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第八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引例 2002年3月,美国以欧盟、日本等8国出口的钢铁产品 损害了美国钢铁业为由,动用“201条款”,宣布对多种 钢材加征为期3年的进口税,税率总水平达30%。为报复美 国提高进口钢材关税,6月,欧盟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 100%的关税,墨西哥、日本、韩国等也纷纷提高关税或采 取紧急保障措施。虽然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违反WTO规 则,但钢铁贸易战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估计, 单是欧盟2002年就损失高达2.4亿美元。而美国在承受近 数亿元损失的同时,更导致了7.4万个钢铁消费者失业, 弊大于利。
本章结构 最佳关税论 幼稚产业论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战略性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两类贸易保护主义观点 尽管自由贸易对各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历史上 为贸易保护所作的辩护从未停止过。特别是,有少 数的关于贸易保护的论据(argument)还对国际贸 易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类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认为在某些情形下,保护 可提高本国现在或未来的福利,如最佳关税论、幼稚产 业论等; 另一类则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出发,把贸易政策的制 定解释成利益集团院外活动的结果,通常这类观点称为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最佳关税论 核心思想:在大国情形下,关税可改善本国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下的利益。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需求有弹性: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时,需求量的变化程 度超过产品价格本身的变化程度。 消费者对该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 对来自国外出口商产品的依赖程度 外国出口商产品所面临的替代品的多寡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供给有弹性: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后,供给量的变化 程度超过产品价格本身的变化程度。 供给有弹性: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后,供给量的变化 程度超过产品价格本身的变化程度。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某种产品的出口供给弹性,取决于将该产品出口到征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当出口国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时,该厂商对进口国的产品供给弹性就较小; 反之,厂商对该产品的供给弹性则较大。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当一国政府要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国外生产 者和国内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 决定于被征税厂商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从供给角度讲,如果征税产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反之,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 从需求角度讲,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出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 最佳关税就是在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的基础上确定的关税水平。
二 、最佳关税 最佳关税是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 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额外收益:外国出口商被迫承担的一部分关税 额外损失:因征税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 最佳关税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 性。一般而言,外国出口商的产品供给弹性越大,最佳 关税水平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最佳关税的性质 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因为在禁止性关税下, 进口国不能进口该产品,因而也就无从中获利可言。 因此,进口关税高并不意味着收益高。 最佳关税也不会是零关税。零关税也不能使进口国获 得任何经济利益。 因此,最佳关税应该在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在这个幅度内的进口关税水平可使外国出口商承担一 部分关税。
最佳关税的确定 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 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 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OA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 tH表示禁止性关税 t*为最佳关税,此时dw/dt=0 图8-1
三、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关于最佳关税的讨论是基于供求弹性而言的,此外,从垄 断角度讲,征收最优关税还意味着从出口商那里抽取一部 分垄断租金(snatching rent),即关税带来的利益来源 于垄断厂商的一部分垄断利润。 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垄断出口商为保证利润的最大化, 将承担一部分关税负担。
三、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前提:出口商在进口国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进口需求弹性比较大(即进口国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
四、关税战 最佳关税论虽然指出贸易保护可能使一国获得比自由贸易更 多的利益,但这种利益的获得是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 因为征收关税在改善进口国贸易条件的同时,它的贸易伙伴 国的贸易条件自然也就恶化了,所以贸易伙伴国的利益会遭 受损失。 这种“以邻为壑”的作法自然容易遭到受害一方的报复。如 果贸易伙伴国进行报复,反过来对来自原征税国的进口产品 也征收最佳关税,那么就会使得最初征收关税国家的目的落 空,最终甚至可能爆发关税战。
