温度最高的是 。
第五部分 如何有艺术的销售? ----中海名都促销活动方案 差别化的重要性在于:与竞争者的定位相同,等于没有定位!
2016届高三期初调研 分析 徐国民
第十二讲的内容、要求、重难点 Mechanic of Materials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重点: 难点: 学时安排: 2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变形.
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
岳阳市教学竞赛课件 勾股定理 授课者 赵真金.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第3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强度准则是设计机械零件的最基本准则。强度问题分为静应力强度和变应力强度。绝大多数通用零件都是在变应力下工作的,各式各样的疲劳破坏是通用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本章讨论零件在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问题。 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3.1 疲劳断裂特征 3.2 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 3.3 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3.4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3.5 稳定变应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3.6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的机械零件疲劳强度.
实验证明,在动载荷作用下,如构件的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胡克定律仍然适用。
第八章 建筑钢材.
高一数学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育科学学院03级教育技术2班 刘文平.
1.5 充要条件.
第一篇:静力学 1 、研究的主要问题:力,力系的简化原理 及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2 、研究方法:对物体(或物体系)进行受
第 2 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本章主要研究:  拉压杆的内力、应力与强度计算 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轴向拉压变形分析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5.3.1 平行线的性质.
发展心理学 王 荣 山.
成才之路 · 地理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入口Y27 往塔城街口/中興醫院 出入口Y25 往延平北路一段/中興醫院 出入口Y23往延平北路一段 出入口Y21往延平北路一段
高考第二轮复习课件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丁文韬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第11讲 模板工程 邵阳学院 杨宗耀(教授级高工) 1 模板的种类 2 现浇结构中常用的模板 3 模板设计 4 模板的拆除
课标版 政治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自主学习案   合作探究案 课后练习案.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自主学习案   合作探究案 课后练习案.
温故知新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材料力学 第八章 弯曲变形.
狂賀!妝品系同學美容乙級通過 妝品系三甲 學號 姓名 AB 陳柔諺 AB 陳思妤 AB 張蔡婷安
第七章 财务报告 主讲老师:王琼 上周知识回顾.
2018/11/21 第 8 章 影 响 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惠宽堂 /11/21.
第5章 弯曲变形 主讲教师:鞠彦忠 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一、认真审题,明确作图目的。 二、作图按投影规律准确无误。 三、图线粗细分明。 四、需要保留作图线的一定保留。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弯曲应力.
力 学 第二章 杨维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代物理系.
第三章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青眼究極龍 之 賓果連線 簡豪天、宋華敏製作.
4 弯曲内力、应力 4-1 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4-3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第一节 相关概述 第二节 积差相关系数 第三节 其他相关系数
材料力学 第十章 组合变形.
2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2 内力-轴力·轴力图 2-3 拉、压杆内的应力 2-4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变 阻 器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陆 俊.
苏 教 版 五 年 级 数 学(上) 用字母表示数 青阳体仁小学 胡春雅.
第四章 梁的弯曲内力.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三线八角.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会计实务(第七讲) ——固定资产 讲师:天天老师.
孟 胜 奇.
數線上兩點的距離.
材料力学(乙) 题目解析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8日.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5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5.1 视图(GB/T17451—1998) 5.2 剖视图(GB/T 17452—1998) 5.3 断 面 图
材料力学(乙) 第六章 组合变形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7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弯 曲 强 度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1)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 (3)弯曲剪应力 (4)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校核 (2)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 (3)弯曲剪应力 (4)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校核 (5)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重要概念 纯弯曲、非对称梁、横力弯曲、弯曲剪应力、开口薄壁杆件、弯曲中心

目录 §6-1 概 述 §6-2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6-3 非对称梁的纯弯曲 §6-4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 §6-1 概 述 §6-2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6-3 非对称梁的纯弯曲 §6-4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 §6-5 弯曲剪应力 §6-6 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校核 §6-7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应力 弯曲中心 §6-8 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6-1 概述 一、回顾 在上一章第二节中,我们曾经讲过,横截面上的剪力Q是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系的合力,而弯矩M是与横截面垂直的内力系的合力偶矩,因此,梁横截面上有剪力Q时,就必然有剪应力 ,有弯矩M时,就必然有正应力 ,如下图所示。 Q M s t 图6—1 本章要点:研究等直梁在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这两种应力 的计算。

