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无线维护 岗位认证培训教材 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系列教材之 ——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目 标 学习完此课程,您将会: 掌握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理解CDMA2000 1X网络的覆盖、容量分析方法 熟悉CDMA2000 1X与EVDO Rev.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3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1节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第2节 评估网络质量 第3节 定位网络问题 第4节 实施优化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优化流程分为评估网络质量、定位网络问题和实施优化三个部分。 评估网络质量工作包括:OMC后台分析、投诉分析处理、现场测试(DT/CQT测试)分析等;搬迁和新建站点的监测也是网络质量评估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存在问题,最后要将问题地理化图示并详细描述。 定位网络问题是将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 实施优化是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优化方案,并通过工单处理系统派发工单实施优化。方案实施后要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问题未解决则重新拟定方案实施优化,如果问题已解决则总结经验,将相关文件归档处理,流程结束。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图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图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1节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第2节 评估网络质量 第3节 定位网络问题 第4节 实施优化
评估网络质量 网络质量可以通过OMC性能指标、用户感受、现场测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OMC常用性能指标 OMC指标监控方法 话音的网络质量监控常用指标为:无线系统接通率、寻呼成功率、呼叫建立成功率、超忙小区比例、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率、业务信道掉话率、系统软切换成功率、话务掉话比、坏小区比例、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软切换话务量、业务信道拥塞率。 数据的网络质量监控常用指标为:系统建立PPP连接成功率、用户从休眠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请求成功率、PCF 反向吞吐量、PCF前向吞吐量。 OMC指标监控方法 对监控的性能指标,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门限,当某项指标劣于设定的门限时,应当及时查找问题原因,并采取优化措施予以解决。 为了简化性能指标的监测,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各类性能指标综合成几个关键指标,通过这几个关键指标的变化来发现网络质量的变化。
评估网络质量 用户感受 用户投诉可以反映用户对网络质量的感受,可以通过投诉率(每万用户的投诉量)来监测用户对网络质量的满意度。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投诉率门限,当投诉率超过这个门限时可判断用户对网络质量的满意度下降,应当采取优化措施减少与无线质量相关的投诉,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评估网络质量 现场测试 制订合理的现场测试计划,对选定的道路和场所进行DT和CQT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来监控网络质量的变化。 现场DT测试时,需要统计的常见指标如:覆盖率、里程覆盖比、接通率、掉话率、语音MOS值、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分组业务掉话率、FTP上行吞吐率、FTP下行吞吐率等。 现场CQT测试时,需要统计的常见指标如:覆盖率、接通率、掉话率、语音MOS值、平均呼叫建立时延、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分组业务掉话率、FTP上行吞吐率、FTP下行吞吐率等。 通过现场测试可以发现覆盖不足、导频污染、越区覆盖和邻区关系不合理等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1节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第2节 评估网络质量 第3节 定位网络问题 第4节 实施优化