第二节 幼稚产业论 与最佳关税论所强调的短期利益不同,幼稚产业论从未来 可实现潜在利益出发,讨论了贸易保护对一国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 第二节 幼稚产业论 与最佳关税论所强调的短期利益不同,幼稚产业论从未来 可实现潜在利益出发,讨论了贸易保护对一国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 幼稚产业的观点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于1791年提出的,但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则是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论述,他在 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详细阐述 了幼稚工业保护的理论。 核心思想: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补短期的损失, 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7—1804年),美国经济学家、联邦 党领袖之一,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宪法的起草人之一, 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 一个国家要在消费廉价产品的“近期利益”和本国产业发展的 “长远利益”之间进行选择。一国不能只顾追求近期利益而牺 牲长远利益。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 其独立地位。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根本无法同英、法 等国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因此,美国 应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以使新建立起来的工 业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t,1789 -1846)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 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1841年,在其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 系》一书中,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 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批评,并论述 了不发达国家实行保护贸易的理由和措施, 从而建立起了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以 幼稚工业为保护对象、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 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要经历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核心:一国实行贸易政策的原则是,其贸易政策必须同本国工业 发展的进程相适应。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要经历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不同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关于保护工业的选择。李斯特所主张的贸易保护并非是对所 有工业的保护,而是对有前途的工业采取贸易保护。 在保护时限上,李斯特主张的贸易保护也不是持续性的,而 是暂时性的。 在保护方式上,李斯特认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关税。
一、幼稚产业的含义 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 优势的产业。 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 优势的产业。 为了实现潜在的优势而对该产业实行暂时性的保护是完全 正当的,因为如果不提供保护,那么在国外已成熟行业的 竞争下,该产业的发展便难以继续,潜在优势也就无法实 现。 不过当该产业成长起来、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以后, 保护就显得不必要了。此时正确的选择是撤销保护,实行 自由贸易。 如果一种产业缺乏发展潜力,要靠永久保护才能生存下去, 那么这种产业也不能称作幼稚产业。
幼稚产业保护前后的变化与福利效应
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穆勒标准(Mill′s test) 巴斯塔布尔标准(C. F. Bastable) 坎普标准(Kemp′s test)
(一)穆勒标准(Mill′s test) 该标准是与规模经济相联系的。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生 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如果任其参与自由竞争,该 产业必然会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 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致 最终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 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扶植。 穆勒标准的实质: 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相比,本国产业面对一条更为陡峭 的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 因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穆勒标准的图形分析 S〞 P S′ A F′ F′ t C a B G F F S b S〞 O Q Q1 Q2 Q3 Q4 一国内的X产业 征收关税前,国内消费量为OQ3,国内供给量为OQ1。 征收禁止性关税t,国内价格曲线上移至F’F’。 F’F为关税额。国际价格不变。 A F′ F′ t C a B G F F S b 国内需求曲线D S〞 O Q Q1 Q2 Q3 Q4 一国内的X产业
穆勒标准的图形分析 S〞 P S′ A F′ F′ C a t B G F F S b S〞 O Q1 Q2 Q3 Q4 Q X产业在保护下成长起来,国内供给曲线由SS移到S”S”,因为产品成本降低,产业规模扩大。 此时,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等,出现完全的出口替代。 若供给曲线继续右移,则国内价格将低于国际价格,具有竞争能力。 此时出口量为Q3Q4。 S〞 P S′ A F′ F′ C a t B G F F S b 国内需求曲线D S〞 O Q1 Q2 Q3 Q4 Q
穆勒标准的图形分析 S〞 P S′ A F′ F′ C a t B G F F S b S〞 O Q1 Q2 Q3 Q4 Q 穆勒认为,幼稚产业成熟后应达到与各传统国家相同的水平,即SS只需右移至S〞S〞而不是S′S′。但实际上,恐怕需要移至S〞S〞以右,因为,保护成功不只是实现进口替代,还应使被保护产业转变为出口产业。 A F′ F′ C a t B G F F S b 国内需求曲线D S〞 O Q1 Q2 Q3 Q4 Q
(二)巴斯塔布尔标准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 争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 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小于目前的保护成本,那么对该 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该产业就不能作为幼稚产 业加以保护; 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大于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加 以保护才是值得的。 巴斯塔布尔标准比穆勒标准要求更高,即它要求被保护的幼 稚产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之后,不仅能够自立,而且还 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图形分析 S〞 P S′ A F′ F′ t C a B G F F S b S〞 O Q1 Q2 Q3 Q4 Q 征收关税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ABFF′,生产者剩余增加ACFF′。社会总剩余减少a。 若关税保护使国内供给曲线右移至S〞S〞,在此时取消了关税。在自由贸易下,国内供给曲线进一步移至S′S′ ,把这最后的自由贸易状态,同最初的状态做一比较,则生产者剩余增加CGOS(b)的面积。 巴斯塔布尔要求保护利益大于保护成本,即比较a与b贴现值的大小。 P S′ A F′ F′ t C a B G F F S b 国内需求曲线D S〞 O Q1 Q2 Q3 Q4 Q
