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3 政黨的意識型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創造力與人性的經濟學傳承(四) 文明論: 自由經濟與社會文明
Advertisements

復元動力 復元動力 2013年5月11日 游秀慧 新生精神康復會 行政總裁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政治學 陳滄海.
過去的對大陸經貿政策 經貿隔絕( ) 默許轉口貿易( ) 開放接觸( )
课程知识社会学——对几套初中教材的文本分析
战略管理框架 进行环境分析 设定目标 测试动态影响并选择 设计细节并实施 确立 使命 监控结果 产生战略选择 第3步 第1步 第2步 第5步
Academic Service Learning-Course Design
Cultures in organizations
语文组:藏在泉州古巷中的美食 结题报告.
政治學導論 Week 2 國家論.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世新大學全球產業分析碩士班OECD組織介紹
高二下歷史 第三章 「歷史的轉折」 第二節 俄國大革命與共產黨 的極權統治.
3.2 美国的两党制.
道路交通管理 授课教师:于远亮.
第六章 政治社团、政治人.
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產生與發展 授課老師:吳坤平 中華民國101年05月04日.
学习路上 中国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精讲解读 做合格党员.
組員: 昭妃、品錡、 玟嫣、于楨、小白 、泰安 、綱俊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人权法学》复习串讲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张晓玲 .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導 論 成大政經所丁仁方.
I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Just Another ‘Next New Thing’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4
中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al sectors in China
一个独特智库的要素 Arthur Hanson.
两 学 一 做 中国共产党 学习路上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第二节 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 区域文化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Chapter 5 次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中國地方治理專題研究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暨大陸研究學程副教授.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四讲 政治主体论.
國立台北大學合經所碩士班課程 授課教師:方珍玲副教授
中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 )现状 Disclaimer:
第 2 講︰從東亞觀點看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霸權」及其建構之基礎
Topic: Politics Cecilia He April 24th, 2013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管理學分組報告(CH3)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e United Kingdom
Ware, pp.1-6 Duverger, Introduction 雷飛龍 (Sartori), Chapter1
中华环保联合会 李恒远 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 Li Hengyua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a New Approach to Reduce Poverty
971研究方法課程第九次上課 認識、理解及選擇一項適當的研究策略
英國,我最喜愛的國家 社會專題報告 謝亞倫 製作.
I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Just Another ‘Next New Thing’
Construction Safety Week
Hot Issue 2013 Policy Address 熱點事件 – 醫療美容事件 回到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 瀏覽內容.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国际商务导论”课程教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王艳艳 2013年8月.
Groups Within Industries
Ch.7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在第一篇我们介绍的贸易理论,都是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讨论贸易的原因、贸易的模式以及贸易利益及其分配的。而事实上,所有的国家都会对国际贸易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包括关税(Tariff)和非关税(Non-tariff Barriers)措施。由于这些限制措施和法规与一国的贸易或商业有关,因而通常被称为贸易或商业政策(Trade.
About dotAC.
第二讲 世贸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第一章 導論.
自我介紹 李易如 小c 桃園人 交大運管系 聽音樂、慢跑、旅遊 黃家耀老師lab.
Component 2: Workshop 第二部分研讨会
pref. Wangp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应用文理学院
~Nature vs. Nurture:本質論與養成論的爭辯
第十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内涵 一、政治发展的概念
政黨政治.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威廉‧瑞克與實證政治學研究 :政治聯盟理論
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 第一堂課 黃春興 清華大學 經濟學系.
威廉‧瑞克與實證政治學研究 :政治聯盟理論
專業倫理 (Professional Ethics) 2008 FALL SEMESTER (N3)
本地進步 社會工作的展望 黃 洪
The University as a Force   Use-Inspired Research and the Essential Role of the Social Sciences 大学作为一股力量 由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 和社会科学的的基本作用.
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六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Chap. 4 倫理學與經濟學 Ethics and Economic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ino-Thai Ethnic Relation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Week 3 政黨的意識型態