定位网络问题 信息整合 网络优化中要充分整合OMC性能统计、现场测试数据、射频覆盖模拟数据、告警故障信息、系统日志文件、参数设置、用户投诉、前期优化案例或经验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来定位影响网络质量的各种问题原因。 综合分析和问题定位 综合分析是定期将OMC、现场测试、投诉等数据处理后生成的通过电子地理图示或表格方法叠加在一起,对网络的整体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对问题较多的区域进行标示和编号。 综合分析的主要特点是将这些信息通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使网络问题的定位更为准确和快捷。 为了解决网络问题,可能还要继续进行微观的分析,如系统参数检查、现场测试和勘察、反复的优化调整和验证过程等。 具体问题的综合分析方法需要经验及技术的积累和摸索。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1节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第2节 评估网络质量 第3节 定位网络问题 第4节 实施优化
实施优化 根据话务分布、设备配置要求,合理设置MSC和BSC边界,使网络结构更为合理。 在实际网络优化过程中,问题解决的主要手段如有 故障排查 在网络优化过程中需要首先对问题区域的设备进行检查,排除设备故障。 覆盖调整 主要是对扇区的覆盖进行优化,控制覆盖范围,解决欠覆盖或越区覆盖的问题,避免导频污染。 参数调整 在实际优化过程中,需要对邻小区参数、切换参数、接入参数、功率参数、搜索窗等主要参数进行调整。 资源调整 根据容量或网络覆盖的需要适当调整资源配置参数、调整基站或直放站的物理资源等手段来改善网络质量。 干扰排查 通过观察反向RSSI和扫频仪,判断是否存在干扰,根据干扰特点查找干扰源。 网络结构优化 根据话务分布、设备配置要求,合理设置MSC和BSC边界,使网络结构更为合理。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3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4节 影响覆盖的因素
传播方式及快、慢衰落 三种基本传播方式 两种衰落方式 反射 绕射 散射 慢衰落 快衰落 无线电波遇到远大于波长的障碍物表面 遇到尖角或薄边的阻挡物 散射 遇到大量尺寸远小于波长的颗粒 两种衰落方式 慢衰落 表征接收机在一定时间内的均值随传播距离和环境的变化而呈现的缓慢变化 快衰落 表征了接收信号短时间内的快速波动
多径衰落 多径衰落 当接收机在可引起反射、绕射的复杂环境下移动时, 在不到一个波长范围内会出现几十分贝的电平变化和激烈的相位摆动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号 基站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的传播路径损耗受地面地形地物的影响很大,基站越高信号传得越远。 无线电波传播极其复杂,受到反射、绕射和散射等多径传播的影响,有时会引起严重的信号衰落 。 无线电波传播还和频率相关,频率越高,传播路径损耗越大,绕射能力越弱,传播的距离也越近。
城区的电波传播 很少有直射波能直接到达移动台,大部分情况,接收的信号主要是反射波、绕射波和散射波的叠加
城区的电波传播 电波在城市峡谷中的LOS传播
城区的电波传播 基站发射天线低于高楼时,电波的传播以衍射、反射波为主
自由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 自由空间传播路径损耗可写为: 传播距离越远,路径损耗越大 电波的频率越高,路径损耗也越大
自由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 传播模型: PL(dB)=Function(F, HA, HM, D, C) PL:路径损耗 F: 频率,单位MHz D: 距离,单位km H: 基站天线/移动台有效高度,单位m C: 环境校正因子,分密集城区,城区,郊区,农村
Distance from Cell Site, km Hate模型、COST-231模型 须输入 频率 距离 天线有效高度 地形地貌(城市、郊区、农村、等) RSSI, dBm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Distance from Cell Site, km Field Strength, dBuV/m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蓝色线表示路测结果 灰色线表示Hata 模型预测结果 Hata Model PL (dB) = 69.55 + 26.16 log (F) - 13.82 log(H) + (44. 9 - 6.55 log(H) )*log (D) + C PL:路径损耗 F: 频率,单位MHz (150 - 1500 MHz) D: 距离,单位km H: 基站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 C: 环境校正因子;取值:密集城区:0 dB 城区:- 5 dB 郊区:- 10 dB 农村:- 17 dB COST-231 PL (dB) = 46.3 + 33.9*logF - 13.82*logH + (44.9 - 6.55*logH)*log D + C F: 频率,单位MHz (1500 - 2000 MHz) C: 环境校正因子;取值:密集城区: -2 dB 城区: -5 dB 郊区: -8 dB 农村: -10 dB 开阔地: -26 dB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4节 影响覆盖的因素
无线链路组成 接收机 天线 传输线 发信机 功率输出 传输线损耗 增益 路径损耗 灵敏度 裕量
链路预算模型 链路预算 确定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 进而确定最大的小区半径 上下链路 保持平衡 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 移动台 基站 馈线损耗 天线增益 路径损耗 裕量 链路预算 确定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 进而确定最大的小区半径 上下链路 保持平衡 建筑 裕量:衰落 + 穿透损耗+...