(三)坎普标准 坎普标准:将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联系在一起,即 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 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坎普标准的实质: 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形下,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 尔的标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因为,企业自身 的牟利性决定了该产业会自动地发展下去; 在外部经济存在时,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可能 出现偏离,可能会导致私人投资动力的缺乏,产业发展难以 为继。 如果一产业能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即使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 准,则仍有保护的必要。
三、保护方式: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 一般来说,针对国内扭曲的政府干预最佳选择应是直接针 对扭曲的,任何间接干预只是次佳(Second-best)选择。 幼稚产业论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改进生产效率,既然 是针对国内生产,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是引入生产补贴, 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对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效果进行比较 关税对应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为e+f,而生产补贴对应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为g。换句话说,关税的保护代价高于生产补贴!
幼稚产业论的局限性 幼稚产业必须有潜在的、通过成长能够比较优势; 保护是短期的,为保护所付出的代价是短暂的、有限的; 长期的收益能够弥补短期的“抚养费” 幼稚产业论并不是贸易保护的一个十分合理的依据,因为即使某一产业需要保护,直接生产补贴要比关税等贸易保护手段更为可取。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凯恩斯贸易保护理论的出发点是有效需求不足。对此,凯 恩斯在其著名论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出,一国在没 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 放经济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的一 部分。 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未被人们认识 到,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因为一国 对外的净投资决定于贸易差额的大小,且贸易收支顺差越多, 对外净投资就越多。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 一是一国净出口的增加本身就是本国有效需求水平的提高, 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提高;二是通过贸易收支的顺差,直 接影响到国内货币的供应量,从而压低国内利息率,刺激 国内的私人贷款,增加私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凯恩斯指出,政府应该关注,进而应该干预对外贸易, 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作法。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凯恩斯的保护贸易政策不单纯等同于重商主义。 贸易收支的顺差是不可以无限量地增加下去的,因为当贸 易收支顺差过大时,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就会过多,从而使 商品价格过高,影响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能 力。 贸易收支过度顺差还会使本国的利息率降低,进而引起资 本外流,造成本国投资的减少。 凯恩斯认为,政府干预、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不是一个长 期目标,这只是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使用 的手段。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 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 贸易收支顺差带来的的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又会为经济的 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不仅反映了西方经济强调政府 干预国内经济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提出了政府干预对外贸易 的观点,主张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来配合国内宏观经济政策。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指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 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 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一、战略性出口政策:出口补贴 布兰德和斯潘塞认为,如果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那么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若新增的利润能够抵销出口补贴的成本,那么实行出口补贴就可提高本国福利。 模型假设 世界市场(不包括H和F两国国内市场)上只有分别来自H国 和F国的两个厂商,即世界市场是双寡头结构 。 两个厂商的决策变量为产量或销售量,这样我们的问题就变 成了古诺模型所讨论的问题。
出口补贴争夺市场份额模型
一、战略性出口政策: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对H国的福利影响有两方面: 一是增加本国厂商的利润; 二是增加了政府支出。 由于不考虑国内市场,所以出口补贴对国内消费者福利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本国厂商利润的增加超出政府补贴的话,那么本国福利将会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本国实行贸易保护要优于自由贸易。