F A B a Fa 二、概念: 1、横力弯曲——在梁的各个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因而既有剪应力又有正应力的情况,我们就称之为横力弯曲。 如图6—2中的AC和DB段。 F Fa (+) (-) Q图 a A B M图 图6—2

2、纯弯曲——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的情况,称为纯 弯曲。 特点:横截面上只有为常量的弯矩而无剪力。 完 目录

§6-2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回顾 推导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公式时,综合考虑了几何,物理和静力学三个方面的关系。因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问题属静不定问题。 本节要点: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同样属静不定问题,求解时同样需综合考虑几何、物理和静力学三方面的关系。 (一)几何关系: 1.纯弯曲实验: 用较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矩形截面等直梁作纯弯曲试验:

实验前,在变形前的杆件上作纵向线aa和bb, 并作垂直于纵向线的横向线mm和nn,如图6—3所示。 变形后,我们发现: y 实验前,在变形前的杆件上作纵向线aa和bb, 并作垂直于纵向线的横向线mm和nn,如图6—3所示。 变形后,我们发现:  aa、bb弯成弧线,aa缩短,bb伸长; mm和nn仍为直线,并且仍然与已经成为弧线的aa和bb垂 直,只是相对的转过了一个角度。 矩形截面的宽度变形后上宽下窄

对上面的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和推理,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2.平面假设: 梁在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然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只是绕截面内的某一轴线旋转了一个角度,这就是弯曲变形的平面假设。 3.单向受力假设: 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

靠近凹入的一侧,纤维缩短,靠近凸出的一侧,纤维伸长; 由于纤维从凹入一侧的伸长或缩短到突出一侧的缩短或伸长 4.纯弯曲的特点: 靠近凹入的一侧,纤维缩短,靠近凸出的一侧,纤维伸长; 由于纤维从凹入一侧的伸长或缩短到突出一侧的缩短或伸长 是连续变化的,故中间一定有一层,其纤维的长度不变,这 层纤维称为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弯曲变形时,梁的横截面绕中性轴旋转。 中性层 中性轴 y z 对称轴 o 图6—4

如图6—3所示: z轴——截面的中性轴 y轴——截面的对称轴 ——距中性层为y处的纤维变形后的长度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相距为dx的两横截面的相对转角 纤维bb’的线应变: (6—1) 即:纵向纤维的线应变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

假设纵向纤维之间不存在相互挤压,那么当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时,可用单向拉伸时的虎克定律: (二) 物理关系 假设纵向纤维之间不存在相互挤压,那么当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时,可用单向拉伸时的虎克定律: (6—2) 物理意义:任意纵向纤维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 比,即:在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截面高度按直线 规律变化。 M m2 n2 sy sL y O1 O2 r a2' dx n1 m1 曲率中心O a2 a1 dq dl x e2 e1 图6—5 由上式还可看出: 当y=0时, ,即: 在中性层上各点处的 应力值为零。

正应力,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考虑静力平衡关系。如图所示:横 截面上的微内力可组成一个与横截面垂直的空间平行力系,这 (三)静力关系: 从式 可知:我们虽然知道了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但因曲率半径 和中性轴的位置尚未确定,所以仍不能求出 正应力,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考虑静力平衡关系。如图所示:横 截面上的微内力可组成一个与横截面垂直的空间平行力系,这 样的平行力系可简化成三个内力的分量: N ——平行于x轴的轴力N MZ——对Z轴的力偶矩 My——对y轴的力偶矩 z(中性轴) y sdA dA x z O M 图6—6 其中:

由左半部分平衡可得: 中性层通过截面形心。 由于y轴是横截面的 对称轴,故自然满足。

由 (6—3) 其中: 是梁轴线变形后的曲率,EIz是梁的抗弯刚度。 上式即是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四)讨论: 1.梁的上下边缘处,弯曲正应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式中:Wz——抗弯截面模量 对矩形和圆形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 矩形: (6—4) 圆形: (6—5) [注:各种型钢的抗弯截面模量可从型钢表中查到] 若梁的横截面对中性轴不对称,其最大拉压应力并不相等,这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完 2.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smin M smax 3.公式适用范围: ①适用于线弹性范围——正应力小于比例极限sp; ②适用于平面弯曲下的纯弯曲梁; ③横力弯曲的细长梁(跨度与截面高度比L/h>5),上述公式的误差不大,但此时公式中的M应为所研究截面上的弯矩,即: 完 目录