发射端与接收端
? 穿透损耗 主要机制:衍射,折射 计算方法:统计 建筑物穿透损耗典型值 建筑物穿透 汽车穿透 密集城区 城区 郊区 乡村 25 dB 开阔地 0 dB
衰落裕量 设小区边缘至少 75%的区域(小区内90%)能够可靠接收到-105dBm的电平,标准偏差取值为8dB。 查图表得0.675处的概率可以达到75% 0.675 x 8 = 5.4 dB -105 + 5.4 = -99.6 dBm 设计的中值电平强度须设定为-99.6 dBm 累积正态概率分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3 -2.5 -2 -1.5 -1 -0.5 0.5 1 1.5 2 2.5 3 0.675 区 域 -99.6dBm =8dB 概率密度 Rx 正态分布 0.675=5.4 dB - 105 dBm
链路预算说明 人体损耗 天线增益(800M) 目前业界进行链路预算表的计算中人体损耗一般采用的是3dB。 在密集的城市定向天线的水平波瓣角一般取65,垂直波瓣角为7~10,增益大概在17dBi左右; 在一般城区和郊区,定向天线的水平波瓣角为90,垂直波瓣角为7~10天线增益为15.7dBi左右; 在农村使用全向天线,增益为11dBi。若选择不同的天线,就会有不同的天线增益。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的天线增益有利于覆盖半径的增大
链路预算说明 基站天馈损耗(800M) 建筑物穿透损耗 对于基站到天线的馈线分两种情况考虑: 若基站到天线的馈线小于15米,一般认为只用1/2英寸跳线,因此在预算表中跳线的损耗取1dB,接头等的损耗取的1dB,总的损耗为2dB。 基站到天线除了有1/2英寸跳线,还有较长的7/8英寸馈线就还需考虑7/8英寸馈线损耗,计算公式为 馈线损耗=7/8英寸馈线长度*3.97(dB)/100m 建筑物穿透损耗 这里取得是经验值,密集城区取25dB;一般城区取的20dB;郊区取的15dB;农村取的6dB。实际穿透损耗可根据实际区域的建筑物情况进行调整
链路预算说明 干扰裕量 天线高度 一般在容量分布相对集中的密集区域天线高度会相对低些,以减轻导频污染和对其它区域的干扰; 在容量分布相对分散且较开阔区域,天线高度相对高些,以覆盖较大的区域。 天线高度取值如下:密集城区 30米;城区 40米;郊区和农村 50米。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4节 影响覆盖的因素
反向链路预算示例
数据业务覆盖 >153.6 kbps 服务距离 >76.8 kbps >38.4 kbps >19.2 kbps 在相同环境下,传送数据业务速率越高,1X系统所能提供的覆盖半径越小 与话音业务相比较,高速数据业务的覆盖半径较话音业务小,但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市区环境,往往容量受限,故基站的实际覆盖半径通常小于预算半径,因此这时1X系统提供的数据业务覆盖半径也能做到接近基站的实际覆盖半径 >19.2 kbps >38.4 kbps >153.6 kbps >76.8 kbps 服务距离 服务用户数 >9.6 kbps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1节 无线传播特性 第2节 链路预算原理和意义 第3节 基站覆盖距离推算 第4节 影响覆盖的因素
影响覆盖的因素 站点位置不合理 天线挂高过低 站型选择不恰当 方位角规划不当 工程安装方面的原因 馈缆走线过长。导致馈缆损耗过大 馈缆接头不合格建议。导致插入损耗过大 天线或者馈缆进水,导致损耗过大 天线安装没有按照规划的挂高、方位角、下倾角进行安装 驻波比告警 GPS天线安装不合格。安装的立体角不够,接头有问题等,导致基站始终处于GPS预热,导致没法进行系统同步进行软切换。给系统带来极大的干扰
影响覆盖的因素 工程参数方面的原因 小区设计发射功率 搜索窗口宽度(SRCH_WIN_A、SRCH_WIN_N和 SRCH_WIN_R) 接入信道捕获搜索窗口宽度(ACC_ACQUISIT_SCH_W)和基站半径(Radius) 接入的初始功率偏置(INIT_PWR),接入信道前缀长度(PAM_SZ) 控制信道发射功率 业务信道发射功率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3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第1节 反向语音容量计算理论 第2节 前向语音容量计算理论 第3节 话务模型
CDMA系统容量的含义 通常以一个载扇为单位讨论 扇区能容纳的最大激活用户数 从前向角度分析前向容量 从反向角度分析反向容量 受限方——两者之中较小者 在语音业务中重点考虑 扇区吞吐量 扇区前向最大吞吐量 扇区反向最大吞吐量 在数据业务中重点考虑