二、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import protection as export promotion)由克鲁格曼提出的 ,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 模型假定 假设H国厂商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 国内外市场都是双寡头市场结构 在自由贸易下,两个厂商在H国国内市场、第三国市场 上的销售,分别由这两个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反应曲线的交 点决定。
二、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模型分析 H国政府对来自F国厂商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将限制F国厂商的产品在H国市场的销售,从而扩大其生产规模。 如果关税导致的本国厂商利润增加部分与关税收入之和,能完全抵消关税保护的成本,那么保护国的福利会改善。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经典案例 假定飞机生产行业是寡头垄断,有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它们分属美国和欧盟。 BOEING VS AIRBUS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经典案例 空中客车 生产 不生产 波音公司 (-5,-5) (0,100) (0,0) (100,0) 这两家企业生产技术相同,都能生产150座位的客机。它们都希望进入并长期占领第三国的市场。 空中客车 生产 不生产 波音公司 (-5,-5) (0,100) (0,0) (100,0) 若一家公司比如波音公司抢先进入市场,会获得丰厚的垄断利润,此时空中客车公司的最优策略是不生产。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经典案例 空中客车 生产 不生产 波音公司 (-5,20) (0,125) (0,0) (100,0) 如果欧盟对空中客车公司生产飞机提供2500万美元的补贴,则会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和博弈结果。 空中客车 生产 不生产 波音公司 (-5,20) (0,125) (0,0) (100,0) 此时不论波音公司生产还是不生产,空中客车公司都会生产并进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波音公司会选择退出市场。空中客车获得1.25亿美元的利润。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经典案例 由此可见,当国际市场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时,一国政府实施支持和补贴政策会改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自提出伊始就受到多方面的质疑与批评。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 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 最为重要的一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合理性。虽然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但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下,单方面的贸易自由化只会损害本国的利益(因为存在利益转移),所以谁都不愿意单方面进行贸易自由化。但如果形成一种约束机制,使得大家采取统一行动,共同进行贸易自由化,那么各国福利都会改善。
四、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是日本,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 日本一直是西方国家所指责的封闭市场、鼓励本国出口的典型国家。 自70年代起日本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进口保护 以促进出口)鼓励其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及通讯电器业 业的发展; 结果其相应工业讯速发展起来,不但减少了进口,还占 领了美国等一些传统出口国的市场。
四、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美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 1994年美国专门提出了“国家贸易战略”,该方案提出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对美国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 场分别采取不同的出口战略。 为保护本国市场,美国也不断引用其国际贸易修正案中 的“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 迫使别国开放市场,并以反补贴、反倾销为理由,限制 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总的来看,9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有两大特点:一是 强调市场开放与公平贸易并重;二是强调出口的重要性。
第五节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前面所讨论的贸易保护论据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假设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都是以本国整体福利的最大为目标。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由于自由贸易受损的进口替代部门对限制进口政策的需求最为强烈,而其他利益集团的反对活动可能并不明显。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政府最终选择贸易保护政策。
一、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涵义 自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转而以实证分析方法去研究贸易政策问题。这种分析吸收了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些思想,能比较好地解释现实中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贸易政策或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二、一个简化分析 基本假定 假定社会中存在的利益集团有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 门和消费者群体。 为了使政策制定有利于自己一方,假设各个利益集团通过院 外活动方式来游说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 院外活动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负担这 样的成本。一般来说,成本的分担与其可获得的收益成正比。 一般说来,进口替代部门的院外活动比较容易进行;出口部 门对保护政策的反对并不强烈;消费者群体对贸易政策的态 度可能最为暧昧。
二、一个简化分析 政府最终选择贸易保护政策取决于社会中各个集团的力量对比。由以上的讨论可知,进口替代部门对限制进口政策的需求最为强烈,而其他利益集团的反对活动可能并不明显。因此,只要院外活动成功后的利益所得能抵消院外活动成本,进口替代部门就会积极行动,从而可能会使政策制定倾向于贸易保护。 为了政策的制定可能会偏离国家整体福利最大化这一目标, 因为政策制定只是有利某些利益集团,可能并不利于整个国 家的福利。 在贸易政策措施的具体选择上,其原则也是有利于某些利益 集团,而不一定有利于国家整体福利。
二、一个简化分析 理论意义 从实际情况看,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确实能解释许多原来所 不能解释的现象。 由此产生的还有一种情形可以合理解释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 即所谓的贸易保护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