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藝術(Baroque art) :十七世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巴洛克 Baroque1600~1750AD. 意義與背景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 Baroque )來稱呼 西元 1600 年到 1750 年之間的歐洲藝術。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 Baroque )來稱呼 西元 1600 年到 1750 年之間的歐洲藝術。
Advertisements

歐洲藝文的發展歐洲藝文的發展. 歐洲藝文的發展 世紀 — 文藝復興 17 世紀 — 巴洛克 ( 絢麗、華貴、繁複多變 ) 18 世紀 — 洛可可 ( 精緻、淡雅、柔美 ) — 新古典主義 ( 莊嚴、典雅、氣度恢弘 ) 19 世紀 — 浪漫主義 ( 感性、直覺、唯美理想 ) — 寫實主義.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平面空間的形成 敘述 *經由構成元素點線面的配置產生許多變 化,表達構成結果 ( 秩序、位置、動 感、方向、大小、形狀、發散、引力、 拉力、張力等 ) 。 *以二次元元素 ( 透視、 重疊、色彩明暗 ) 表達 三次元的立體或空間感.
第一單元 – 繪畫、建築與雕刻藝術 第一章:什麼是藝術 第二章:認識藝術的構成元素 第三章:認識藝術的創作要素.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原始的呼喚 --展現生命力.
西洋藝術史導論—野獸派 指導老師:陳美芬 學生: 吳羽羚 林嬿喜 潘冠羽
年度 上六丙 組員:招瑋奇,陳諾行,蔡文諾,鄭偉權,甘卓東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The Fundació Joan Miró, Centre d'Estudis d'Art Contemporani
華麗巴洛克 參觀作業      72107林思穎.
賴岳謙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法國巴黎大學政治學博士
立體派繪畫 Cubism -還原到立體的基本型-
WEBSITE PROPOSAL.
藝術概論 Unit 4: 從洛可可藝術到自然寫實主義.
野獸派與立體派.
                                                                                                                                                                
P119.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20世紀反模擬自然; 強調視覺元素的本質,美和表現力
野獸派 (Fauvism) 甘寶銀、黎瑞華 © 25/01/2003.
學習目標: 1.了解藝術的構成元素 2.了解如何將藝術變成溝通的語言
立體派的發展與表現及對台灣畫家的影響 指導老師:李美娟.
立體派的定義: ‧主要是想創造一個新的繪畫空間,從感官視覺過渡到觀念視覺。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西方藝術史.
藝術概論 Unit 3: 藝術的分類.
Modern Art Master 范思穎.
主題:立體派 組長:王怡心 組員:白晏瑜、柳柏廷 吳承錥、溫博凱
達利.
後印象主義.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雷諾瓦 作者:江馥樺、鄭君柔、吳佩熹 指導老師:黃芝莉老師.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Men Women and the Loss of Faith in “young Goodman Brown”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New Renaissance 新文藝復興運動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你不可不吃的 藝術派 傅斌暉 2006.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Super Maker!手指尖的藝術.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新事業發展專題
*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生平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繪畫風格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蒙德里安調色盤 藝術與人文視覺藝術教學設計 蔡娟娟
畢卡索 製作人 鄭人豪 吳鎮 宇 執導老師:黃老師.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巴洛克藝術(Baroque art) :十七世紀 ◎文藝復興意味著平衡、適中、莊重、理性與邏輯;而巴洛克卻意味著運動、追求新奇、熱中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巴洛克藝術一反文藝復興藝術的平靜和克制,而表現為戲劇性、豪華與誇張。 ◎十七世紀歐洲強權擴張,掠奪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華享受,因此對建築、音樂、美術也要求豪華生動、富於熱情的情調。  ◎十七世紀歐洲有新舊教的權力之爭。舊教勢力用暴力鎮壓信徒,再積極利用藝術思想形態──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巴洛克藝術不排斥異端的感官喜悅,亦忠實於基督教的世界觀,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藝復興」。

聖彼得大教堂

荷蘭 林布蘭特 夜警 路易十四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 :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 ◎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 ◎「理性的時代」或「啟蒙運動」的時代,幾乎將神學從哲學中剔除,選擇傾向世俗的路線,趣味從注重高尚的教化轉向尋求輕浮的快感。藝術的風格,在音樂家莫札特、海頓,文學家蒲伯、艾狄生、福爾泰,畫家華鐸、康斯博羅中,貫穿著一種共同主題,它把理性與優美趣味同輕鬆、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來。 ◎洛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那種盛大﹑莊嚴的古典主義藝術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與啟蒙運動的自由探索精神(幾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產階級的日漸興盛有關。 ◎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麥爾,德國,1768)。

德國費斯堡(Wurzburg)住宅內的《凱瑟大聽》

◎最大特點是明顯帶有人生的享樂主義思想,它是人生現世享樂生活的舞台,主要體現在王宮貴族為自己修建的宮殿上。 ◎巴洛克建築和洛可可建築比較: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之上更講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複多變的曲線和裝飾性的繪畫布滿壁面,甚至利用鏡子或燭台等使室內空間變得更為豐富,喜歡用舶來品(如中國瓷器、日本漆器、東方絲綢與掛毯、非洲珠寶、義大利水晶燈等)裝飾室內。

布雪 Boucher 的繪畫,十足的貴族趣味,是隨侍國王的首席畫家,龐芭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婦)的繪畫老師。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e) :1750-1800 ◎所謂「古典主義」,通常是指與希臘、羅馬的藝術或思想品質有關的潮流。它包含了完美、永恆,以及希臘人對於生活之觀念為基礎的一些價值判斷;強調思考的秩序和明晰性,精神的尊嚴和寧靜,結構的單純和均衡,及比例的勻稱。新古典主義,是指相對於十七世紀以前的「古典主義」而言。 ◎1748 年龐貝古城(毀於79年)文物之發掘,加上德國藝術史學者溫克爾曼(Winckelmann,1717~1768)大力鼓吹「希臘藝術為最完美之形式表現」的觀念,更大大地增加了它的勢力。 ◎拿破崙曾有意使法國成為他自己的「羅馬帝國」,更進一步使新古典主義推到其巔峰狀態