CDMA系统容量的计算思路 CDMA系统是自干扰系统 在反向,每个用户的信号都是对其它用户的干扰 一个移动台若要接入成功,必须能够克服其它用户的干扰 前向干扰的组成 影响CDMA系统容量的重要因素:干扰情况和解调能力 在反向链路,当移动台没有足够功率以克服来自其它用户的干扰时,系统达到反向的最大容量 在前向链路,系统没有足够的功率分配给可能增加的用户时,就达到了前向的容量限制 以下讨论一定假设前提下的cdma2000 1X反向和前向容量计算,系统容量取二者之间的较小值
反向容量理论计算 (一) 假设给定小区内,在特定的时间有M个移动台处于通话状态,对于其中某个移动台,其余M-1个移动台都是同频干扰源。假设该小区从第i个移动台收到的平均信号功率为Sri ,可以得到每比特能量 假设有理想的反向链路功率控制,从不同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具有相同的接收功率Sr,则在基站侧总的噪声干扰功率谱密度Nt为 为话音激活因子,No为热噪声功率谱密度,Bw为扩频带宽。 其中
反向容量理论计算 (二) 为话音激活因子。由上式可以解出: 由下式给出: 其中Gp为扩频增益。如果考虑到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因子 f ,同时如果考虑功率控制不够完美,加入一个功率控制因子η,公式变为: 其中
反向容量理论计算 (三) 当平均功率 Sr 趋近于无穷大时,得到系统极点容量,即 M 的最大值 设小区负载因子 ,则可得:
计算公式中参数取值(一) 负载因子的考虑 为更深入分析容量动态变化,重写公式: 得到: 根据此公式得出移动台要求的SNR随着负载变化情况的曲线。可以看出移动台要求的SNR随着负载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的增长,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在负载较高的情况下比负载较低的情况要增加很多。实际的容量限制可以设置在曲线斜率迅速变陡的拐点上(如 )。 为更深入分析容量动态变化,重写公式: 得到:
计算公式中参数取值(二) 参数的典型取值如下: 当基站为单载三扇配置时,扇区化因子为: S=0.85 由前面的公式和参数取值,可以计算出业界比较认可的CDMA系统反向容量为: 即在单载三扇区条件下,每扇区可带用户数为47,假设软切换比例为33%,则每扇区净用户数为47/1.33=35,即35个业务信道,如果系统要求的阻塞率为2%,那么通过Erl-B表,得到对应的系统容量为26.4Erl。 以上各参数的取值,根据项目需要,可以进行适当合理调整,当然调整后,小区容量的计算结果也会不同。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第1节 反向语音容量计算理论 第2节 前向语音容量计算理论 第3节 话务模型
前向容量理论计算 (一) 为前向链路功率控制因子;若移动台在面积上均匀分布,则 基站发射机中由功放发出的总功率 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为发射机导频信道功率; 为发射机同步信道功率; 为发射机寻呼信道功率; 为发射机业务信道功率; 为激活的寻呼信道数; 为激活的业务信道数; 为前向链路话音激活因子 , 为传播幂指数。
前向容量理论计算 (二) 前向链路的净损耗: 为距离d处的传输损耗均值 为移动台接收机损耗 为基站发射机损耗(电缆损耗等) 为移动台天线增益 给定基站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总功率,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处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接收到的前向链路功率为 : 对于所有的前向链路信道而言,损耗和增益都是一致的,因此用于计算信道SNR的信道接收功率为: 为基站天线增益 ,
前向容量理论计算 (三) 前向链路功率求解: 在不考虑衰落容限的情况下,有下列式子成立: , 分别表示导频、同步、寻呼、业务信道的解调门限值。
前向容量理论计算 (四) 前向链路功率求解: 联立上页中的(1)~(5)式,可得结果一: 其中, 为满足各种信道不同的解调性能,前向各信道功率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各占扇区最大发射功率的一定比例。 其中,
前向容量理论计算 (五) 前向链路功率求解: 联立(1)~(5)式,可得结果二,前向极限容量公式: 当按PMAX=20W, Ktraf=2/(3+2)=0.4, αf=0.4, Nm=-105dBm, LT(R)=145dB, 等正常条件代入计算,可得M=55。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第1节 反向语音容量计算理论 第2节 前向语音容量计算理论 第3节 话务模型
话音业务模型 话音业务模型主要指标 忙时每用户呼叫次数 每次呼叫的平均呼叫时长 忙时的每用户Erlang 服务等级(GOS) 话音呼叫的特点 每一次呼叫就是一次话音接入与释放的过程 每次通话过程中占用的资源内容不变