§6-3 非对称梁的纯弯曲 前面讨论的是梁上的弯曲力偶作用于纵向对称面内的情况;下面讨论,当梁没有这样的纵向对称面时,或着虽然有纵向对称面,但弯曲力偶并不作用于这一平面时的情况。 图6—7

如图(a)所示: Y、Z轴——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X轴——梁的轴线 My、Mz——对y轴、z轴的力偶矩 .公式推导:

假设中性轴 n-n的位置尚未确定,可据上节中的同样方法可得: (当中性轴与Z轴重合时, ) ——变形后,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现取m-m截面的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由平衡条件可得:

中性轴与Z轴重合,亦即中性轴垂直于Me的作用平面。 中性轴必然通过截面形心。 (由于y 和z是形心主惯性轴,故Iyz=0) 中性轴与Z轴重合,亦即中性轴垂直于Me的作用平面。 ——平面弯曲的正应力公式 (6—6)

二、结论: 对于非对称的实体梁,只要弯曲力偶作用于形心主惯性平面内,则中性轴与这个平面垂直,弯曲变形也发生在这个平面内,平面弯曲的结论仍然成立,用于上面完全相同的方法还可证明,当外力偶矩的作用平面,平行于实体梁的形心主惯性平面时(xy)平面弯曲的结论仍然成立。 完 目录

§6-4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条件 一、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工程上常见的弯曲问题多为横力弯曲,此时梁横截面上除有正应力外还有剪应力,按弹性力学的分析结果,在有些情况下,横力弯曲的正应力分布规律与公式(6—2)完全相同。在有些情况下虽有差异,但当跨度L与截面高度之比大于4时,公式(6—2)的误差也非常微小,故用纯弯曲的正应力计算公式用于横力弯曲正应力的计算,也有足够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上的要求。 (6—7)

二、强度条件: 注: 有时 并不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上,而根截面的 形状有关。 拉压强度相等材料: 拉压强度不等材料: 强度条件的作用: a、强度校核: b、截面设计: c、确定梁的许可荷载:

例6—1: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的许用应力均相等,但放置如图(a)、(b)。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两者许可载荷之比 P1/P2=? 解: 分析:该题的关键:两种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相等且 等于许用应力。

由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例6—2:主梁AB,跨度为l,采用加副梁CD的方法提高承载能力,若主梁和副梁材料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则副梁的最佳长度a为多少? 解: 分析:关键在于何为最佳,对于该题最佳就是两梁最大弯曲 应力同时达到最大。

主梁AB的最大弯矩 副梁CD的最大弯矩 由 即 得 例6—3:已知16号工字钢Wz=141cm3,l=1.5m,a=1m,[]=160MPa,E=210GPa,在梁的下边缘C点沿轴向贴一应变片,测得C点轴向线应变 ,求F并校核梁正应力强度。

C NO.16 F A B 解:

例6—4:图示梁的截面为T形,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分别为[σt]和[σc],则 y1 和 y2 的最佳比值为多少?(C为截面形心) 解: 分析:关键在于何为最佳,对于该题最佳就是梁危险截面上最 大弯曲拉压应力同时达到许用应力。

例6—4: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材料的许用应力[σ] =160MPa,校核该梁的强度。

解:由弯矩图可见 该梁满足强度条件,安全

思6—1:图示三种截面梁,材质、截面内Mmax、σmax全相同,求三梁的重量比。并指出哪种截面最经济。 思6—2、简支梁受均布荷载,在其C截面的下边缘贴一应变片,已知材料的E=200GPa,试问该应变片所测得的应变值应为多大?

思6—3.图示木梁,已知下边缘纵向总伸长为 10 mm,E=10GPa ,求载荷F的大小。 思6—4、我国营造法中,对矩形截面梁给出的尺寸比例是 h:b=3:2。试用弯曲正应力强度证明:从圆木锯出的矩形截面梁,上述尺寸比例接近最佳比值。 完 目录

§6-5 弯曲剪应力 从上节的分析知道:横力弯曲时,梁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因而截面上既有剪应力,又有正应力。在弯曲问题中,通常情况下,正应力是强度计算的主要因素。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跨度短而截面高的梁,腹板较薄的工字梁等,有时也需要计算弯曲剪应力,下面就分别按截面的形状来讨论。 一、矩形截面梁 x y z Q dx h b m m1 P n1  n (b) q(x) F2 F1 d(x) x (a)