Political Ideologies 一種信念、一個信仰體系 對於什麼是好的政治和社會的藍圖以及如何去實踐這些目標的手段與方法 有很大的力量,展現在人們對政治理想或社會理想的一份狂熱

區別政黨間的不同很好的指標之一 (views, ideologies) 政黨的思想指導及政治行動的原則,關於如何建立國家 (state) 與社會的關係,關於國家的角色應如何 展現於政黨的政綱 (programes)、 競選文宣 (manifestos)、政策宣示等

選舉權的擴張,政黨必須訴求於廣大選民,用何來訴求選票? (ideologies) 對政黨而言:設定了政治議程的優先順序,並幫助政黨來做決策 對選民而言:一個「符號性」意義,不用知道政黨在每項政策上的立場,但由其意識型態便可得知該政黨在某個議題上的立場

Two approaches Competitive Approach Institutional Approach Hotelling’s analysis Anthony Downs: spatial competition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政黨競爭的空間理論 (spatial theory of party competition)

對於意識型態的測量 MRG (Manifesto Research Group): Ian Budge and his colleagues Laver and Hunt’s research (party experts) 台灣:劉從葦、Dafydd Fell

Manifesto Research Group Ian Budge, David Roberston 等人分析 二次大戰後 歐洲民主國家的 electoral programmes, manifestos One ideology dimension or many dimension? 研究結果:left-right dimension (four party families): Communist parties, Socialist parties, Centrist parties, and Conservative parties

Institutional approach 不否認可以以政治光譜來研究政黨的意識型態 政黨不僅是一種制度 (not just as institution)回應選民需要,他也被其政黨初建立時的信仰與價值所制約 不僅要研究政黨在空間面向上的位置,亦需考量政黨的起源

Klaus Von Beyme 的政黨團體 (party groups “familles spirituelles”) Liberal and Radical parties Conservative parties, Socialist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ies, Communist parties, Agrarian parties, Regional and ethnic parties, Right-wing extremist parties, and Ecology movement

這「九大家族」分類還適用於今日嗎? Michael Laver and Ben Hunt 的政黨專家研究 (Laver and Hunt scale) 發問卷請這些政黨專家 locate the position of party leaders and voters on different policy dimensions

Public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1: maximum public ownership 20: oppose all public ownership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Permissive social issues (abortion and homosexuality) 1: supportive 20: utterly opposed to the policies

1. Liberal and Radical parties 消除國家的限制 (remove state restrictions) 雖然均追求公民的法律上與政治上的權利,但Liberal: 相信有財產者(stake)才能有公民權 (citizenship),反對將選舉權擴增至沒有財產的人; 但 Radical (democrats) 主張大眾參與,應該擴張政治參與權給所有的公民 修正與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政策修改為類似社會民主政黨的政策,有限的國家干預 (英國的 Liberals)

社會政策上: traditional commitment to political and legal rights for all citizens: 支持寬容的社會政策 (permissive social policies) 在經濟干預上:情形比較複雜些。在英國的 liberals,有限程度的政府干預,在大部分的國家,則反對 public ownership 選舉的困境:Socialist parties 興起之後,流失許多工人階級的選票

2. Conservative parties 要 adapt itself 更困難。因為 Conservative parties 一直以來都是反對選舉權的擴張 主張:反對改變(想要保護他們既得的利益,無論是經濟上的或政治上的) 以家族長式的溫和專制 (paternalistic responsibility), national interest 做為國家干預的藉口

僅訴求 地主、神職人員、上層階級 是不太可能贏得選舉的,故必須調整其意識型態 大致來說,除了英國是異數之外,Conservative parties 在很多國家並不成功 長期訴求:反對 general social theories 和 radical change,訴求中產白領階級,但又強調國家光榮(national honour)和unity來吸引工人階級的支持

1970s 之後,越來越世俗化 (secular) 的社會,Conservative parties 必須優先考量經濟政策,有時也迫使其在社會政策的立場往中間移動(以持續獲得中產階級的支持) New Right 的興起,英國的保守黨,必須與其過去的傳統有所切割,改而信奉跟19th Liberals 類似的 general theory of society (追求公民的法律上與政治上的權利)