数据业务模型 数据业务主要特点 Dormant状态与Active状态的变换 用户每一次业务使用可以有多次Active状态 数据以突发(Date Burst)方式传输 数据传输过程所占用的资源随着数据的突发随时变化 Active状态下,基本信道FCH的以全速率或1/8速率,持续占用;补充信道进行数据突发传输。 不同数据业务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用户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数据业务的特点 激活与休眠之间的转换
数据业务的特点 数据突发传输的流量特征
数据业务的特点 信道资源的占用
内容介绍 第1章 CDMA网络优化流程 第2章 CDMA2000 1X网络覆盖分析方法 第3章 CDMA2000 1X网络容量分析方法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介绍 第1节 CDMA无线网络运行质量考核指标 第2节 CDMA2000 1X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第3节 CDMA EVDO Rev.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无线系统接通率 无线系统接通率=主叫比例×主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不含短信)+(1-主叫比例)×寻呼成功率×被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不含短信)×100%。 主叫比例=主叫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主叫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被叫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100%。 主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不含短信)=主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主叫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100%。 被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不含短信) =被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被叫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100%。 寻呼成功率=寻呼响应次数/寻呼请求次数*100%
无线系统接通率 主叫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定义为话音业务中主叫试图建立通话的次数。触发点:统计BSC收到MSC发来的”Assignment Request”消息。 被叫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定义为话音业务中被叫试图建立通话的次数。触发点:统计BSC收到MSC发来的”Assignment Request”消息。 主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的定义为话音业务中主叫对话音信道的占用次数。触发点:统计BSC向MSC发送的”Assignment Completion”消息。 被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的定义为话音业务中被叫对话音信道的占用次数。触发点:统计BSC向MSC发送的”Assignment Completion”消息。 寻呼响应次数的定义为所有MSC收到的被叫用户寻呼响应的总次数,含语音和短信。触发点:统计MSC 收到的”PAGING RESPONSE”。含二次寻呼的响应。 寻呼请求次数的定义为所有MSC发出寻呼被叫的总次数,含语音和短信。触发点:统计MSC发出对被叫用户的 “PAGING REQUEST”消息的次数。不包含二次寻呼的次数。
业务信道掉话率 业务信道掉话率=业务信道掉话次数/[主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 被叫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不含短信)]*100% 业务信道掉话次数的定义为:因系统原因导致语音业务接续中,在呼叫建立后业务信道的异常释放次数。包含无线接口消息失败、无线接口失败、操作维护干预、定时器超时、设备故障和BS与MSC之间协议错误等原因。触发点:统计在ASSIGMENT COMPLETE消息之后CLEAR REQUEST消息。以及HANDOVER COMPLETE消息之后的CLEAR REQUEST消息,其中Cause的值为00H,01H,07H,0DH,20H或60H的次数。统计粒度:小区。