1、如图所示:关于横截面上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我们作以下两个基本假设: 横截面上各点剪应力的方向都平行于剪力Q 剪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即离中性轴等距的各点的剪应力相等。 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假设,在距中性轴为y的横线pq上,各一点的剪应力 相等,且都平行于Q。再由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 知,在沿pq 切出的平行于中性层的pr平面上,也必然有与 相等 在沿pq 切出的平行于中性层的pr平面上,也必然有与互等定理可 的 。

2.公式推导: 现以横截面mn和m1n1从上图中取出长度为dx的微段。如图所示: dx b m m1 N1 N2 p q   x y  n n1 m m1 dx x  P M M+dM n n1

设截面mn和m1n1上的弯矩分别为M和M+dM 再以平行于中性层且距中性层为y的pr平面,从这一段梁中截出一部分prnn1,则在这截出部分的左侧面rn上作用着因弯矩M引起的正应力,而在右侧面pn1上,作用着因弯矩M+dM引起的正应力。在顶面pr上,作用着剪应力, =且沿宽度b均匀分布,从图中可看出:以上三种应力的方向都平行于 x轴 ,假设三种应力的合力分别为N1、N2、Q。 则: 式中: ——距中性轴为y的横线pq以下的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

同理: 由: (6—8)

(6-9) 式中: Q——横截面上的剪力Q b ——截面宽度 Iz ——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截面上距中性轴为y的横线以外部分面积对 中性轴的静矩。 公式(6-8)即为矩形截面梁弯曲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3.讨论: ①矩形截面: (6-9)

) 根据剪切虎克定律 从上式可看出:沿截面高度剪应力按抛物线规律变化。  时, 表明在截面上下边缘各点,剪应力为零。  y=0时, 即最大剪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 (因为 ) 可见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为平均剪应力 的1.5倍。 根据剪切虎克定律 得: 表明:沿截面高度剪应变也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的,且

腹板截面是个狭长矩形,上面介绍过的关于矩形截面上剪应力分布的两个假设仍然适用。腹板上的剪应力仍然可用 公式(6-8)来计算,即: 时, 工字形截面梁 (1) (2) 腹板上的剪应力 腹板截面是个狭长矩形,上面介绍过的关于矩形截面上剪应力分布的两个假设仍然适用。腹板上的剪应力仍然可用 公式(6-8)来计算,即:

(6-10) 如图所示:当我们要计算腹板上距中性轴为y处的剪应力时, 为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 ∴ 上式表明沿腹板高度,剪应力也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的。

故: (6-11) (6-12) y=0时, 时, 讨论:从上两式可看出:由于b<<B,故B-bB 即:可以认为在腹板上剪应力大致是均匀分布的。 根据图b可计算出腹板上总的剪力值为: (6-12) 可见:横截面上的剪力Q的绝大部分为腹板所负担(承担)。

腹板上剪应力的近似计算公式: 由于腹板几乎负担了截面上的全部剪力,而且腹板上的剪应力 又接近于均匀分布,故我们可用腹板的截面面积除剪力Q,近似地 得出腹板内的剪切应力为: 翌缘上的剪应力 在翌缘上也有平行于Q的剪应力分量,由于分布情况比较复杂,且数量不大,因而并无实际意义,所以我们通常不能进行计算。另外,翌缘上还有平行于翌缘宽度B的剪应力分量,与腹板内剪应力比较一般,它是次要的。一般也不进行计算,如果计算,其计算方法第七节中讲到。由于工字形截面梁翌缘的全部面积都在离中性轴最远处,每一点的正应力都比较大,所以翌缘担负了截面上的大部分弯矩。

圆形截面梁 当梁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已经不能再假设截面上各点剪应力都平行于Q了,而应该假设为图a中所示的情况,即AB弦上各点的剪应力作用线都通过P点,如再假设AB弦上各点剪应力的垂直分量 y,是相等的,于是对y来说,就与对矩形截面所作的假设完全相同了 。 基本假设: AB弦上各点的剪应力作用线都通过P点。 AB弦上各点剪应力的垂直分量y相等。 剪应力计算公式: 由于上面我们所作的两个基本假设对y来说同矩形截面梁完全相同,剪应力计算公式,我们仍然可应用(6-8)来计算。