巴黎「萬神廟」:中古世紀哥德傳統和文藝復興風格的結合

大衛: 法國新古典主義的領袖,大革命時代到拿破崙失勢之間,徹底的官方畫家。繪畫無非是要激發高尚的志節,表現道德的風範。作品在共和時期,是要激起市民的愛國心;在拿破崙稱帝時,則以歌頌他的豐功偉業為主。

浪漫主義:1820--40,1830則是鼎盛期 ◎最本質的特徵,是藝術家所表現出的主觀性。它高揚個人、情緒、奇幻和想像的地位,重視原始的自然甚於文明。 ◎對於歷史有興趣,對社會現象也密切關注。因為他們不滿現實的存在,常退隱到中世紀傳說中去尋找靈感;但又對現時社會的變革充滿了熱情,特別關心社會偶發的事件,如戰爭、屠殺、海難 ◎對異國情調的嚮往表現得特別突出,尤其是神秘的阿拉伯世界。

查理‧貝禮( Charles Barry, 1795~1860)設計的倫敦《英國國會》(1840~65),哥德式風格

德拉克洛瓦 1830 每一幅作品無不充滿強烈的色彩,及燃燒的熱情,高呼繪畫的自由解放,令人肅然起敬

◎1874年舉行的匿名展覽會,莫內的《印象:日出》一作被諷為印象派(Impressionism) ◎1792以後法國又經三次政權的更替,藝術思潮也產生四次重大的運動--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和印象主義。 ◎後印象主義1880~90年代:塞尚提出要用圓柱體、球體和錐體來處理形象,以表達一種超越自然的理想概念。畫面上追求平面感。首先強調主觀創造性,否定模仿自然,因此被二十世紀藝術家們推崇為「現代繪畫之父」。 ◎梵谷曾在友人處看到日本浮世繪,對他作畫所用的筆觸和用色影響很大;強調色調美和藝術表現的象徵性,對野獸派和表現主義影響很大。 ◎

蘋果和橘子    塞尚

現代主義藝術概念 野獸派 ◎ 定義:二十世紀以來具有前衛特色、與傳統文藝分道揚鑣的各種藝術流派和思潮;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的後印象派-塞尚,作品裡的幾何結構和形體美感,而被人們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對現代主義藝術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藝術家對現代工業和科技的反應是複雜的,有的迴避,有的加以利用,不管態度如何,都改變了現代藝術的風貌。 ◎現代主義藝術最早從康德的先驗哲學中吸取養料,同時又受到現代哲學思潮,特別是尼采、佛洛依德、柏格森、榮格、沙特等哲學家、心理學家的強烈作用。 ◎現代主義藝術摧毀透視畫法,比起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傳統藝術來,具有象徵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點。

野獸派的由來 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展中,一群年輕畫家如馬蒂斯、魯奧等人另闢一室展出,批評家看到擺在馬蒂斯作品下面某傳統派作家的雕刻和馬蒂斯的強烈繪畫相形之下,說是「被野獸群所包圍的多那太羅」,「野獸派」(Fauvism)之名乃生。野獸派實際上並沒有具備一個運動的形態和理論的體系,他們作品的共同特點是,用明亮而強烈的純粹色,而很少描寫陰影。以表現內在感情為目標,吸收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開創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傳統,有明顯的寫意和裝飾傾向。取消了明暗法,完全脫離自然的模仿,注重的是「如何表現」的問題,而不是「表現什麼」的問題,注重主觀的認識而忽視客觀的形體。

馬蒂斯 妻子的臉 生命的喜悅

魯奧 「基督的臉 」

立體派 ◎由來:1908年法國的一個展覽會上,布拉克的作品被批評於雜誌上說「布拉克將每一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 ◎動機:從黑人雕刻得到啟示;受塞尚的影響,「大自然皆以球體、圓錐、圓柱體、正六面體來構成」;科學文明,照相術進步,令藝術家對「形」產生懷疑 ◎技法演變:受工業機械化影響,立體派反應機器零件化的精神。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因為把不同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訴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以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不是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是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畢卡索 布拉克

抽象派 ◎受到工業﹑科技推動的影響。現代化的建築和環境,要求更為概括、精鍊和簡化的藝術形式與之相應;機器運轉的速度、力量、效率;是對寫實藝術的補充。 ◎從原始藝術、中世紀宗教藝術、非洲和大洋洲藝術、東方的書法中吸取養料,也從老莊哲學、佛教禪宗中擇取了適應二十世紀西方哲學和人們心理狀態的觀念。 ◎不少抽象派作品表現逃避現實、社會虛無主義的傾向,但也有作品反映了人們未來的憧憬。大多數的抽象派作品的著眼點在於創造獨特的藝術形式。

康丁斯基「構成」

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

克利「金魚」

死與火

達達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藝術流派,產生於1915~16年,一群詩人和畫家因不滿大戰用機器殺人,心生悲觀的看法,共同創造一種反抗性的藝術運動叫著「達達」(Dada )。「達達」的意思是「玩具馬」。 ◎目標是告訴世人,由於世界大戰的災難,所有存在的一切道德或美學的價值都沒有意義。運用一種仇視文化的態度,宣揚無意義的胡說和反藝術的藝術。並非完全否定藝術,其實在它經過設計有意義的反理性行為中,也含有一種解放的因素,一種走向未知的創造心理的旅程。

杜象「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