基站可用率 基站可用率=1-〔∑每日断站时长累计/总基站数(取月末一天的数值)×考核时间段的时长〕×100% 基站可用率指标说明: 基站可用率考核数据全部采集自CDMA综合网管系统,包括基站断站告警信息与基站断站清除告警信息。基站断站定义为网管系统收到基站告警信息即为一次断站;断站时长为同一次断站中,断站告警信息与断站清除告警信息之间的时长为一次断站时长。 对于超短历时的断站(断站时长小于1分钟)情况,不列属在断站考核中。考核时间段为每天6点至24点间的基站断站情况,对于断站告警信息和断站告警清除告警信息全部发生在0点至6点间的基站断站情况不列属在基站断站考核中。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介绍 第1节 CDMA无线网络运行质量考核指标 第2节 CDMA2000 1X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第3节 CDMA EVDO Rev.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位置更新成功率 位置更新成功率=位置更新成功次数/位置更新请求总次数*100% 位置更新请求次数定义为:MSC/VLR收到的位置登记请求的总次数。包括开/关机(含隐含)、定时、参数改变、强制命令、跨区、区域内等本交换机所能实现的所有的位置登记请求的总次数。触发点:统计MSC收到BSC发来的LOCATION UPDATING 消息。 位置更新成功次数定义为:MSC/VLR有位置登记成功总次数。包括开/关机(含隐含)、定时、参数改变、强制命令、跨区、区域内等本交换机所能实现的所有的位置登记成功总次数。触发点:统计MSC向BSC发送消息”Location Updating Accept” 消息。
系统切换成功率 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率= 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次数/基站系统硬切换请求次数*100% 基站系统硬切换请求次数定义为:基站系统中,话音业务在不 同BSC间或同一个BSC内发生硬切换入的请求次数。 基站系统硬切换成功次数定义为:基站系统中,话音业务在不 同BSC间或同一个BSC内发生硬切换入的成功次数。 系统软切换成功率= 系统软切换成功次数/系统软切换请求次数*100% 系统软切换请求次数定义为:话音业务 在BS间和BS内的软切 换增加分支请求次数。统计粒度:BSC 系统软切换成功次数定义为:话音业务在BS间和BS内的软切换 增加分支的成功总次数。统计粒度:BSC
话务掉话比与坏小区比例 话务掉话比=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不含切换)*60/ 业务信道掉话次数 坏小区比例=坏小区数量/小区数量*100% 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不含切换)定义为:系统中业务信道完成语音、短信等业务时所承载的总话务量(不含切换)。触发点:统计从BS收到ASSIGNMENT REQUEST消息开始,到发出CLEAR COMPLETE消息结束,不含切换时业务信道的话务量。 坏小区比例=坏小区数量/小区数量*100% 坏小区数量定义为:不含切换的话务量在2.5 Erl以上且业务信 道掉话次数大于3次,且业务信道掉话率超过2.5%的小区数量。
业务信道拥塞率和呼叫建立成功率 业务信道拥塞率=业务信道拥塞次数/业务信道分配请求次数(含切换含短信)*100% 业务信道拥塞次数(含切换)定义为:移动用户在用户进行语音、短信收发等各种情况下,系统因Walch Codes不足、功率不足、业务信道不足、编码器不足、BTS到BSC的传输链路不足等各种原因导致不能成功分配业务信道的总次数。 呼叫建立成功率=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含短信)/呼叫尝试总次数*100% 呼叫尝试总次数定义为:移动用户在语音、短信业务时的呼叫总次数。触发点: BSC收到主叫发来的”origination”消息和被叫MS发回的”page response”消息。
内容介绍 第2章 CDM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介绍 第1节 CDMA无线网络运行质量考核指标 第2节 CDMA2000 1X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第3节 CDMA EVDO Rev.A无线网络性能指标
连接成功率 连接成功率 指标定义:所有连接建立的成功率。 统计对象:载扇,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计算公式:连接成功率=([AT发起连接成功次数] + [AN 发起连接成功次数])/([AT发起连接请求次数] + [AN 发起连接请求次数])×100%