A B C R Q P y x (a) y1 dy1 (b)

(6-13) 式中: ——AB弦的长度 (a) ——AB弦以外部分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 (b) 将(a)、(b)式代入 中得: 由上式可见在中性轴上, 达到最大值,且 (6-14) 可见圆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是平均剪应力的 倍。

注:对圆截面梁所采取的假设,还可用于截面是对称于y轴的其他形状的梁,例如截面形状为椭圆或梯形的梁。 完 目录

§6-6 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校核 、强度条件: 一般情况下,在剪力最大的截面的中性轴上,出现最大弯曲剪应力,即: (6-15) 故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条件应该是: (6-16) 式中: ——中性轴一边的截面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 ——材料的许用剪切应力

二、需用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进行强度校核的梁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细长梁的强度控制因素,通常是弯曲正应力,根 据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的梁截面,一般都能满足剪应力的强度条件, 无需再进行剪应力的强度计算,只有在下述一些情况下,要注意梁 的剪应力校核: 1、梁的跨度短,或者在支座附近作用着较大的载荷,在这种情况 下,梁的弯矩较小,而剪力都可能很大。 2、铆接或焊接的工字形截面钢梁,腹板截面的厚度一般较薄而高 度却颇大,厚度与高度之比往往小于型钢的相应比值,这时需对腹 板的剪应力进行校核。 3、对由几部分经焊接,胶合或铆接而成的梁,对焊缝,胶合面或 铆钉等一般也要进行剪切强度校核。

三、计算: 一般利用强度条件可进行三个方面的计算,载荷的确定,截面的选择和强度校核。 例6—5:圆形截面梁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σ]=160MPa,[τ]=100MPa,试求最小直径dmin。 解: 由正应力强度条件:

由剪应力强度条件:

例6-6 T形梁尺寸及所受荷载如图所示, 已知[s]y=100MPa,[s]L=50MPa,[t]=40MPa,yc=17 例6-6 T形梁尺寸及所受荷载如图所示, 已知[s]y=100MPa,[s]L=50MPa,[t]=40MPa,yc=17.5mm,Iz=18.2×104mm4。求:(1)C左侧截面E点的正应力、切应力;(2)校核梁的正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 C A B 40 10 yc 1 FA FC Q图 0.25 0.75 单位:kN _ + M图 单位: kN.m 0.25 0.5 + _

该梁满足强度要求

例6-7 悬臂梁由三块木板粘接而成。跨度为1m。胶合面的许可切应力为0.34MPa,木材的[σ]=10MPa,[τ]=1MPa,求许可载荷。 解: 1.作梁的内力图如图所示 2.按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 许可载荷

3.按切应力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4.按胶合面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完 5.梁的许可载荷为 目录

§6-7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应力 弯曲中心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应力 F F a b c d N1 N2   §6-7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应力 弯曲中心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应力 F F a b c d N1 N2   <c> 如图<a>所示:为一开口薄壁杆件,y和z为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载荷F平行于y轴,并且通过弯曲中心,这时杆件只有弯曲而无扭转,z轴为弯曲变形的中性轴。

(一)公式推导: 1、假设: (1)由于壁厚t远小于横截面的其他尺寸,故可假设沿壁厚t剪 应力的大小无变化。 (2)因杆件的内侧和外侧表面皆为自由面,并没作用任何与表 面相切的载荷,所以横截面上的剪应力与截面同周相切。 2、推导公式: 从杆件中取出一部分abcd。在这一部分的ad和bc面上作用弯曲正应力,在截面dc上作用着剪应力,这些应力的方向都平行于x轴,现假设这三个面上应力的合力分别为 N1、N2和Q。 则:

由 根据: (6-17) 得: ——开口薄壁杆件的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二、弯曲中心位置的确定: 以槽钢为例: 槽钢的截面尺寸如图所示,外力F平行于y轴

(一)翌缘上的剪力 图中上翌缘距右端处的剪应力: 从上式可看出: 沿翌缘宽度按直线规律变化,见图a。 令: ——翌缘上切向内力系的合力 则:

若令: ——下翌缘上切向内力系的合力 则:由对称关系可知: (但方向相反)见图b (二)腹板上的剪力 设腹板上距中性轴为y处的剪应力为 则: 其中: 从而:

从上式可看出:腹板上剪应力 沿高度按抛物线规律变化 令: Q2——代表腹板上切向内力系的合力 则: 又因槽形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等于 故:

(三)求弯曲中心的位置 见图b,至此我们已经求得了截面上的三个切向内力Q1、Q2、 和Q1 。其中:Q1、 Q1组成力偶矩 Q1h。如若把它与Q2 合并, 就得到了内力系的最终合力,这一合力,其数值仍等于Q2,只是 作用线向左平移了一个距离e,见图C。 由: (6-18) (四)讨论: 1、由于截面上切向内力系的合力Q(即横截面上的剪力)在距 腹板中线为e 的纵向平面内,若这时外力F也在同一平面内,则 因F及Q同在一纵向平面内,杆件就只有弯曲而无扭转。

2、若外力沿Z轴作用,因Z轴为对称轴,故属于平面弯曲。此时横截面上剪应力Qz与Z轴重合。在上述的这两种平面弯曲中,截面上剪力Q与Q Z的作用线的交点A即为弯曲中心(剪切中心)与z轴重合。 3、由公式(6-18)可看出:弯曲中心的位置只与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有关,而与外力的大小和材料的性质无关,属于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之一。 4、若外力不通过弯曲中心,这时我们把外力向弯曲中心简化,将得到一个通过弯曲中心的F力和一个扭转力偶矩。通过弯曲中心的横向力F仍引起上述平面弯曲变形,而扭转力偶矩却将引起杆件的约束扭转。这时杆件既有弯曲又有扭转。 5、开口薄壁杆件的抗扭刚度较小,若横向力不通过弯曲中心将引起较大的扭转变形。

(五)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位置,符合下列规则: (1)具有两个对称轴或反对称轴的截面,其弯曲中心与形心重合。 (2)具有一个对称轴的截面,其弯曲中心一定在这个对称轴上。 (3)若截面的中线是由若干相交于一点的直线段所组成,则此交点就是截面的弯曲中心。 思考题:试画出下列各薄壁截面弯曲中心的大致位置。若剪力Q 的方向垂直向下,试画出剪应力流的方向。

完 目录

§6-8 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弯曲正应力是控制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故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6-8 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弯曲正应力是控制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故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往往是设计梁的主要依据。从上面这个式子可看出:要提高梁的承载承力,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以降低 的值;另一方面是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状,以提高W的数值,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左边梁的最大弯矩值是右边梁的最大弯矩值的5 倍 q l A B ql2/8 M图 + 3l/5 l/5 - ql2/40 ql2/50 左边梁的最大弯矩值是右边梁的最大弯矩值的5 倍 。因此,右边梁上的载荷还要提高四倍,才能使得其最大弯矩值同左边的相同。因而,右边梁的承载能力要比左边高四倍,因此说来,合理的布置梁的支座,对提高梁的弯曲强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理的布置载荷。 比较下列两种布置方法: P l/2 A B C l/4 D + Pl/4 M图 Pl/8

工字形优于矩形,矩形优于正方形; 环形优于圆形。 三、合理选取截面形状 从弯曲强度考虑,比较合理的截面形状,是使用较小的截面面积,却能获得较大抗弯能力的截面。在一般截面中,抗弯能力与截面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当截面面积一定时,宜将较多材料放置在远离中性轴的部位。因此,面积相同时: 工字形优于矩形,矩形优于正方形; 环形优于圆形。 同时应尽量使拉、压应力同时达到最大值。 smax smin

四、合理放置截面

五、合理设计梁的外形(等强度梁) 1、等强度梁的概念: 我们前面所讨论的梁都是等截面梁,对于这种梁,只有 在弯矩为最大值的截面上,最大应力才可能接近许用应力。 其余截面上弯矩较小,应力也较低,材料没有充分利用。为 了节约材料,减轻自重,可改变截面的尺寸,使抗弯截面模 量随弯矩而变化。在弯矩较大处采用较大截面。在弯矩较小 处采用较小截面。这种截面沿轴线变化的梁,称为变截面梁。 对于变截面梁,其正应力计算仍可近似的利用等截面梁的公 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叫等强度梁。 等强度梁:如变截面梁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相等,且都 等于许可应力,我们就称之为等强度梁。 设: ——梁在任一截面上的弯矩 ——为抗弯截面模量

根据等强度梁的概念,则有: ——(6-19) 例题6—8: F B l/2 A + Pl/4 M图

谢 谢 大 家 ! 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