Socialist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興起之因:與政治權威(當局)的衝突,主要訴求工人階級支持 初衷:保障工人的政治權利(跟Liberals and Radicals 主張很類似),但Socialist 更主張工人應該要掌控生產工具 (means of production) 一次大戰前,追求國際化的發展 (internationalists),戰後大部分國家的Socialist 轉而更關注國內工人階級的利益上,主張在體制內完成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的目標。

Socialist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二次戰後試圖擴張支持基礎(不再僅限於工人階級)放棄了長期的信念:「社會化」經濟,轉而主張混合經濟 國家對經濟管理有某種責任,被形容是 Social democracy 1980s and 1990s 之後,私有經濟和政府補助的社會政策來保護某些產業 在permissive social policies上,立場分歧:高度自由或視傳統價值是Socialist 的力量來源之一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ies 最早源於19th,但到二次大戰後在歐洲政治才成為強大的政治勢力 Catholic Church 對 secular state 興起持懷疑態度,1930s Fascist parties 被視為是捍衛教會利益的堡壘,但法西斯政權的極權統治(信用喪失),讓教會轉而去支持自由民主制度 (liberal democracies) 因此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ies可透過教會資源來動員選民,擴增政治勢力。其意識型態融合了天主教的價值和選舉的實用主義 (electoral pragmatism)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ies 在 permissive social policies 上,是最保守的政黨 在public ownership上,從未支持一個無限制的資本主義,採的是中間立場,不過在戰後則傾向往右移 (state planning and some public ownership)。 天主教徒的利益和宗教價值

Communist Parties 共產國際 (Comintern) 1919 成立;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企圖控制每個地方的共產主義政黨的 ideology and programmes 共產國際雖在1943解散,但Communist parties 仍接受Moscow 當局的政策指導 主張:public ownership 蘇聯的解體對各地的共黨有深遠影響,改變名稱和意識型態。義大利的PCI 改名Democratic Left Party (PDS); 德國的 PDS 發展 mixed ideology: socialism, environmentalism and populism

Agrarian Parties 因應19th 工業化的影響及經濟蕭條,一些鄉村地區不滿聲音的出現,主要出現在東歐和Scandinavia 地區 在經濟和社會政策的議題上均屬右端 現存的Agrarian parties 改名跟改變立場,在Scandinavia 地區的都稱自己為Centrist parties 不再僅企圖吸引農業人口的支持也希望爭取中產階級的支持。

Regional and ethnic parties 少數團體跟當權的團體 (dominant group)講不同的語言、或不同文化、不同傳統 UK: sub-cultures in Wales, Scotland, Northern Ireland Belgium: French, Flemish speakers 這些sub-culture的存在並不是這種政黨出現的有效條件,在英國:一直到1960s Welsh and Scottish Nationalist 才在議會贏得席次

Regional and ethnic parties Belgium在 1960s 才看到明示的語言社群的訴求 Nationalism 被視為是右派,支持傳統社會,訴求中產階級利益而非工人階級利益價值 Flemish Bloc 極右; Welsh and Scottish Nationalist 則是中間偏左

Right-wing extremist parties 從 Communist parties 分裂出來 Fascism 主張一個極權國家,社會的傳統價值均應被保留 (anti-democratic and anti-liberal) 1970s and 1980s 的 anti-government, anti-tax, parties ex: Progress Party in Denmark Hostility to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

The Ecology movement The newest Draws on a wide range of ideas– from left, right, and centre. 在 state intervention 上,立場接近socialist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但在社會議題上則更liberal,因為因環境保護主義立場而支持ecology movement 的中產階級選民,勢必不願意接受一個保守的社會政策 Environmentalism 要達成一些目標,需賴政府國家的介入,甚至國際干預來配合

1980s five main vote-winners Liberal/Radicals, Conservatives, Socialist/Social Democrats, Christian Democrats, and Communists The influence on government policies—lie between centre-right and centre left of the political spectrum 政黨的意識型態不是 fixed,為了選舉競爭贏取選票,政黨必須修正或改造自己。

台灣的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