连接成功率 AT发起连接请求次数 AN发起连接请求次数 指标定义:AT发起连接的请求次数。 统计对象:载扇,载频、扇区、BTS、BSC; 触发点:统计消息为AN收到AT发来“ConnectionRequest+RouteUpdate”消息 AN发起连接请求次数 指标定义:AN发起连接请求的次数。 触发点:统计消息为AN向AT发送寻呼消息之后,AN收到AT发来的“ConnectionRequest+RouteUpdate”消息。
连接成功率 AT发起连接成功次数 AN发起连接成功次数 指标定义::AT发起连接成功次数。 统计对象:载扇,载频、扇区、BTS、BSC; 计算公式: 触发点:统计消息为AN收到PCF在A9接口上发来的“Update A8 ACK”消息。 AN发起连接成功次数 指标定义::AN发起连接的成功次数。 触发点:统计消息为AN向AT发送寻呼消息之后,AN收到PCF在A9接口上发来的“Update A8 ACK”消息。
掉话率 掉话率 掉话次数 指标定义:异常释放次数与释放次数的比值。 统计对象:载扇、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计算公式:无线掉话率=掉话次数/ (掉话次数+正常释放次数)×100% 掉话次数 指标定义:异常释放次数。 触发点:AN由于过载等系统内部原因或者无线链路丢失会发起释放流程,在释放了相应资源后,上报一次系统掉话次数
掉话率 正常释放次数 指标定义:正常释放次数。 统计对象:载扇、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触发点:AN因为收到AT发送的ConnectionClose消息或因为Dormancy定时器超时、协商成功、接入鉴权无效、PDSN无可用资源等正常原因而发起释放流程,在释放了相应资源后,上报一次正常释放次数 。在发生A16硬切换时,业务信道重新指派后,源AN发起源侧的释放流程,上报一次正常释放次数
SESSION建立成功率 SESSION建立成功率 指标定义::AT与AN建立SESSION的成功率。 统计对象:载扇,载频、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计算公式: SESSION建立成功率=(SESSION建立成功次数/(SESSION建立请求次数)×100%
SESSION建立成功率 SESSION建立请求次数 SESSION建立成功次数 指标定义:SESSION建立请求次数。 统计对象:载扇,载频、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触发点:统计消息为AN收到AT发来的“UATIRequest”消息。 SESSION建立成功次数 指标定义:SESSION建立成功次数。 触发点:统计消息为AN收到AT发来的“UATIComplete”消息。
SESSION协商成功率 SESSION协商成功率 指标定义: 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SESSION协商次数。 统计对象:载扇、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计算公式: SESSION协商成功率 = 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SESSION协商失败次数)×100%
SESSION协商成功率 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SESSION失败次数 指标定义: 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统计对象:载扇、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触发点:当AN与AT成功完成协商(AN向AT成功发送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或Soft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上报一次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SESSION失败次数 指标定义: SESSION失败次数。 触发点:当SESSION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功协商时,上报一次SESSION协商失败次数
前反向物理层平均吞吐量 前向物理层平均吞吐量(kbps) 反向物理层平均吞吐量(kbps) 指标定义:前向物理层业务信道平均吞吐量。 统计对象:载扇、扇区、BTS、BSC; 数据采集(点):BSC 计算公式:前向物理层平均吞吐量=业务信道发送的bit数/(统计时长(s)×1000) 反向物理层平均吞吐量(kbps) 指标定义:反向物理层平均吞吐量。 计算公式:反向物理层平均吞吐量=反向收到的bit数/(统计时长(s)×1000)
谢谢!